第5章 我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4)

以及,因为有了那个叫作Kindle的神奇小物,旅途中、班车上的时光以及医院里、银行里等叫号的时候……都可以掏出来翻几页。越来越多的优质图书有了电子版,查英语或中文释义都变得无限快捷,真让人爱到心坎里。正在读博的朋友结婚,提前言明不收礼金不收礼品,于是我给他快递了一个最新款的Kindle过去,随后发一条微信:让碎片般的时间里,仍然充满阅读的乐趣;愿琐碎的婚姻生活,因共同的趣味而隽永延伸,百年好合。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只要想读书,见缝插针,总有读书的机会——我一点都不歧视电子书这种存在,它也并不影响我看纸书的节奏,毕竟,总有一些书是要坐在书桌前,一页页泛着墨香,静静读的;而另一些书,或许是“无缝阅读”时的填缝存在,但有的因醍醐灌顶事后买了纸书来收藏,有的捡几句顶精华的摘抄以保存,还有的永远存在于电子文本的格式但仅就阅读过程而言未必没收获……书,只要被读,便实现了它最本质的意义。

而读什么书呢——我的答案是“随便”。

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对书籍意义的需求不同,选择的书目自然不同。越来越快节奏的社会里,出版的确变得越来越浮躁,于是越来越多的休闲文学、快餐读物占据了畅销书市场。可是,对劳碌了一天、神经紧绷的人们来说,或浅显温暖,或神幻奇诡的文字最大的意义就是满足了人们对于“放松”的需求。至于那些心灵鸡汤、情感小说,以细腻的文字去抚慰人心,未尝不是功劳。更何况,随着全社会对阅读投以越来越多的重视,大量本来销量一般的经典好书、海外引进的优秀读本、深度分析的社科读物……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好书,开始成为畅销书。

所以,我这样想:无论是大部头的深度凝练,还是浅显小文的点滴感触,只要能给予阅读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温暖的慰藉,我们的篮子里,便会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

而所有那些在阅读中走过的日子,或许真的就是一个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肆意轻狂,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谦虚谨慎的过程——正如只要你踏实迈步,这世间便没有白走的路;同样,只要读的是好书,我们心里,便有了一只越来越干净的篮子。

愿你我都能有这样一只篮子,时常涤荡,直到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读书的过程中,好大一个世界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最终,因为知道,进而思考,日益自省,才致淡然。

没有谁的生活可以被直接复制

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对方经受过哪些特殊的事件,对哪些问题有敏感而伤痛的回避,这些我们都不清楚,那么缘何指手画脚?毕竟,有些事,尤其是投注以感情才能经营好的那些事,并不是你用人生经验和理论逻辑就能征服的。

某日,我还在旅行途中,突然收到师妹的微信,问:师姐,如果当初没有你婆婆帮你看孩子,你还会要二胎吗?

我不禁抚额——自从国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甚至又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这个“双独二孩”政策的先享者就变成了“心理咨询师”,几乎每过几天就有朋友或读者通过各种渠道来咨询:你真的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吗?你觉得两个孩子累不累?你是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的?我家没人帮我看孩子怎么办?周围很多人劝我生二胎我快要被烦死了……

现在,师妹也是如此。

她跟我抱怨:“截至今年夏天,我们家族中同辈人里,除了我都生了第二个孩子,于是七大姑八大姨还有老同事老邻居都给我妈说‘让你闺女快点生,两个孩子做伴特别好’。我妈本来还跟我说‘不再给你看孩子了’,但现在她被说服了,每天都要跟我念叨‘要生赶紧生,再晚就生不出来了’。可是我爸妈身体不好,带我儿子已经累到快吐血,没有能力再带第二个。我公公婆婆有自己的企业没空帮我带孩子。师姐,要是没人帮忙,也挣不了外快请不起育儿嫂,你敢不敢生二胎?”

我无奈,这个问题被很多人问过,开始时我还一个个回答某些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建议,但现在,我只想说一句:姑娘,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他们未曾经历,便不知道你的苦恼,所以针对你的生活而言,所有指手画脚,基本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难道不是吗?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没有公婆帮我照看孩子,我幸而还有一个很靠谱的育儿嫂。若最初磨合期与育儿嫂之间互相不够知根知底怎么办?那我爸妈可以请公休假来帮我过渡一段时间。如果爸妈来不了怎么办?那我自己会请公休假,或在我产假结束前提前开始双方的磨合期,或短暂送孩子去我爸妈那里待几天,甚至我和我先生轮流抽时间,反正总会有办法。如果没有钱请人帮忙怎么办?对我而言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我总归是有稿费的。

如果就是没有钱,更没有稿费怎么办?亲,这个可能性不存在,因为你说的这个,并不是我的生活。

每个人的困境是不同的。我的困境可能不是请育儿嫂的那每月几千元钱,而是“时间”——永远都不够用的时间。

作为一个职业女性,我白天要上班。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我不可能回避包括做饭、洗衣、清洁、收纳等在内的各种家务,可如果事事亲为,我哪还有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写作,甚至进修?

所以,我把我的生活做了梳理和规划——我的确有点稿费,但也不是多么富裕的有钱人。我至今住着市区里二十年历史的二手房,因为房贷压力不算太大,所以可以请人来帮我照顾家政。又因为老房子多在市中心,所以上下班路上、接送孩子途中耗时都不多,让我能省出时间写作、尽量多地陪孩子们玩耍、给他们做几道他们认为只有妈妈做才最好吃的菜……总之,我想以一个“妈妈”和勉强算是个“作家”的身份,去做那些对需要我的人而言无可替代的事。

当然,如上所说,似乎生活有些太过轻描淡写了。事实上如果上文是脉络,那生活中还有很多细枝末节——比如因为儿子的突然降临而不得不推掉几个写作发展上的好机会,于是心疼、遗憾、发牢骚的时候;因为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太近容易交叉感染、争执吵架,还眼见他们联手把家里翻得像遭贼的时候;因为与公婆住一起,所以必然在生活习惯上有差异,却又因为方言沟通不畅而造成困扰和误会的时候……谁的生活是容易的呢?

我能做的,只是开动脑筋,协调、改善那些我能够协调和改善的问题,尽量规避更大的矛盾和风险,在属于我们自家的特定环境里,尽力用只适合此处的经验和智慧,过好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所以同理,师妹,对你来说,那些劝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他们不晓得你公婆的忙碌和你父母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不理解你今年要评职称所必须承担的工作压力,他们没有在你的困境里生活,甚至他们从自我认知出发,也根本不认为你的困境是“困境”!

他们太笃定了,而偏偏孩子这种小生物又的确有他(她)有趣的一面,所以这种带着幸福感的笃定很容易感染你的母亲,让你母亲渐渐忘记了自己身体不好和你工作压力过大的事实,在没有想出解决办法之前只沉浸于对幸福单方面的美好想象中,却忘记了,生活的琐碎从来都是叠加式的——压倒骆驼的,并不是最后那根稻草。

故而,我的建议是,师妹,你应当做好和你母亲之间的沟通,明确她的认知、她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了解程度、她对多一个孩子之后你们彼此生活改变上的承受力。她要知道自己的困境、你的困境,如果有相应的解决办法,自然皆大欢喜,如果没有,还请慎重!

同样,所有那些问过我相似问题的亲,如果还没有具备“一碗水端平”的心态,或因为自己的某些童年记忆而不相信“一碗水端平”的可能性,请慎重,毕竟很多时候,行为来源于确信;如果觉得自己经济负担不了,可能因此大幅度降低生活质量,请慎重,因为很多时候真的是“贫贱夫妻百事哀”,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调整生活中的不甘与归咎;如果担忧于自己没有足够精力陪伴孩子,给他(她)更好的照顾,请慎重,因为在你规划好自己的生活与思路之前,一个匆忙而至的孩子可能会令你更加手忙脚乱,更没有规划自己的时间与想法……

我只是庆幸,所有这些问题我都曾面对,却终归一一化解。于是,在走过一段很辛苦的路之后,在我家咚咚姐姐与叮叮弟弟如今完全就是彼此需要、彼此关照的生活中,感受到200%的责任,也感念200%的爱。

但,不管怎么说,这只是我的生活,不是所有人的。

所以,我告诫自己,感到多么幸福也不要竭力劝说别人生二宝——因为所有那些由两个孩子带给我的无限欢悦,是在属于我的这种情境里,通过我自己的方式,走过各种压力后才拥有的幸福。我可以分享一些快乐的片段,甚至写过一本书谈及自己要二宝的原因与心得还销量很不错,但这并不等于所有家庭、所有女性现阶段都具备生二宝的基础条件。

正如多年前呆哥跟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他很难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课堂上,一位教授说:“我们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实际上,己所欲,亦要慎施于人。”

呆哥说,在人生观的形成阶段,这句话影响了他很久。他开始知道自己喜欢的未必是别人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未必是适合别人的。所以他会庆幸自己所拥有的,也会给真正感兴趣的人以经验分享或建议观点,但他不强加。

他告诉我: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对方走过什么样的路,经受过哪些特殊的事件,对哪些问题有敏感而伤痛的回避,这些我们都不清楚,那么缘何指手画脚?

当然,愿意指手画脚的人,除了刻意炫耀的,还有一部分是真的用心良苦的,他们说:我是为了你好。

比如生二宝这件事,所有的理由看上去都很有道理:年龄大了以后想生都生不出来了、两个孩子年龄差再加大就更没法一起玩了、年轻时候经济上都困窘以后总会越来越好的……

这就好比父母为了孩子好所以极力劝说孩子要考公务员啊足够稳定、丈夫为了妻子好说亲爱的你就在家做全职太太多幸福呢别人求都求不来、老师为了学生好说你自己选的课题别做了还是跟我做一个系列吧这样的话写完就能一起出本专著……

我相信所有这些诚意,也相信所有据此选择人生道路的人是怀揣着认同与期待的,但你确定眼前这个人,他(她)喜欢并能承受你的这份诚意吗?

毕竟,有些事,尤其是投注以感情才能经营好的那些事,并不是你用人生经验和理论逻辑就能征服的。

因为“感情”,它是私人化的。

就让我们活得“自私”一点吧。这有什么不好?毕竟,我们总要先弄明白自己的生活,才有可能在提升幸福感的过程中,带着微笑与确信,去迎接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麻烦,甚而获得意料之外的惊喜。

我很庆幸,在“别人的老师”“别人的女儿”“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妈妈”等身份之外,首先,我是我自己。

愿你如是。

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对方走过什么样的路,经受过哪些特殊的事件,对哪些问题有敏感而伤痛的回避,这些我们都不清楚,那么缘何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