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趋势中国大趋势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杨云鹏
- 12字
- 2020-06-25 04:55:09
世界主要经济体和热点地区
金砖四国
“金砖四国”共创新世界
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一文中,首次用“金砖四国”(BRICS)这个名称来特指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2003年10月,高盛证券公司继续发表文章《与BRICS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大胆预言,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到2031年则可以超越法国;俄罗斯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2028年超越德国;中国有可能在2041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印度则可能在2032年超越日本;“金砖四国”总的GDP在2041年有可能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G7中除去加拿大)。2005年12月,高盛在新发布的报告《BRICS有多稳固》中,把中国超越美国的时间提前到2040年,而印度超越日本的时间则退后到2033年。高盛的这几份经济报告,把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推到了时代的前列,“金砖四国”这个用来指明未来最具投资机会的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概念迅速风靡全球。
高盛的研究人员之所以敢于如此大胆的预测“金砖四国”在未来经济领域的地位,和目前这四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在这四个国家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和“咖啡王国”,作为南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国土面积和人口上占有很大的比重,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于拉丁美洲之首。巴西在原材料资源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铁、铜、镍、锰、铝土矿等矿藏的蕴藏量非常丰富。最近几年,巴西政府还大力发展通讯、金融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成为巴西经济腾飞的又一个重大保障。据200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巴西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23万亿美元,人均GDP达6485美元。
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的1/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此外,俄罗斯出口贸易的50%,国家收入的40%也来自于石油和天然气这两大工业。随着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更是如虎添翼,发展异常迅猛。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外,俄罗斯在钯、铂、钛的生产上也居世界之首,巨大的能源优势让俄罗斯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它的软件和软件服务外包经过政府多年的扶持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印度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据调查显示,在美国规模最庞大的1000家公司中,有四分之一的企业使用在印度开发的软件。世界上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此外,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民主国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优势将成为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引进外资,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在近30年的时间内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超过9%。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内需求在不断攀升,代替美国成为韩国、中国台湾、日本、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出口市场,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贸易额也在快速增长。如果单纯以购买力来计算的话,中国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综合以上四点来看,巴西的矿业、俄罗斯的能源业、印度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中国的制造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互补性组合,目前中国已经是俄罗斯、印度、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他们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都非常高;对于大力发展制造业和信息技术的中印两国来说,巴西和俄罗斯的能源将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中国和印度的巨大市场需求,也会对国际制造业的价格产生深远影响,于是“金砖四国”从学术词汇转变为政治词汇成为众望所归。世人之所以对“金砖四国”如此的关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希望这几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能够在经济、政治方面加强合作,从而减弱甚至消除传统的西方大国和国际组织的功能,重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虽然来势迅猛,但危机背后也蕴藏着机遇。通过这次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展逐渐认识到展开深层次的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而且以“金砖四国”所开创的这种对话机制正走向成熟,一个成熟的机制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新兴经济体加入,从而增强这些新的经济体在全球格局中的话语权。
当人们对于“金砖四国”的未来满怀憧憬的时候,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金砖四国”所代表的只是一个市场概念,而且他们的结合也充满了巧合,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但是,高盛的研究人员把这四个国家联系起来是不是真的只是巧合呢?据调查显示, 2009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和印度的最大贸易伙。2009年6月14日至16日,“金砖四国”首次外长会议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期间,四国外长对国际经济和金融状况、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裁军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组织改革问题等话题交换了意见。会晤结束后,四国还签署了联合声明,表明四国在世界发展和国际安全迫切问题上的统一立场。这次会议标志着“金砖四国”不仅在经济上加强了合作,在政治上也逐渐趋向于联合。我们有理由相信,联合起来的金砖四国一定能够开创一片新天地。
中国,世界新视野
当你到外国旅游想买一些玩具回去送给朋友时,你会发现这些玩具上印着“中国制造”的字样;当你买了一件世界名牌衣服后,你会发现它上面也印着“中国制造”的字样。没错,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会接触到来自中国的商品。由此看来,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确实名副其实,随着这些商品扩散出去的还有中国的影响力。
2003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盟友,以前对中国的态度总是保持着一定的疏远。但在这次访问过程中,胡锦涛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热情款待,其待遇远远超过了在不久前刚到问澳大利亚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澳大利亚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和中国国家实力的提高是分不开的,胡锦涛在澳大利亚期间不仅到各地旅游、亲吻婴儿,最终还与澳大利亚签订了一份购买澳大利亚大宗商品的贸易协定,最终的结果是双方都满意而归。
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也和澳大利亚一样,不得不从正面来处理和中国的关系。在过去的10年间,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倍,中国已经成为马来西亚对外出口的大客户。正因为如此,马来西亚总理阿卜杜拉·巴达维在上任之初,把中国作为他第一个出访国,而且还带了800名商界高管一同前往。日本作为亚洲经济的龙头,在经济上也不得不加强和中国的合作,目前前往中国旅游的日本人甚至超过了去美国的人数,而传统的中国茶馆也开始在东京与星巴克咖啡馆互争地盘。在像缅甸、老挝、越南等这样的东南亚小国中,中国的影响力更大。中国通过加强同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正逐步瓦解着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2004年秋天,中国与东盟签订了组建东南亚共同体的协议,这个协议不仅有利于中国控制重要的海上航线和获取更多的原料,而且成功将美国及其盟国排除在这个地区性的统一体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文化重新成为东南亚诸国追捧的对象。在泰国的曼谷,一种介绍中国事务的新杂志成为畅销书;在印度尼西亚,舞龙舞狮的表演突然蔚然成风;在菲律宾,来自台湾和中国内地的歌星,经常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所有这些无不在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种讯息,中国回来了。
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不再局限在亚太地区,他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为祖国感到高兴,但高兴过后,我们应该反思,中国目前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商品创造出来的经济奇迹到底能够维持多久?
2008年年底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向中国敲响了警钟。在这次危机中,中国虽然没有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遭受重创,却使我们看到了目前经济发展中脆弱的一面。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出口加工业。由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地区恰好是中国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因此,众多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在订单减少以及资金无法收回的情况下,不得不宣布停产或倒闭,即使那些勉强存活下来的企业也面临着用资金短缺和用工慌。这次危机使人们再次想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国要想跻身世界大国的行列,就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
要实现“中国创造”,就必须大力发展以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为主的创新性经济,培养出一批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民族企业,打响“中国创造”的品牌。目前,中国已经有了一批诸如联想、海尔等发展比较成熟且已经走向国际化的民族产业,他们的发展历程为我国的民族工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宝贵经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国际品牌不得不减少在中国市场的资金投入,这为中国的本土品牌发展提供了空间。国内品牌收购国际品牌更是渐成趋势,中国自主品牌吉利汽车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变速器生产商——澳大利亚的DSI公司,这些收购将使得中国企业在立足中国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在全球的影响,从而提升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在危机中,中国的另一项经济增长点开始发挥作用。据一项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消费市场,并且也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通过拉动内需,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被看做是带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重要动力。中国是不是真的能够带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我们不敢妄自预言,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以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发展前景,必定能为世界经济开辟一个新视野。
俄罗斯成为新的“世界加油站”
如果你现在还认为中东的沙特阿拉伯是世界第一产油国,那么你的信息可能需要更新了。2009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的原油日产量达到950万桶,以30万桶的略微优势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油国。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俄罗斯人希望凭借着自己最重要的杀手锏,一举夺回往日的荣耀。
1991年12月25日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意义非凡,在这一天他们从一个苏联人变为了一个俄罗斯人。在别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一个称谓上的改变,对俄罗斯人来说却是一种剧变,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生活上。他们从世界第二大国的子民一下子变为了无名小卒,经济上更是一落千丈,失去了政府的保护,民众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倒退了好多年。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在政府方面表现得就更加剧烈了。
在经济方面,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对经济体制进行大换血,全面实行私有化。对于那些大中型企业,俄罗斯政府通过先把他们改造成为股份公司,然后再以出售股份公司股票的方式来实现私有化。对于那些小型企业则通过出售、租赁等方式实现私有化。为了加速私有化,俄罗斯从1992年10月1日起,向每个公民无偿发放一张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用以购买私有化企业的股票,其余的股票则由个人自愿出资购买。由于受到资金短缺、资本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制约,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私有化不仅没能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反而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在俄罗斯,实际人均收入下降80%,国内生产总值下降55%以上。俄罗斯政府一年的收入还不到美国财政部一周的收入。由于缺少投资,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下降了50%,基础设施诸如电力、核电厂、铁路和下水道系统也一一解体。
更为糟糕的是,私有化所带来的经济动荡与衰退的局面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又遭遇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1998年俄罗斯的经济陷入多重危机之中,先后爆发了金融危机、生产危机、预算危机和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导致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用水深火热来形容当时的俄罗斯应该是最贴切不过的了。
然而,俄罗斯政府在克服了这些危机之后,迎来了他们期盼已久的春天,俄罗斯得以重生。从1999年起,俄罗斯经济以平均每年6个百分点的速度强劲增长,2008年,联邦预算盈余16702亿卢布,2009年上半年,联邦财政盈余已达到了10668亿卢布,国家财政盈余的数额是曾经的俄罗斯人无法想象的,现在,他们的财政盈余多到财政部不知道怎么才能花掉。俄罗斯政府在经济上实行的休克疗法的疗效开始逐渐显现。所谓休克疗法,就是通过采取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达到人为供需平衡。俄罗斯采取这样的经济措施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它从苏联那里继承的东西实在太多,要想全面吸收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像壁虎那样断尾求生。在俄罗斯经济低迷的时候,人们对于它所实行的休克改革法批评不断,但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逐步复苏,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俄罗斯的改革模式。休克疗法虽然在最初几年给俄罗斯经济带来极大冲击,但仿佛这个冲击是必需的。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之所以能够从休克状态下复苏过来,和它丰富的石油储备是分不开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比喻成人体,那么,能源无疑就是人体的气血:气是天然气,血是石油。所以西伯利亚高原这个给人以苦寒之地的地方,却因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成为了俄罗斯再次腾飞的重要支柱。
与西伯利亚的石油挽救俄罗斯经济一样成立于1995年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也见证了俄罗斯经济从低迷转向飞速发展的全过程。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石油公司财政状况严重恶化,公司对所属企业的资产失去控制。到1998年年末,由30个大企业组成的俄罗斯石油公司的总资产不足5亿美元,俄罗斯石油公司面临着倒闭的困境。但是,公司经过一系列改革,挺过了这段艰难时期,最终在1999年末成功恢复了对主要资产的控制。企业扭亏为盈,步入了稳定发展的轨道。而这一年也正是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此后,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俄罗斯石油公司的眼睛开始看向世界。而这个目标和俄罗斯政府的目标再一次不谋而合。
最近几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俄罗斯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能源也成为其推行外交政策的有效工具,希望通过能源外交重振其大国地位,可以说,“气血充足”在现在和将来都是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手中的一张“王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体普遍出现低迷,国际油价开始下跌,这对于以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个灾难。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出现大幅缩水的现象。为了扭转油价颓势,俄罗斯加强了和欧佩克的合作,共同维护国际油价的稳定。此外,俄罗斯还积极谋求和埃克森美孚公司、英荷贝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等能源企业的合作,共同开采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这也是俄罗斯向世界敞开怀抱的重要一步。俄罗斯这个新的“世界加油站”,已经为他自己准备好迈向美好明天的充足动力。
巴西新势力
说到巴西,人们首先会想到足球,然后由足球联想到一大串足球明星的名字。想到球星,接着就会想到绿茵场上华丽的桑巴脚法。由桑巴脚法,人们又会想到巴西的狂欢节。在过去的日子里,除了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以外,人们很难想到巴西。可是,今天的巴西,除了为世界展示自己的桑巴、足球和狂欢节之外,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已经成为了造就未来新世界的重要角色之一。尤其是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巴西的优势凸显出来。
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粮食与能源成为全球性涨价的“元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能在这场无烟的战争中独善其身,粮食的生产成为各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但是,巴西的粮食生产却是一线飘红。巴西是南美第一大国,土地面积为8511965平方千米,已经投入耕作的土地面积约为1.75亿英亩,可投入使用的耕地面积还有3500万英亩。巴西也因此而被誉为“21世纪的粮仓”。
富余的粮食使巴西的粮食加工在国际上居领先水平,而乙醇汽油(用甘蔗生产乙醇)的推广与应用更使巴西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巴西算得上是国际生物燃料产业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与美国不同的是,巴西的生物燃料利用的是甘蔗而非玉米,因此不会引发全球粮食价格的上涨。巴西之所以优先发展起生物燃料工业,主要是因为石油问题曾使巴西遭受高达百分之几千的通货膨胀折磨。为了缓解能源不足的紧张局势,政府转向农业寻求解决之道,着手开发当时世界上无人问津的乙醇工业。
1975年,巴西开始了全国酒精计划。此计划刚刚开始的时候,全世界都到巴西来视察,并且嘲笑巴西人太傻,认为那不可能成功。35年过去了,巴西乙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巴西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替代能源、采用乙醇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前段时间里,在金融危机和石油价格飞涨双重冲击之下,巴西重新解释“人-车-自然”的关系,认为汽车的未来源于农业,用甘蔗生产出来的乙醇将代替汽油成为汽车的主要燃料。巴西能源部表示,巴西今后还将再建设几十座新的乙醇工厂,甘蔗种植面积也将在现在的300万公顷基础上再扩大33%。根据巴西最近发布的规划,今后10年内近50%的车都将使用乙醇。同时,巴西正在评价使现有乙醇生产产量提高12倍的可能性,如能实现,则可替代全球10%左右的汽油消费量。
当生物能源在巴西大获成功之后,巴西的石化能源也按捺不住,喷涌而出。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巴西石油公司先后宣布在东南部沿海发现特大油田——图皮油田和卡里奥卡油田,而后者的原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估计可达330亿桶,是世界第三大油田。这在全球石油期货价格直逼每桶150美元大关之际,意义更加非凡。新油田的发现改变了巴西,它将不再是中等产油国,自给之余巴西石油还可以出口海外。巴西摇身一变成为石油出口国,跻身阿拉伯国家、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石油输出国行列。同一时期,巴西还发现了大型的丘比特天然气田,改写了巴西缺乏天然气的历史。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两大能源外,巴西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铁矿砂资源极为丰富,占全球总储量6.5%,为世界富铁矿第一生产大国。而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则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陆最大的采矿业公司。
淡水河谷公司成立于1942年6月1日,除经营铁矿砂外,还经营矿砂、铝矿、金矿等矿产品。自1997年5月7日开始,该公司推行私有化并大举兼并铁矿砂企业,到2000年年初,淡水河谷不仅收购了SOCOIMEX公司,而且还将萨米特里矿业的全部股份囊括在自己公司的股份之内。2008年5月,淡水河谷获准在帕拉州建设年产钢250万吨的钢铁厂项目,并与韩国的一家钢铁公司签署了一份有关于开建合资钢厂的谅解备忘录。2009年,淡水河谷公司又迈出新的一步,该公司宣布,他们将与巴西东南部圣埃斯皮里图州政府签署初步协议,计划在该州投资30亿美元,兴建一家年产量能在500万吨的新钢厂,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钢铁企业向矿山转移。这一举措不仅可以避免海运费波动给巴西矿全球供应带来的价格和市场风险,而且从长远看,矿山向钢铁业的渗透,将逐步改变全球钢铁业的竞争格局。
比起英国、法国、中国,巴西的对外依赖程度低得多,对于正处于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来说,巴西这种低依存度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在内需拉动下,巴西经济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复苏,并逐步带动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2009年10月2日,巴西获得了2016奥运会的主办权。这对于巴西来说,意义非凡,它为巴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成功举办奥运会,不仅将会给巴西提供经济助推力,而且将大大提升其国际地位。
总的来说,巴西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个拉美巨人的大国抱负,这种抱负不是建立在自命不凡的大国意识上,而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务实的对外政策中。
印度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印度为摆脱困境,在纳拉辛哈·拉奥总理的领导下开始进行经济改革。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自由化是这次改革的基调,印度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让市场自身进行调节。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其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于是政府致力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印度的人才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借助全球化的东风,印度通过引进外资,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业务,使得服务业成为印度经济腾飞的基石,印度也因此而获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美誉。
2008年,印度的信息产业产量增长为18.2%,其中硬件增长16.8%,软件与服务业增长18.4%,出口累计增长37%。与此同时,印度在农业上的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从1981年至1997年的16年中,印度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105.1上升到154.5,增长47%;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指数从96.8上升到151.5,即增长56.5%;其他经济作物的产量增长指数也在60%以上。从1998年到2008年,印度的农业发展速度更是迅猛异常,在印度摆脱贫困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印度的企业在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也迅速壮大,走出去成为一些企业的首要目标。2007年,印度最大的私人钢铁公司塔塔以62亿英镑收购英国钢铁商Coins,跻身全球第五大钢铁商。这次收购是印度企业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收购交易,显示了印度近年经济改革的成果。塔塔收购Coins后,每年钢产将会增加到1800万,这次收购成为印度工业踏出海外的第一步。
群雄并起的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美国、欧洲、日本三足鼎立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遭受着来自第三世界新兴经济体的挑战,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改变着目前这种不平等的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一体化下群雄并起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亚洲,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影响力受到了严重挑战。2006年《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代表着全球力量天平的真正改变。据全球贸易统计显示,2005中国的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到2008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经高达2561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2010年中国的贸易总额再次上升,跃居第一。中国正以飞一般的速度谱写着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目前,中国的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等工业产品的产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在美洲,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老大,但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在经历了经济低迷期之后,也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股重要的新兴力量。巴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上就一直居于拉美众多国家之首,被称为“拉美经济巨人”。2001年,巴西被列为“金砖四国”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巴西的影响力正在向全球扩散。巴西的铁矿砂资源极为丰富,占全球总储量6.5%,为世界富铁矿第一生产大国。除了铁矿,巴西的铜、镍、锰、铝土矿等也很丰富,巴西的咖啡更是很早就名扬天下,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为巴西的经济提供了最好的保证。由于自身资源丰富,巴西的经济发展并不像中国和印度那样特别的依赖出口贸易。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后,巴西虽然也受到一些影响,但到2009年,巴西经济已经开始复苏,成为带动拉美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墨西哥是拉美地区另外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20世纪90年代,在墨西哥的倡导下,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主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起来。这个贸易区建立之后,墨西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墨西哥从此搭上了美国这个经济大国,从中获得的利益非常多,加速了墨西哥工业化。据统计显示,墨西哥70%的对外贸易是与美国进行的;在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中,60%以上来自美国公司。但也正是因为过分依赖于美国,墨西哥的经济基础不是很稳固。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经济衰退最为严重的国家。墨西哥要想在将来的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改变目前这种极度依赖美国的经济模式,寻找一条适合于自身的经济发展道路。
在欧洲,英国、法国、德国等传统强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低迷状态,而俄罗斯、爱尔兰等新兴经济体却开始崭露头角。俄罗斯的经济在经历了休克疗法之后,开始迅速复苏。据国际问题专家尼维迪塔·达斯·昆度预测,在未来20年内,俄罗斯将会成为世界第八大经济体。俄罗斯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上扬的国际石油价格。由于欧佩克组织缩减了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量,俄罗斯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除了石油,俄罗斯的天然气蕴藏量也很丰富,在能源经济占主导的今天,俄罗斯凭借能源优势也将成为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
总之,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个新的经济体正在迅速崛起,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