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不为”的君子哲学

做人章法各有不同,处世方式风格迥异,但是底线却是共同的,那就是讲究追求有君子修养之人要能“有所不为”。底线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你的判断、你的行动。一旦过了,就是不该“为”的却“为”了,结果往往是冒险有余,稳中求胜不足,把自己逼上绝境,代价惨重甚至无法挽回。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盲目自信,敢冲敢撞,这是不能自制或过于自大而越过了底线,“为”了不该“为”之事,丢弃了自己做人的标准和原则。其一生自然是要留下骂名的,会被人们所不齿。

东汉时期有个很知名的人叫杨震,他早年在家乡开办私塾,“传道授业解惑”,且他为人正直,名誉清白,备受人们的推崇,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朝廷珍惜他这个人才,于是提拔他担任荆州刺史。

杨震为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现人才。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推荐得以飞黄腾达,王密就是其中的一个。起初,王密只是荆州地区的一个名士,后来受到了杨震的重用,担任了山东昌邑县的县令。

王密在诸侯中享有名气,时常感激杨震对自己的帮助,心想:要不是杨震的推荐,自己还不知道哪天才有出头之日呢!他决定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两年后,杨震被调往山东东莱任太守。王密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因此盛情邀请杨震在上任途中务必到昌邑叙叙旧情。盛情难却,杨震恭敬不如从命,在昌邑停留了几日。王密生怕有所怠慢,安排得无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杨震操心。

临行前的晚上,杨震正要入睡,王密推门进来,客气地说:“没有大人您,也就没有我王密的今天,这个恩情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这里是我的一点心意,权作送给您的盘缠。”说完,就从身后掏出十斤黄金。

杨震见状大吃一惊,好言劝道:“盘缠我还是有的,你不必操心。我平生以清廉严格要求自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你收起来吧!”

王密回答说:“这只是我的一片心意,既不是行贿受贿,也没有买官鬻爵的嫌疑,是我们两个人的交情。现在天这么晚了,这件事情谁也不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

杨震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见他执迷不悟,不禁心生怒气,训斥道:“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今天的事情已经有四个人知道了,这已经足够我拒绝你了!”

王密好奇地问:“怎么有四个人呢?”

杨震掷地有声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难道还不够多吗?”

王密只好惭愧地收起那些黄金,悻悻地离开了。

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杨震在做官期间,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礼品和礼金。全家人也没有因为他做官而享受一天的安逸,仍然和以前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

有人善意地劝说他应该趁现在做官的便利,置办一些田产和房屋,也好为子孙后代留些财产。但每次杨震都坚定地说:“我一辈子没有沾染上有损我清白的事情,一旦上了贪船,什么时候靠岸就由不得自己了。这种事情我不会做的,当着别人我不会做,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做!”

“那你能给你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别人问。

“别人都会说他们是清官的后代,这笔遗产就够他们受用一生了!”杨震自豪地回答。

杨震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也为了好好教育后代,特意把书房命名为“四知堂”。而杨震的品德也为人广为传颂。

可见明白人永远能守住底线,君子也总是能恪守“有所不为”的哲学,他们用心做事,尽管看上去糊涂;糊涂人总想越过底线,常干蠢事,虽然他看上去聪明,却不知自己常常是在“胡作非为”。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人生结果自然大相径庭。

而另外一些早年刻苦勤奋,美德传扬,渐得功名之人,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因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忘记了什么叫“有所不为”,逐渐在赞誉面前变得飘飘然,陶醉在溜须拍马中,追名逐利,干些有违道德、法律之事,为人们所不齿、所憎恶。他们因没“信奉”好君子“有所不为”的哲学,人生就完全走向了错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