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潜规则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 刘爽
- 1997字
- 2020-06-25 05:19:57
以假“貌”示人,无往不利
《围炉夜话》中说:“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精通谋略的人,总是能够积极动脑,制造假象,让敌手以己方之“貌”而度出虚假之势,从而瞒天过海,用好了“欺骗”之举,无往而不利。
《三十六计》里面也有这样一句话:“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说的就是让对方对己方的行为习以为常,然后把其他信息伪装成此类信息迷惑敌军,克敌制胜。
战国时期孙膑就曾成功地使用过“添兵减灶”的谋略,算是用假“貌”虚饰迷惑敌人而制敌的经典。
有一次,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当时齐国的军师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做胆小怯懦之辈。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看到齐国军队中的灶越来越少,就特别高兴地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又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
孙膑就是利用魏国人眼中“齐国军队胆小怯懦”的常识做文章,一边减少军营中的灶,一边增加军队数量,让己方的军事实力超过对方,然后进行伏击。而魏国的将军庞涓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过于相信常识,最终的结果是孙膑技高一筹,把魏国军队杀得片甲不留。
这种蒙蔽对手的做法,也可以用于防守和撤退。在《三国演义》中,就有一个诸葛亮减兵添灶的故事。
当时,诸葛亮得胜收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都尉苟安解送粮草至军中交割。苟安好酒,路上延误了时间,超过限期十日。诸葛亮按照军法,对他杖责八十。苟安受刑之后心中怀恨,连夜引亲随五六骑径奔魏寨投降。司马懿吩咐他回成都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帝,好让后主刘禅召回诸葛亮。苟安按照司马懿的计策,回成都见了宦官,流言说诸葛亮自倚功大,早晚必将篡权。宦官闻知后马上奏禀给后主,后主下诏宣诸葛亮班师回朝。使者星夜召诸葛亮回师,诸葛亮当时知道这是敌军所用的离间计策,仰天长叹:“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侧!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难得此机会也。”于是只能安排撤军事宜。
《三国演义》里面对诸葛亮安排撤军的计策进行了详细记述:
姜维问:“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追杀,当复如何?”孔明曰:“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掘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曰:“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孔明曰:“司马懿善于用兵,知吾兵退,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司马懿只待蜀军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司马懿因孔明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曰:“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孔明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此后,川口的土著居民来报司马懿,说孔明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司马懿仰天长叹曰:“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遂引大军还洛阳。
在这里,诸葛亮使用相反的方式,用减兵添灶之法,骗过司马懿,得以全军退回到汉中。他知道司马懿平生十分多疑,故布疑阵,让司马懿畏首畏尾,错失了战机,而他却能从容地调动军队顺利撤回。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会不断总结经验,却也因此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只凭经验行事,往往是只看表象就以为自己度知出了实质。这时如利用人们这种以“貌”取人的习惯,小施计谋,以假示之,就可以瞒天过海,轻松引其进入自己的圈套。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这种思维定势,要摸清对方的底细和实情,不可自以为是地莽撞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