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但不做滥好人

在人际交往圈中,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好人,欢迎好人,期望遇到好人,也想让自己成为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有时还会为了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作出很大的牺牲!这种好人岂止能用一个“好”字形容?

要想获得好人这个美名,当然也要付出代价。当代价超过心理承受底线时,多少会令人难以承受,所以好人难当。做好人也要讲原则。当好人成了“好好先生”时,往往面临的是“好心不得好报”的尴尬。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点我们要引以为戒:不可以滥做好人!

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性格悲剧就足以证实这一点。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就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和“重法绳之臣”等政策,秦始皇偏执地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借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列举了诸多罪状。

扶苏虽是个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但却毫无政治经验,又忠君爱民,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加上在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无法应对,就决定选择自杀。大将蒙恬毕竟经验丰富,起了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说:“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扶苏平白无故地被害死是件极其可悲的事,试想他若不那么死心塌地地当个实在人,不滥好那么一次,凭其受到人民的推崇和爱戴,怎么会揭不破胡亥等人的阴谋呢?那样的话,中国历史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了。

扶苏有些滥好人的特点,但滥好人绝非如此“简单”,这类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没有原则、没有主见。这种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人的姿态去讨别人欢喜,反正是对他人有求必应,也不管自己该不该去做;有时候,他也想坚持自己的意见,可是别人声音一大,他马上就软下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不分,当事情不能妥善解决的时候,便以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他有时也想强硬一点,可是还没付诸行动他就开始自责,检讨自己……照此看来,做滥好人实在不宜。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自己是个理智的好人,还是个滥好人呢?那些滥好人应该怎么办?

从扶苏的死也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因此,滥好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试着改变自己:了解自己做滥好人的苦果;了解拒绝和坚持并不一定会得罪人,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学会拒绝和坚持,如果自己跳不出性格的限制,可请旁人不时暗示、鼓励自己,以强化你不做滥好人的动机和决心。

当下次面临他人的求助时,当再次施舍自己的仁善友爱之时,请考虑一下,你是否是个理智的好人,还是又充当了滥好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