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黄狗

一九三九年,二嫂怀孕了,爹娘很高兴。娘跟邻居要来一只小黄狗,为的是给二嫂的孩子舔粑粑。

一九四〇年三月,二嫂生了个男孩,取名铁案。两岁那年,铁案病了,是嘴里的病,一张嘴里全是白的,那时候把这种病叫“虎口白”。这个病来得快,越吃药越重。俺那儿最好的先生,也没看好铁案的病,才六七天,孩子就没了。

这个黄狗吃惯了黄色的粑粑,孩子死了,吃不着粑粑,它也想吧。娘买回十六只小绒毛鸡,它一看跟粑粑一个色,一会儿就吃了六只,也不避人。娘看见的时候,黄狗已经把第七只小鸡含在嘴里。娘大声一喊,狗又把鸡吐出来。

二哥回家了,拿着那只小死鸡扔给它。它去吃,二哥就打。二哥连扔给它五次,它都去吃,连着挨了五次打。二哥第六次把小鸡扔给它,它不敢吃了,二哥也就不打它了。从那以后,它再也不嘴馋了。

西屋是俺家的仓库。过年过节买回的猪肉、羊肉都放在西屋,搁在大八仙桌上,烀熟的肉也搁在那儿。

搁好肉,娘唤它:“白白白。”

黄狗跑到娘跟前。

娘指着桌上的那些肉对它说:“这些东西你看好,不要吃,你吃就打你。”

黄狗看看娘,就进西屋了。

娘又说:“你哪儿都别去,就在这屋看着,吃饭喊你。”

娘给它在地上铺了草苫子,黄狗就趴到草苫子上,哪里也不去。西屋不关门,外边的狗、鸡、猫、老鼠,啥都不敢来。吃饭的时候,俺吃啥,它跟着吃啥。俺家黄狗也没名,叫狗就叫“白白白”,黄狗就过来了。

一九四三年,俺家往巨野县城搬家,这个黄狗好像懂人事似的。以前,它吃完饭就跑出去玩,不叫它,它就待在外面。搬家那天,往外撵也撵不出去。全家人上马车了,很多人送俺家,光顾着说话,把狗给忘了。

娘想起来,要进院找大黄狗,二哥说:“在家饿不着它。安排好你们,我就回来,再拉一趟粮食。”

马车走到百时屯北门外,大黄狗在那儿等着哩,它坐在那儿,脸朝南看着俺们。一家人都夸这狗精,它咋知道去县城出北门呀。

娘说:“咱这条狗通人性,就叫它在咱家老死。”

住到城里后,大黄狗常回百时屯看看。听邻居说,它就坐在大门口,好像很难过的样子,大伙儿都喂它。

舅进城看娘,跟娘说,大黄狗去了他家一次,跟他家的狗咬架。舅认出它,以为俺娘来了,接出去好远,也没接着人。

娘说:“前些日子,它跑出去三天才回来。它这么肥,俺以为叫人家吃了,没想到它走亲戚去了。”

日本人倒台子以后,俺家搬回百时屯。土地改革以后,有天屯里喇叭喊:

“各家注意了,各家注意了,家里有狗的,把自己的狗整死。你要不整死,咱百时屯的打狗队打死一只狗,你得给打狗队十斤粮食。不给粮食,就把狗整走。”

邻居都把狗吊死了。俺家的狗谁也舍不得。

打狗队追狗追到俺家,大黄狗跑回来,气喘吁吁坐在娘身旁。全家人在厨房里刚想吃午饭,打狗队的人就站在厨房门口。大黄狗眼含着泪,看看大哥,看看大嫂,看看二嫂,看看娘。以前,谁要站在俺门口,它得过去咬他们。这回,它浑身哆嗦,也不敢咬了。

娘说:“你谁也别看了,这家人谁也救不了你。人家叫你死。你就去死吧。人家叫俺死,俺也得去死。”

打狗队用绳子整个套儿,套到黄狗的脖子上拉走了,问娘:“要狗皮不?”娘说:“俺啥也不要。”

娘、大嫂、二嫂都流泪了,中午饭娘儿仨都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