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 Files 惊奇档案

好基友与陌生人

——科幻与其他电影类型的关系

文/电子骑士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叫“科幻电影”?估计回答至少有好几十种吧。如果我说:压根儿没有什么“科幻电影”,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好吧,我承认有点夸大其词了,因为这样说可能令你印象更深刻些。我的意思其实是:科幻(Sci-Fi)是电影中的一种类型(Genre),绝大多数商业电影都同时包含着多种类型元素,很少有类型单一的商业电影——除了剧情片(Drama)。当我们提到动作片《虎胆龙威》时,其实应该说它是动作、惊悚电影;同理,当我们把《黑客帝国》称为科幻片时,其实往往忽略了它是一部动作、冒险、科幻电影……

世界最大电影网站IMDb定义的影视类型一共有二十六种,除掉四种电视节目类型,电影类型总共二十二种,分别是:动作、冒险、动画、传记、喜剧、犯罪、纪录、剧情、家庭、幻想、黑色、历史、恐怖、音乐、歌舞(音乐剧)、神秘、爱情、科幻、运动、惊悚、战争、西部。

上面我说没有什么“科幻电影”,指的就是极少有类型纯粹为“科幻”的电影——非要举个例子的话,苏联著名电影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又名《索拉里斯》),是IMDb网站网友评分最高的50部科幻电影中唯一一部堪称纯粹的科幻类型影片。所以,我们平时谈到的科幻电影,其实都是“具有科幻类型特征的商业电影”的简称。

我们且不说IMDb网站到底是怎样定义一部影片是否属于科幻类型的,因为这是一个又巨大又复杂又无聊又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的是:既然绝少纯粹划分为科幻类型的电影,那么科幻与其他类型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个类型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哪些类型是科幻的好基友、小伙伴?哪些类型与科幻几乎无法产生化学反应?

著名科幻小说《动物农庄》中有句名言:“所有动物生来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这个“真理”大概也可以拿来套用在类型电影上。对电影来说,所有类型都是平等的,但有些类型就是更流行、更招人喜欢。比如动作、爱情、喜剧等,可以看做是非常基础的电影类型,而且百搭。像喜剧,你可以拍动作喜剧、科幻喜剧、西部喜剧、爱情喜剧、战争喜剧、歌舞喜剧,等等。科幻应该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它虽没有动作、爱情、喜剧等类型那样广泛的基础,却比运动、黑色、传记、历史等偏门类型的产量高多了。

与科幻类型特别来电的好友有三个:动作、冒险、恐怖。动作与科幻结合,基本是在上世界七八十年代之后,新一代商业大片——如《星球大战》《大白鲨》——崛起带来的结果。如今则形成了十部科幻电影中,大概有八部都含有动作类型,剩下两部大概都是独立制作的局面。冒险与科幻类型有着先天的联系,这在我上一期写的《俗套有理,bug难除——谈谈科幻电影的结构与逻辑》一文中已经提过:坎贝尔的《千面英雄》一书,从结构主义神话学的角度分析提取了“英雄十二步”,而大量科幻电影都是遵循这种叙事结构的,“冒险”可以说是科幻电影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至于恐怖类型,与科幻就更是一家亲了。几乎可以说科幻电影就源于恐怖片,是由其一个分支发展而成的。我们看看上世纪30到50年代的经典科幻电影,大多都是《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的新娘》《金刚》《黑湖妖谭》《天外魔花》这种带有恐怖片色彩的作品。

奇幻、惊悚、神秘等类型跟科幻关系也算不错,比如,《盗梦空间》就有着动作、冒险、神秘、科幻、惊悚五种类型元素。而跟科幻没什么缘分的“陌生人”类型,大概有传记、历史、战争、音乐、运动、黑色等。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科幻与跟自己化学反应不那么强烈的类型相结合催生出的电影是什么样子吧。

科幻+喜剧——

代表作:《黑衣人》《银河系漫游指南》《有关时间旅行的热门问题》《回到未来》《捉鬼敢死队》等

大多数科幻电影给人一种严肃深沉、冷硬生猛的感觉。喜剧则能软化科幻电影的硬度,让科幻电影变得更有趣。科幻喜剧,或者叫喜剧科幻,往往一拍就成了系列,比如《黑衣人》系列、《捉鬼敢死队》系列和《回到未来》系列,也说明这种类型混杂非常受欢迎。融入了喜剧元素的科幻片,其喜剧笑点主要在于科幻的夸张想象力,比如《黑衣人》中各种奇奇怪怪的外星生物,《回到未来》中时空穿梭导致的各种奇妙错位(20世纪50年代的人看到穿着羽绒服、脚蹬滑板的男主角时的那种反应);此外,就是借助科幻电影的反思和讽刺来引起一种深刻的幽默:像《奇爱博士》里,奇爱博士大谈核战爆发后未来的场景,畅想十个女人配一个男人的时候。

科幻喜剧在如今大银幕上已不太多见,除了《黑衣人》系列,其他往往是独立电影等带有神来一笔感觉的小制作。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世界末日》倒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科幻喜剧片。

科幻+家庭——

代表作:《E.T.外星人》《人工智能》《瓦力》《魔鬼山历险记》《地心历险记2》等

科幻与家庭(基本等于少儿题材)两种类型的混合大约开始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该片因正好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回归家庭、重返秩序的风潮,成为少有的高票房科幻家庭片,其全球票房高达7.9亿美元,同时也是1982年的北美票房冠军。

这种科幻家庭片以青少年为目标观众,投资往往不大,现在已经很难登上票房榜高位。其实很多出色的科幻电影中,都会有关于家庭、青少年、梦想的元素,比如《星球大战》系列中有关家庭和成长的主题,甚至《终结者》也可以看做是一部家庭片——过度解读一下:影片中的“终结者”机器人可以看做是强横的家暴男人形象,始终威胁着独立自强的单亲妈妈,而T-800终于从不解风情的硬汉转变成了一个居家型后爹,还有了幽默感……如今的科幻电影总体都偏向成人化、娱乐化,绝大多数是成熟的流水线制作,少有充满纯真和灵性的作品,让人颇为感慨。

科幻+音乐——

代表作:《恐怖小店》《洛奇恐怖秀》《吉他武士》《月球漫步》

如果把百老汇式的歌舞场景放到科幻片中去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一群人在《星际迷航》的“企业”号上载歌载舞,挥动着各种科幻道具的情形吗?那可能真是太荒诞、太不协调了。因此,正经的科幻音乐片极其少见,迈克尔·杰克逊的《月球漫步》可以算一部,可惜反响平平。另外还有一部B级片《吉他武士》,背景放在核战爆发、苏联占领美国之时,摇滚乐手成了拯救美国的英雄。听起来你就知道这是一部不太靠谱的怪片。

倒是有两部影片把科幻和音乐结合得不错,但IMDb上并没有把它们视为科幻片:一部是1986年的《恐怖小店》(The Little Shop of Horrors)。上世纪60年代曾经拍过一版,但没有音乐元素,纯粹是科幻恐怖片。后来有了《恐怖小店》的音乐剧,80年代版电影就直接来源于音乐剧,形式非常有趣。另外一部就是大名鼎鼎的邪典电影《洛奇恐怖秀》。这部片子极其怪诞有趣,尽管出现了外星人(女外星人的形象来自经典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的新娘》),其实科幻味道不浓,只是借其外壳而已。除此之外,该片的音乐、服装、故事等无不亮眼,想象之奇让人感觉难以超越。

科幻+西部——

代表作:《牛仔和外星人》《飙风战警》《西部世界》《萤火虫》(又名《冲出宁静号》)

科幻与西部,这两种类型犹如南极与北极,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科幻的指向是未来,西部片的指向是过去(怀旧、经典、传统)。西部片有着严格的范式和非常成熟、有限的符号体系:必须是在美国西部,一定会有牛仔、左轮手枪、小镇、酒吧、皮鞭、骏马、警长、匪徒、火车、金币、妓女,等等。西部片与科幻片的符号体系差异实在太大,以至于反而产生了一种诱惑:冰火混搭土洋结合,红酒配上酱豆腐会是什么味儿呢?于是,总有人做两者混搭的尝试——当然这种组合只能是偶尔为之罢了。

1999年的《飙风战警》和最近的《牛仔和外星人》都属于比较失败的尝试,看来大部分人还是不喜欢品着咖啡就驴肉火烧的吃法。《飙风战警》倒还算有些邪典电影味道,各种怪异的机器还是挺带感的——比如取人首级的飞盘和蜘蛛形大战车;而《牛仔和外星人》则已沦为不伦不类的废柴。

正面的例子倒也有,我们且不说古老的《西部世界》吧,因为那也只是借了个西部的背景。被砍的美剧《萤火虫》就堪称把西部和科幻两种类型完美结合的作品。剧集的片头就点明了这一点,随着带着点沧桑感的主题曲《宁静之歌》(Ballad of Serenity)响起,观众眼前展现出广阔的原野丘陵,还有成群的奔马。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西部冒险元素的加入,让这部科幻剧有了种难得的质感和情怀。

科幻+战争——

代表作:《奇爱博士》《第五号屠宰场》《战争游戏》《奇幻核子战》《满洲候选人》《超级战舰》等

回顾电影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幻加战争类型的影片都是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尤其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核战恐惧有关,如《奇爱博士》《战争游戏》《奇幻核子战》《海滩》等影片的内容,都与核武器有关。这类科幻片题材沉重、严肃(尽管《奇爱博士》和《奇幻核子战》中均不乏讽刺幽默),往往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形而上的深入思考,科幻元素在影片中一般只是辅料,是一种假设性的情境。比如《满洲候选人》就设想了美国军人被洗脑异化,成为叛徒和内在威胁的情况,突出了强烈的不安定感与迷失感。今日的美剧《国土安全》几乎是照搬本片的设定,并由此而大热,显然也是源于后“9·11”时代与冷战时期的某种大众心理联系。

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科幻现在已经难以和战争片结合起来,即使偶有结合,也不过就是《超级战舰》这样的无脑科幻动作战争片。

科幻+运动——

代表作:《铁甲钢拳》《死亡飞车2000》《浴血野球场》等

科幻电影中有不少跟体育或运动有关的桥段,比如《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中那场致敬《宾虚》的赛车段落。但完全把体育运动与科幻故事结合起来的影片还是很少的。2011年上映的《铁甲钢拳》算做得不错的一部,它吸收了很多著名拳击电影的精髓,还加入了家庭的温情内容,把一项虚拟的比赛演绎得有模有样。70年代的《死亡飞车2000》则把赛车、后启示录时代、反乌托邦、暴力等融合在一起,拍得既有科幻感又有深度,还很生猛。相比之下,后来翻拍的《死亡飞车》则徒有其表了。

科幻+黑色——

代表作:? ? ?

黑色电影是一种很独特的类型,影片中常常出现夜色下的城市,蓝色的灯光洒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周围是高大的水泥墙……其色调抑郁,人物愤世或觉醒,气质忧郁,怀有宿命感和悲观情调,但又独来独往不受约束,多是什么都不在乎的无政府主义者。女性角色大多具有独立精神,甚至是邪恶、放荡的蛇蝎美人,往往通过性来操纵男人,以达到目的。无论影片的主人公是英雄还是匪徒,其结局往往是失败的。影片多是表现秩序与反秩序的冲突,并抨击追求物欲产生的堕落与残暴。

乍一看黑色电影很难和科幻产生化学反应,你也真难找到一部“科幻黑色电影”来。不过,科幻电影中也有一类可以称作未来黑色电影(Future noir),它们和黑色电影中的“新黑色电影”(Neo-noir)颇有渊源。《银翼杀手》《终结者2》等都可以算未来黑色电影。尤其前者,影片背景就是高科技和混乱肮脏的街区并存,天空整天下着雨,充满抑郁迷茫的色彩。新版的《全面回忆》也借鉴了这种未来黑色电影风格。

此外,科幻电影的一些子类型,例如蒸汽朋克,也往往与黑色电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没有什么纯粹的“科幻电影”,科幻只是一种类型,它在一部电影中有时是主料,有时是辅料。当作为主料时,这部电影往往科幻味道就较浓;而作为辅料时,其他类型就更突出些,有些科幻迷会感觉电影比较“软”,没有科幻味道。


此外,我们还发现,早期的电影类型之间的界限还比较分明,各自的特征很鲜明。随着商业电影的发展,好莱坞越来越倾向于类型杂糅,在一部影片中加入更多元素,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商业片往往变得不那么纯粹,其类型特点也不那么鲜明,科幻电影更是广泛与各种类型相交融,这也是直接导致往昔那种经典科幻电影在今日比较少见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杨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