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智能教育

开启在线教育市场、打开智能大门的钥匙

每部智能手机都能装下整个平面世界,因为每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自由采集、传输和播放“现场”。如果智能手机播放内容的能力更进一步,突破平面,变成立体视频,那么,会对教育行业产生什么样的颠覆性影响?

我们先来展望一下。每部智能手机都可以装下全球名校名师的立体授课现场,可以同步传输授课信息,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球名师将变得“分身有术”,名校名师服务学生群体将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当“分身有术”的名师平均服务学生数量由现在的几十人增加至未来的上万人时,教育行业的效率将获得大幅提升,在教师整体数量下降95%的基础上,大学教育反而可以获得普及。

这一切并非科幻,而是正在展开的未来。

美国南加州的创业公司Ostendo花了9年时间研发了一款适用智能手机的投影仪。它嘀嗒糖大小,在一枚电脑芯片的支持下控制每束光(以100万像素为单位)的颜色、亮度。该芯片可插进智能手机,支持在对角线约1.2米的平面上放映视频。而更多的芯片连缀在一起可以呈现更大、更复杂的图像。其创始人侯赛因·S·埃尔–格劳利(Hussein S.El-Ghoroury)介绍,第一代Ostendo芯片仅支持二维放映,但下个版本将支持全息影像。Ostendo称,他们将推出二维投影仪,三维芯片也将很快投产。Ostendo的长期愿景是希望自家的芯片应用到各种有屏幕的设备中去。

另一家叫作Bleen的美国公司宣称已经开发出世界第一款真正的三维全息投影系统。该系统直接将画面投射到现实三维空间中,不需要墙面和幕布,真正实现了360度无死角的视频观看。Bleen公司的这款设备外形像一枚蛋,重5.5公斤,里面是未来的影像系统。Bleen公司用激光加上特有的三维投影技术,能在空气中投射出三维图像,投射出来的全息图像最高可以达2.5米。

如果Bleen公司的“蛋”真的技术成熟,那么,只要将清华或麻省理工的课堂安装360度高清影音采集系统,在世界任何地点,通过这枚“蛋”,学习者都可以自由进入清华或麻省理工的任意一间课堂。如果这枚“蛋”是成熟的,民办高校显然会把聘请教师的大部分费用节省下来,用以购买名校课堂的版权。如果名校资源以有偿的方式通过这枚“蛋”出售,学习者可以通过这枚“蛋”在任何场所自由收看名校同步的立体课程。

巨头们同样对立体现场搬运市场虎视眈眈。微软和AMD公司在研发自家的虚拟现实屋;惠普分拆出了一家公司叫Leia,希望把三维成像搬到智能手机上来;Facebook(脸谱网)花20亿美元买了Oculus VR公司;亚马逊也即将推出裸眼三维手机。日本的2022年世界杯申办计划书中,包含了一份叫“世界球迷节”的方案,日本将出资60亿美元为全球观众提供三维的世界杯比赛直播。届时在日本的比赛现场将有200个高清摄像头360度捕捉比赛实况,而在208个国家的400座大型体育馆内的3.6亿观众可以同时观看三维的比赛直播。

……

将已经成熟和正在成熟的技术加以组合,我们会发现,在未来,我们可以将全球名校课堂、全球的工厂、全球的实验室和其他立体现场装在一个盒子中。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自由地进入全球任何一所名校的课堂,去聆听任何一位名师的课程。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进入希望进入的最先进的工厂,去自由参观柔性生产线,去了解与研究零件加工、组装的每一个步骤与工艺。通过这个盒子,我们可以自由进入全球的实验室,去了解前沿科技的进展,参与开放式的讨论与分享。

这个盒子可以是超高清的智能全息投影设备,可以是我们客厅的智能电视,可以是我们的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技术的进步会让这个盒子的个头不断变小,价格越来越低,而呈现给我们的立体现场却越来越逼真,画面越来越庞大,使人如身临其境,亦幻亦真。

展开的未来是立体与丰满的,但现在却是骨感与无奈的。学校是科学技术的源头,但现代教育却与智能化绝缘,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仍然缺少高效的沟通机制。孤岛式的信息以“竖井”的方式进行传递,教师被锁死在讲坛之上,日复一日机械式地重复着大同小异的内容,激情与梦想与大部分教师绝缘。

是什么让教育与智能化绝缘?

是什么阻挡了智能化进入教育领域的脚步?

是什么让高科技只能服务于影视娱乐,只能服务于给虚拟人物或给已故明星开演唱会呢?

是什么让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

是什么让教育开支越来越高?

是什么让创新陷入自锁状态?

带着疑问,我们去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探索需要以假设为支点,随后在假设的基础上层层递进。这很容易造成逻辑上的混淆。为了避免这种混淆的出现,我们以问答的方式来探索智能教育展开的路径。在问答过程中,我们引入两个逝去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由他们来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共赢的方式开启智能教育的大门。

货币的增发机制

亚当·斯密:女士们、先生们,诸位对开启智能教育有什么看法?

天涯网友:观望、议论、争论、沉默!

亚当·斯密:解决问题要靠机制,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从财报来看,创立10年的京东一直未曾赢利。

2011年,京东营收211.3亿元,净亏损12.84亿元;

2012年,营收413.8亿元,净亏损17.29亿元;

2013年,营收693.4亿元,净亏损0.5亿元;

2014年第一季度,营收226.57亿元,净亏损37.95亿元;

京东在美国上市后,融资17.8亿美元,市值却接近400亿美元。

那么,请问诸位,除融资以外增加的300多亿美元市值来自哪里?

工程师:京东过去从来没有获利,现在仍然在亏损。这300多亿增量市值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假设基础之上——京东的未来营收可以产生利润。

亚当·斯密:美国股市允许京东假设的基础是什么?

工程师:有人愿意出资17.8亿美元,认购部分股权价值(投资人认可)。

亚当·斯密:投资人认可京东的条件是什么?是刘强东的个人魅力强大吗?

工程师:京东市场占有率领先,消费者认可京东。

亚当·斯密:美国股市,连贯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工程师: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创新企业可以通过假设提取未来利润,用于现在的发展。

亚当·斯密:透支的未来利润需要偿还吗?

工程师:京东未来扭亏为盈,市值还会增加。因此,透支不仅不需要偿还,透支额度还可以增加。

亚当·斯密:在京东上市的案例中,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未来不在现在之中,创新需要允许假设;第二,允许假设的基础是消费者认可;第三,市场的欠条不需要创新者偿还。

工程师:市场怎么偿还这个欠条?

亚当·斯密:你喜欢什么?

工程师:钱。

亚当·斯密:市场把股权(钱的等价物)奖励给创新参与者,创新参与者用现金购买“你”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最终“你”获得了想要的钱,所以,市场的欠条是货币,而货币不需要偿还。

工程师:哦,增发的货币转化为订单和工作机会,双赢!

农民:什么是市值?我没有搞懂?

工程师: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按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总价值,其计算方法为每股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发行总股数。

农民:这个和印钞票有啥关系?

工程师:举例来说,你们镇的土地现在是按照一家一户方式经营,每亩土地净收益仅为500元,你家有5亩土地,每年净收益2500元。如果以集资方式联合成立一家农业公司,按照荷兰的农业方式生产,土地单位面积产生的净利润会增加19倍左右,变成每亩收益1万元。假设你们镇有土地6万亩,每年产生的净收益将由3000万元提升至6亿元,年净利润超过北大荒。你们将这家农业公司上市,其市值大约为120亿元。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情况,即土地还是农户的,产出增加了19倍,而且农户股权账户上增加了120亿元的股权资产。对你而言,你手中的股票价值为100万元,这些股票每年为你分红5万元。

农民:这些钱哪来的?

工程师:你们选择的创新方式使效率(净利润)提升了19倍,所以市场给你们增发120亿元的奖励。这是西方人创造的一种创新奖励机制,也是一种货币增发机制。如果这种创新发生,城镇化的方式就可以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因为你们很容易整合其他镇的土地资源,现代化的农业公司、种子公司、农业大学会自然向你们镇靠拢,依托产业创新的新型城镇会自然兴起。土地是你们自己的,资金是你们自己的,城镇化是没有泡沫的,也是绝对健康的。

白领:荷兰式农业要高投入,你的假设中并没有说谁来完成投入?

工程师: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如果股市允许假设,那么,可以通过股市先募集资金完成农业升级,使农业效率获得飞跃,股民和农民会获得共赢的结果。但目前中国股市不允许这种假设,就锁死了创新获得市场奖励的路径,也就锁死了创新的路径。

教育升级的路径

亚当·斯密:既然创新需要允许假设,我们不妨从一个假设开始,请问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所?

家长:清华!北大!

亚当·斯密:好,我们先以清华为例。如果清华大学在其官网发布一则声明,初中以下学生家长在其官网缴纳1万元赞助费,可以获得一个保送清华的名额,报名期限为三个月。该声明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百度新闻等门户网站同时发布。那么有多少家长愿意缴纳赞助费?

家长:愿意(异口同声)。

家长:如果孩子还没有出生,可以报名吗?

亚当·斯密:可以。

家长:高中可以吗?

亚当·斯密:不可以,时间来不及。

专家:缴纳赞助费是违规的。

亚当·斯密:那我们更换一个说法,“预收1万元学费”,获得保送名额。

家长:清华怎么能容纳那么多学生?

亚当·斯密:按照传统方式,肯定不行。但清华却可以通过全息投影等技术将其课堂立体地搬到任何一间教室;通过技术让清华教师变得“分身有术”,通过最新三维建模技术让每个知识点变得立体与生动,使学生容易学,愿意学。

家长:是清华正规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吗?

亚当·斯密:当然。

家长:一个毕业证就值了。

亚当·斯密:你们估计清华可以获得多少赞助费或预付款?

家长:目标用户数量应该不少于2亿。按照20%付费,至少可以获得4000亿现金(这个数字几乎超乎想象)。

亚当·斯密:清华获得4000亿预付款,是否可以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创建传统视频教育平台。将清华大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的全部授课课程制作成360度超高清的视频教程。按照好莱坞特效的制作方法,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三维建模、加入三维影像,通过后期制作加入高清授课内容之中,使知识点真正变得立体与生动。随后,建设一个视频教育网站,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面向全社会出售。

第二,开发全息投影软硬件系统。成立全息投影及相关智能设备生产的高科技公司,在收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为清华未来教学提供持续改进的联网的全息投影成套设备。在软件方面,该公司对高清教学视频、三维模型、三维影像进行剪辑加工,将其变成全息影音教学内容。这些努力将使学生在每间教室听课获得的视听感觉都和真实听课感受接近一致。

第三,建设智能化的大学城。大学城教室设计按照新技术要求施工,功能上满足:(1)将全息投影设备直接与互联网对接,使全息投影设备不仅可以放映录制好的、经过加工剪辑的授课内容,也可以让教师直接“进入”任何一间教室,与学生直接互动,使新老校区共享清华教学资源;(2)在智能教室内,利用全息投影设备可虚拟拆分、虚拟组装、虚拟加工机器与零部件,通过人机互动了解生产、加工工艺过程等实用内容,通过人机互动进行虚拟实验和操作;(3)教室内有360度全息影像采集系统,使教师同样可以看到每间教室的真实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师要查看不同教室仅需切换按钮即可完成教室转换。

工程师:用4000亿完成以上几项简单且确定性的工作,属于杀鸡用牛刀。第一项整体成本不会超过10亿元,剩余的资金(外包+自主研发)实现第二、三项工作是很轻松的。

家长:很多智力平庸的人涌入清华,会不会砸了清华的牌子?

亚当·斯密:中国人和英国人智力上有差别吗?

家长:没有。

亚当·斯密:中国人口多,还是英国人口多?

家长:中国。

亚当·斯密:单纯从智力角度看,清华、北大生源好,还是剑桥、牛津生源好?

家长:清华、北大。

亚当·斯密:剑桥、牛津的世界排名靠前,还是清华、北大靠前?

家长:(沉默)……

亚当·斯密:德国人制造的商品质量好,还是中国人制造的商品质量好?

家长:德国人。

亚当·斯密:原因呢?

家长:德国人整个工业体系起点比中国高;德国人始终注重过程控制,对过程要求精益求精;对群体而言,好的过程控制必然带来好的结果。明白了!智能教育每个细节、每个知识点都因加入三维立体影音而变得生动与易懂,好的过程会带来教育的整体升级。

亚当·斯密:继续思考。50年前,哈佛知名度高还是斯坦福知名度高?

家长:哈佛。

亚当·斯密:50年前哈佛生源好,为什么斯坦福反而孕育出那么多改变世界的企业?

家长:斯坦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环境和初始创新基金——免费的办公场所,让学生有机会开启创新。小改变拆除了知识与技术之间的藩篱,让知识转化为技术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了。

农民:斯坦福是干啥的?

工程师: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其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美国大学综合排名第5位,2013年QS(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第7位,20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4位,现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斯坦福始建于1885年,在诞生后的头70年里,它根本排不进美国一流大学的行列,更不要说和哈佛大学竞争了。到“二战”后,斯坦福大学已经入不敷出,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斯坦福大学当时还没有这么多富有的校友可以依靠,它最大的一笔财富就是斯坦福夫妇留下的8000英亩(约32平方公里)土地,而大学的中心校园占地不到其1/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电子工业发展很快,由于和亚洲的联系比“二战”前紧密了很多,新兴的电子工业和航空工业成了加州的经济支柱。很多公司有意从斯坦福大学购买土地,但是斯坦福夫妇的遗嘱规定学校永远不许出售土地。

帮助斯坦福大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里德里克·特尔曼,他后来被称为“硅谷之父”。他仔细研究了斯坦福夫妇的遗嘱,发现里面没有限制大学出租土地,于是他兴奋地声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密武器——建立斯坦福科技园。斯坦福科技园将1000英亩(约4平方公里)土地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他们再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由此斯坦福成为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

得益于拿出土地换来的巨大收获,斯坦福使自己置身于美国的前沿——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斯坦福大学被科技集团与企业重重包围,与高科技、商界、实用主义和开拓精神这些典型的美国精神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随着美国西海岸高科技带的兴起,各个电脑公司包括世纪宠儿微软公司都在这一线安营扎寨,斯坦福大学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

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创造了世界众多一流企业,包括惠普(HP)、思科(Cisco)、易贝(eBay)、美国艺电(Electronic Art)、盖璞(Gap)、谷歌(Google)、耐克(Nike)、太阳微系统(Sun)、雅虎(Yahoo)等数以百计的美国知名上市公司。

亚当·斯密:清华新校区获得土地资源的难度大吗?坐拥4000亿资金的清华是不是可以在斯坦福模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家长:如何更进一步?

亚当·斯密:第一,在农业领域,学习荷兰,建设玻璃城,发展有机农业;第二,在养殖领域,学习荷兰和丹麦;第三,在全息投影、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创造自己的标准;第四,在运输领域,引入零能耗的太阳能智能飞艇;第五,在生产领域,发展智能机器人;第六,在服务领域,创造智能厨房,使丰富的中国菜走向标准化。

中国有最大的市场需求,有世界工厂,这是中国的核心优势。

硅谷只有一个,你不能抄袭其内容,只能学习其本质。硅谷的本质是打通大学知识和企业技术的界限,使本科生阶段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实用技术与科学。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自己动手实验,动手实验需要有持续的利润,而持续的利润只能源自实业。当清华将整个价值链全部打通时,它将可以创造自己主导的创新环境,这才是硅谷和斯坦福的本质。

家长:新大学城选址在哪里?北京、上海还是广州?

亚当·斯密:选在北上广你能拿到充足土地吗?为什么不能选址农村?

有充足的钱、相对成熟的技术和方向、充裕的人才,选址农村,智能学校将有充足的土地发展荷兰式农业。有了荷兰式农业,学生才能在本科阶段接触最先进的农业,打通知识和技术界限的农学院才能领驭世界。选址农村可以从零开始,电动汽车、无人驾驶、道路无线充电等新技术才能获得批量应用,这也是美国人为无人驾驶汽车打造专用小镇的原因。

选址农村,清华才有能力创造自己主导的环境,为校友和优秀毕业生创新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设备和资金,甚至包括订单。当毕业生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新,并逐渐产生领驭世界的高新技术企业群时,智能新校区将自然超越清华本部。

高新技术产业群的诞生将为清华毕业生提供大量高薪工作机会。智能大学会将农村变成智能城市,而其他城市升级为智能城市的过程中,基于智能学校的企业群体将可以充分享受订单高速增长的盛宴。值得中国人借鉴的是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高新企业选择小镇,随后,小镇因企业而变为新兴城市,成为美国人的骄傲。

创新不是向中心去扎,而是选择处女地,只有处女地才有无限增长空间,只有处女地才能将最新技术按照生产成本进行应用。在一个车位已经高于一辆汽车价格的北上广深,你如何发展电动汽车?如何普及无线充电技术?如何进行智能飞艇实验?如何实验智能厨房?

智能教育市场的营收边界

家长:我们只是交了赞助费,上智能学校还要我们交多少钱?

亚当·斯密:你觉得还应该交多少钱?

家长:有如此多的先进设备和这么好的条件,是不是每年都要缴纳很多学费?

亚当·斯密:有可能,也可能一分钱不用缴纳。至于收多少学费,选择权在清华手中,我无法判断。但我可以帮你们分析一下,清华智能教育未来可以获得的收益项目。

第一项是最不起眼的视频教育平台的收益。从小学至大学全覆盖课程,凭借清华的金字招牌和精益求精的内容制作与录制,以1000元的价格在互联网上出售,很容易俘获大量的中国学生和来观摩学习的教师。中国在校学生2.3亿,我们按照5%选择使用该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清华每年可以获得115亿元营收(这已经超过很多互联网大佬的营收),而视频网站的运营成本最多只有几亿元。这意味着,该平台会将大部分营收转化为净利润。

第二项收益来源于全息投影设备量产后对外销售。清华这家高科技公司还可以继续向全息电视、全息手表、全息手机领域拓展,成为全息电视、全息穿戴设备领域的开拓者。

第三项收益来源于智能学校的通路费用。清华的课程可以录制成标准化的全息教学内容,北大、浙大、人大、复旦、科大等知名高校同样可以录制全息投影教学内容。录制完成后,其唯一的选择是通过清华的通路进行销售,因为这一通路的投入门槛太高,家长不会为第二家大学埋单。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其他重点小学、初中、高中。

当清华智能教学体系可以以1%的名校优秀教师满足100%的学生全程读名校的诉求时,清华智能教育体系会将大部分营收转化为净利润。如果我们将清华体系看成一个现代企业集团,并将其打包上市,那么,其价值至少在10万亿级别。这10万亿级别的价值有最初缴纳赞助费家长的功劳。所以,如果清华承认赞助费的价值,可以给缴纳赞助费的家长提供便利,让其随后的子女教育享受免费(赞助费、订金、学费三合一)。在智能效率下,1万元人民币的赞助费的价值会超过1万欧元。

清华:视频教育平台有那么高的收益吗?

亚当·斯密:你可以先估算一下单次收视率可以为内容提供者带来的收入。

清华:可以按购买者平均每人每天使用两小时、每年每人总使用700小时算。单人收费1000元除以单人使用700小时,等于购买者每小时支付1.428元。教师单次授课时间为40分钟,则单次收视创造的营收约为1元,1000万次收视获利1000万元,超乎想象。

亚当·斯密:清华有多少教师?

清华:截至2013年12月底,学校有教师3291人。

亚当·斯密:115亿分给3291位教师,人均每年获利349万。这一收入比清华教师全职工作收入是高还是低?

清华:高出很多。

亚当·斯密:如果清华的这个视频网站选择开放上传,按收视率付费,北大、人大、复旦、浙大、科大等高校教师是否想来分一杯羹?其他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师是不是希望来分一杯羹?

清华:肯定会。

亚当·斯密:清华按照各个学校的课程表设定好,该平台会不会自动集结全国和全球的师资资源?竞争会不会使教师主动抽出一些时间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清华:应该会,因为赚钱太容易了,大家为了争夺收视率还会主动与学生互动。

亚当·斯密:当该平台汇聚全国名校教师,并且这些名师愿意帮助学习者主动解答疑难时,选择使用该平台的学生比例是否会大幅度上升?如果因开放而使购买者使用数量增加10倍,总体营收是多少?

清华:1000亿以上?!但钱全分掉了,清华也没有收益呀!

亚当·斯密:如果清华初期只是承诺由软件系统按照收视率分配营收的50%,500亿是否可以调动全国的优秀教师?

清华:可以。剩下的50%营收基本是净利润,没有版权问题,没有营销推广费用。

亚当·斯密:更进一步地思考。如果清华视频教育网站按照行业和行业所需设备排成目录,从工程师手中收购设备和设备各个部件的加工、制造视频内容,那么,该平台是否会对工程师群体产生价值?

学生:对我们也很实用,课堂上老师只能给一个简单的概念,跨行业的设备知识我们很难找到,知识很多时候是碎片状态的。

教师:对我们也是如此,教了一辈子书大部分技术和工艺是“听”来的。

工程师:会给我们多少版权费?

亚当·斯密:依然采取分成机制,50%的收视收入永续打入你的账户,让你一次录制,一生获利。你是否愿意?

工程师:那肯定要先抢个位置。对我们来说,录制加工、生产过程只是举手之劳。但最后大家都去上传视频,我还能赚到钱吗?

亚当·斯密:视频网站的软件算法会按照使用者的喜欢程度排序,如果你抢的位置更早,那么,你占据最好位置的概率更高。但如果你的视频不清晰,讲解粗糙,被代替是难以避免的。总之,有人看你的内容,每次会给你带来大约0.5元的收入。

工程师:设备维修、养护视频知识也可以放上去吗?

亚当·斯密:当然,你需要的都可以放上去。因为每个“你”代表一个群体,在中国有很多和“你”一样使用该设备的人。在这一平台上,你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个过程中,你不仅可以帮助别人,而且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

工程师:我建议增加设备评价功能,这会对企业设备采购有直接帮助。如果日常使用问题在该平台上呈现,会让假冒伪劣无所遁形。

亚当·斯密:所有用户提出的要求,由软件实现起来都是简单的,类似要求会得到充分满足。

电商:设备评价体系建设起来之后会衍生出设备采购平台,这等于工业品领域的天猫。

清华:明白了,我们还可以把各个行业使用的机器、仪器、设备逐渐都拍摄成三维立体、可虚拟拆分的视频模块,可虚拟加工、装配,供我们的教学使用。这个立体的数据库会比文字数据库(图书馆)强大得多。过去我们比的是图书馆资源;未来,智能教育应该比拼的是立体视频数据库。这些数据库也可以以动画方式在电脑上实现拆分、虚拟加工,支撑虚拟研发,像微软、苹果、谷歌一样提供底层程序。

工程师:如果做到这种程度,企业都会成为这一数据库的购买者,因为所有企业的数据库都是相对封闭与欠缺的。如果每个设备都建设起全息可拆分的影像,那么,好的设备很容易脱颖而出,设备的采购、维修与养护也将更加简单,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成本。

清华:我们还可以从医生手中收购医疗视频知识;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让病人分享其疾病的症状、治愈的手段和治愈的过程,使可以有效治愈疾病的方法(包括中医偏方)和治疗手段获得更多人的验证和认知。分成机制会让医生选择实名制,这可以让患者对医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当围绕特定疾病的病人能够汇聚到一起时,好的治疗手段和好的医生将可以获得快速分享。

家长:这个平台要通杀所有领域吗?

清华:是自然成为所有人终身学习的工具。因为一旦启动,就会出现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个自我强化的循环产生的根本动力是:每次收视0.5元。

家长:这个视频网站是什么样子的?怎样使用?

产品经理:起始阶段是在主流分享网站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你可以打开经常浏览的视频网站,如优酷、爱奇艺、土豆、YouTube等,基本上就是那个样子。差别在于,教育视频网站所有视频播放5分钟后会出现付费对话框,而主流分享视频网站全部内容是免费收看的。新增模块有内置的问题对话框,有视频讨论区功能,有视频提问模块和视频解答功能,学习者遇到问题先检索,如果该问题已经获得视频解答,则学习者不需要求助。如果没有视频解答,学习者视频提问,问题会通过直通车推送到在线专业人士的智能手机上。同时,视频添加了Word(微软公司的一个文字处理器应用程序)、PPT(幻灯片)讲义模块,学习者可以在讲义上自由地画线、写读书心得。每个视频内容上都可以衍生出大量新内容,给学习者带来启发,实现交互式学习。

家长:可以用手机收看吗?

产品经理:可以。在未来会升级至全息投影模式,可以通过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以自由缩放的方式进入各个学校的教室、各个工厂的现场和大学的实验室等,这会使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变得简单。

亚当·斯密:我们大致总结一下以上讨论。互联网核心赢利方式是:将“大众创造”出售给大众。比如,你使用微信,你既是内容制造者,又是内容使用者。免费共享将大众创造内容的价值定义为零,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个最慷慨的机制,而对供给者而言是一个最吝啬的机制。互联网公司本身的慷慨引发了连锁反应,那就是所有信息供给者被迫选择慷慨。但实际上所有大众都是供给者,他们都需要收入来源。互联网企业的慷慨断送了他们的收入来源,也就在逻辑上锁死了互联网企业的成长空间。

当互联网企业只能以广告和出售利害参半的娱乐和游戏获利时,企业的天花板自然很容易出现,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3Q大战和巨头们频繁的收购正是天花板出现的产物。如果免费共享机制被利润共享机制所取代,智能教育将带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世界。

理论上,单人每年收费1000元,智能教育直接营收的边界在全球范围内拓展至7万亿,这会远远超过当前互联网营收的总和。在该教育视频网站达到7万亿营收之前,其增长空间始终不会遇到天花板,营收50%按照标准算法分配给内容提供者,另外50%营收会转化为净利润。理论上,该平台可以创造的净利润最大可以接近3.5万亿,市值会接近70万亿。

如果清华拥有该平台,那么,清华还需要对学生收费吗?清华能够给予毕业生提供的还仅仅是证书和知识吗?

智能教育市场的成本边界

家长:为什么娱乐和游戏是利害参半的?

工程师:美剧精彩,韩剧动人……但是没有美剧、韩剧并不影响你生活。游戏好玩,但玩多了会浪费时间。那可有可无的信息“保健品”属于利害参半的,你既需要,又因浪费时间而排斥。相对于这些利害参半的信息“营养品”,知识、技术、经验属于生活必需品,有利而无害,人从懂事开始就需要,伴随一生。用古人的话来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教师:在互联网上获利和教师在线下获得收益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区别是本质性的。在线下,教师服务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教师要给学生服务需要场地、营销、管理等各种成本支出,这些成本使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时间却只能获得很少收益,有的时候还会出现亏损。而在线上,教师付出的基础劳动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最多几百个小时,在随后几十年,这些劳动都将为其创造收益。线下倾向于让供给者以最多的工作时间换取少量收益,而线上则倾向于让供给者以最少的工作时间换取最大量的收益。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可以把互联网看成一个零成本的中介,线下是一个极高成本的中介。通过互联网渠道,大众获得知识、技术、经验,1000亿资金仍流向大众(教师)口袋,教师随后以1000亿购买学生家长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一种零损耗的互利循环。而1000亿从传统渠道流过至少有900亿用于非必要的成本支出(非义务教育中房租是最大一项,其他成本都可以转化为消费,但房租将主要转化为成本),随后教师只能获得100亿净收入,流入房租的资金会转化为投资,继续提高租金,是一种高损耗自衰减循环。

对比一下。在线下1000元的教育投入几乎买不来任何知识,而在互联网上,1000元则可以让学习者任选全球最好的学校、教师和专业。在线下,1000元不能为工程师带来任何有价值的数据库,但在线上,1000元将可以给工程师带来所有设备的立体图纸和加工工艺流程等等,这些恰恰是他们拓展研发思维的关键。

在线下,1000元几乎不够支付长途看病的路费,但在线上,病人却可以在出发前找到与自己相似度接近100%的治愈病例,最大限度降低看病成本,最大限度降低误诊和错诊概率。线上、线下成本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市场的边界和教育成本的支出,线下市场的所有知识、技术都垄断在个体手中,线上市场的所有知识、技术都是开放的。这种开放能让每个人获得智力平等的机会,这种智力上的平等体现在不仅可以自由地买和自由地卖,而且体现在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资金支付。

智能化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只有人主动参与才能让简单的视频平台变成智能化平台。人为什么主动参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益。在这一过程中,清华只需要提供机制,改进软件与算法,给参与者创造一个客观、公平的使用环境。所以,看似貌不起眼的视频网站平台的收入却可以不断超预期,可以让清华人获得绝对经济自由,可以按照谷歌X实验室的方式思考问题。

家长:什么是谷歌X实验室?

工程师:谷歌X,是谷歌公司最神秘的一个部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一处秘密地点。该实验室的机密程度堪比美国中央情报局,仅少数几位谷歌高层掌握情况。在其中工作的人,都是谷歌从其他高科技公司、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挖过来的顶级专家。谷歌X有一份列举了100项未来高科技创意的清单,其中甚至包括太空电梯。

有很多谷歌员工讨论过这些创意,但却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个实验室,因为谷歌对该项目极度保密,甚至连很多员工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谷歌X项目是一个巨大的赌注,既有可能成为谷歌的下一个大商机,也有可能最终是巨大的失败。

“这些创意现在非常脱离现实。但谷歌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所以几乎没有一定之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荣誉教授兼Heartland Robotics公司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说。

在硅谷的多数公司中,创新意味着开发在线应用或广告,但谷歌却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谷歌已经成长为一家行业巨头,并吸引了众多创业公司追随它的步伐,但这个秘密实验室却表明,谷歌的野心在于真正具有突破性的研发领域。这承袭了施乐帕洛阿尔托研发中心(PARC)的传统,该研发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了现代个人电脑。

家长:什么是谷歌X实验室思维方式呢?

工程师:个人理解,谷歌搜索业务是一台智能化的印钞机,并且找不到敌人和风险。这让谷歌工程师可以按照爱好去搞研发,可以不以营利为目的,可以摆脱现在利益的牵绊,去研发真正面向未来的产品,以服务全人类为己任,将天马行空的构想变成现实。

我们熟知的无人驾驶技术、机器人项目、物联网项目、谷歌眼镜项目等等都是源自谷歌X实验室。谷歌X实验室最伟大的意义在于打开了我们的思维,以成功实验和研发成果证明:在未来,我们的运输业可以不需要司机,我们的工厂可以不需要工人,我们的服务业可以不需要服务员,我们的所有产业都可以趋于无人化。

家长:为什么百度、阿里、腾讯不可以?这些公司的钱难道少吗?

工程师:中国市场“斗”得太凶,主要依靠人力竞争。同样做搜索,谷歌依靠算法,百度选择的路径则是大量依靠人力推广。路径选择决定了百度的步子越走越重,谷歌越走越轻。同样,淘宝模式也是依靠太多人力,这也会让阿里的步子越走越重。而腾讯以出售利害参半的游戏为主,同样缺少安全感。所以,中国互联网巨头看似钱很多,但实际压力都很大。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路径选择问题。

家长:为什么谷歌的步子会越走越轻,而百度会越走越重?

工程师:谷歌依靠算法和程序,算法与程序的成本越来越趋近于零;百度、淘宝起点加入了人工干预,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工干预会使网站越来越傻,淘宝“小二”腐败背后是机制的问题。

家长:问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么多内容审核的工作量要多大?如何确认哪些是知识,哪些是技术,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

工程师:提供内容的人目的是获利,其银行账户、身份证等信息都是真实的,否则钱打不到其账上。有了这个前提,逻辑上不会有人以实名上传垃圾视频。为了预防意外,平台可以将事后审核权交给用户,用户有权埋掉他们认为的垃圾视频。当选择埋掉视频的用户数量达到设定人数,系统会自然屏蔽该视频。至于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选择权同样在用户手中。持续优化的软件算法会越来越清楚用户的需求,会按照用户需求排列他们需要的内容。

付费是优选的基础,群体不可能选择“苍井空”而埋掉“麦克斯韦尔”,而免费则必然会导致“苍井空”干掉“麦克斯韦尔”。所以,智能化的平台是不需要人为干预的,人为干预只会让智能平台变成平庸的产品。视频平台的终极运行成本大约在20亿~30亿元,主要是带宽成本和工程师的薪酬。使用者的需求是最好的产品经理,会指引平台的自然优化,持续的自然优化会带来奇迹。

亚当·斯密:回到视频教育网站,我们继续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视频教育平台对社会所有群体产生价值,其运行成本与营收之比有什么变化?

清华:运行成本与营收之比会逐渐变小,未来会小于1%。

亚当·斯密:清华把一年营收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几个点的利息?

清华:3个点左右。

亚当·斯密:这就是问题的关键。部分营收存入银行的利息会永续地大于该平台的运行成本。未来,该平台会把全部营收转化为净利润。能够将所有营收转化为利润的平台,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清华:(沉思)好像和诺贝尔奖一样,其存在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社会服务,或者说为消费者服务。体系内的员工是经济自由的,受到社会尊重,不受生活琐事牵绊,其工作目的源自理想和爱好。这是不是谷歌X实验室的思维方式?

亚当·斯密:应该是吧。对于智能教育平台来说,只要不只盯着钱,不选择独享,平台就没有风险和敌人。独享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是免费共享。这会让教师、工程师、医生、白领无利可图,让知识分子失去深度合作的兴趣,随机贡献点简单知识可以,但复杂的内容肯定会选择保密。知识呈现出碎片化、随机化、无序化,并且很容易被垃圾信息所覆盖。

第二种极端情况是利润独享。当平台拥有者有了足够多的钱,并买断所有版权,平台也会陷入一潭死水。

两种极端情况的本质都是利益独享思维,对零成本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独享意味着自己选择竞争模式,是风险的根源。

当平台能够持续兼顾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利益时,平台会变成一台自我强化的提款机,由平面视频升级至立体视频的成本支出会源自平面视频平台的利润。由利润支撑完成的智能平台立体化改造,让智能教育不会因使用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而产生风险。当这种改造完成时,新立体智能教育平台的成本依然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该教育平台依然可以将大部分营收转化为净利润。每个人购买智能视频教育平台支付的1000元钱很容易使线下学校升级为智能学校,因为1000元是滚动流入的。这个过程不需要政府投入一分钱。最终,智能学校每年所需学习者支付的学费依然是1000元。整体智能教育市值趋于70万亿的势头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为什么谷歌们说“不”?

清华:谷歌为什么不选择利润共享,开启智能教育市场?

亚当·斯密:谷歌有这种需求吗?

清华:为什么没有?

亚当·斯密:谷歌是免费共享机制下的王者。当你处于伟大的顶点时,你想让别人来分享你的伟大吗?颠覆是最困难的事情,何况是颠覆处于巅峰位置的自己。当然你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谷歌们开启智能教育,每年通过智能教育获利几千亿现金,那么,谷歌是否可以通过持续获得的几千亿资金打造无人工厂、收购矿产资源,通过无人工厂生产智能机器人,通过智能机器人生产谷歌眼镜、谷歌电动汽车、谷歌电视、谷歌手机等等?如果谷歌体系可以以趋近于无人化的生产方式供给大部分商品,那么,批量失业者是不是只能选择“耍赖”?所以,逻辑上,谷歌们的创新努力只能换来失业者的“耍赖”,这是谷歌们宁愿少赚点也不愿意破坏免费共享机制的内在原因。

家长:怎么“耍赖”?

亚当·斯密:“耍赖”有两种情况:一是失业潮引发战争冲突,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某种程度上都是效率激增引发失业潮带来的结果;二是失业潮引发内部冲突,社会契约失效,发生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企业资产等情况。

家长:有人将自己需要的视频全部下载怎么办?第二年是不是就不需要购买了?

清华:以亿为单位的供给者,供给的内容几乎是无限的,怎么下载?另外,知识在不断优化,技术在不断更新,经验在不断丰富,下载的内容在一年后已经过时了。为了省1000元而放弃更好的即时技术、知识和经验,你会吗?

家长:我不会,但社会中有很多“鸡贼”的人。

工程师:你没有发现这一智能平台的视频即时服务功能,所以才怕有“鸡贼”想法的人出现。百度知道没有人给钱,依然有人默默地帮助提问者回答问题,但这些回答显然大部分源自非专业人士和希望销售产品的供货商。

为什么专家不去回答?

答案是专家很忙,专家时间很贵,专家不需要通过迂回方式获利。

如果是在收费视频教育平台上,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专家轻松地以最少时间获得高收益,自然想维持高收益。维持高收益的手段自然是主动出击,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直接利益会使解答方式变成高效、信息传递量大的视频方式。

这些解答疑难的视频同样会为专家带来新收益。当大量教师、工程师、医生、白领以随机方式去解答问题时,所有问题都会获得即时性解答。这一功能的价值会让“鸡贼”的人白忙一场,最终发现还是付费最划算。

家长:会有专家长期在线解答吗?

工程师:不是你理解的那种长期在线解答,而是不同专家的碎片时间叠加在一起,形成专家群体连续在线解答。例如:平台上小学教师总数100万人,每个教师平均每周会抽出30分钟解答问题,那么,100万名教师每周付出的总时间为50万小时,平台在线小学教师的数量在每个时间点都会接近3000人。同理,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工程师、医生、白领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级,这些人只需要每周甚至每月抽出一点时间解答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问题都会获得即时解决。解决问题的人并非固定某人,但肯定是专业人士,给出的肯定是负责任的解答,因为是实名的,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收入负责。

亚当·斯密:我们讨论的起点是找到创新通道,现在我们已经将创新通道清晰地开启了。

如果清华说“不”,我们怎么办?

家长:创新路径源自一个假设,如果清华不创新,怎么办?

亚当·斯密:你们众筹,拿着钱去找名校,每人依然出资1万元。最终,众筹参与者的孩子不仅可以上名校,而且众筹参与者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确定性股权收益,收益的极限值是70万亿元。

家长:什么是众筹?

工程师:大众通过互联网集资成立公司,按照计划,把“计划收益”变成“现实收益”。

家长:众筹和非法集资的区别是什么?

亚当·斯密:互联网众筹的效率、透明度远远高于银行和股市;而非法集资通过线下以不透明的方式进行,其效率不仅低下,而且到处都是寻租空间。众筹与股市机制结合能够使透支未来的权力从个体手中让渡至群体手中。美国股市货币增发(透支未来)需要消费者认可,众筹直接完成了消费者认可和资金筹集。

家长:我们众筹后,清华不愿意收钱怎么办?

亚当·斯密:为什么一定要找清华?北大不行吗?人大不行吗?

家长:中国学校归政府管理,很多事情并非钱能够解决的。

亚当·斯密:他们都不愿意,事情就变得简单了。直接去建设一个视频教育平台,用利润分成把优秀教师吸引上来,北大、清华教师能够抵抗每次收视0.50元的诱惑吗?全国优秀教师能够抵御每次收视0.50元的诱惑吗?他们不能抵挡住诱惑,跨过清华、北大等学校整合教师是不是使成本更低、收益更高?

家长:谁来组织呢?

亚当·斯密:如果你愿意为你孩子的未来负责,谁组织真的是问题吗?如果你看清组织背后可以获得的巨大收益,谁组织还是问题吗?

工程师:明白了,清华组织和我们自组织最终埋单者都是我们。如果清华组织创新,不仅产生的直接利益与我们毫无关系,而且未来智能教育的价格依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只能寄希望清华“施舍”给我们廉价且优质的智能教育。如果我们自己组织,创新产生的10万亿级别的增量股权利益则可以落入我们口袋。

只要我们愿意拿出10万亿级别增量利益的千分之一,就可以轻松雇用最优秀的第三方团队帮助我们完成对教育行业的整合。当教育行业的整合由我们组织完成时,这一行业的定价权将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

创新是一种义务,创新也是一种权利。权利隐藏在义务中。当我们在起点放弃义务时,我们自然难以享受创新的权利。反之,当我们在起点愿意承担创新的义务时,创新带来的权利自然落入我们手中。

教师,怎么办?

教师:如果智能教育成为可能,优秀教师显然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怎么办?大部分人是普通教师。

亚当·斯密:最应该救你们的是你们自己。

教师:为什么?我们是散落在各学校的一个个普通个体,没资金,没关系,没有技术……

亚当·斯密:你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每个学校都是一个熟人关系网,教师之间具有基本的信任,这种信任关系是普通社会群体无法比拟的。如果你们有人愿意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你们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论坛、微博、博客、微信等信息通路发布一份电子课程表和一份视频教育利润分配清单,并要求其他愿意参与的教师将其可提供的课程清单附在第一份清单后面,未来确定性的收益会形成一份自我强化的电子课程表,并自然传播。1000名以上教师的授课清单被整理出来会十分困难吗?需要任何人承担风险吗?

教师:不难,但光整理课程清单并不能解决问题呀!

亚当·斯密:这就是你们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1000名以上教师的授课清单,是不是比任何单所重点小学、初中、高中等的师资力量更强大?在确定性提供的师资力量面前,该产品通过众筹网站面向社会低价预售,获得几百万购买者的难度大吗?

教师:应该不难,从小学至高中毕业只有1万多个课时的课程,1000名教师可以提供的课程总时间会超过几十万小时。这相当于任何一个知识点,学生都可以从20名以上教师中选择自己喜欢教师的课程。

亚当·斯密:按照年收费100元算,有几百万购买者预订可以获得多少收入?

教师:几亿元?!但不是说收费1000元吗?

亚当·斯密:次优产品预订你还好意思收费1000元?当平台通过滚动获得足够教师时,收费提升才具有合理性。

第三,获得预收款之后,建设视频网站的难度大吗?

教师:不难。

亚当·斯密:第四,视频网站建成后,1000名以上的教师履约,将其教学内容在课余时间拍摄成标准视频,丰厚的获利是否会让其他教师跟进?该视频平台会不会自然进入我们前面设想的清华视频教学网站的轨道?

教师:会。

“我”失去控制权,是民主和智能化的基础

亚当·斯密:以上过程,需要任何教师承担风险吗?

教师:不需要。但假设我发布我的课程清单,并辅以说明我希望做什么,可是我根本不能控制其他人是否跟进,也不能控制时间节点呀!

亚当·斯密:你为什么要控制其他人,你为什么要控制时间节点?

教师:不可控的事情,谁会做呢?谁会跟进?(沉思)

哦,我明白了。控制的目的是谋求私利,发起人不可控意味着控制权在群体手中,只有“我”在起点和过程的不可控,才能将权利和义务分摊给“我们”。只有过程由“我们”沟通解决与决定,才能使义务分摊至每个“我”手中,与之对应的是权利也会随之送达每个“我”的手中。这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民主,也是智能化的要求。

别人做不做,别人什么时候做,是别人的事情,但“我”应该尽“我”的义务。从1份电子课程表增长至1000份的过程是社会契约形成的过程,也是真正民主决策的过程。确定性的创新利益是社会契约形成的纽带。

只有第一个人愿意放弃控制思维,选择承担社会义务,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才有通过互联网汇聚智慧的机会。当愿意承担义务的群体数量超过1000人,清晰的利益已经呈现,义务已经变成一种权利,后面的难度自然为零。智能化要求任何人不能过度主张义务,也不能过度主张权利,因为权利隐藏在义务中。

亚当·斯密:中国有多少教师?

教师:教职工超过1700万。

亚当·斯密:1700万教师没有一个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未来中国教师群体可能陷入失业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是值得天天将“为人民服务”“为人师长”“传道授业解惑”挂在嘴边的中国教师反思的问题。

教师:西方教师数量更多,反思的不仅是我们吧。

亚当·斯密:领先者需要反思吗?

获取最大收益的路径

教师:该视频平台建设完成后,创新利益应该如何分配呢?

亚当·斯密:(1)平行持股;(2)按点击获利;(3)平台运维外包第三方;(4)算法改进按照用户要求进行。

教师:什么是平行持股?

亚当·斯密:所有加入该平台的教师平均持有该平台和该平台衍生出项目的股权。每名教师获得股权的数量=总股权(100%)/动态教师数量=动态值。软件算法可以即时处理股权分配。

教师:平行持股对优秀教师公平吗?

亚当·斯密:那你思考一下,如果没有平行持股,优秀教师还可以拿到股权吗?

教师:您是说股权无法实施分配吗?

亚当·斯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一旦定义优秀的10%,信息会在90%普通教师环节中断,最终,信息会自衰减。优秀教师会被机构或企业整合,机构或企业会给优秀教师股权吗?答案是不会,因为没有办法定义优秀。特级教师一定优秀吗?受欢迎的教师一定优秀吗?

教师:明白了,平行持股是真正优秀教师群体获得股权的保证。

亚当·斯密:另外,平行持股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在线教育市场不需要推广,不需要营销,一切交给算法与软件,成本因此降至最低,市场达到最大化。市场最大化会让优秀教师劳动所得达到峰值。最终优秀教师是由市场选择的,而不是由评估机构评选的,这才能实现真正的智力平等。

教师:怎么会不需要推广、不需要营销、不需要管理呢?

亚当·斯密:我说的不需要是指不需要有成本的推广、营销与管理,利益会让参与者利用碎片时间自然完成以上工作,不需要专人去推广、去营销、去管理。这个问题你可以回忆一下谷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过程。

教师:您觉得发起者和后加入者获得的权益应该相同,还是有差别?

亚当·斯密:发起者投入的也只是零成本的休闲时间,如果在持股上存在差别,会造成后来者选择低水平重复建设(中国不是美国)。因此,我觉得在股权设置上应该是相同的,平行持股并非平均持股。平均持股会使股权变为一个定值;平行持股是指股权是一个动态值,每个教师获得的股权源自系统,每个可获得股权的人直接与系统(智能机器)打交道,人与人之间是平行(平等)关系。

由于智能教育的终点是趋于零成本,因此,到达终点的时间越短,教师群体获得经济自由的时间点越早。如果你是发起人,如果你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经济自由,那么,你应选择无差别的权益和最简单、透明的利益分配机制。

平行股权并非劳动所得,而是福利。好的福利机制可以让优秀者赚取更多收益(落后者的口袋也是充盈的)。

教师:平行权益是否会造成无人推动?

亚当·斯密:教师提供教学内容(电子课程表)阶段,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能够通过论坛、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实现。当达到足够多教师参与,利益已经清晰呈现时,聚合的教师群体可以将推动项目进展的权力以竞标的方式外包给第三方,由第三方按照教师群体意愿(计划)来实施与推动项目。

教师:第三方违约怎么办?

亚当·斯密:如果你是第三方你会违约吗?

教师:我不会违约。

亚当·斯密:如果你不会,其他人或企业也不会,因为智能教育平台是零成本,未来的利益永远比现在多。

违约的原因是未来风险不断增加。智能教育平台执行方如果觉得收益低,可以直接与股东沟通,经济自由的教师(股东)群体没有必要克扣比银行利息还低的成本支出。因此,第三方不存在违约的主观意愿。从客观方面看,约束第三方的难度会远远低于对传统上市公司的监管。智能教育平台的每一分钱都是透明的,微观环节的利润分配权掌握在软件手中,而软件运行规则又是最简单的计件方式。你们需要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智能教育平台上的钱是以电子货币形式流动的,而不是通过纸币发放,从技术上可以做到第三方根本触碰不到他们应得收入以外的钱。

教师:有人冒充教师申领平台股权怎么办?

亚当·斯密:地区、线下学校一一对号入座,每个学校都是熟人网络,根本没有骗子的存在空间。智能教育平台本身是一个透明的市场,透明的原因是超预期的收益让每个人主动选择实名,而非被动实名。主动实名会让传统学校的组织结构自然搬到互联网上,所以,透明会消灭行骗的可能。

智能教育上市的目的?

教师:这个平台能上市吗?

亚当·斯密:能。后续的是社会问题。当有利于社会的创新真正发生时,政府会追加相应的政策和机制(政府追加政策等于甩掉教育包袱),以确保创新获得延续,使创新者获得应得的利益。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很多。

有一个股权机制形成的著名案例。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洲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易和殖民地贸易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组建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原住民的袭击,要冒很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拥有庞大资金的投资人已经十分富有,无须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去博取更大的财富;而普通人想去冒险却没有充足的资金。利益促使大众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通过合作与契约,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这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当群体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参与不同船队探险活动时,个别航海探险的风险自然因整体高收益而被分摊,使整体航海贸易与殖民拓展成为确定性获利的生意,创新的大门因此被开启。

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看到该种机制能够给本国带来实在利益,很快对该种机制追加了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惠政策,且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当教师群体通过自组织将教育行业由政府包袱变成提款机时,政府自然乐于追加相关法规和政策。允许上市会在智能市场同步完成,因为政府是确定性赢利创新的最大受益者。

教师:上市融资是否会造成股市恐慌?很多大企业集团融资都曾经造成股灾。

亚当·斯密:你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下:该平台缺钱吗?真的需要融资吗?

教师:不融资,我们为什么上市?

亚当·斯密:假设可以上市融资,你们将手中的股权兑换成现金,用来做什么?

教师:存入银行、炒股、投资金融理财产品和消费。

亚当·斯密:先看存入银行。100万现金存入银行你可以获得3500元至3万元的利息收益。而持有100万股权,你每年可以获得5万元以上分红收益,并且100万股权价值会随着智能教育收入的扩大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你愿意持股还是兑换成现金存入银行?

教师:(思考)将安全且高收益的股权换成低收益的现金好像有点傻,原来我们把钱存入银行是为了安全,但智能教育平台比银行更安全,因此,还是会持股。

亚当·斯密:再看炒股或投资其他理财产品。你觉得股市上有比智能教育更安全的股票吗?你觉得股市上会有比智能教育长期投资回报率更高的股票吗?你觉得那些连金融家都难以搞懂的金融衍生品会靠谱吗?你觉得投资高利贷会没有风险吗?

教师:(思考)也没有理由拿着金子去换矿石!但消费怎么办?

亚当·斯密:大部分人手中不是没有现金,而是缺少安全感。教师会获得两份新增收益:(1)出售知识获利;(2)智能教育平台股权和股权分红。这时,教师群体将自然获得安全感,获得安全感的教师群体的理性选择是什么?

教师:先花直接劳动所得,先消费存在银行的低收益率存款!但如果正好缺钱想套现股权怎么办?

亚当·斯密:比例很低,自由套现根本不会对市场造成任何影响。

教师:但万一大家集体缺钱抛售这些股权,是不是会让这些股权价值瞬间大幅度下降?

亚当·斯密:此假设逻辑上不成立。当然,即使出现集体抛出股权的情况,最终钱还是流入银行,银行选择以20倍市盈率无限收购平台股权即可解决恐慌。抛售股票得到的现金会流入银行,银行回流的现金重新购买下跌的股权即可实现有多少接多少。当信心恢复时,银行高价抛出即可获得暴利。银行愿意接盘的原因在于:智能教育平台本身是一台自我强化的提款机,只要银行以20倍收益接盘股票,长期持有银行就可以获得双份收益,一份源自平台分红与银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部分,一份源自股权自然增值部分。违约源自现在的高风险、高成本,而智能平台因零成本和无风险而无违约的主观诉求。

教师:万一股权全部用于消费,而不是存入银行呢?

亚当·斯密:消费的钱经过商户或企业,最终去处还是银行。只有抱着票子数才有安全感的那是中国式贪官,只有抱着黄金才有安全感的那是非洲难民。你的银行卡里面是一串数字,银行系统里面同样是一串数字,纸币只是两个数字沟通的中介,黄金只是低效时代被迫选择的中介。

你需要的是交易凭证,并非纸币和黄金本身。中国是世界工厂,只要你的契约嫁接到互联网上,形成永续可追溯的契约,就根本不需要借助黄金和纸币这些低效的契约形式。没有纸币中介并不影响你的财富与生活,而只会让你交易成本更低廉、快捷与简单。所有的恐惧源自你思维上的懒惰和无知。

教师:我们上市根本不需要融资,那我们上市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亚当·斯密:确权、释放流动性、获得安全感和为政府解决问题。

教师:什么是确权?

亚当·斯密:股权是市场对创新者的奖励。你们完成了创新,需要通过上市兑现市场奖励。假设市值为20万亿元,那么,1700万教师人均可以分得超过100万元股权。有了这些股权,教师群体自然成为经济自由的群体,自然不再需要靠补课、开辅导班获利。当教师主动希望减少工作时间时,各种辅导班才不会绑架学生的课余时间。当教师希望减少工作时间时,智能机器才能替代教师站到讲坛上。只有这样,学生群体才会获得真正的解放,否则,书包只会越来越重,因为有一群人天天在琢磨如何增加学生的负担,以获得利益。

另外,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创新是由企业完成的,20万亿市值对不缺钱的创新企业而言实际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20万亿市值根本没有流动性。只有1700万教师持有,20万亿股权才真正等价于20万亿人民币,因为对任何个体而言,其持有的股权都可以随时全部兑现。

农民:什么是市盈率?

专家: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一年时间)内,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例如,某公司年获利1亿元,其股票总价值是20亿元,那么,该公司的市盈率为20倍。

农民:为什么谈论中多次选取20倍,而不是用30倍、50倍?

专家:你有100万元股票,20倍市盈率意味着,这些股票理论上每年可以给你带来5万元收益。5个点的收益率比银行活期高,你才会有理由选择持股,而不是存入银行。传统企业是存在风险的,比银行高的部分收益是对冲投资风险。智能教育平台本身具有自我强化的特点,选择20倍市盈率取的是下限值,即确定比存银行划算。

创新,在共赢方向

农民:教师获得的股权是不是最终还是我们埋单?

亚当·斯密: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给出答案。假设当前社会教育支付的成本为3万亿,创新发生后,社会教育支出成本下降至0.1万亿。这意味着自创新发生之后,每年都可以节约2.9万亿的成本,未来20年会节省58万亿成本,这显然对社会是有利的。但对教师来说,创新意味着失业。

所以,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达成一个契约,通过契约将未来20年可节省的58万亿成本提前分掉。这可以让教师群体乐于享受“失业”,这种契约就是股市机制。假设教师群体以看得见的方式分得10万亿股权,社会以看不见的方式分得48万亿的教育开支,教师群体一次性领取创新红利,社会会逐年享受创新红利。所以,你不用担心未来教师群体会找你们清算,因为这个群体未来会越来越小,在20年后几乎就消失了——我是指教师群体原有组织形式的消失。

农民:最终要有人为这10万亿埋单呀,否则怎么凭空多出10万亿?

亚当·斯密:股权(货币)是市场打给劳动者的欠条,传统教育市场是教师直接从家长口袋掏钱,这是家长不喜欢的方式。股权等于市场给教师群体打了10万亿的欠条,获得10万亿欠条的教师进行消费与享受生活,将这10万亿的欠条花出去,欠条自然流入家长口袋,市场又欠了家长10万亿。这个过程中,教师消费与享受了,家长口袋里原来的钱不仅没有动,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所以,创新不是从任何人口袋里掏钱,而是通过将市场做大,给所有人口袋放钱。

而所有人口袋的钱都可以增加的原因是教育行业的效率提升了数百倍,教师群体在未来工作时间大幅度下降了。如果中国开启创新,中国市场可以代表全球教育市场给创新者打欠条,奖励中国创新者;如果美国市场开启创新,美国市场可以代表全球教育市场给创新者打欠条,奖励美国创新者。这就是市场对创新的奖励规则。

专家:为什么您讲的内容和您固有的自由市场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事?平行股权和吃“大锅饭”有什么区别?发起人跟后来者持有相同权益和吃“大锅饭”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几百年前,我们处在通往智能化的起点,我提供的是过程理论。现在,我们已经接近智能化。过程和终点的本质差别在于:在过程中干活儿的主体是人,而在终点干活儿的主体是智能机器。客观的改变要求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中社会要求人勤劳、肯干;在智能化的终点,社会要求人主要是享受和独立思考。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因此过程中社会要求与人的主观意愿相背离(利己与美德背离,所以我还写了本《道德情操论》),终点社会要求与人的本性相一致(利己与美德一致)。一言以蔽之,平行股权和相同权益只是将基本社会福利简单化、透明化,使社会福利没有寻租空间。这和吃“大锅饭”完全是两回事,用马克思的理论是人类联合起来“剥削”机器。

传统的市场利益分配手段是:优胜者给政府纳税,政府给弱势群体分配福利。这属于营收内征税(从优胜者口袋拿钱,放到弱势群体的口袋),征收的是现在的购买力。而平行股权是让个体可以自由透支自己的未来,透支未来产生的货币会拉动现在,使优胜者获利更多,从而加速创新,加速社会效率的提升,社会效率提升又使未来可透支的空间增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属于营收外征税。平行股权的目的是赋权于人,是让个体无须偿还透支利息,甚至无须偿还透支的本金,终极埋单者是智能机器。

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

家长:如果教师大部分退出,智能学校怎么管理?是不是会出现放羊现象?

学生:主体管理由我们搞定就可以了。研究生以轮值方式管理本科生,本科生以轮值方式管理高中生,高中生以轮值方式管理初中生,初中生以轮值方式管理小学生,小学生高年级的管理低年级的。只有我们搞不定的问题,才需要教师出面解决。

家长:你们能够管理好自己?

学生:没有问题!

家长:我们凭什么信任你们?

教师: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教学的改变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并不会出现突然改变。智能教育和传统教育由并行到智能教育嵌入,随后进入智能教育主导阶段,这个过程我们一直在对结果负责。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样会以渐进的方式提升,这也是我们渐进退出的通道。

过去,中国学生上课时间是最长的,但我们的毕业生竞争力真的最强吗?在通往智能化的道路上,我们可以逐渐减少我们的授课时间,增加智能全息设备的授课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新管理体系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自然开启。教育行业提倡了很多年素质教育,但收效却十分微小。如果以轮值方式管理,那么,学生很早就能学会换位思考,会以教师的角度去理解知识和问题,这应该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契机。

退一万步讲,智能教育和传统教育长期并行并不影响教师和家长利益,因为钱是从未来透支而来的。

工程师:斯坦福模式、谷歌模式都正在打通知识和技术、企业和大学的边界,如果智能教育平台可以输送大量的资金,大学无须社会赞助和政府补助,大学为什么不能办企业?研究生为什么不能名正言顺地工作?如果研究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那么,企业内优秀的工程师、科学家将可以成为智能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知识与技术的篱笆被拆掉会降低学生由优等生变为优秀科学家的门槛。

家长:如何考核呢?

教师:实际这个真的不重要。我们随意设计一种方式:我们出题占一定比重,学生自己出题占一定比重,所有考核过程上传至互联网上,后期在互联网平台上完成,以过程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人才录用的标准。如果企业在人才录用上作弊,那么,我们可以凭借智能教育提取出的现金自建企业,给学生一个公平的环境。

工程师:智能教室的视频监控系统由计算机云计算系统控制,监督每个学生课堂的综合表现与反应,并按照持续优化的算法更新,在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过程挖掘不同类型孩子的潜在特长,让学生发掘自己的特长,向自己擅长的方向努力。

同时,学生在家中通过视频网站学习的内容也会被云计算系统记录,作为日常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软件系统对过程的全程监控,学生不必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核体系会发生质变,每个人在不同方面的潜能将被挖掘,并被推荐至不同岗位。软件是客观的、公平的,用人单位可以调用过程考核数据,高考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家长:创新失败了,谁负责?

教师:什么算失败呢?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家长:学习文化知识、提升个人素养和各种综合能力。

教师:然后呢?

家长:找到一份体面、高薪、稳定的工作。

教师:智能教育能够一站式地解决教育和就业这两个问题,还存在失败吗?

权利与义务的逆转与政府参与

马克思:朋友们,延续斯密与大家的谈论,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家长以众筹的方式开启智能教育或者教师以预订的方式开启智能教育,当参与人数达到100万人,智能教育项目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工程师:从互联网发展经验看,100万人已经达到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从100万人增至1亿人很可能在几周内完成。如果预订人数达到1亿人,那么,项目的预期收益已经变成确定性收益。因此,100万人参与应该属于项目义务与权利逆转的临界点:在100万人参与之前,智能教育项目参与者更多倾向于承担一种社会义务;而100万人之后,智能教育的参与权基本等同于一项社会福利。

马克思:还有呢?

工程师:还有?

马克思:预期利益变成确定性利益的趋势形成,创新已经变成社会问题。政府必然将创新成果机制化,这就如同地理大发现过程中股权创新发生后,英荷等国家给予创新以制度保障。斯密与大家的谈论是站在个体引发创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和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这一问题。因为一旦创新趋势确立,政府参与具有必然性,那么,大众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公平?

工程师: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智能教育需要的起始资金达到10亿元即可启动,以1000元的价格预订,预订人数只要达到100万人即可顺利启动项目,两年后,上市确权即可开启创新。

马克思:会存在利益分配的问题:如果项目股权完全交给教师群体,对初始的100万预订参与者不公平;如果100万初始预订者多持有一定比例股权,其他后续未参与预订者会感觉不公平;如果政府允许前1亿消费者通过预订获得股权,那么,政府是否允许后面接近13亿的消费者通过同样方式去创新呢?如果政府允许,教育行业是不是会再次陷入低水平重复建设呢?如果大众最初没有想清楚更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最终预期的大蛋糕很容易变成小蛋糕。

工程师:您觉得应该怎么设置呢?

马克思:看成社会福利。第一,预订联合获得50%股权,预订获得股权的开口期足够长,使后来者有权利参与和获得股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竞底;第二,将另外50%的股权无偿授予教师群体,通过股权解决教师未来收入的问题。

工程师:什么是预订获得股权的开口期?

马克思:预订获得股权的开放时间。理论上,智能教育所需资金最多不会超过1000亿元,但如果预订资金达到1000亿元,项目选择封口,即股权由在此之前的预订出资人(1000万人或1亿人)平均持有,那么,机构或企业很容易抓住未获得股权的购买者的不满情绪,组织再建同质化的平台。这种裂痕一旦存在,必然会被无限放大,所以,要杜绝这种情况出现。在机制上要延长开口期,即使资金已经足够,首次购买(预订)依然可以获得相应的股权。

工程师:但预订获得股权的开口期无限延长,怎么上市确权?

马克思:这就需要政府在机制上提供保障。假设参与者已经达到100万人,创新趋势已经形成,那么,政府需要做的是通过其公信力和宣传能力帮助该平台在规定时间内获得最大数量的预订投资人,使预订投资人在规定时间内接近或达到100%。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预订完成,项目已经可以确定无风险长期获利,已经符合上市条件,政府参与会使预订与上市同步完成,而项目实施则可以选择在上市之后。

新流程为:预订——达成——上市——实施。这个流程的变化会让权利与义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预订投资权变成福利。因为上市会瞬间将预订者手中的股权变成10倍于预订的价值。考虑到教师未来收入问题,市场将50%股权赠予教师,即使如此,预订者仍会在瞬间实现5倍以上投资收益。福利是没有人拒绝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只要政府在机制上提供保障,预订人数会短时间内达到100%。

专家:什么事情都不可能达到100%,政府参与是违背市场伦理的。

工程师:股市机制就是政府参与的产物。另外,有人不使用银行服务吗?人100%把钱存入银行是不是市场行为?

专家:(缄默)

马克思:如果预订人数达到100%,那么,预订总金额会达到1.4万亿。我们按照最笨的方式思考,1000亿存入银行,将智能教育视频平台部分变成诺贝尔奖,以银行利息维持视频网站建设、改进与运维。7000亿用于从教师、工程师、知识分子手中购买知识、技术和经验,剩余6000亿用于建设智能学校、改造传统学校和打造全息投影产业链。

随后,平台第二年营收的50%继续由软件分配给内容供给者,剩余50%即为平台的净利润。政府将该平台推向股市,其市值等于平台净利润乘以市盈率。前面已经讨论按照20倍市盈率,银行可以放心收购,大众也可以放心购买该股权。该平台的起点就会从未来透支14万亿货币,这会成为最快的激活创新和消费的钥匙。

专家:那些不需要该产品的股东,如刚刚满月的孩子第二年肯定不会购买。因此,平台到底值多少钱依然是不确定的。

马克思:既然你提出该问题,那么,我们继续追加一个条件:预订股东必须连续5年购买该产品。如果在未来5年预订股东不以现金购买智能教育产品,那么,银行会强制性以20倍市盈率收购其部分股权,以现金帮助其完成购买。这就可以保证在5年内,每年基础营收均为1.4万亿元,以教师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分子每年可以获利7000亿元以上。平台的价值在5年内都可以保持在14万亿元以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兑现。

专家:既然必须5年强制购买,那么,初期预订就不会达到100%。

马克思:你先回答我几个问题。第一,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有国界吗?

专家:没有。

马克思:第二,国外的教师是否有分享7000亿蛋糕的愿望?

专家:有。

马克思:第三,国外的工程师群体、医生群体呢?

专家:也会有。

马克思:如果国外内容供给者供给内容,那么,该平台是否对其本国学习者产生价值?

专家:是的。

马克思:1000元的售价显然很低,国外有多少学习者?或者说有多少目标用户?

专家:国外人口大致是中国的4倍,目标用户大致也是中国的4倍。

马克思:在这5年国内强制购买的过程中,国外目标用户数量是否会达到国内的数量?

专家:按照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应该差不多。

马克思:5年后平台的营收会是多少?

专家:2.8万亿!

马克思:平台净利润和平台价值各是多少?

专家:1.4万亿和28万亿。

马克思:未来,净利润和平台营收还有增长空间吗?

专家:应该还有增长空间。

马克思:那初始预订1000元和后续购买仅作为一项投资,是否是划算的?

专家:(缄默)

马克思:5年内你会违约吗?

专家:不会。

马克思:5年后呢?

专家:我不会,但市场总会有意外的,有人死了,有人……

马克思:因意外减少的用户会远远少于后续增加的用户,因此,平台使用人数始终在增加。你说的意外对平台本身有什么影响呢?对平台本身的价值增长有什么影响呢?更直接地说:没有人会拒绝福利。

智能化的基础是确定性。没有确定性,智能化有害有益,因为智能化会让大部分人失去工作机会。

如果美国人……

专家:等等,我又想到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不能搞自己的智能教育平台?如果美国人也做自己的智能教育平台,那么营收还会增长吗?利润还会增长吗?

马克思:第一是思维方式不同。美国人有自己的原则,被占领的领域,美国人不会做低水平重复建设。第二是购买力不同。中国的人口基础全球第一,而美国的定价又不能比中国人的高,在同样定价的情况下,美国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医生会选择人多的平台还是人少的平台?第三是起点不同。腾讯没有技术含量,但你却无法模仿,因为智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用户数量的基础上的。当中国智能教育平台垄断已经形成,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为获利而被聚集到该平台上,内容已经汇聚到智能教育平台上,腾讯相对于后发互联网企业的垄断效应(用户数优势)就自然形成了。

专家:为什么美国不能比中国定价高?

马克思:消费者会选择低价平台。

专家:美国人选择更低价格或免费呢?

马克思:美国教师、工程师、医生、白领为什么选择用户少、单次收益更低的平台?

农民:美国人可以干预本国知识分子撤下在中国智能教育平台的内容,这样不就可以提高售价了吗?

马克思:请先放下你心中的假想敌,美国人会理性思考。

摆脱“囚徒困境”的路径

专家:总感觉政府参与实施有违自由市场原则。

马克思:你在思维上陷入“囚徒困境”的陷阱,请先给大家分享一下“囚徒困境”模型吧。

专家:“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1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10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8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马克思:“囚徒困境”假设两个人是有罪的,如果修改假设的条件,这两个人根本没有犯罪,那么,“囚徒困境”还会存在吗?

专家:(缄默)

马克思:西方经典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市场是上帝控制的,风险是不可控的,除了上帝,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市场的自由运转。风险不可控是因为成本不可控。诺贝尔奖可以永续存在的原因是其成本被永续地锁定了。智能教育同样将成本永续锁定为零,风险会随着成本的清零而消失。当风险消失,送给你钱你还有违约的动机吗?你没有了违约动机,传统经典理论是不是失效了?市场的控制权是不是由上帝手中流转至大众手中了?

专家:(思考)

马克思:我也和你分享一个模型。

分蛋糕模型1.0版本

某间屋子里有制作蛋糕的充足材料,有甲、乙两个蛋糕师。两个蛋糕师本来相安无事,各自制作蛋糕来填饱自己的肚子。一天一个机器人来到了屋子,为甲、乙两个人各制作了一个味道十分甜美的蛋糕。自此之后,机器人每天制作一个精美且味道十分棒的蛋糕,制作完成后,机器人会宣布:“我会无条件服从胜利者,蛋糕属于胜利者。”甲、乙看了看“不可战胜”的机器人和彼此,开始选择争斗。初期双方的争斗还比较温和,点到为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为了获胜,开始苦练技能,争斗逐渐转化成决斗。机器人帮助甲、乙诚实地记录了决斗的过程,甲、乙不断总结经验,得出结论:人性是卑劣的,人具有原罪。

分蛋糕模型2.0版本

在战斗中经常失败的甲有一天终于获得胜利,甲鼓足勇气和机器人商量:“你能帮我再做一份大蛋糕吗?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机器人回答:“主人,你需要多少,我都可以满足您。”甲惊讶,继续追问:“那你能每天为我们做两份蛋糕吗?”机器人回答:“没有问题。”甲发现机器人原来很温和,继续追问:“既然你能为我们做两份蛋糕,你为什么让我们每天决斗呢?”机器人回答:“我没有说要你们决斗,我说我会无条件服从胜利者。”甲:“你为什么还说蛋糕属于胜利者?”机器人:“我都属于胜利者,蛋糕自然属于胜利者,有什么不对吗?”甲:“也就是说我们不决斗,你仍然会帮我们做蛋糕?”机器人:“当然,我是人类造的,我会无条件服从人类。”甲恍然大悟,并授意机器人新规则。

第二天:桌子上有4盘蛋糕,大小各2盘。大蛋糕营养丰富且味道甜美;小蛋糕不仅味道差、吃不饱,而且有毒。机器人宣布:甲、乙相互为对方选择蛋糕,如果甲、乙同时为对方选择大蛋糕,则甲、乙分别享用大蛋糕;如果甲、乙中任何一个人为对方选择小蛋糕,那么甲、乙两人都只能吃有毒的小蛋糕。在规则清晰的情况下,甲、乙双方都只能主动为对方选择大蛋糕(美德),以确保自己获得大蛋糕(利己)。

N天后,甲、乙已经习惯享受机器人的服务,桌上的美味已经由大蛋糕变成了甲、乙任选自己喜欢的美味。

专家:(沉思)

马克思:我还可以与你分享第二个模型,你可以结合中国的现状去理解。

摆渡困境

A渡口有10名船工,负责将游客摆渡到对岸。由于游客数量有限,10名摆渡船工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去争夺游客,才能维持家人生计。有一天,10个人中的智者提议10个人合伙组成一个船队联盟,每两个人负责一个时间段。这让每个船工付出的劳动时间下降80%,而收益保持不变。初期大家感觉这种联盟很舒服,合作也很愉快。但A渡口紧邻B村,B村劳动力极度丰富,这种联盟组建不久,B村剩余的劳动力很快发现机会,跑来和这个联盟抢生意。新进入者使游客被分流,10名船工获得的收入开始大幅度下降,家人温饱开始成为问题,轮值者开始将钱私藏下来,联盟陷入困境而自然走向解体。

为了夺回客源,10名船工中的聪明人开始发动主持家务的妻子跑到渡口外的大路边揽客。这种方式让聪明人的收入短时间内获得领先,但这种领先并未维持多久,这种业务模式很快被其他船工所复制。渡口从事摆渡的人数从10人增加至20人以上,所有人都起早贪黑,都更加忙碌,负责揽客的妻子们揽客的半径不断增加,负责摆渡的船工经常发生冲突,相互指责,高强度的工作增加了风险系数,损害了健康。每个家庭的实际收入却在下降,生活倒逼船工们开始涨价,但涨价后却依然只能维持生计。

思考一下,中国各个行业是不是面临“摆渡困境”?套用“囚徒困境”,在传统市场,“审讯期”会带来失业风险和亏损风险,如果船工不“认罪”,“审讯期”是无限长的,所以,船工必然会主动“认罪”。“认罪”的奖励是:第一个“认罪”的船工(让媳妇去招揽客人)有可能因为短期获得高收益而率先被释放,成为暴发户。但认罪者引发的连锁反应却使该行业的效率下降50%,因为干同样多的活儿,人数增加了一倍。要摆脱“摆渡困境”只有修一座桥,让10名船工轮流去收过桥费。

什么是效率?

完成同样工作,需要计入成本的总工时越少,效率越高。智能教育之所以是零成本,原因是:后期经济自由的教师维护与更新内容用的时间是休闲时间(碎片时间),或者说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在更新内容,在享受的过程中同步将工作完成,我们并不将这种劳动时间计入成本。而我们之所以要给教师支付工资,是因为我们必须把钱分出去才能使经济活动循环发生。

请注意腾讯的创新方式:将“大众创造”出售给大众。你既是内容的制造者,又是内容的接受者;你既是消费者,又是供给人。

工程师:我分享一个“摆渡困境”的真实案例。我的一个朋友毕业后进入一家超声波清洗企业,负责销售。由于工资较低,他和几个同事自己出资创建了一家超声波清洗公司,主要针对汽车修理厂。过去十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他们的企业很快走上轨道。他们曾经希望通过努力做强做大,提升质量,建设品牌。但面临的客观情况是,他们的员工不断出走去做同样的企业,以低价来挖走他们的客户。

其他同类企业,也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这一细分领域,市场容量的增长远远低于企业数量的增长,每家新生的小微企业都会照猫画虎地将全国市场划分成不同区域,招聘业务员分区开发市场。小微企业的主要手段是价格战,有限的利润被分到无限多的小微企业口袋,每家小微企业都难以长大,这又限制了员工工资待遇的提升。整个行业始终在以打猎方式开发市场。十余年过去了,超声波清洗行业的核心技术几乎还维持在原状,市场开发的难度越来越高,获利越来越难。

企业主: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自然成长的细分行业,即使有大企业也无力扭转这种局面。某楼宇电梯广告公司在美国上市后,曾经希望以收购的方式整合楼宇广告市场,但该公司前面高价收购一堆企业,后面又会产生一堆新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前仆后继。这个问题几乎是中国所特有。很多专家认为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实际上与人口结构和起点有很大关系。

很多领域并没有真正的技术门槛,初中生将产品分拆后都可以按照配件型号采购,随后实施组装,其获利要求更低,因此很容易赢得缺乏资金的客户群体。这就形成了微利的客户采购微利的小微订单,社会不支撑企业产生高利润,进而走上升级轨道,整个社会在高增长的背景下才能保持微利。这是中国人大而不强、富而不贵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技术、契约外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工人:什么是契约外来?

企业主:“屌丝”盯着大V,大V盯着美国;员工盯着老板,老板盯着专家,专家盯着国际惯例,国际惯例出自美国。

管理的方式

家长:智能教育平台上线后,我们如何行使管理权?

企业主:最简单的方式是在智能教育平台上建立一个监管频道,问题的处理采取0—1表决方式。在监管频道的BBS(电子公告牌系统)上,持股人可以自由表达要求与意愿,一旦内容参与人数达到某一数量级,系统允许发起人将该问题提交为表决提议,提议会通过智能手机发送至每个持股人手上,持股人对该提议进行0—1表决,超过半数支持,提议即可以交给执行团队按照计划去实施。资金的管理无须经过财务、审计等等,直接由智能软件负责按照透明规则分配,所有人不碰钱是无寻租空间的保证。智能教育产品的最终定价权在教师手中,因为教师群体双重持股,一份为职业持股,占整体股权的50%;另一份为预订持股,同样占据一定比例股权。超过50%的股权使教师群体实际掌握着教育行业的定价权,这可以消除教师群体对未来通胀的忧虑。

家长:什么是0—1表决机制?

企业主:支持者选1,反对者选0。限时完成,选1的超过半数以上即通过提议,交给项目组实施。反之,项目被股东群体表决枪毙。

教师:人不碰钱,我们的钱怎么领取?

企业主:人不碰钱是指负责运维的团队不接触系统内的钱,你们的收视获利和分红会由系统直接分到你们的银行账户内,你们在智能教育平台上的账户直接与银行卡对接。

利己与美德一致!

马克思:我们继续回到智能教育项目本身,强制5年交费规定会使智能教育视频网站的价值始终高于14万亿。平台50%的股权交给了全社会,会变成社会福利;剩余50%的股权交给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帮助教师解决未来收入来源问题。

教师群体和其他群体各获得7万亿增量财富,等于中国境内快速出现了一群“美国人”,他们的购买力会接替美国,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中国出口掉头向内,又可以减轻中国低价商品对全球制造业的冲击,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就业机会恢复,这对全球同样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政府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创新创造的增量财富在政府或企业手中,其价值都是零,原因是政府、企业手中的钱只能用于投资,而中国各个领域供给已经绝对过剩,投资只会扭曲经济。反之,将股权以社会福利的形式发给教师和大众,14万亿以上的增量财富会快速转化为购买力。政府同时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如果政府违约强行将股权划入政府口袋,那么,大众很容易通过互联网重建新智能化平台,重新划分利益。智能化使利己方向与美德方向达成一致,使“为人民服务”和“客户是上帝”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必须选择的结构。

农民:我还想问一个问题,政府会这么做吗?政府不这么做怎么办?

马克思:政府参与项目推进速度会更快一些,而如果政府不参与,项目跨过临界点后,依然会进入赢利轨道和上市轨道。也就是说,政府做不做、怎么做都不重要,关键是创新者做不做、怎么做。只要创新者选择去做,而且在机制上没有留下寻租空间,最终提取14万亿增量财富就具有确定性。而这14万亿增量财富是系统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当政府不再重要,政府自然跑过来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看,政府参与的目的是甩包袱,利己与美德同样完美一致。

教师:斯密和我们最初分析的是我们整体持股100%,但到您这里怎么给我们变成了50%?

企业主: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如果只有教师持股,前5年的购买率会是多少?如果国内平均购买率是30%,平台收益仅为0.42万亿元,对应教师群体每年收益0.21万亿元,平台价值4万亿元以上。所以,教师群体独享创新利益,会使市场缩小,你们获得的实际收益反而更少,你们持有的股权价值也会大幅度缩水。股权是社会契约的纽带。你们获利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你们占股多少,而在于你们给多少人服务。实际上这个问题斯密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了,100%可追溯的零成本市场中,利己与美德方向是一致的。

教师群体帮助家长选择大蛋糕,等于教师群体帮助自己选择大蛋糕。你把50%的股权送出,整个市场会自然放大若干倍,这反映在股权上会是几十倍差距。只有足够多的股权被创造,才能使教师问题获得彻底解决。否则,按照试错方式渐进地搞,即使教师获得几千亿的股权,依然无法解决1700万教职工未来的经济自由问题。

新体系和旧体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依然会较为严重。马克思的解决方案中“虚拟”强制的目的在于:在契约达成之日即可创造14万亿以上增量财富,这14万亿增量财富不仅快速解锁教育行业面临的“摆渡困境”,而且会转化为解决其他行业问题的直接动力和订单。中国经济有泡沫是我们普遍承认的问题,泡沫源自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源自市场之间缺乏协商与沟通机制。14万亿增量财富不仅给了市场一个确定性,而且社会义务也就自然被转嫁到“中国制造”的头上。而这种转嫁显然是“中国制造”乐于接受的,原因是义务是以订单方式给予的,而不是以征收税费的方式给予的。

另外,不要只盯着碗里的,因为这14万亿还可以流向新的创新领域,如部分资金用于升级传统农业为荷兰式立体农业,会立竿见影地产生第二个增量的14万亿。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选择权在你手中!

工程师:赞同!智能化要求我们从确定性的结果反推现在的解决方案。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在通过不同的思维路径引导我们从共赢的未来反推现在。高效率胜出存在必然性,而效率的极限值是智能化和无人化,所以,未来从供给角度存在一个确定值,即智能机器取代大部分人的就业机会。

基于这个确定值,我们还可以做另外一种假设。假设某企业开启创新,会带来什么样的未来?如谷歌以0.5元每次收视率收购教师手中的视频,当内容达到一定规模,谷歌将该平台以每年1000元的价格向全球发售,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家长:每年在全球范围收入几千亿。

工程师:这些营收是否可以将全球百强名校课程变成立体视频呢?是否可以支持谷歌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智能学校呢?

家长:没有问题。

工程师:智能机器设备逐渐替代教师,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剑桥、牛津、清华、北大等名校资源被全球学生所共享,这是否会赢得市场的广泛赞誉?

家长:是的。

工程师:传统学校教师还能保住他们的饭碗吗?

家长:小学和中学应该不受太多影响。

工程师:谷歌如果推出一站式智能教育,从小学至大学,全程服务、全球名校任选而且价格适中呢?

家长:教育大山也被推翻。(潜台词:也还不错,教师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工程师:这么好的产品会继续使谷歌净利润增加,对吧?

家长:是。

工程师:如果谷歌将净利润大部分转化成共享的智能电动汽车,以低价租赁的方式给大家使用,会带来什么影响?

家长:油价下跌,“油老虎”被干掉(潜台词:石化双雄跟我有一毛钱关系?!)

工程师:还有呢?

家长:传统汽车公司破产,4S店(汽车销售服务店)破产,垄断被打破(潜台词:4S店早该倒闭!)

工程师:还有呢?

家长:还有什么?

工程师:美国人在搞“再工业化”,谷歌已经完成机器人产业链布局。如果谷歌充足的自有资金打造“无人工厂”生产智能汽车,通过教育平台预售全息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智能电器……那么,“中国制造”还会剩什么?

家长:(缄默)

工程师:教育、石油、汽车、电器、智能设备都是万亿级别的大行业,一旦这些行业被资本主导的企业颠覆,每年从每个消费者口袋净流出的现金会超过几千元,总量是十分惊人的。

家长:几千元也不多。

工程师:每年你净亏损几千元不多吗?当“中国制造”被颠覆,就业机会消失了,你未来净流入的几千元还是以人民币计算吗?

家长:(缄默)

工程师:如果谷歌做大到数万亿营收,每年净利润万亿级别,并且谷歌一直致力于创新,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那么,你除了赞美还能有什么异议?如果谷歌能够以智能机器人生产智能机器人,以智能机器人生产各种颠覆性产品,那么,谷歌主导的市场中还需要你吗?

家长:(缄默)

工程师:如果谷歌们的创新在随后的10年以渐进的方式发生,“中国制造”被以温水煮蛙的方式绞杀,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他们还有选择的机会吗?

家长:(流汗)

工程师:如果没有选择机会,最终只能走向“耍赖”的轨道。你真的喜欢你的孩子未来走向“耍赖”轨道吗?

家长:如果谷歌被美国政府一分为二,情况会好转吗?

工程师:不会,因为一旦智能机器人可以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以自己完成运输,谷歌无论是否被拆分,供给相同产品所需的就业数量都不会增加。在智能供给主导的体系中,95%以上的人将不再被需要了。

白领:还需要研发、营销、广告和创意职业吧?

工程师:90%以上的研发都要嫁接在谷歌体系之上,真正所需的研发人员数量占人口比重是极低的,因为谷歌并不允许更多人参与谷歌的宏大计划,谷歌更喜欢消费者和精英,而不是利润分享者。谷歌自己的信息传递渠道远远比任何传媒公司、电视台、广告公司更加强大。谷歌发布一条消息,全球立即转载,谷歌量产的产品还需要营销和广告吗?预订就可以搞定一切,你现在觉得你还可能被需要,但未来你还被需要吗?

白领:为什么一定是谷歌?

工程师:苹果、Facebook、腾讯、百度、阿里和谷歌有区别吗?它们瓜分市场和它们独享市场有区别吗?谷歌只是代表一类企业,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几乎不提供就业,却可以将大部分营收转化为净利润,而这类企业颠覆的企业具有超低就业承载的特征。

农民:还需要农民吧!人总要吃饭。

工程师:是的。

工人:谷歌也太邪恶了!

工程师:谷歌哪点邪恶了?谷歌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一个伟大公司应该做的,但伟大公司没有养活你的义务。从你口袋掏钱是困难的,从伟大公司口袋掏钱同样困难。所以起点选择逃避责任,终点肯定会被逼“耍无赖”。当前,智能化的触角正在延伸至各个实体领域,全球经济正在走上“耍无赖”的轨道,全球地缘冲突的加剧是最好的明证。

从确定性的结果来倒推原因,我们会发现:智能化是一种确定性的结果。这个确定性的结果会带来一种极限效率,因此,未来存在两种极端结果,要么最好,要么最坏。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在企业开启智能教育之前,未来的选择权在大众手中。只要大众在思维上愿意承担义务,最好的未来就会向我们展开。

反之,如果大众在思维上只想享受权利,而拒绝承担义务,始终寄希望于第三方(政府、企业或机构)帮助其解决问题,那么,结构性的失衡将演变成人类的灾难。智能化正在蚕食各个细分领域的就业,失业潮是地缘冲突的根源。当失业潮达到某一临界点,“擦枪走火”存在逻辑上的必然,而技术已经成熟的杀人机器人投入战争也只是时间问题。

提示:第一部分讨论完全站在个体角度分析,实际市场由供求两个方面组成,智能教育硬件订单至少在数千亿级别,这意味着华为、联想等企业早期介入可以将订单要求写入预订契约之中。因此,担心没人执行是多余的。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从企业角度去详细分解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