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长寿文化产品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王大明

太仓市委提出建设“文化太仓”的目标,也包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做大文化产业总量,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进一步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最近通过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工作,了解了太仓有丰富的长寿文化,这些长寿文化不仅对促进人口健康长寿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推动作用。笔者试图对如何利用长寿文化来促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提一点想法,做一些探索。

一、从长寿因素分析看长寿文化的重要作用

据市老年协会对太仓市长寿现象的调查研究和市老龄委领导对太仓市长寿因素的分析,太仓人之所以长寿,有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活条件和老龄工作状况等方面的总体因素,也有少生优育、水源、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个体因素,其中有5个方面与长寿文化直接有关。

一是长寿宗教文化。早在元朝太仓沙溪镇就建有灵宝长寿寺,引四方百姓去寺里撞钟,聆听长寿钟声,祈求长寿。双凤镇建有普福宫,张天师亲自题写“双凤福地”匾额,人们纷纷去普福宫祈福求寿。

二是传统孝悌文化。太仓人历来崇文重教,知书达理,孝悌传家,敬老爱老,有很多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家庭。明代毛澄考取状元,他祖父100岁,朝廷命太仓州府为他建立状元人瑞坊;王世贞在弇山园里请3个百岁老人吃酒,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歌颂他们:“三老三百三十岁,一农一道一山僧……”。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评比“五好家庭”、“好媳妇”、“好邻里”,广泛开展慈善活动,民风淳厚,社会平安和谐。

三是长寿饮食文化。据说沿长江的几个镇百岁老人比西部几个乡镇要多,可能与多吃江海河三鲜有关。好多百岁老人有喜欢喝黄酒、米酒的习惯,适量饮酒可以通经活血。太仓的糟油、肉松、双凤爊鸡、长江四鲜以及太仓白蒜、新毛芋艿、毛板青蚕豆等绿色食品,都是老人爱吃的食品。

四是注重文化养生。太仓人喜欢用书画、音乐、舞蹈和歌谣来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历史上喜欢书画的特别多,比如娄东画派中“三王”都是太仓人,寿命都在80岁以上;丹青大师朱屺瞻活到105岁。太仓人始创江南丝竹,一直流传到现在;双凤龙狮舞、沙溪现代舞、双凤山歌都很有名。百岁老人高坚白101岁还写诗出诗集。

五是重视科学养生。有好几个百岁老人喜欢用热水泡脚,用生姜擦脚,坚持脚底按摩。现在更多的老人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做拳操、跳健身舞。还有不少老人吃保健品、滋补品补养身体。

从以上长寿因素可以看到,长寿文化对促进人类健康长寿作用巨大,功不可没。

二、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为长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2009年12月11日,中国老年学学会正式授予太仓市“中国长寿之乡”称号,2010年4月12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和授牌仪式。“中国长寿之乡”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名片,正如陆留生市长在新闻发布会和授牌仪式欢迎词中说的:“长寿就是资本,长寿就是生产力,长寿就是软实力,我们一定要珍惜这块牌子,利用好这块牌子,让这块牌子在太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我觉得,这块牌子为我们发展长寿文化产业从而推进整个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第一,长寿之乡品牌可以为现有的长寿文化产品提高知名度。过去,我们的一些长寿文化产品不为外人所知,甚至太仓自己人也不太清楚,现在我们研究和宣传长寿原因,就可以让原有的长寿文化产品凸现出来,名声更加响起来,使人们从了解到认识进而喜爱,从而推动长寿产品的发展。

第二,长寿之乡品牌为优化长寿文化产品结构、提高档次搭建了平台。有的长寿文化原来不明确的,可以标上长寿品牌;有的档次不高的可以提高档次;有的结构不合理的,可以调整结构;有的长寿文化产品还可以举一反三,开发出系列产品。

第三,长寿之乡品牌为开发新的长寿文化产品提供了灵感。长寿是人们不断探索的永恒之题,长寿之乡品牌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增长了灵感,可以动脑筋去开发新的长寿文化产品,丰富长寿文化的内涵,发展和生产更多更好的长寿文化产品。

第四,长寿之乡品牌为长寿文化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长寿是每个人都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人们祈求长寿,自然喜爱长寿文化产品,从而也使长寿文化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包括本地市场,也包括外地市场,甚至还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把开发长寿文化产品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2010年,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转型升级,谋求跨越”,政协论坛把“文化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作为专门课题来讨论。怎样引导文化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我建议把发展长寿文化产品作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之一,充分利用我市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积极探索发展长寿文化产品,达到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的目的,从而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那么,如何发展长寿文化产品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举办长寿文化活动,激发长寿文化活力。获得“长寿之乡”称号后,我们要在发展长寿文化上多动脑筋,可以举办一系列长寿文化活动。比如“中国·太仓长寿文化节”、“太平盛世千岁宴或万岁宴”、“金婚庆典活动”、“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合家欢活动”、“老年才艺大赛”、“老年文体竞赛”等等,举办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又可以进一步弘扬长寿文化,还可以促进社会欢乐祥和,同时也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展经济。

第二,利用福寿寺院,发展长寿宗教文化。沙溪灵宝长寿寺和双凤普福宫,都是元朝就创建的福寿宗教文化圣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百姓寄托福寿愿望、祈求多福长寿的地方。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屡建屡毁。现在,双凤普福宫已经恢复,沙溪灵宝长寿寺从东洋桥搬至北街上,建起简易的庙宇,从2008年开始,镇里辟出土地,在旁边重建规模宏伟的新庙宇,现在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可以利用这两个地方作为弘扬福寿文化的基地,发展长寿文化。比如举办长寿庙会、聆听长寿钟声等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寄托福寿的愿望,还可以推动物资交流和销售,促进消费,繁荣商贸业。

第三,打响福寿文化品牌,发展长寿旅游文化。利用普福宫、灵宝长寿寺,不仅可以发展长寿宗教文化,还可以发展长寿旅游文化。比如沙溪灵宝长寿寺,过去知道的人不多。现在利用太仓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的机会,可以大张旗鼓地把它叫响,使沙溪古镇增添一个长寿旅游文化的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到沙溪旅游。明代状元毛澄和他百岁祖父毛弼,朝廷为他们在原二招东边建有“状元人瑞坊”,现在已经不存在了,是否可以重新在适当的地方予以恢复。明代王世贞在弇山园宴请3个百岁老人,为他们写诗歌颂,可以在现在的弇山园里建一个纪念地,把他的诗写出来,让人们去参观,这样,可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利用长寿品牌,开发长寿用品。长寿,既有物质的含量,更有精神的含量。可以利用人们祈求长寿的心理,开发一些长寿用品,开设老年用品商店,开发长寿纪念品。例如:长寿家具,如红木八仙台、椅子;长寿用品,如铸有“寿”字的碗筷之类;长寿摆设,如长寿屏障,长寿画卷;长寿饰品,如长寿玉器、金银饰品等。

第五,宣传养生促长寿理念,开发保健滋补食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养生之道,进食滋补保健食品,再加上养生促长寿的理念,滋补保健食品的市场一定会更加广阔,这为开发滋补保健食品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可以引进滋补保健食品的生产或销售,以长寿文化来促滋补保健产品的发展。

第六,整合优化既有长寿食品,提高档次叫响牌子。太仓市的一些老字号土特产,如太仓肉松、太仓糟油、双凤爊鸡、叶福隆黄酒、长江四鲜等,跟长寿有一定关系,我们要利用长寿的品牌,予以整合、提档和发展。可以学习如皋的做法,他们把如皋的火腿、香肠、肉松、香肚以及董糖、白蒲茶干、八珍糕、老万和潮糕、丁堰脆饼、白蒲黄酒等组合起来,成立了有22个企业组成的、注册资本4.25亿元、总资产35.89亿元的旗舰型大型企业集团,名字就叫“江苏长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寿集团公司成立后,提高了产品档次,又开发了荞麦面、玉米糁等食品,成为全国“诚信企业、放心食品”示范单位,又用上如皋集体注册的“苏皋·长寿”商标,涵盖五大类60多个品种的食品。现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和亚洲、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感到如皋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第七,深化农产品供销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长寿绿色食品。太仓的一些农副产品土特产,比如太仓白蒜、新毛芋艿、毛板青蚕豆、牛踏扁毛豆、兴隆茄子等,也可以与长寿文化挂起钩来,把它们组合起来,成立生产合作社,并拉长产业链,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并提高档次,做好包装、运输、销售等工作,完全可以打开局面,扩大生产和销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壮大。

第八,举办江海河三鲜长寿美食节,促进水产业发展。我市已取得“中国江海河三鲜美食之乡”称号,而且每年都举办“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江海河三鲜与长寿也有密切关系,可以把“美食之乡”和“长寿之乡”联系起来,今后的美食节加上“长寿”二字,打出“江海河三鲜长寿美食节”的牌子,继续坚持每年都举办“江海河三鲜长寿美食节”,这样既可以促进江海河三鲜消费,推动水产业发展,也可以推动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