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千红尘,唯修心无药可医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藏着爱,可不断地向外求,会把内在的爱挤出来,并将外在渴求的孤独接而引入。从此,你的世界开始越理越乱,遗忘了潜伏在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于是,很多人只能接受外在的恋人,与孤独、无常作伴。其实,爱恨悲喜都纯粹,不纯粹的,是人心。

灵魂的疾病,是迷恋那些不可能获得的东西。若当下之心平稳不乱,应该就能够看开好多事,并摆脱纠缠身心的烦恼、负担和愧疚吧。而我,我想要做一回坚强的女子。失眠解决不了的,就让睡眠来结束。人生往复,不知会走向多少迷途。若得知返,风景如故。抵达岛屿后,我们都要回来的,不是吗。

博尔赫斯说,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内里丰厚的西藏人,面孔沧桑,眼神纯净。就好像这清幽安静却浑厚的,冷色。藏族人说,酥油灯的寓意是光明。远离黑暗和灾祸,得到智慧。这并非悲悯,而是超脱和坦然的心境。他们黝黑的脸庞,掩映出心中通透的真实,护佑善良的力量。快乐,总在嘴角边泛滥。

每当我看到让人激动不已的美景时,便总会想,如果能死在这样的地方,那对我来说真真算得上是神赐了。我所希望的生命最好的终结,是走在某一段旅程之中时,太阳来了、云来了、雨也来了,当彩虹开了的时候,我意外地死在了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让最后的生命回归到自然里去,这是再快乐不过的事情了。临死之前,我会庆幸自己曾经为生命里所有美好纯善的事物尽过力,相信坚持定会有回应。庆幸自己曾经耐心但不期待结果地活在过程当中,天、地、人自然地融合。庆幸自己没有极端地索取过,并珍重、爱惜着上苍给予我的那一些。

人这一辈子,最该做的是,看到并学会珍惜你身边的人与事,但又不执着于他们中的任何。不要急功近利,花心思争抢。争得的不见得会长久属于你,不争的也未必不是你的。要感恩它在这一刻与你同在,若它要走,那便走吧。

在这茫茫的沧海桑田里,不争,才能拥有属于你的世界。

云有云的纹路,人有人的身影。建筑细腻,山水斑斓。我以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尤物,都来自光的馈赠,再加上一些大自然的规律,于是便营造出了最好的样子。物且如此,何况是人。光,是这条漫漫灵魂路上的唯一见证,是神性的召唤。

我想我已经找不到更美好的言语来形容它。于是,我保持沉默,安安静静地走完它。

以清美记忆为榻,以刻骨铭心作幔,她用毕生的光阴,渡这亲手织就的茧。有些人注定是孤独的,她不需要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来激活生命,也不需要用过分喧哗的热闹或超然放空的平静来驱散强烈的孤独感。她的心像大海,内在汹涌,却始终沉默。

等待是件孤独的事。大多数人的孤独是因为既希望有人关心,又不想被过分打扰。现在,救赎就在眼前。一心一意是世界上最温柔的力量。要在爱里,活得更漂亮。

他独自前行在远山,孤单,从容,自决醒洗。寺院是生活的现场,生老病死,什么都会上演,然后退去。寺院外面的世界,是有的,但也只是存在而已。生命于他而言是一种舍。对己对人,背弃,把欲望放逐到晨昏线。生活无非如此,经文和老喇嘛早已告诉过他了。一静万籁止,一动万法生,一定万缘寂,一悟万象更。

我常在想,我究竟会跟一个什么样的人过一辈子。那么久了,这个人都没出现。而我,却一直在等。迟早会来的吧。

匆匆数十载,靠谱的都留下了,不靠谱的全散尽了。此乃天命。于是,我和你,相伴走向衰老。到最后,彼此,才是彼此最终的信仰。

可怕的从来都不是孤独,而是不勇敢。相信心底的温柔,就能拥抱更多美好,就像西藏的夏天,把温和与阳光当做给生灵们的礼物。泛着蓝色的雪山,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纯净,它让所有外来的一切生物,无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语言无能为力,叹不出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就在那里,你来与不来、见或未见,在亿万万年以前,它早已对你的赞叹视若无睹了。生命中,究竟谁是谁的过客?连动与静,都是相对的。

人,从不需要舍命胜天。不如放下,深谙与自然万物和平相处的法则,卸去束缚、放肆奔跑。在这里,我甚至不愿意错过万物的每一个变化——为动物戏水的画面、为植物拔节的声音、为自己心里的思索,好奇、感动、温柔。于是,做一个玩世不恭的野生贵族,与世间万物不即不离,平等交心,以赤子之心,把所有的生命力都用来生活。这样一想,世界就单纯了很多,人和人之间需要的其实不多,相互了解只能横生误会。公众是个陷阱,没有比想在别人记忆中活得永垂不朽更自欺欺人的事了。

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

不怕走在黑暗里,就怕心里没阳光。

一个人,

究竟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那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就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许多人,

因为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可是,

醒,都可以放下,睡,有什么放不下的。

生,都可以放下,死,有什么放不下的。

在藏族的信仰中,就算再普通的石头,都是有灵性的。于是藏族人把经文、佛像、吉祥话刻在石头上,并给它们起名嘛呢石。

嘛呢石是古老又斑斓的。一代代石刻艺人,一边在口中诵念着六字真言,一边一笔一划地在石头上刻下文字或图像。然后,他们在那些石头上涂抹上灿烂的颜色,把它们变成写在大地上的经卷,绵延进藏族人的生命里。

嘛呢石是有记忆的,在被刻上了文字图像之后。它们储存了世世代代的风栉雨淋、无数人的喜怒哀乐,以及理想、情感和希望。信徒们用双手抚摸、以额头亲吻它们,并把心事深深埋入其中。

在嘛呢石前,我沉默着,嘛呢石也沉默着。尘世的疑惑,它见得太多。可它从不回答,只是静静地收藏。

我曾经和嘛呢石刻艺人聊过天。他说,就像人都希望自己长得漂亮一样,刻在玛尼石上的经文也必须雕刻得精致美观。因为石头是上天的恩赐,是有灵性的,作为人,能往石头上雕刻经文是他毕生的殊荣,定要倾尽全力做得完美。而人生就像这嘛呢石,刻上了就不能更改,刻上了就成了历史。所以,每个分秒,都要用心写。

那位老人一辈子都以刻嘛呢石为生,不曾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却在叮叮当当、反反复复的镌刻里,看透了最质朴的道理。

不要诉说你是何等寂寞,也别忧伤在那些忧伤里。人心都孤独。可只要一颗心还是透明的,或许就能折射出希望。不信你来看看这里千百年的山河,它们从来都孑然于世,且默默承载着无数人的罪孽深重与毕生期待。

三千红尘,唯修心无药可医。

为什么每当我看到这种在西藏司空见惯的画面,第一个出现在脑子里的词永远是『听心』二字?

在我眼里,一切祈祷、诵经、朝圣、磕头,都是在听心,只是形式有所不同。这世上那么多人,究竟有多少人听得到自己的心?

行走最大的好处是,无论有没有信仰,它都能让人静下心来。就算狂风呼啸,可心中怀揣着的,仍能一尘不染。因为诸法即空相,何曾吹落北风中。这种人与路合而为一的状态,本就应是最好的。

心里有了路,于是便有了路。

她们手里紧紧攥着的,是这一生都没放下过的信仰。就算心中还有念,因为敬畏,也只是寂静容忍。如此这般便可以心安理得。心安之处即天堂。

可我为什么觉得,就连信仰,也是一种奴役?奴役,才是生活唯一的法律。但很多人说,人总要有些信仰。听到这样的话时,我便思索,我应该信些什么呢?我不信真理,不信鬼神。那不如就相信一切美好吧。

跟美好有关的东西,总不会错。

修心不是为了让一切变得更好,而是允许事情变得更坏。接纳事物的正反两面,发现好的可能,也容忍坏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个扩大心量、如实生活的过程。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够看到并看破真相,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事情来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此所谓随缘散化。

一生入心的人,可以为药。

这个世界,的确如此。有些人能相对平静地面对困惑、烦恼,有些人却在不断抱怨中向外寻找依靠,又始终殚精竭虑。人的心其实和身体一样,都需要长久的体验和训练。比如让自己看见情绪、妄念、贪婪,然后与之共处并削减。再比如做一些实在又美好的小事,读一些跟宗教、哲学相关的书籍,去一些古老且历史悠久的地方,让心的宽度在游历中前进。

常常有人说“就算含着泪,也要昂起头”,这听上去充满了打鸡血的劲头,想想就觉得很带感。可在西藏,我时常看到很多人微笑的时候,是低下头去的。那个姿态可真美,瞬间就把一切华丽、壮阔、平淡、喧闹、嘈杂、无趣、丰满都收进了眼里。哪管什么错对、得失,本就不是那么重要的事。

菩萨这个词,藏语的意思是,心灵的勇士。他们可以勇敢地粉碎自身的轮回,又为了某些需要,再次回到轮回中。

很贴切的诠释。

愿我们学会,笑着低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