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全文约3万字。马克思用德文写在1843年10月至1845年1月底所作的九本经济学札记中的第四本和第五本上,是马克思在巴黎研读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时所作的大量笔记之一,第一次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32年国际版第1部分第3卷。

在摘要中,马克思对李嘉图学派的批评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他主要不是批评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抽象的、不实际的,而是批判他们没有指出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的这一规律只有在不断的变动中才能实现。马克思强调说,如果认为生产费用决定价值是永恒的规律的话,那么生产费用与价值的不相适合不存在必然的比例,同样也是永恒的规律。这表明马克思已感觉到李嘉图的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感觉到在私有制条件下,价值只有在价格围绕其波动中才能实现,开始向肯定劳动价值论过渡。在评注中,马克思虽然遵循着恩格斯关于价值的认识,说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同需求(竞争)和供给的关系,取决于生产费用同其他商品的数量或竞争的关系”,认为“物的真实的价值仍然是它的交换价值”。但是,马克思的思想认识不仅仅如此,由于他把异化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从而使他对价值问题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与只关心价值量问题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已从对价值量的研究转向对价值质的研究,认为私有财产的“作为价值的存在是它自身的一种不同于它的直接存在的、外在于它的特殊本质的、外化的规定;只不过是某种相对的存在”。已接近了对价值本质的认识。

在摘要中,尽管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还处在形成的最初阶段,但是他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采取鲜明的分析批判立场,他深入地探讨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对生产劳动的影响,指出它使得劳动变成了谋生的手段,并且在商品生产劳动的条件下,生产是私人的生产,而不是人为了作为人而进行的生产,即还不是为社会而进行的生产。所以人们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而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但是,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作为人对他们对方的产品有一种属从的关系,即他们彼此都需要对方的产品。这表明商品生产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这样就使马克思接近了揭示出商品中所包含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摘要中,马克思用异化这个范畴来考察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首先不在于财产通过它转让,而在于人的产品赖以互相补充的中介活动或中介运动,人的、社会的行动异化了并成为在人之外的物质东西的属性,成为货币的属性”。也就是说,人与人通过其本质而发生的社会联系,变成了通过货币而进行的异化关系,人的活动变成了货币的活动。马克思指出,在货币中,表现出异化的物对人的全面统治,过去表现为个人对个人统治的东西,现在则是物对个人、产品对生产者的普遍统治,这表明马克思已经开始表述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比较系统地阐述的异化理论的个别原理,这些观点按其内容来说,与手稿相衔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1985年版,第5页~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