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
- (法)雨果著 熊丽泓 张草霞编译
- 1273字
- 2016-09-22 11:29:22
雨果是我们熟悉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广为流传。1864年出版的《莎士比亚传》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人物传记,而是雨果的一部别具一格的文艺理论著作。雨果的文艺理论著作首推1827年出版的《<克伦威尔>序言》,被视为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雨果在时隔37年之后写下的《莎士比亚传》被誉为“史诗和大海般的巨著”,在这部作品中,雨果将莎士比亚放在广袤的历史长河中追根溯源,在对作家及作品剖析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理论观点逐一阐明,可谓是借莎士比亚痛快淋漓地抒“胸中块垒”。
雨果在这部作品中仍然沿袭了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将社会和文学发展分为原始、古代和近代三个时期,将莎士比亚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剖析,行文洒脱奔放,感情色彩浓厚。他用汪洋恣意的语言,在瑰丽奇绝的想象中运用夸张、比喻,将艰涩深奥的文艺理论观点准确地呈现。他首先肯定了莎士比亚的天才地位,从作家的角度,将其与埃斯库罗斯、以赛亚、尤维纳利斯、但丁同列为登上人类精神世界巅峰的巨人。
雨果所有玄思妙想的前提是坚信至高无上的上帝,这使得他的论述让现代人难以理解,然而对于真正懂得艺术与文学的人来说,仍然觉得他确实揭示了艺术的真谛。他极其敏锐地认识到人尤其是天才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将莎士比亚置于灿若星河的历代天才之中进行分析比较,充分肯定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进一步推进了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的戏剧应效法莎士比亚的主张。
他肯定了莎士比亚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区分了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并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认为“科学是相对的,而艺术是恒久的”,“艺术在本质上不会变化发展”。
雨果认为“第一等天才的特点是能够创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揭示了戏剧中典型人物的创作过程,讨论了作品与现实的关系,呈现了一个更加丰满生动的莎士比亚。
雨果肯定了想象力在戏剧创作中的作用,认为“诗人的哲理源于他的想象”。虽然他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因其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仍然以浪漫主义充满激情的语言和无拘无束的思想,客观充分地论述了艺术的发展及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探讨了艺术创作的内在机制、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天才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真实与自然真实的关系,并作了详尽生动的阐释。
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这些行云流水般蓬勃而出的文章并不只是奇思妙想,也抒发了雨果内心深处的夙愿,他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希望所在。他还提出了诗人的职责,认为“文学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需求,诗歌是灵魂执着的追求,诗人就是人民最重要的教育者”。
雨果有着超越时代的洞察力,本书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他是人类历史上曾经窥见永恒真理的为数不多的天才之一。他的才思令人高山仰止,在编译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自己的才能和思想难以碰触到作者,实感惭愧。2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思维再次解读天才的作品,也深深为之震撼。这是一部值得保存并细读的文艺理论作品,是文艺理论史上的一座丰碑。
编译者
2014年10月7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