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男儿志兮天下事:梁启超励志文选
- 梁启超 吕树坤
- 1027字
- 2016-09-22 11:46:45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瓜分中国日甚一日,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势艰危,黎民涂炭。对此,无数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前仆后继,奋起抗争,谱写出一页又一页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历史篇章。这其中,梁启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有代表性的一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
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均有建树。他一生以“救国新民”为己任,即使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期间,“救国新民”的思想亦未曾稍减。在他的文章与演讲中,爱国主义思想像一条粗大的红线贯穿于始终。即或是纯学术性的文章,其爱国之情亦不时回荡于字里行间。他曾以“善变”闻名于世,但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他的文章条理清晰,笔端满含激情,曾风靡于一时。正如毛泽东所言:“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病,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他的文章和思想整整影响了一代人。郭沫若曾说:“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二十年前的青少年,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没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毛泽东早年组织的“新民学会”,不能说不受到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撰写《新民说》等文章的“救国新民”思想的影响。据说钱穆先生16岁时,因读梁启超的《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亦称《中国不亡论》)一文,遂萌发为故国招魂之志,志向中国史学,以存国魂,救国家,终成就一代国学宗师。
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不是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将“救国”与“新民”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更新国民的思想道德,增强责任意识和义务观念,才能拯救国家。对于“新民”的具体内涵,予以多侧面、多角度的反复阐述,他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与此相关。今天的读者阅读这些文章,仍会受到启迪,从中汲取力量,激励斗志。因为我们正在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也正是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无数仁人志士们的百年梦想!
由于篇幅所限,本书只收入41篇文章。为方便读者,每篇文章前加有“题解”,文章后附有“注释”。“注释”力求简明,以帮助读者扫清文字障碍为目的。
“题解”与“注释”中的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