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拜占廷的教育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基督教也相应地一分为二。西方教会称罗马教会,东方教会称希腊正教,也称东方正教。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属地包括东欧、西亚和北非东部,君士坦丁堡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因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的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廷帝国。

拜占廷文化和教育在中世纪前期的欧洲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欧,对基辅罗斯、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各族都有巨大的影响。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虽然宗教上都信仰同一个上帝,都以《新旧约全书》作为信仰的依据,但是由于它们各自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不同,形成的政权形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神学思想存在很大区别,在文化教育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要了解拜占廷教育的特征,一定要先研究这些相关领域的内容。

拜占廷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拜占廷帝国具有多样性的经济形式。农业的主要生产者是自由隶农。他们拥有自己的家宅和生产工具,其子女在父母去世后可继续耕种父母的份地,虽然隶农要向土地占有者缴纳一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并要负担十分繁重的劳役,但这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帝国各地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自由农民,经营着小块土地,这几种类型的农民正是帝国统治和社会赖以稳定的重要基础。由于农民对于自己财产和土地的观念不同于奴隶对于奴隶主的土地和财产的观念,所以游牧的蛮族无法深入拜占廷地区而能够深入罗马帝国的西部,这也正是东罗马帝国虽也经历了奴隶起义,外族外侵的打击,却没有灭亡,能够支撑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帝国保留有古代的城市。这是因为日尔曼人没能把战火蔓延到拜占廷帝国境内,帝国内原有的大小城市受战乱的破坏不大,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仍然保持繁荣,首都君士坦丁堡不仅是帝国政治生活中心,也是工商业和文化中心。它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沟通东西方的一道金桥”。城市中的世俗生活气氛及城市经济的特点能够既有利于古典文化传统的保持,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与西欧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封建庄园有着天壤之别。

拜占廷始终保持有一个既有教权又是统一的世俗政权。政府从工商业中得到大量税收,足以召募雇佣兵维持官僚体制,用以巩固政权。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虽努力设法左右王权,但在拜占廷,教会权力始终没有能够超越王权。拜占廷帝国的皇帝对教会拥有无上的权威,皇帝可以颁布神学理论,可以给教会规定法规,教会按照皇帝的命令召开主教会议,并由皇帝任命教会的高级神职人员。当然,拜占廷的基督教会仍然是帝国的精神支柱,皇帝把教会看作是巩固王权统治的有力工具。在经济上给教会各种权益,还支持东派教会与罗马教会对抗,并以法律形式给修道院和修道士极高的特权地位。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正像他们所说的:不仅是为了崇敬上帝,也是为了巩固国家。当教会财产过多、势力过大时,以皇帝为代表的世俗统治阶级就通过种种形式如破坏圣像运动等活动来打击教会过于膨胀的势力,同时加强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因此,拜占廷教会始终依附于世俗王权,未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上占据垄断地位。这正是拜占廷文化教育能高于西欧中世纪文化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拜占廷保留了希腊时代的文化。拜占廷地区,是罗马帝国依靠武力所吞并的希腊语地区,例如君士坦丁堡就是希腊移民所建立的城市,这一地区曾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无论在文学、艺术、哲学的领域中,还是在数学、物理和建筑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充满想象力和务实精神的辉煌成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在这些希腊语地区,深深地被高度发达的希腊文化所折服。虽然这些地区在成为罗马帝国属地时吸收了罗马文化的一些内容,但仍通用希腊语,而且保留了希腊人对人性的看法。这里不十分强调人性的“原罪”,东正教教会对世俗事务干预程度比西罗马教会小得多。拜占廷教会中继续保持着用希腊哲学思想钻研神学理论的传统,这便使得拜占廷帝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希腊文化。可以说在东正教教会中,其上帝的形象是按希腊文化的观点勾画在信徒面前的。拜占廷社会和文化上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当西欧宗教教育主宰一切时,世俗性文化教育能在拜占廷得到保存与发展。

拜占廷的世俗教育

在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之前,东部的教育就较为发达。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后,采取尊师重教的政策,国家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务,皇帝君士坦丁鼓励学者到君士坦丁堡讲学,并授给教师一些特权。东部私人讲学风气也较盛行,这里的学者大都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教育的传统,用希腊语教学,讲授修辞学、哲学等科目。既使是基督教的教育家们,也多采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人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的内容。例如他们认为教育应重视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而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儿童。他们不赞成体罚,主张用鼓励和奖赏来教育儿童,用严肃的目光来表示谴责等。

罗马帝国解体后,拜占廷帝国的教育仍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西欧高等教育几乎绝迹之时,拜占廷的城市中,高等学校还继续存在。从古代直接承继下来的雅典学院、亚历山大里亚的医学校和哲学学校、贝鲁特的法律学校以及其他城市中著名的修辞学校,都是当时古典文化教育的中心,对拜占廷初期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到公元4世纪,由于基督教势力逐渐加强,出现排斥古希腊文化的势头,公元4世纪末在北非焚烧了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公元415年,主教西里尔远唆使教庭杀害了著名的女数学家希伯蒂亚。公元529年,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雅典学院,放逐了学院所有的教师和学者。雅典学院关闭后,君士坦丁堡便成为全国教育的中心,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君土坦丁堡大学。这所大学成立于公元425年,由帝国政府直接设置,任务是为帝国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员。学校邀请著名学者讲学,由国家支付薪俸,而且免除教师的课税负担。公元5世纪时,曾有30多位教授在这所大学里任教,主持希腊语、拉丁语、演说术、智者派学说、法学和哲学等讲座。学生修业五年,七艺为教学的基础科目。公元7世纪时,君士坦丁堡大学的教学活动曾一度中断。公元9世纪中期,研究古典文化知识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世俗教育重新加强。公元863年,重建君士坦丁堡大学,任命著名的哲学家利奥(Leo)担任校长。学校开设哲学、几何学、天文学和语言学讲座。利奥亲自主持哲学讲座,并开设数学、音乐、语法、法律、医药等科目,利奥还时常邀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学校一时声誉大起,慕名来此求学者不仅有拜占廷的各地青年,还有阿拉伯地区和西欧各国的青年。

10世纪至12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的国力昌盛和海外贸易的繁荣,君士坦丁堡成了基督教世界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古代文化的发掘和研究之风达到了高潮。学者们将考据、校勘和传抄的古代手稿,加以整理,编纂成书。大量古代著作,于11、12、13世纪由威尼斯的商船载往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对以后的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拜占廷帝国,法学教育一直受到重视。帝国初期,不但在君士坦丁堡高级学校讲授法学,而且在一些地方设有法律学校。以后,法学教育的兴盛是和查士丁尼皇帝的立法活动相联系的。公元528年,他任命了一个由法律专家组成的十人委员会,经过多年努力,十人委员会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共10卷)、《法理元要》《法学总纲》和《法令新编》,统称为《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把推广法律知识看作是巩固自己统治的一个手段,因而重视法学教育。在首都和贝鲁特,由国家举办法律学校,两校的学习期限均为5年,公元9世纪末,国家举办的法学教育一度衰落,但是到11世纪又得到振兴。

在拜占廷世俗教育体系中,私人讲学占有重要位置,在各城市,特别是希腊古城市,私人讲学之风特别流行。拜占廷的初级学校,一直保留着希腊时代的传统,即多为私人设立的学校。在这些私立初级学校中,招收6岁~8岁的儿童,讲授正字法、文法初步知识和算术,以及荷马史诗和圣诗集等初级读物,还有不少学者,开设专门学科的讲座,讲授较为高深的学问。如哲学、语法学、修辞学、天文学、历史学和法律学等科。著名学者利奥,在担任君士坦丁堡大学校长之前,就曾从事私人讲学。再如,著名哲学家米海尔·普塞鲁(公元1018~公元1078年)也曾招收门徒,讲授哲学。

在拜占廷,私人开设的学校,注重传授古典科学文化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与基督教会学校对峙,成为传递古典文化的重要桥梁,为繁荣世俗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拜占廷的教会教育

拜占廷教会重视办教育。修道院学校最早就产生于拜占廷,以后才传到西欧。但东罗马教会与西罗马教会在修道的理论和制度上有所不同。拜占廷教会修道制度注重祈祷、读经和生产劳动,提供善行,不像西欧教会那样实行极端的苦行主义。拜占廷教会也不像西欧教会那样鄙视古典文化,他的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继续保持用希腊哲学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来钻研神学理论,探讨神学问题。

修道院学校中,每个修士各居一室进行课经和学习,学习内容完全是宗教性的。修道院学校不仅训练修士,还重视组织抄书的工作。修道院建立图书馆,专门收藏经书和誊写书稿,不少修道院学校的藏书都十分丰富。

主教学校在拜占廷教会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教学校的主要学科是神学,但并不排斥一些世俗学科,尤其注重传授一些古典文学知识和古代哲学知识。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学校是拜占廷最高级的教会学校,到这儿担任教职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专门考试。当时拜占廷教会的神学权威云集于此,使这所学校不仅成为教会学校的最高学府,而且是最高的神学思想中心。它有权解释教会的政策和教义。学生在这里研究基督教经典,也学习古代哲学家著作。七艺和一些科学知识也列入学习内容。为了培养能言善辩传教布道的教会人员,学校也重视传授讲演术。

拜占廷的教会学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保存和传播了希腊文化。但是,教会保存传播希腊古典文化,是利用希腊文化作为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巩固基督教教会的工具,一旦希腊文化与基督教神学理论相背,两者之间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教会便会采取一切手段对古典文化进行摧毁。前面提到教会焚烧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和封闭雅典学院便是明证。

在中世纪前期,当西欧的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教会垄断、古希腊罗马的典籍早已失传、阿拉伯文化还没有兴起时,拜占廷帝国保存与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明。拜占廷的文化教育对东、西欧和阿拉伯文化教育的发展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