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手巴菲特右手李嘉诚大全集
- 德群 秦浦
- 9935字
- 2020-06-25 05:35:39
‖第二章‖被华尔街忽视但最有效的集中投资
精心选股,集中投资
怎样才能做到集中投资?问题的关键是投资者要把购买该股票当做是全部收购该企业一样来看待。工夫要花在对该公司的考察以及内在价值的评估上,而不是频繁进出。
1984年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说:“以我们的财务实力,我们可以买下少数一大笔我们想要买的并且价格合理的股票。比尔·罗斯形容过度分散投资的麻烦:如果你拥有40位妻妾,你一定没有办法对每一个女人都认识透彻。从长期来看,我们集中持股的策略最终会显示出它的优势,虽然多少会受到规模太大的拖累,就算在某一年度表现得特别糟,至少还能够庆幸我们投入的资金比大家要多。”
他认为多元化是针对无知的一种保护。它不仅不会降低你的投资风险,反而会分摊你的投资利润,集中投资反而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收益。
当然,集中投资的前提是精心选股。一般说来,应集中投资于下述三种股票:
1.集中投资于最优秀的公司
“作为投资者,我们都想投资于那些业务清晰易懂、业绩持续优异、由能力非凡并且为股东着想的管理层来经营的优秀公司。这种目标公司并不能充分保证我们投资盈利:我们不仅要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而且我们买入的公司的未来业绩还要与我们的估计相符。但是,这种投资方法——寻找超级明星——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如果你是一位学有专长的投资者,能够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5~10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投资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那样做反而会损害你的投资成果并增加投资风险。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那些分散投资的信奉者会选择一些在他喜欢的公司中名列前20位的公司来进行投资,而不是很简单地只投资于他最喜欢的公司——他最了解、风险最小并且利润潜力最大的公司。
“其实作为投资者,我们的收益来自于一群由企业经理人组成的超级团队的努力,他们管理的公司虽然经营着十分普通的业务,但是却取得了非同寻常的业绩,我们集中投资所要寻求的就是这类优秀的公司。”
2.集中投资于你熟悉的公司
投资者为了真正规避风险,在投资时必须遵循一个能力圈原则。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能力圈的边界。
作为一名投资者,你的目标应当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买入你很容易就能够了解其业务的一家公司的部分股权,而且你可以确定在从现在开始的5年、10年、20年内,这家公司的收益实际上肯定可以大幅度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会发现仅仅有几家公司符合这些标准,所以,一旦你看到一家符合以上标准的公司,你就应当买进相当数量的股票。
我们的策略是集中投资。我们应尽量避免当我们只是对企业或其股价略有兴趣时,这种股票买一点、那种股票买一点的分散投资做法。当我们确信这家公司的股票具有投资吸引力时,我们同时也相信这只股票值得大规模投资。
“只有很少的公司是我们非常确信值得长期投资的。因此,当我们找到这样的公司时,我们就应该持有相当大的份额,集中投资。
“当我们认为我们已经认真研究而且可以在有吸引力的价位上买入时,以我们的财务实力,我们能够在这少数几只股票上大规模投资。长期来说,我们集中持股的政策肯定会产生卓越的投资回报,尽管多少会受到伯克希尔公司规模太大的拖累。”
3.集中投资于风险最小的公司
巴菲特之所以采用集中投资策略,是因为集中投资于投资者非常了解的优秀企业股票,投资风险远远小于分散投资于许多投资者根本不太了解的企业股票。
“在股票投资中,我们期望每一笔投资都能够有理想的回报,因此我们将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几家财务稳健、具有强大竞争优势,并由能力非凡、诚实可信的经理人所管理的公司股票上。如果我们以合理的价格买进这类公司,投资损失发生的概率通常非常小,在我们管理伯克希尔公司股票投资的38年间(扣除通用再保与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投资),股票投资获利与投资亏损的比例大约为100∶1。”
集中投资,快而准
在某种程度上,集中投资是对投资不确定性的一种回避,使投资尽量具有确定性后再投资,这在客观上存在一定难度。集中投资具有将更大比例甚至全部比例的资金筹码投资于高概率的收益品种上的特点。在集中投资前,精密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把握是必需的。在投资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需要做到富有耐心、客观地、仔细地分析以应对股市不可预测的风险。
巴菲特认为既然集中投资是市场赋予个人投资者的一个优势,那么个人投资者更应该利用这个优势。事实上,集中投资这种方法尽管是一种快而准的投资方式,但长期被市场投资者所忽略。我们身边的不少个人投资者,10万元资金拥有5只以上股票的人不在少数,而这些人绝大部分是赔钱的。其实在现在的市场规模和流动性中,就算是1000万的资金拥有一只股票也未尝不可,作为个人投资者更多要做的是投资背后的工夫。
美国投资大师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在众多的股票中找到几个十年不遇的大赢家才是你真正需要做的。如果你有10只股票,其中3只是大赢家,一两只赔钱,余下6~7只表现一般,你就能赚大钱。如果你能找到几个翻3倍的赢家,你就不会缺钱花,不管你同时选了多少赔钱的股票。如果你懂得如何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你就会把更多的钱投入到成功的公司中去。你也不需要经常把钱翻3倍,只需一生中抓住几次翻3倍的机会,就会建立相当可观的财富。假若你开始投资时用1万美元,然后有5次机会翻3倍,你就可以得到240万美元;如果有10次翻3倍的机会,你的钱就变成了5.9亿美元。”
巴菲特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投资应该像马克·吐温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这个篮子。我们的投资集中在少数几家杰出的公司上。我们是集中投资者。”选股不在多,而在于精。我们常说“精选”,就意味着少选,精在于少,而不在于多。巴菲特告诉我们,选择越少,反而越好。
巴菲特认为,我们在选股时态度要非常慎重,标准要非常严格,把选择的数量限制在少数股票上,这样反而更容易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1977~2004年这27年间,巴菲特研究分析了美国上市的1万多只股票,却只选了22只,1年多才选1只,而其中重仓股只有7只,4年左右才选出一只重仓股。巴菲特按照严格标准选出这7只股票,做出投资决策反而很容易,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众所周知的好公司。
在巴菲特的股票投资中,他选的7只超级明星股,只投资了40多亿美元,就赚了280多亿美元,占了他股票投资总盈利的9成左右。可见,1只优质股胜过100只甚至1000只垃圾股。
巴菲特说:“对于每一笔投资,你都应该有勇气和信心将你净资产的10%以上投入此股。”可见,巴菲特认为同时持有10只股票就够了。巴菲特的投资业绩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也正得益于此。事实上,很多年份巴菲特重仓持有的股票不到10只。他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平均只有8.4只左右,而这几只股票的市值占整个投资组合的比重平均为91.54%。
对中小股民来说,集中投资是一种快而准的投资方式。因为个人投资相对于机构投资者在集中投资上更有优势。机构投资者即便再集中,政策确定、回避风险和其他基金的竞争不可能使其资金过分地集中在几只股票上,个人的特征也决定了进行集中投资是快而准的。
集中投资,关注长期收益率
持续的“一夜情”,注定只能产生两个结果,患上艾滋病或者严重的心理疾病,绝没有人靠它能获得长久的幸福。投资也是一样,假如你一年要买卖股票几十次,除非你比巴菲特和凯恩斯都聪明。投资者最忌讳的是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投资者,只能算是投机者。事实上,没有几个投机者能不败下阵来。为了不在股市血本无归,我们需要进行集中投资。
巴菲特说:“我们宁愿要波浪起伏的15%的回报率,也不要四平八稳的12%的回报率。”
上面虽然只是巴菲特简短的一句话,但是实际上他强调的就是集中投资的重要性,采用集中的持续竞争优势价值策略就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既然集中投资既能降低风险,又能提高回报,那么短期的业绩波动大些又何妨?国外许多价值投资大师都以他们出众的投资业绩以及大量实证证明了集中投资可以取得较高的长期收益率。
以凯恩斯管理的切斯特基金为例来说,在1928~1945年的18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以标准差计算的波动率为29.2%,相当于英国股市波动率12.4%的2.8倍,但其18年中年平均回报率为13.2%,而英国股市年平均回报率只有0.5%。
又如,查理·芒格管理其合伙公司时,将投资仅集中于少数几只证券上,其投资波动率非常巨大。在1962~1975年的14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以标准差计算的波动率为33%,接近于同期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波动率18.5%的2倍。其14年间的平均回报率相当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平均回报率6.4%的4倍,达到24.3%。
再如,比尔·罗纳管理的红杉基金采用高度集中的投资策略,每年平均拥有6~10家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约占总投资的90%以上,其投资波动率非常巨大。在1972~1997年的26年间,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以标准差计算的波动率为20.6%,高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波动率16.4%的4个百分点。但其14年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9.6%,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年平均回报率14.5%。1987~1996年,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的主要股票的投资平均年收益率为29.4%,比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年收益率18.9%高出5.5%。
如果巴菲特没有将大部分资金集中在可口可乐等几只股票上,而是将资金平均分配在每只股票上,那么同等加权平均收益率将为27%,会比集中投资29.4%的收益率要降低2.4%,其相对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优势减少了近44%。如果巴菲特不进行集中投资,而采用流行的分散投资策略,持有包括50种股票在内的多元化股票组合,那么即便假设伯克希尔公司持有的每种股票占2%权重,其分散投资的加权收益率也仅有20.1%。
还有,股神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41年(至2006年)来,也就是巴菲特从1965年接手之后,伯克希尔公司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增长到现在的50498美元。二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在10%左右,巴菲特却达到了22.2%的水平。由于伯克希尔公司以上收益中同时包括了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企业购并等,所以并不能直接反映巴菲特股票投资的真实的收益水平。
准确评估风险,发挥集中投资的威力
采取集中投资战略是防止我们陷入传统的分散投资教条。许多人可能会因此说这种策略一定比组合投资战略的风险大。这个观点并不是十分正确的。投资者应该相信,这种集中投资策略使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前既要进一步提高考察公司经营状况时的审慎程度,又要提高对公司经济特征满意程度的要求标准,因而更可能降低投资风险。在阐明这种观点时,我们可以将风险定义为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巴菲特在1996年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中讲道:“我们坚信,计算机模型预测的精确性也不过是臆断和毫无根据的猜测。事实上,这种模型很有可能会诱使决策者做出完全错误的决定。在保险和投资领域,我们曾经目睹过很多类似原因造成的灾难性结果。所谓的‘组合保险’在1987年市场崩溃期间带来的破坏性结果,让一些笃信计算机预测的人们大跌眼镜,到那时,他们才真正意识到,真应该把这些计算机扔到窗外。”
巴菲特认为确定风险不是通过价格波动,而是通过公司的价值变动。所谓风险是指价值损失的可能性而不是价格的相对波动性。集中投资于被市场低估的优秀公司比分散投资于一般公司更能够降低真正的投资风险。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06年12月,深圳万科的有限售条件的股份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这个消息对于万科最大的个人股东王先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好消息。他所持有的万科公司的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了。
其实,王先生当初持有万科股票,是基于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1988年12月末,万科正式向社会发行股票,由于一家外商的临时变卦,在紧急时刻王先生投资400万元认购了360万股。在公司发展的快速扩张时期,他也积极参与项目的判断并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基于对万科公司的了解和信任,王先生开始集中投资于万科公司的资料显示,1988年持有万科股票360万股,1992年王先生持有万科股票370.76万股,以后通过送股和配股以及二级市场的增持,1993年拥有503.29万股,1995年为767万股,2004年为3767.94万股,2006年为5827.63万股。前后18年,王先生总共用400万元集中持有5827.63万股非流通股,这些股的回报率达到了176倍。2007年3月,回报率更是达到了300倍左右。
可以说,深圳万科的个人投资者王先生通过集中长期持有万科公司的股票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由此看来,集中投资虽不能让我们在短期内获得暴利。但是从长期来看,其所带来的总回报率是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水平的。所以,集中投资需要我们有长远的眼光,关注长期的收益率,而不要过分迷恋于短期的收益。
在赢的概率最高时下大注
不是每个投资者都可以准确地计算出自己的概率,也并不是让每个投资者都努力成为桥牌高手。虽然巴菲特借助打桥牌来计算成功的概率并不合适每个人,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的这种思维模式,时刻保持对股市全局的审视。先判断什么是理性的事情,然后再权衡输与赢的比率。
巴菲特说:“集中投资要求我们集中资本投资于少数优秀的股票。在应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估计赢的概率及决策集中投资的比例,其秘诀就是在赢的概率最高时下大赌注。”
巴菲特所谓的赢的概率,其实是对所投资的企业价值评估的准确概率,而估值的准确性又取决于对企业未来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进行预测的准确概率。
估计成功的概率与我们在数学中学习的概率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概率计算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根据大量重复性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概率计算。但是,我们投资的企业永远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及竞争对手的竞争手段,甚至我们投资的企业自身都在不断地变动之中,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也都是不可重复的。所以,我们根本无法计算企业竞争成功的频率分布,也根本无法估计成功的概率是多少。
但是为了保证投资获利,我们又必须估计成功的概率。一个有些类似的例子是足球彩票竞猜。每一次曼联队面临的对手可能都是不同的球队,即使是相同的球队,其队员和教练也可能有了许多变化,曼联队自身的队员及其状态也有许多变化,同时双方队员当天比赛的状态和过去绝不会完全相同,队员之间的配合也会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曼联队今天会输还是会赢呢?不管我们有多么庞大的历史数据库,也根本找不到与今天比赛完全相同的、完全可重复的历史比赛数据来进行概率估计。由此,我们唯一可做的便是进行主观的概率估计。
虽然主观评估赢的概率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依据,但我们可以借鉴股神巴菲特的成功经验——他是用打桥牌的方法来估计成功概率的。
巴菲特一星期大约打12小时的桥牌。他经常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永远坐牢。”他的牌友霍兰评价巴菲特的牌技非常出色:“如果巴菲特有足够的时间打桥牌的话,他将会成为全美国最优秀的桥牌选手之一。”其实打桥牌与股票投资的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巴菲特认为:“打牌的方法与投资策略是很相似的,因为你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接下来,随着事态的发展,在原来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信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根据当时你所有的信息,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就去做它。但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你应该随时调整你的行为方式或你的做事方法。”
在伟大的桥牌选手与伟大的证券分析师之间,都具有非常敏锐的直觉和判断能力,他们都在计算着胜算的概率。他们都是基于一些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因素做出决策。巴菲特谈到桥牌时说:“这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式。因为每隔10分钟,你就得重新审视一下局势……在股票市场上的决策不是基于市场上的局势,而是基于你认为理性的事情上……桥牌就好像是在权衡赢的或损失的概率。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种计算。”
确定集中投资的目标企业
对于投资者而言,你的投资目标应该仅仅是用合理的价格去购买一些业务容易被你理解的公司。你同样要确定在以后的5年、10年,甚至20年内,这家公司的收益肯定能够有大幅度的增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就会知道只有少数几家公司符合你的这些要求,所以一旦你看到符合你的标准的公司,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大量持有该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认为必须集中投资于投资人能力圈范围之内、业务简单且稳定、未来的现金流能够可靠地预测的优秀企业:“我们努力固守于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他们本身通常具有相当简单且稳定的特点,如果企业很复杂而产业环境也不断在变化,那么我们实在是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然而实际的情况是,这个缺点一点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困扰。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了解什么,而是他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做很少的几件正确的事情就足可以保证盈利了。”
只拥有很小部分的一颗希望之星(the Hope diamond,世界上最大的深蓝色钻石,重达45.5克拉),也远远胜过100%拥有一颗人造的莱茵石(rhine stone)。谁都会很容易地看出我们拥有的公司的确是罕见的珍贵宝石。然而幸运的是,尽管我们只限于能够拥有这类优秀企业的少数股份,但却相应拥有了一个不断增长的投资组合。
多元化是针对无知的一种保护
普通投资者也许会认为集中投资是把风险也集中起来了。相反的是,这种集中投资的方法可以大大地降低风险。只要投资者在买进这类股票的股份之前,加强本身对企业的认知和竞争能力的了解程度,那么你就是将风险大大降低了,它的成效远远小于你应用的多元化投资策略。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说:“查理和我在很早之前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一个人的投资活动中,做出上百个小一点的投资决策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样的念头随着伯克希尔的资金规模的日益扩大而更加明显。事实上在投资的世界里,对公司的成效有很大幅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只是在少数的情况下够聪明就好了,而不是要每回都非常聪明。我们现在的要求只是出现一次令人满意的投机机会。”
巴菲特上述的这段话,无疑显示出了他对集中投资的赞同。他认为,“多元化主要是针对无知的一种保护。对于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的投资者而言,多元化是一件很没有意义的事。”“巴菲特不能同时投资50或70种企业,那属于诺亚方舟式的老式投资法,如果那样的话你最后会像是开了一家动物园。巴菲特喜欢把适当的资金分配于少数几家企业。”少数几只股票将会占组合的很大比重。
巴菲特深感不活跃是理智且聪明的行为。只要能够顺利实施你的投资计划,运用这种投资策略的投资者通常会发现,你的投资组合的很大比重是由少数几家公司的股票所占据的。这些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类似于一个人买下一群极具潜力的大学明星篮球队员20%的未来权益,其中有一小部分的球员也许可以进到NBA殿堂打球,那么投资人从他们身上获取的收益很快将会在所有球员收入分成总和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要是有人仅仅因为最成功的股票投资在组合中所占比重太大就建议他把那部分最成功的投资卖掉,这就像是有人仅仅因为迈克尔·乔丹对球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就建议公牛队把乔丹卖出一样愚蠢。
巴菲特持有的股票组合类型有哪些公司
投资者需要小心谨慎地把资金分配在想要投资的标的,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正如巴菲特所说,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被限定只能做出十种投资的决策,那么出错的次数一定比较少,因为此时他更会审慎地考虑各项投资后,才作出决策。少而精的组合绝对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的,这也验证了费舍的那句“少就是多”的名言。
巴菲特一直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归纳为集中投资,他只在精选的几只股票上投资金。“选择少数几种可以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效益的股票,将你大部分的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表达的就是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思想。可以说,集中投资策略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
让我们看看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如下图):
尽管这个投资组合的市值高达400多亿美元,但是他持有的主要个股却只有10家公司。
其中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是巴菲特持有的股票中比较热门的股票,也是巴菲特精选的几只最优秀的股票。巴菲特曾经买入中石油的股票23亿多股,据有关资料报道,他已经抛售了相当一部分。
同巴菲特一样,许多价值投资大师都采用集中投资策略,将其大部分资金集中投资在少数几只优秀的企业的股票上,正是这少数几只股票为其带来了最多的投资利润。这正好与80∶20的原则相吻合:80%的投资利润来自于20%的股票。
集中投资的两大主要优势
投资者在集中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知道集中投资的优势所在。当然在上面的分析中还没有把交易费用考虑进去,如果考虑交易费用,那么投资越分散,交易成本越大,战胜市场的概率就越小。相反投资越集中,交易成本越小,战胜市场的概率就越大。
1991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写道:“我认为最近几件事显示出许多躺着赚钱的有钱人遭到了攻击,因为他们好像没做什么事就使得自己的财富暴涨起来,然而过去那些积极活跃的有钱人像那些房地产大亨、企业购并家和石油钻探大亨等,却只能看着自己的财产一点一滴的缩水。”
在巴菲特眼中,最为优化的投资政策为集中投资,他用他几十年的投资经验也验证了这一点。这种方式似乎有着异乎寻常的魅力,可以受到他如此长久的垂爱。它到底有什么其他策略不可比拟的优势?头脑中的疑惑仍需要进一步解决。
优势一:持股越少,风险越小
巴菲特认为,风险和投资者的投资时间也有关系。他解释说,如果你今天买下一只股票,希望明天把它卖出去,那么你就步入了风险交易。预测股价在短期内攀升或下跌的概率就如同预测抛出的硬币的正反面的概率一样,你将会损失一半的机会。如果你把自己的投资时间延长到几年,你的交易转变成风险交易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当然,你购买的必须是优势股。
例如,如果你今天早上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明天早上要把它卖出去,那么它就是一笔风险非常大的交易。但是,如果你今天早上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票,然后持有10年,这样,就把风险降到了零。
很多投资者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往往把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股票上。与投资大师不同的是,他们根本不理解风险的本质,他们不相信赚钱的同时避开风险是有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分散化是一种让风险最小化的方法,但它也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副作用,即利润会最小化。
优势二:持股越少,获利越多
由于大多数投资者根据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选择分散投资策略,采用集中投资的持续竞争优势的价值策略就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巴菲特自从1965年接手伯克希尔公司后,伯克希尔公司每股的净值由当初的19美元长到现在的50498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2.2%。巴菲特之所以能够在投资领域保持持续的获利,其中最大的愿景就在于他在获胜概率最大的股票上集中投入了最多的资金。
控制股票持有数量的标准
在我们的投资操作中,“对投资略知一二”的投资者,最好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公司上。
信奉传统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只会增加投资风险,减少收益率。投资者如果能够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投资于少数几家你最了解,而且价格很合理、利润潜力很大的公司,将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从目前的投资环境来看,从市场上挖掘到5~10家具备长期竞争能力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是投资者最佳的投资组合。
巴菲特说:“集中投资于投资者非常了解的优秀公司的股票,投资风险远远小于分散投资于许多投资者根本不太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一直以来都坚持将自己的资金集中投资在几家杰出的公司上,他强调如果你对投资略知一二并能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那么选5~10家价格合理且具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就足够了。传统意义上的多元化投资对你就毫无意义了。要简单回答“到底买多少只股票才算是集中持股”的问题,按巴菲特学派的人来说,其答案就是持股最多不超过15只。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倡导并实践集中投资的领军人物。20世纪60年代,他还在经营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时候,就将公司40%的投资金额共计1300万美元用于购买美国运通5%的股票,持有两年之后卖出持股,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在1988~1989年期间,巴菲特拿出其麾下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大约1/4的资产,总计投资了10.2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7%的股票,开始了他在投资史上的一段佳话。巴菲特认为,只有投资人不了解他们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广泛分散的投资策略才可以得到回报。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集中投资于一只股票意义更大。资金少于100万的投资者,最好不要搞分散投资。如果投资者账户中只有几万元,但买了20只股票,每只股票只买几百股,结果由于太分散,导致收益亏损。更主要的是,这么多股票,一个普通投资者根本照顾不过来。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研究3家公司和研究20家公司,其深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投资者介入太多的股票,势必对上市公司一知半解,而且在统计成本、设计组合时都会搞得很复杂。一般的投资者购买3~4只股票就完全可以了。在投资时,如果通过对公司的分析,确实认为这只股票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投资价值并能够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那么筹码可以适当向这只股票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