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静心修身,不染尘埃

  • 不乱
  • 奕诚
  • 16445字
  • 2016-11-30 14:51:24

古人云:“静以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地沉淀自己,寻找内心的宁静,保持平静淡泊的心态,使得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大喜大悲。淡定从容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它使我们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生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心如宁湖,不染泥垢尘埃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习惯让自己处于宁静的状态,这些人喜欢热闹的环境,渴望人来人往的繁华,但是喧嚣过后,他们会发现,内心开始变得空虚起来。其实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内心宁静,才不会让人沾染俗世的尘埃,才不会让自己陷入空虚和烦躁的消极情绪之中。

一座古寺中,僧徒众多。有一个年纪非常小的和尚,资质也是寺中最差的,他整日苦思如何才能改变自己,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出路在什么地方,所以心情变得越来越忧郁,愁苦得很。

有一天,这个小和尚终于鼓起了勇气,来到师父面前,把自己内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听完小和尚的诉说,师父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带着小和尚来到了寺院后山的竹林之中。师父指着竹子和地上的蕨菜缓缓地对小和尚说:“你看这些竹子和蕨菜,都是我在几年前栽种下来的。刚刚种下它们的时候,蕨菜很快就长得郁郁葱葱起来,但是竹子却没有一点要露出头来的意思。就这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年年如此,但是我始终给它们浇水施肥。”

小和尚不解,师父于是又说道:“就这样一直等到第五个年头,竹子才破土而出,嫩绿色的芽看起来是那么的柔弱。但是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他们便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竹子用五年的时间来扎根,才有了今日的苍翠,人亦如竹,你只要心静如竹,定性扎根,方可有所造化。”小和尚听了之后如醍醐灌顶,顿悟到了师父的教诲。

正如小和尚师父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还有心静如竹,才不会为外在的“尘埃”所蒙蔽,才会专心打基础,在宁静之中孕育巨大的人生动力,为今后的破土而出积攒无限的生机和精力。

生活中,我们面对纷繁的俗事,难免会有心烦气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尽快让自己的心宁静下来,如平静的湖面那样,没有一点点的涟漪。正如佛家所言的那样,菩提本无树,何处惹尘埃。只有在这种境界之下,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才不会被外界的种种喧嚣所诱惑。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宁静。宁静能够让人摆脱外界的虚名浮利的诱惑,内心装满太多的宁静,人才能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句话说得好:事无净土,皆因心无净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假如认定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是尘埃,那么心灵也会处处尘埃,会让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无法照射出生活幸福的本来面目。所以一个人只有常常让自己处于宁静之中,擦拭掉心灵上的尘埃。

所以生活在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心灵宁静下来。内心不宁静的人,常常会导致情绪上的失控,往往会把生活搞乱,把事情办砸了。《孙子兵法》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我们的心灵时常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无论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保持良好的情绪,而不要让坏情绪控制我们自己。

古时候,有个人参见射箭比赛,在最初的时候,这个人的得分一路遥遥领先,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稳拿冠军,成为神箭手了。

到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他张弓瞄准,准备一箭射中靶心。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一只苍蝇落在弓箭上,于是他停下来,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拉开弓再一次准备射箭的时候,那只苍蝇又飞回到弓箭上来了,他在观众的笑声中再一次松下弓弦驱赶苍蝇。这只讨厌的苍蝇破坏了他原本宁静的心,让他的好情绪丧失殆尽。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苍蝇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对,他一拉开弓弦,它就又飞回到弓箭上来,引得周围的观众哈哈大笑。

这个人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原本波澜不惊的内心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失去理智,愤怒地用弓箭去击打苍蝇,弓箭意外地射了出去,裁判判定弓箭射出,他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而且他因为这一变故而方寸大乱,导致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则愈战愈勇,得分赶上并超过了他,最后夺走了冠军桂冠。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这个人的尸体,他竟投河自杀了!

一只小小的苍蝇,竟然让一个人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冠军,甚至最终丢掉了性命!可见内心丧失了宁静,沾染上坏情绪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这也深刻地提醒我们:假如我们想要让自己梦想成真,做出一番大事业,拥有一个非凡人生的话,就要学会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宁静,不要沾染上尘埃,这样我们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所为,有所不为。

治心箴言

内心宁静,人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专一而为。一个内心喧嚣的人,很容易被一些诱惑引诱,从而在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以至于悔恨终身。所以聪明的人知道内心宁静才能生活幸福的方向盘,会刻意让自己温习宁静味道。

心清静则自在从容

众所周知,静能生智,即在长期的平静安宁之中增长了智慧,心清净,意清净,那么智慧就会涌现而出。正所谓“水静极则形象生,心静极则智慧生。”从古至今,大凡成就大事业的人心中都存在着静气,盖因静能生智慧。现在社会,面对浮躁的环境,很多人心中都失去了静气,以至于在生活和工作中说话办事急功近利。心不能静,人则会迷茫,对人生和未来不知所措。

一休禅师的一个信徒因为欠了别人很多钱,生活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唯一能选择的就是自杀。于是这个信徒找到了一休禅师,请求禅师在他死后一定要超度他的灵魂。一休委婉地谢绝了这个信徒的请求,并问他,除了死亡之外难道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吗?信徒坚定地说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去死。

一休听了之后示意信徒安静下来,和他一起静坐,打算在静坐中帮助这个信徒想个办法。半个时辰之后,一休禅师脑中灵光乍现,他建议那位信徒找一个乘龙快婿,这样就有人帮他还债了。那位信徒听到这样的建议,近乎绝望地说:“师父啊,我只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儿,怎么能嫁人呢?”一休禅师说:“那你把女儿嫁给我吧。”信徒大惊失色,说:“这个怎么可以,您是我的师父,怎么能做我的女婿呢?”但是一休禅师胸有成竹地说:“我已经静思过了,一点问题也没有,让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你回家之后就宣布这件事情吧。”

于是一休想要娶妻的消息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城市,到了迎亲的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前来看热闹。当到达信徒门口的时候,一休要来文房四宝,写起字来。那些来看热闹的人看到一休优美的字,都欣赏得如痴如醉,争相购买,以至于忘了原本来的目的。就这样,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休禅师身后的箩筐里就堆满了钱。一休问信徒:“这些够你还债了吧?”信徒欢喜地流下泪来,连说:“够了,够了!”

一休微笑着说:“遇事需要静心才能生智慧,不要总想着自杀。好了,问题解决了。我女婿也不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说完一休禅师长袖一挥,飘然离去。

正如一休禅师所说的那样,遇事需要静心才能生智慧。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但是在生活中能够践行的却不多。遇到看似解决不了的为难题,要让自己静下心来思考,这样才能心生智慧,在看似绝境的处境中找到一条生路,解决问题,获得希望。

有个人丢了一块非常名贵的手表,是妻子送给他的定情之物,这个人非常着急,身边的朋友们也帮着找,尽管翻箱倒柜,但是还是找不到那块表的踪迹。到最后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停下来休息。见丢失手表的人心里非常难过,有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自告奋勇,说自己一定能找到丢失的手表,这个年轻人走进房间里面,没有反动任何东西,只是坐在了地板上,一动不动,就如高僧入定了一般。

大家看到年轻人这个样子,都觉得奇怪——他进入房间是要找一块手表,怎么却坐在地板上一动不动呢?也是大家都好奇地看着房间中的年轻人,猜测他这么做的目的。那个年轻人坐了一会儿,突然站了起来,钻到了床下,当他再钻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那块贵重的手表,他真的找到了。大家都惊奇地问他:“你怎么就知道手表在床下呢?”他说:“当我静坐在房间的地板上让自己的内心宁静下来时,我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所以我知道手表就在床下的某个角落里面。”

是啊,当我们静下心来的话,就能听到外界的很多声音,有嘈杂的汽车声,还有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声,一些平时听不到的虫鸣声也在这个时候涌入了我们的耳蜗……因为我们内心宁静,听觉就会比往常灵敏得多,这样一来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就历历在心了。假如我们能够在这宁静之中多用心,那么智慧就会产生,这也就佛家常说的正念、正定。

生活中,我们能够保持淡泊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静”。我们的淡泊不是冷漠,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很多时候,面对功名利禄,地位和权势,我们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宁静之心。只有心如止水,我们才能看清自己面前的道路,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应该抛弃。

静心才能生智慧,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多为自己创造安静的环境,让心灵时常沐浴在宁静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无暇重温宁静,而是我们刻意地忽视了宁静的存在和价值。生活再累也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静思,工作在忙也要给心灵挤出休息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变得越来越有智慧。

治心箴言

心清净则般若生,这是佛家为我们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人生之路上,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和挫折,也要让内心保持清净。正所谓清净之人必是智慧之人,内心宁静了头脑中才会包罗万象。

气定神闲是一种境界

现今社会,很多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走路急匆匆,骑车玩命蹬,开车喇叭响个不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悄然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变得“速成”起来:速成教育,速成训练,速冻饺子,速冻包子……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向匆忙靠拢,失去了原本应该怀有的安宁平和,达不到一种气定神闲的境界。

齐白石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生活中,让自己养成气定神闲的境界,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说点闲话,写点闲文,也是一种超然的享受和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也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一个人不管面对什么境遇,始终能够让保持气定神闲的心态和境界,那么生活将是非常轻松的,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战胜。

道树禅师修建了一座寺院,和一个道士的庙宇为邻。那位道士容不下自己的道观旁有一座寺院,所以每天都装神弄鬼吓唬寺庙中的僧侣,想要把他们全部吓走。很多年轻的和尚都害怕起来,于是离开了寺庙。但是道树禅师却在这座寺庙中一住就是十多年,一点也没害怕的意思。

到了最后,那个道士能够想得出来的伎俩都用遍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没有什么办法,值得放弃了自己的道观,搬到别的地方去了。有人问道树禅师:“道士时常装神弄鬼,很多和尚都被吓走了,您为什么不害怕呢?”道树禅师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方面能胜过他,要是勉强地说一个方面的话,那就是胜在一个‘无’字上。”那人不解,追问道:“用一个‘无’字怎么能够取胜呢?”道树禅师回答道:“他能够装神弄鬼,有伎俩,‘有’是有限的,会穷尽的;而我没有什么伎俩,‘无’是无尽、无量、无限、无边。我坚持以不变应万变,最后还是靠着不变战胜了他的万变。”

道树禅师所指出的“无”其实就是一种气定神闲的境界,他没有被外在环境扰乱了内心的宁静,而是坚持自己的心,始终让自己处于一种宁静的状态。正因为道树禅师的气定神闲,他才能笑到最后,战胜了用尽心机的道士。

当神舟九号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的时候,操控手刘旺成为了第一个驾驶太空飞船的人。不难想象,在操作技术层面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一定不止他一个,但是在事关国家荣辱和航天员生命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如此气定神闲的人一定不会太多。这种气定神闲其实就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很多运动员水平相当,在同一赛场上竞技,为什么有的人发挥超常,有的人却会发挥失常呢?站在领奖台上的往往不是技术最好的那一个,而是心理素质最好的那一个。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不管是修身还是治学都应该做到平和宁静,气定神闲。而要做到气定神闲,让自己的心态平和宁静,就要有我们在生活中有所求亦无所求,面对生活中的悲喜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活出一种气定神闲的境界,让自己的生活从容而又美好。人生之路漫漫其修远,有了气定神闲的生活境界,我们也就多了轻松自在,少了烦恼忧愁。

从前有一个国王特别喜欢画,有一天他诏告天下,谁可以画出最能代表气定神闲意境的画,就重重地奖赏他。于是,全国上下的画师们都各展才能,纷纷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进皇宫,请国王鉴赏。国王十分认真地看了每一幅画,其中有安静的山庄,宁静的小溪,静默的湖水,闲适的品茗者……

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国王最终选中的却是一幅乌云翻滚、闪电雷鸣、狂风大作、雷雨笼罩群山的画作,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地动天摇的感觉,何来什么气定神闲的境界呢?在国王重重奖赏了那位画师之后,一头雾水的大臣和画师们纷纷表达自己不解之情,他们都认为此画与国王要求要表现的气定神闲意境没什么关系。国王微笑地听着大臣和画师们一个个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最后他让他们每个人再仔细地看一看那幅画。原来在雨幕中,在嶙峋山石的崖下有一个小缝隙,里面有一个鸟窝,一只小鸟正蹲在窝中,一副安详闲适的样子,好像外面翻天覆地般的闪电雷鸣,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它。

后来,国王对大臣们讲:“气定神闲并非仅在宁静祥和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来,也并非要到没有噪音、没有人生活的地方才能找得到。其实,气定神闲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态,一种境界。当一个人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心中的澄澈,才是气定神闲的真谛呀!”

正如画中鸟儿在风雷交加的环境中还能保持安详和宁静一般,一个人只有始终保持气定神闲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内心祥和宁静,才能做一个谦谦君子,才会在现今喧嚣复杂的社会中找到真实的快乐源泉。而且让自己保持气定神闲的境界也非常简单,只要我们能够在名利面前不过分计较,在得失之中不十分在意,在动荡挫折与成功胜利之时从容淡定,就可以用平和宁静的心迎接生活中纷纷扰扰了。

千万不要让自己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丢掉气定神闲的心态和境界,假如一个人只知道急匆匆不知道把自己的心境放平和,那么前进的道路上必定会碰得鼻青脸肿。唯有气定神闲,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之路上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治心箴言

不管我们的生活现状是平淡还是壮烈,苦涩还是甜蜜,我们都应该让自己保持一种气定神闲的状态,在大喜大悲面前保持心灵的宁静祥和。人生需要一份平淡,更需要淡泊的心态,唯有如此,我们前进的脚步才会从容有力。

怒海无边,心静才可通达彼岸

佛家把嗔怒看做人的“五毒”之一,认为心有怒气就易生气,好争斗,就会扰乱内心原本的宁静状态。人只有放下嗔怒之心,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让心灵得到原本的自由。

古代有两名高僧,一名坦山,一名云升。坦山生活上放浪不羁,吃肉喝酒无所顾忌;而云升则性格端庄,不苟言笑。有一天,坦山正在喝酒,云升从他的门前经过,坦山于是邀请云升一起喝酒,云升拒绝了。没想到坦山说:“连酒都不会喝,真不是人。”

云升听了大怒,气愤地说:“你竟然感辱骂我!”坦山疑惑地说:“我并没有辱骂你啊?”云升更加气愤,说:“你刚刚明明说不会喝酒的不像人,你这不就是在辱骂我吗?”这个时候坦山慢慢地说:“你的确不像人。”云升暴怒,说:“好,你骂我,你倒是说说,我不像人,那我像什么?”坦山说:“你像佛。”云升闻言哑然,这才明白自己刚刚陷入了怒海之中,打破了往昔宁静的内心世界,以至于迷失了方向,失却了高僧的风范。

性格端庄的云升在听闻坦山说他“不像人”之后大怒,内心失去了往昔的平静,以至于被坦山最后的那句“你像佛”问住,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很多时候,人在自尊受损或者被别人嘲笑、讽刺以及冷落的时候就会发怒,在情绪失落的时候也会变得容易生气。内心的愤怒属于一种攻击行为,让人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变得易于冲动。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内心的嗔怒之火,唯有如此,才能常保内心的宁静平和,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佛经中有一首《莫生气歌》,里面有句禅语说:“假如有人欺你、辱你、笑你,你该怎样?我当回他、忍他、避他、让他,再过十年,你且看他。”生气只能让我们身心俱疲,不安不乐,仿佛被蒙上了一层阴影,没有了阳光的色彩。尤其是遭受侮辱的时候,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如将要爆发的火山一样,往往会冲动误事。唯有让心灵归于宁静,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妇人总是喜欢为一些事情生气。这个妇人知道这样做很不好,于是,她便找一位高僧帮助自己开阔心胸,解决爱生气的问题。

高僧在听了妇人的讲述后,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然后将门锁好后离开。

这位爱生气的妇人见此情景气得跳脚大骂。在骂了很长时间之后,高僧始终不予理会。于是,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然置若罔闻。最后,妇人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爱生气的妇人说:“我只是生自己的气,为什么要来这里受这份罪。”高僧听了她的话说:“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然后就拂袖离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这次妇人答道:“不生气了。”

高僧又问:“为什么不生气了呢?”妇人又说:“生气也没有用啊!”高僧这次说道:“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会更加剧烈。”然后,又一次离开了。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生气。”这一次高僧笑道“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杯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人生就好像一道迷宫,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是,你应该告诉自己“莫生气”。因为,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行。一个不会生气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生气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在各自行业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内心平静之人。这些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总是能保持内心的宁静,懂得怎样控制愤怒的情绪。亚里士多德说:“人要学会控制怒气。”对一个人来说,最难抑制的便是内心的愤怒情绪,当我们不得不面对别人的恶语中伤或者挑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理智,要对愤怒的后果进行预料和考虑。我们想要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就必须学会远离愤怒,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的心境平和一些,宁静一些。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了这些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美妙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治心箴言

人生之路上,愤怒的情绪是我们成功的最大敌人,而宁静的心态则是我们获得快乐和幸福的最大保证。当我们遇事想要生气的时候,最好能够理智地想一想,愤怒的代价是什么,它不仅不会让我们解决任何问题,而且还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静心淡泊,才能修行更远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静心淡泊,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那么真实。但是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现一些人内心烦躁,他们放不下的东西很多,即使身心俱疲,内心焦躁不安,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放下一些东西,于是这些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静心淡泊的境界。

有一个人去请教以为老和尚,说:“大师,为什么我的内心总是宁静不下来呢,为什么有些事情我总是放不下呢?”老和尚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一只空杯子交给他,让他端着,然后再往里面倒开水,当水装满了杯子溢出来的时候,那个人的手被开水烫得很痛,立刻就把杯子放下了。老和尚说:“只要你想放下,那就没有什么东西放不下。心想宁静,痛了自然也就静了。”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太喧嚣,喧嚣得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其实在喧嚣的世界中,除了外在环境的宁静之外,拥有一种淡泊的人生境界,心灵才会在浮躁喧嚣的生活中得以净化,从而为自己的内心找到一个可以休憩的咫尺家园。

琦君在《方寸家园》这样写道:在家中的小阳台种上了植物,摆放了盆栽,利用闲暇时光去欣赏植物,释怀几天来的得与失,拂去内心的浮华与烦躁。琦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也正是这么生活的,永怀淡然之心,在宣纸间洗净了自己的城府和复杂。

王安石曾经写过一篇《伤仲永》,说仲永小时候是一个天资非常好的孩子,文思敏捷,五岁的时候就展现出了诗才,写出了让人赞叹的好诗。仲永的父亲喜不自禁,从此不让仲永静下心来继续做学问,而是用诗赚钱,争名逐利,最终这种短视行为让曾经的神童变得平庸无奇。假如父亲没有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而是淡泊名利,让他继续学习,日日督促,那么方仲永最终的结局可能要改写了。原本方仲永可以凭借着自己的优势站在比别人靠前的起跑线上,厚积薄发,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但却被父亲的追名逐利之心毁掉了。

可见,作为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怀有一颗淡然之心,才能为子女的成长提供一片辽远的天空,让他们任意驰骋。

在喧嚣的世界中,拥有淡泊才不至于被名利蒙蔽住双眼,面对诱惑的时候才不至于把持不住自己。

在老街上,有一位老铁匠,由于很少有人再打制铁器了,所以他的生意并不怎么好,为了生存,他开始卖一些铁锅、斧头和栓狗的小铁链之类的东西。老铁匠的经营方式也非常传统,他把东西摆在门外,自己坐在门内,从来不吆喝,也不讨价还价。

老铁匠的生意不好也不是很坏,他年老了,不需要很多东西,所以他觉得非常满足。有一天,一个商人经过老街,偶然看到了老铁匠手中的那把紫砂壶,立即被壶的古朴典雅所迷住。商人走了过去,很仔细地端详那只紫砂壶,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后来他发现壶底有一枚戴振公的印章,验证了先前的猜测。商人惊喜莫名,要知道戴振公可是当时制壶的宗师级人物,有“捏石成金”的美名。

文物商人想高昂的价格把紫砂壶买下,当老铁匠听到这个数字时,先是一惊,但随后就拒绝了,因为这紫砂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祖孙三代打铁的时候都喝这只紫砂壶中的茶水,身上出的汗也都来自紫砂壶,有了感情,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了。

商人最终没有买下紫砂壶,走了,但是老铁匠却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陪伴他将近六十年,他一直以为是一把非常普通的壶,但是现在却有人愿意用重金把它买下,他一时无法转过神来。以前,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紫砂壶放在身边的小桌子上,但是现在他总是时不时地瞄上一眼,这让他觉得很不习惯,也很不舒服。让他特别不适应的是,周围的人知道他有一把很值钱的紫砂壶后,都跑了过来,有人问他还有没其他的宝贝,有人开始问他借钱,甚至有的人晚上推他的门。这样一来,老铁匠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他不知道怎样来应对,每个晚上都失眠。

没过多久,那位商人带着更多的钱又来到了老铁匠家中,再次表明想要买下紫砂壶的心愿。这个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呼来老街上所有的人,当着他们的面,拿起一把斧头,把那把名贵的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之后老铁匠还是靠卖铁锅、斧头和栓小狗的链子为生,他的经营方式依然非常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但是另一只手却没有紫砂壶了。

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诱惑向我们招手,假如我们被这些诱惑所俘虏,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就会开始烦恼起来。在诱惑面前,我们若能淡泊处之,保持一颗宁静超然的心,那么做起事情来就再也不会慌乱,也不会烦躁。淡泊,会让心灵沐浴在安详平静之中,人也变得轻松自然起来。

在喧嚣的世界中,淡泊如风,吹散淤积在心中的名利观念,吹走烦恼和急躁,帮助我们抵御诱惑。人拥有淡泊,心境才会平静如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面对什么境遇,都能冷静地看到自己,看到别人,冷静处理,这样才会拥有一个明媚的人生。

治心箴言

上善若水,静水流深,拥有淡泊,才能让我们积蓄力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拥有淡泊,才能让内心真正刚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拥有淡然,才能让人生更加充实而丰厚。

心浮躁人生会失去很多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往往会出现一种力量,让人觉得茫然,无法平静,这种力量名叫浮躁。生活和工作中,浮躁是我们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大敌,心气浮躁的人,往往最终一事无成。其实从整个人生来看,浮躁不仅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让人变得越来越狂躁。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难看啊。”徒弟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突起,草籽飘舞,“不好,许多草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没关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来也不会发芽,”师父说,“随性。”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没关系,草籽本来就多准备了,吃不完,”师父继续翻着经书,“随遇。”

半夜一场大雨,弟子冲进禅房:“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正在打坐,眼皮抬都没抬,“随缘。”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之院角也泛出绿意,弟子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小和尚的心态是浮躁的,常常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师父的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了世间玄机后的豁然开朗。生活中的我们,也是如老和尚那样,远离浮躁,要知道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你要获取幸福快乐,还是要获取成功,你都必须要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

在古时候有个叫养由基的人对射箭之术十分精通,据说他百步穿杨的本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次,有个对养由基十分仰慕的人前来向他拜师,开始养由基不愿收这个人为徒。但是,经过这个人的一番请求之后,养由基最终还是同意了。

养由基给这个人上的第一课就是给他一根很细的针,要他放在离眼睛几尺远的地方,整天盯着看针眼。在看了两三天之后,这个人疑惑地问:“我是来学射箭的,老师为什么要我干这莫名其妙的事,什么时候教我学射术呀?”养由基看了看他的学生认真的回答:“这就是在学射术,你继续看吧。”后来,这个学生开始表现还好,能继续看下去,可过了几天,他便有些烦了。他心想:我是来学射术的,看针眼能看出什么来呢?这个老师不会是敷衍我吧?

在经过眼力的练习之后,养由基教他的学生练习臂力的方法,让他一天到晚在掌上平端一块石头,伸直手臂。对于这样的辛苦的练习,这个学生又一次想不通了。他想:我只学他的射术,他让我端这石头做什么?后来,这个人不再和养由基学射箭,转而向其他人学习。但是,最终这个人也没有学到精湛的射术,白白费了一番功夫。

可见浮躁是人生的大敌,浮躁的人往往不能脚踏实地,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不愿深入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时间花了不少,结果一无所成。所以生活中的我们需要摒弃浮躁,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有句格言的是这样说的:“不怕摔下去,就怕摔下去之后浮躁起来,怨天尤人。”看过这句话之后,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在跌倒后,勇敢地爬起来,坦然地面对一切。浮躁往往会让人得不偿失,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治心箴言

生活中要摒弃浮躁,学会坦然面对这个世界。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遇,不管挫折多么伤人,我们也不能浮躁,精心思考,踏实行动,才是聪明的选择。

放下烦恼,美丽就在你身边

很多人都感叹人生的烦恼太多了,碰到大烦恼的时候,有时候顶不住,就想放弃,但是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身边会有家庭、工作,会牵扯到亲情、友情,是不能轻言放弃的。也有一部分人,执着地站在烦恼上面,不仅解决不了面对的问题,而且还会让自己的人生走进死胡同。

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有一次他外出云游,就把兰花交代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是师父的爱物,于是也小心照顾,兰花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他不小心把兰花摔倒地上,兰花摔坏了。

徒弟非常担心,他自己受罚倒不要紧,他害怕师父会生气伤心。没想到禅师回来以后知道了,并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他告诉徒弟:“我当初种兰花,不是为了今天生气来的。”

弥勒菩萨最有智慧,总是开怀大笑,因为他大肚能容。佛家中的弥勒菩萨其实是在警醒我们要放下烦恼,放下执着,放下种种毫无根据的忧虑。禅师具有这样的大智慧,能够放下欲望和执念,不为心爱的兰花被摔碎而生气,生活中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当我们把烦恼踩在脚下的时候,就会发现快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长,美丽就在我们身边。

有个人不明白慧海大师为什么这么有名,于是就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慧海禅师很干脆地答道:“有。”这个人便好奇地问:“是什么呢?”慧海禅师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个人笑了,慧海禅师说得这些是每个人会做的啊,“禅师,您可真会开玩笑啊。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这是每个人的本能,算什么区别呢?”慧海禅师却一脸镇定认真的样子,答道:“这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慧海禅师答道:“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那个人立刻明白了禅师所说的,感悟道:“原来禅师最高明的地方是有一颗平常心,以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这才是真正悟道的地方啊。”不禁向慧海大师鞠躬。

正如慧海禅师所说的那样,当我们能够以平常之心看待周围事物的时候,我们也就真正放下了烦恼,让自己的内心宁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之前万般寻找的美丽竟然就在身边,幸福距离我们是如此之近。

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美丽,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睛被大大小小的烦恼所蒙蔽,看不到罢了。当我们放下烦恼的时候,就能惊喜地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身边,美丽就在眼前。

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都是源于自己,出自《红楼梦》的成语“自寻烦恼”,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个和尚每次坐禅的时候都觉得有一只大蜘蛛在面前干扰他,想赶它走,却束手无策,这让他非常恼怒。后来,他把自己的烦恼告诉了师父,师父于是叫他坐禅之前准备一支笔,等蜘蛛出现的时候在它的身上做个记号,好知道它来自哪里。和尚觉得有道理,按照师父的话去做,等他坐禅完毕之后却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记号竟然画在了自己的肚皮上。

正所谓庸人自扰,烦恼大多时候都是自己找到的,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检讨自己,确保自己不去找烦恼,这是让自己快乐的最好方法。但是有时候,往往是找到了烦恼自己才发现,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地放下烦恼。

放下烦恼最有效的良方就是,保持一种淡然,让心态平和宽容,找到一种缓释心情的方法。有个人总是为了工作上的事情生气,有一天,她去洗手间,无意发现洗漱台上放着一个剪裁过的废矿泉水瓶子,里面插着几支开得正欢的小花。她知道单位并没有在洗手间摆放植物的安排和开支,很明显,这是那个清洁工从废弃的花篮或者垃圾堆中捡来的。想到这个,她满心的烦恼就烟消云散了,要知道清洁工是单位挣钱最少、最不让人重视的群体,但是她们却心存美好,从枯燥的工作中发现了美好。并通过自己的额外劳动把这种美好传达给了别人,这是一种多么超然的乐观心态啊!在这种心态之下,什么烦恼放不下?什么美丽发现不了?

古时候,有一个人曾经在一支军队中服役。一天早上,他登高远望,无意间发现了一大队敌人,正快速地向自己部队所处的位置奔来。他立即将这个情况报告了首领,因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这个人被迫随着军队隐藏在一处小山脚下的密林中,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发现攻击的巨大危险。

生死未卜之时,这个人不断地反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命运吗,我就要葬身在这里吗?”周围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凝重,他开始回想过去生活中的一切:因为生活贫穷而和妻子不断地争吵,对孩子要求苛刻等。面对死亡的威胁,他觉得每一个画面都格外珍惜。经历了漫长的3个小时之后,敌军搜索之后没有发现他们,最终离开了。从那之后,这个人变得更加热爱生活了,他说:“对生命来说,世界上任何的烦恼和忧愁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仔细品味一个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生活中原来存在着很多让我们快乐的事情,存在着很多让我们幸福的理由,但是我们却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和错误的看法以及太富有幻想的挑剔,而不能愉快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甚至故意抛弃了享受幸福和快乐的权利。

当我们环顾周围的时候,总是能够发现一些人对事物漠不关心,他们整日不见笑脸,郁郁寡欢,就像预感到世界末日将要到来一样,他们回应每一件事情时总是习惯说“不想”、“无所谓”、“不感兴趣”。还有一些人在不停地抱怨着这个世界没有立足之地,亲友、爱人都不能理解自己,感到烦恼之类的话。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烦恼的时候,假如我们摆脱不了它,那么它就像影子一样随时伴随在我们的左右,生活也就成了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肩头让我们喘不过气来。所以,要学会放下烦恼,这样在一觉醒来的时候才会感觉到新的一天的到来,犯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幸福起来。

治心箴言

生活到底是沉重的,还是轻松的?这全依赖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它。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烦恼,如果你摆脱不了它,那它就会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你左右,生活就成了一副重重的担子。假如放下烦恼,那么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太阳不是每天都照常升起吗?放下烦恼和忧愁,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美丽。

不急躁,才能彰显品位

人生在世,不急躁是一种品位,一种境界。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不急躁,从容淡定地应对,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急躁是一种品位,不急躁的人能够依靠淡定的性格吸引别人的目光。在很多时候,急躁不仅会让人头脑上失去冷静,心理上丧失平衡,更会让人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变得鲁莽,不懂得思考。急躁的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听到什么就信以为真,从而失去了正确判断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急躁的人数不胜数,不管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见花就想结果。其实这写人不知道的是,不急躁的人才是真的成熟,懂得放下急躁的人才能成功。

有一个人,赶着马车去拉了一车西瓜,想要到城里去卖,希望能赚上一笔。山路弯弯曲曲,而且坑坑洼洼,他急着赶路,想找一条近路,于是向一位当地人打听。当地人摇头说:“只有这一条路通向城里,别着急,慢慢走,再过十几分钟你就能走到大路上去了,那样速度就快了。”当地人说完又善意地提醒他道:“假如你着急赶路,跑得飞快,那么会耗费你更多时间,甚至白赶路。”

这个人心想,这是什么歪理啊,越着急赶路越耽误时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所以他根本就没理会当地人的话,问完路,一个劲儿地挥鞭,往前赶。但是没走多远,车轮就撞上了路边的石头,满车的西瓜猛烈地摇晃起来,很多都滚落在地上,摔坏了。而且因为车速太快,轮子也被锋利的石头尖儿戳破了,裂了个大口子。这个人暗暗地嘀咕道,真倒霉,西瓜摔坏了赔本不说,还要修理坏了的轮子。后来折腾了大半天,总算把车轮弄好凑合能走了,还要把没摔坏的西瓜搬上车,干完这些,他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他疲惫地爬上马车,想赶快点都不能了。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那个当地人说的话,一下子醒悟了过来。于是在剩下的路上,他非常小心地慢行,不一会就到了大路上,只不过那个时候,天也已经黑了下来。

假如不是因为这个人太急躁,就不会把轮胎撞坏,也不会受累,最终错过了买过的时间。可见急躁不仅不能妥善地解决问题,还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在生活中,急躁的人往往做不成什么大事情,这些人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让自己陷入烦恼之中,影响身心健康。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品位可讲呢?

不急躁,是一种品位,它要求我们心胸要宽广,遇事要冷静,这样才能彰显我们的魅力。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去山下的集市买东西,但是没多久,他就满脸不高兴地跑回来了。师父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为何这么生气?”小和尚撅嘴说:“我去集市上,那些人都追着我看,还一个劲儿地嘲笑我,说我个子矮。可是这些俗人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是我的心胸却非常宽广呢!”小和尚虽然这么说着,但还是气呼呼的,满脸的不高兴。

师父听完,暗自发笑,转身拿起一个脸盆,拉着弟子的手来到了山下的大湖边。师父先是用脸盆盛满了水,然后往脸盆中丢了一个小石头,脸盆中的水溅出很多。紧接着,师父又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投入到湖中,湖水只是泛起一阵涟漪,之后就没有什么反应了。师父对弟子说:“你说自己不急躁,心胸宽广,但我看不见得,人家只说了几句你不爱听的话,你就生那么大的气!就如同这个丢进一块小石头的脸盆,水花四溅,不生气那是假的!”

小和尚恍然大悟,和面前的大湖比起来,自己的心胸就如同这个小小的脸盆啊,还是看不开,遇事自然急躁起来,落于俗套了。

遇事不急不躁,才能彰显理性的光芒,展现出独特的品位。急躁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而心胸宽广孕育出来的冷静却使人能够面对任何的人生境遇,展现人性之美,流露品位的魅力。

治心箴言

不急躁的人具有很深的耐力,做起事情来就不会仓促,不会被情绪所俘虏。不急躁,才能学会淡然,才能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淡然不是什么都无所谓,而是寂静深夜中的一轮明月,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它皓洁的光辉。

学会沉淀,修行得幸福人生

人生需要学会沉淀自己,有量的积累,之后才会有质的飞跃,经过沉淀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中,一个人只有经历了更多的磨砺和沉淀才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才会把握住命运的脉搏。

从前有一个青年,家里很穷,生活得非常艰难。为了改变这样的境况,他向亲戚朋友借了一笔钱,想做一些小生意,改善一下生活水平。但是天不遂人愿,没想到生意最后亏本了,借来的钱都打了水漂。

这个青年内心非常苦闷,觉得自己的人生真是太失败了,便到山上的庙里找禅师诉说。禅师听完了他的诉说之后,起身带他进了一个很旧的禅房。屋子里摆设的非常简单,除了一张桌子之外没有其他的摆设。桌子之上摆放着一只水杯,水杯里装满了清水。禅师微笑着说:“你看这杯水,它已经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他听了之后认真思索,不久之后忽然大声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底了。”禅师点点头说:“人生如杯中水,浊与清在于自己。”

就像禅师所说,人生就像一杯水,需要不断沉淀自己,才会保持清纯,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就如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心情好受些。如果你不断的振荡,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都浑浊一片,更令人烦心,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

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淡然,学会沉淀生命,沉淀经验,沉淀心情,沉淀整个人生。这样才能让整个生命在运动中得以静止,让心灵在浮躁中得到宁静。在生活中,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之所以能够达到普通人达不到的高度,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知道在生活和工作中沉淀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小和尚还没有成为大师之前,有一次来到黄河边,用矿泉水瓶子灌了一瓶子黄河水,一开始,整个瓶子里面的水泥浆翻滚,十分地浑浊。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小和尚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澈了,泥沙开始下沉,上面的水越来越清,到后来,泥沙沉淀在瓶子底部,占据了大约五分之一的空间,其余五分之四的空间盛满了清水。

小和尚就静静地看着瓶子里的变化,想了很多,也悟到了很多。他意识到人生中的幸福和痛苦也是如此,人要学会在淡然中沉淀自己才能得到幸福。正如师父所说的那样,之所以有很多人会感到痛苦,而有的人却觉得幸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否沉淀自己。小和尚这一刻深深理解了师父的这句话,他觉得人生就如同瓶子里的水平静下来之后一切又恢复了清澈一样,假如人们能够静下心来,就能让痛苦沉淀在心底,不管痛苦最终能不能消失,他都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空间,那么大部分的空间都会装满幸福。

小和尚坐在黄河边领会到了沉淀的含义,在之后的人生中践行了这种人生哲学,于是他的人生处处展示出了一种人生智慧,最终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禅师。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机遇,缺少的只是我们沉下心来将自己的人生沉淀一下。

在滚滚红尘中应该怎么放置自己的心灵,又该怎样走向理想的目标?这些问题应该是许多人都曾经思考过的。常常会有有人感慨自己命运的坎坷,埋怨上天的不公,生活的无情。但是这些人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懂得沉淀自己,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就不会在感到烦躁和困惑,那么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脚步才会更加坚定。面对所谓的不愉快,纠缠这些,不仅解决不了,反而还会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浑浊起来。相反,假如能慢慢在淡然中沉淀自己,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世界,那么心灵就不会被世俗所污染,会变得越来越纯净,我们才能腾飞。

治心箴言

沉淀自己是一种修行,聪明的人在前进的过程中总是会挤出时间来思考,总结过去的种种经历,让自己的人生静止一段时间,慢慢沉淀。这样人往往能够看透生活的本质,因而处处感受到身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