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2015年1月30日晚7时30分,国家大剧院,祖宾·梅塔与郎朗的《青春巨人》新年音乐会在此举行。

①郎朗与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莫扎特G大调第17钢琴协奏曲 音乐赏析

世界顶级的指挥家、钢琴家联袂演出,可谓音乐盛事,一票难求。而我被告知,在这个音乐会上,郎朗将演奏我的钢琴曲《花儿与少年》。

而此前,我因前庭神经炎已在北京医院住院4天,且一直处于眩晕状态。

30日中午,与郎朗通了电话。他担心我出席不了这场音乐会,我对此也信心不足。晚上七点半,我勉强起了床,仍是眩晕,随后我被扶上了车。到达剧场后,郎朗的朋友李宁先生迎上来把我搀扶进去。此时,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前奏已结束。坐到座位上,阵阵眩晕,令我不敢睁眼触光。然而,随着音乐的响起,我竟不知不觉睁开双眼,渐渐地,进入了音乐的世界……

②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音乐赏析

在那宛如一湖碧水的轻柔中,祖宾·梅塔展现出巨匠的风姿——指挥棒如画笔一般,在空中抹出一缕缕多彩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意境,把韵律的魔汤,抛洒在音乐的天空。那颤动的、天籁般、直透人心灵的力量,让听众堕入一张无形的网中。一种温暖的湿润注入胸臆,发散到整个肢体。思绪被惬意地奴役着,裹挟着,游走出躯体,不知所往,不知所终……

郎朗弹钢琴现场

当最后一朵白云从湖面上飘弋而去,游蛇一般,一丝光亮划过静静的湖面——那是郎朗的手。乐曲从他的指尖倾泻而出,那是荒原中的孩提之声,回荡在寂寥的星空中,向沉溺的人们发出返朴的召唤。一种似曾相识、却又从未感受过的旋律,引导着人们穿越现实的世界,来到莫扎特的音乐王国。那是教堂的肃穆,那是庄园的安宁,那是森林的深邃,那是湖泊的恬静——那就是人类心灵的初始世界。我听过多版本莫扎特钢琴协奏曲G大调第17号作品的演奏,可没有人如郎朗这般炉火纯青、美妙绝伦地诠释莫扎特的真谛。听众、乐队、祖宾·梅塔,所有在场的人,都醉了,郎朗也醉了。

①郎朗的手 视频精选

返场后,郎朗演奏我的《花儿与少年》。这首曲子曾被黄亚蒙、胡廷江等多个钢琴家演奏过,风格各有千秋,我都很喜欢。郎朗之前也曾送我一张他弹奏这首曲子的光盘,但我不知道,在今晚这种场合下,这首曲子将被他演绎成怎样的状态。

①郎朗钢琴弹奏《花儿与少年》 视频精选

接着,这首被我弹奏过千百遍的《花儿与少年》,在郎朗的手指间挥洒开了。

②作者钢琴弹奏《花儿与少年》 视频精选

音乐厅内是如此的寂静,落针可听。轻曼的前奏如沙鸥掠水而起,舒展开了它洁白的翅膀,此刻,我甚至看到了它那富有表情的眼睛在闪动;之后,是一千只沙鸥在起舞、叫喊、翱翔。

主题音乐出现了。湖边的野花一齐绽放了,你听到它们拔节舒蕊的声音,你甚至能闻到一种芬芳弥漫在四周,沁人心脾。牛羊在撒欢,马儿在奔驰,少男少女骑在马上追逐着、嬉闹着。春天,来到了青海高原……

我坐在池座5排19号,恰好能看到钢琴家的双手。那是一双多么神奇的手啊!它具有维纳斯女神和蒙娜丽莎那样纤纤玉指般的精巧,又具有米开朗琪罗和罗丹人物雕塑那种金属般的力度。它们在弹奏,它们在飞舞。时而温柔地亲吻着黑白键盘,如流水,如行云,如春风,随心所欲,出神入化;时而巨锤抡起,应声铿锵,如风暴,如骤雨,如山洪,波澜迭起,惊雷掠地。

在之后的变奏中,我被带进一个陌生的音乐天地,那些我再熟悉不过的音符此刻离我而去,它们是那样的奇异,被赋予了生命和激情,如同一个个精灵,在跳跃,在歌唱,自由、奔放、无拘无束,那是爱情的火焰在燃烧,那是心灵的波涛在涌动……

我几乎承受不住这种音乐力量和击打,感到胸臆在激荡、在燃烧,在融化。我所作的乐曲,在世界超一流钢琴家的演奏中,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异己的魅力,向我发出诗意般的召唤,让我领悟到生命丰富的内涵和向上的活力。

在乐曲的尾声中,我慢慢地平复了自我,回到了现实世界。

之后,郎朗第二次返场,他演奏的是舒曼的降E大调行板。

①作者钢琴弹奏《梦幻曲》 视频精选

在休息室,我看望了祖宾·梅塔、郎朗以及郎朗的妈妈。我对郎朗妈妈说:“上帝为什么给了你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她笑着回答:“那是因为我幸运呗!”我向祖宾·梅塔表示了祝贺,他举止儒雅,真是一派大师风范。在与郎朗拥抱时,我说:“今晚你演奏得简直出神入化。”他笑了:“那是因为你的曲子写得好,我太喜欢这首曲子了!”

匪夷所思而又令我汗颜的是,作为一个业余作曲者,所写的曲子竟然能与莫扎特、舒曼等大师的作品一起,在如此高端的音乐会上被演奏,这也算是传奇了。我从内心感谢郎朗对我的深情厚谊。

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也有某种虚荣心。这种虚荣的满足让我享受到奇特的快感。这是艺术地活着的上乘状态,能达到这种状态,毕竟不易。

在这种高端音乐会上,在这样顶级音乐家的演绎中,身临其境,现场聆听,感觉自然不一样,我对自己的乐曲有一些新的感悟。它让我更深地领悟到音乐的魅力,也给我以新的生命启示。这一切都太神奇了。

然而,神奇的还不止于此。

音乐会结束时,我早已没有了眩晕的感觉,更无需任何搀扶。回到北京医院,我一出车门就大步流星,不,应该说是健步如飞回到病房。这哪里像是个病人?!

两天后,我出了院。

这或许就是音乐的神奇力量、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所经历的这个人生片段,只是个特例。但其中所蕴含的艺术对生命的魔力,却是人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都能或多或少感悟到的。

我常常在想,在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大潮波澜迭起,市场竞争使得利益角逐日趋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会感到生存压力加大,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归宿,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的状态。那么,作为个体的人,该选择怎样的方式活着才能达到幸福的状态?

可以说,答案肯定是千差万别的,现实中的选择和实现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诚然如此,但艺术地活着,肯定是其中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旦你选择了艺术地活着,一旦更多的个体选择了艺术地活着,艺术,会因众多生命的关注,而呈现出新的特征;生命,会因艺术之光的照耀,而生机勃勃。

艺术与生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人类历久弥新、永无休止的追问与思索。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其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艺术来愉悦人生、实现价值、追求幸福、升华生命。

为什么提出艺术地活着——这个生命与艺术的命题

当今社会,人们正在对人生幸福做出新的诠释。当人们拥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便会更加注重精神的诉求。物质与精神两个主题的和谐变奏,将使中国人的生命之曲变得日益美妙和完满。

如果说,生命是一团燃烧的火,那么艺术就是让它永不熄灭的精神燃料;如果说,生命是一棵参天的树,那么艺术就是让这棵大树永葆生机的精神之源。

提出生命与艺术的命题,倡导艺术地活着,正是希望人们在喧嚣繁杂的现实世界中,更多地关照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从而活得更为沉静、更有价值、更加幸福。

以艺术视角能更深入地观照生命状态

人的生命状态,有生存状态、生活状态、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精神状态等多种存在的形式,也因此有多种观照的方式。以艺术视角观照生命,往往可以更真切地见心见性,直抵灵魂。

首先,以艺术视角能更深入地观照生命内在的本真。它可以让你脱离现实的利害关系,进入一种纯粹的精神领域,以一种相对超脱的、非功利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反观到更真实的自我。

黑格尔认为,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于使它在对象里寻回自我。在他看来,人类是通过艺术这个外化的“对象”,完成与自我的对话。

人在社会上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有的因为现实的矛盾而苦恼,有的因为暂时的挫折而彷徨,有的因为功利的抉择而迷失自我,有的甚至戴着假面具在生活。艺术的创作、艺术的体验、艺术的欣赏,可以让你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你心有所悟,心有所动时,洞察到生命存在最真实的本元,感悟到什么是人生的本质意义,回到淳朴的初始状态,从而摆脱苦恼、彷徨和迷失。

八大山人国画作品

鲁迅1922年为《爱罗珂童话集》作序时曾经说过:“作者所要叫彻人间的是无所不爱,然而不得所爱的悲哀,而我所展开他来的是童心,美的,然而真实性的梦。这梦,或者是作者的面纱罢?那么,我也过于梦梦了,但是我愿意作者不要出离了这童心的美的梦,而且还要招呼人们进向这梦中,看定了真实的虹,我们不至于是梦游者。”

真正的艺术家,必须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在艺术中创造出真实、感人的世界。

八大山人所画的鱼,下巴挺直,朝上翻着眼睛,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笔下之鱼即他心中之态。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作者不是让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去体察和领悟其超现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心理情感,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卡夫卡

真正的艺术欣赏者、艺术体验者,也必定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方能感受到艺术作品中的真谛。选择艺术地活着,就是选择一种超然,一种力量,一种观照,如此便可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看到事物的本真、本性、本元,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不完美的生命状态变得完美。

“立体”演绎《变形记》

其次,以艺术视角能更深入地观照生命呈现的丰富。只有抵达情感领域才能到达真实的心灵世界,而艺术是抵达情感领域的直接方式。以艺术的视角更能深入地观照生命的丰富性。

契诃夫说,“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即是一种对生命的艺术观照,其中既意味着对生命能力的丰富,也蕴含着对生命空间的拓展。它让我们突破时间、地理以及语言的限制,以多元和多维的方式,体验到生命世界的缤纷多彩。

此外,以艺术视角能更深入观照生命蕴含的力量。这种力量让生命创造出难以置信的奇迹;这种力量又超越生命的局限,在艺术作品中得以延续和发扬,以至成为永恒。

我经常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在那里上溯历史,品鉴古遗。青铜器上,苍劲的线条,多变的纹饰,朴拙的器形,神秘厚重的光晕,在逝去和死亡中传导着一种生命的力量,常令我有穿越时空的幻觉。我仿佛看到2500多年前工匠们在塑模、翻范、合范、浇铸的场景,看到祭祀仪式上王公贵族们的神圣虔诚、庄重典雅及历史上那些显赫王朝的恢宏气势和无上尊严……一件件青铜器,无不显示着我们先人生命的张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这种力量。它或寄存于一本书内,或融化于一首乐曲里,或浇铸于一座雕塑中,当你亲近他们时,那些逝去的气息便会接通你的心灵,发散出一缕缕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芬芳,让你陶醉在十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心境中,感受到一种脉动、一种勃发,那就是生命的力量。

柏拉图认为,艺术品一直处于展示状态下,它促使我们把艺术品及我们对艺术品的反应作为一个认识对象加以研究。这说的是相对高层次的艺术追求者。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是作为普通人,如果一旦选择了以艺术的视角审视生活,审视生命,便同样可以感受到那种绵延不断的生命力量。

艺术对生命的作用随着社会发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艺术作用于生命,从艺术诞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然而,艺术与生命结合的深度、广度、力度,却是随着社会发达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

艺术渗透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不管我们是否属意它们的存在,艺术确实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前些天,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著名的电影制作人向一位媒体人推荐一部美国新影片——《夜行者》,写媒体人的。我听了之后心里一动,自进入媒体行业后,我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电影了。回去后,立即在网络上搜索到这部影片进行浏览。第二天,便和这位电影制作人做了心得探讨。这种便捷的艺术品鉴和交流,实在是赏心悦目。网络技术,使得艺术广泛地发散于社会生活中。

是的,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更方便、廉价地享受艺术。艺术正在丰富我们的生命。

艺术对生命作用的深度在不断扩张。在现代社会,艺术对人的作用更加深刻。它影响到人的艺术气质的养成、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艺术人格的塑造等多个层面。

“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在体现。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具有艺术气质和修养的人,所能从现实的生活中获取的审美感受和领悟,要比不具备艺术气质的人多得多。

艺术通过强化想象力和创造力,张扬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个性。前不久,一个职业培训师跟我谈起他最近主持的一场新毕业大学生的入职培训。培训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片,要学员们组合图像。大家做了各种各样的组合,十分丰富。培训师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近两年的培训,他发现年轻人的想象力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他统计了一下,今年培训的年轻人中,多数人从小就接受了一种或多种的艺术教育。

想象力的提高,意味着创造力的提升。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人正从工业化时代繁重的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回归人的本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艺术学习、艺术活动的行列,而这些正是对生命创造力的最好支撑。

艺术是精神世界的高级活动,有艺术素养的人,通过艺术的一系列鉴赏、创作活动,将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之为人的本质、生命之为生命的意义,人人都可以做“文艺青年”,许多人都有可能成为艺术家。

刘心武自幼爱画画。一次,他到北京人艺找朋友G玩,两人以作画为嬉。之后他感慨地说:“这确确实实不是妄想:从本性上,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有从事艺术创作的权利,都能从中使自己和别人得到快乐。”

随着艺术的普及和艺术主体的广泛生成,必然会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心理特征和价值追求。塑造艺术人格,也是在塑造整个社会的文化品格。而当众多的个体生命状态被改变后,必然会形成一种文化现象和时代精神,从而在宏观层面上作用于每一个社会个体,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

人类进化发展史是一部人类艺术发展史

在史前社会,“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生存是人的头等大事。在那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人类的祖先为生存和繁衍而筚路蓝缕,辛勤劳作,艺术就这样在劳动中产生了。山顶洞人洞穴出土的装饰品有141件,包括穿孔的小砾石、各类兽牙、穿孔的海蚶壳等等……专家推测,这些以当时加工条件而言可称之为精美的制品,应是用作艺术装饰之用。

这个结论无疑是震撼的,这意味着,即使在茹毛饮血的时代,艺术的种子已经植入到先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更令人震撼的是2015年4月3日埃菲社的一则报道:根据克罗地亚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人类学家达沃尔卡·拉多夫契奇最新发现,尼安德特人在13万年前就使用白尾海雕的爪子制作了人类最早的首饰。这些雕爪经过切割和打磨,然后串在一起作为饰品。而此前一直认为,人类最早的首饰是10万年前生活在如今以色列和非洲南部的智人制造的。拉多夫契奇馆长认为,能制造这样的首饰表明尼安德特人的抽象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艺术思维能力的体现。

河姆渡“双鸟朝阳”象牙蝶形器

中华民族的发展,每一步都有艺术作为见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在宁波工作过,其河姆渡文化的“双鸟朝阳”雕刻是新石器时代艺术品的代表。这块牙雕,中心为一组形似太阳的同心圆,两侧对刻双鸟,拱卫中心太阳。整个作品气质古朴,内涵深远。有的解读认为,这体现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有的解读认为,这是对鸟孵蛋过程的艺术表现。

当站在这块瑰宝之前,我深深地为先民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震撼。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实际上也反映了先民们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双鸟朝阳”不管象征什么,都是先人以艺术的视角,对生命能量的观照。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步入了农业文明阶段。此时人类的经济活动以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为主。社会成员分工进一步细化,从事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这一时期,反映封建时代农耕文明的古典艺术,达到了兴盛阶段。中国的诗歌、绘画、瓷器,欧洲的绘画、雕塑、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其中产生了诸多登峰造极的艺术经典。这些不朽的艺术经典记述着彼时社会时代的变迁和人类心灵的历程,无论岁月消殒、世事沧桑,它们在冥冥之中把那些早已逝去的荣耀、欢笑和痛苦,呈现给后世,让人们在景仰之中,感受着神圣的精神洗礼。

在黑格尔看来,古典型艺术是人类艺术的顶峰。因为在这种艺术类型中,理念及其表现形式达到了完全和谐一致的程度,是最理想最美的艺术。

18世纪末期,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在这一文明阶段中,人类的工业制造迅猛发展,自然科学特别是技术快速运用,全球性的交通和运输发达,各种人文的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新学说纷纷创立,与此同时,现代艺术也随之而生。

而今天,随着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发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潮中,出现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大势。艺术领域的融合更是方兴未艾,正在催生出新的艺术形态。

艺术是生命价值的重要内涵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说过这样一段话:“一片没有花儿与森林的土地对过客而言是萧条的,令人沮丧的;但花儿和树木并不会使我们忘记下面的土地,它有一个隐秘的生命和丰富的自我。”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启示着生活,它彰显出平凡的生活是如此的不平凡;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装饰着生活,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生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实现的方式不尽相同。一个人不可能完全脱离现实条件追求不着边际的目标,但可能实现的呢?你能否去争取一下?

艺术,为所有的人提供了契机。或是把艺术作为价值目标,或是把艺术作为实现价值的手段。

我在一个歌手竞赛的电视综艺节目中,看到有位来自西南地区的女歌手,她在农村放羊,整天唱歌,被村里人视作另类。后来她到歌厅唱歌,接着又上了电视,无论环境怎样改变,她始终把唱歌这种艺术作为自己生命的价值追求。那么,她是否会在歌唱事业上成功?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无论成功与否,她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因为,只要她在唱,那就是她生命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艺术。艺术来源于自我,自我是如此的复杂;艺术又超越于自我,它让自我变得如此纯净。艺术地活着,既是实实在在地生活,又是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倘如是,生活便会异样的精彩。

与普通人有所不同,对艺术家来说,他们在艺术的追求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时,又为他人创造一种价值,创造一种“艺术化的生活”。这既是普通人能够体验到的,又是普通人所未曾体验到的。

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黄胄国画作品《赶集忙》(左图)《出诊记》(右图)

驴,这种动物在常人眼里其貌不扬,但在黄胄的笔下却神采飞扬,这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黄胄手持画笔,蹲在田头地边和街市旁,凝神静思,成千上万次观察驴的动态,熟悉驴的千姿百态,三十年画了无数头驴。

“每一笔,你捕捉的对象都是明确的,是有根据的,你都有追求,追求自己看到的生活物象的美,生活的美反映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你的手刻画在纸上”,这是黄胄画驴的经验。

更有徐悲鸿的马。他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刚劲的线条,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可谓有“瘦骨铜声”之感。在他的笔下,一匹匹雄骏、矫健、轻疾的奔马奋足有声、呼之欲出。

不仅如此,徐悲鸿笔下的马,既是现实之马,又是超现实之马,在他的笔端融入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那是一种可贵的情怀,更是一种至高的价值。

徐悲鸿国画作品

黑格尔说,“艺术是人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它是人通过观照自己、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来复现的心灵的产品”。

有位朋友跟我说,每当劳累疲惫、心情低落的时候,他总要用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来按摩自己的神经。他说,曲子的旋律就像是自己与爱人在散步时的倾诉,诉说一些自己的无奈和艰辛,也有一份期待和向往,常常听着听着眼睛就湿了,听完后则轻松了许多。

①《如歌的行板》 音乐赏析

幸福、痛苦,顺境、逆境,短暂的人生、矛盾的人生,常常使自我十分纠结而难以排解。艺术可以让人们更真切地透视自我,从而反思自我、超越自我,催生出灿烂的精神之花,显示出恒久的人生价值。

著名作家卡夫卡通过艺术创作不断解剖自己,在其很多作品中都有他孤独抑郁的影子。他甚至为了创作,一生三次订婚,三次解除婚约,原因就是卡夫卡担心家庭生活将毁掉他写作赖以存在的孤独。他心甘情愿地让自己成为文学创作的祭品。

生命与艺术相交融,艺术与生命相辉映。与其说艺术凭借着生命来得以呈现,不如说生命渴求着艺术来实现自身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