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2)
- 活在当下:人生不能重来,幸福没法等待(书立方·心享悦读)
- 霍晨昕编著
- 5254字
- 2016-06-02 15:11:16
那段时间,霍金斯几乎占据了八成的报纸的头条,而且无一例外都是负面新闻。那些恶意中伤和不公平的评价让他很头疼。他问父亲该怎么办,父亲说:“没人会踢一条死狗。”人们总是愿意评价那些处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如果霍金斯一直是个伐木工人,怎么会有人关注。接着父亲说了一个故事:
英国温莎公爵(继位后为爱德华八世)14岁的时候,曾被一群同龄人踢过屁股。他当时在英国一所著名的军官学校读书,有一次被一群同学围攻,大家纷纷踢他的屁股,他连动都不敢动。事后,温莎公爵一个人躲起来哭,正好被一位教官看到。教官询问情由之后召集了全班学生,他问学生们为什么要踢温莎公爵的屁股。学生们说:“等我们成了皇家海军,可以骄傲地告诉其他人,我们踢过国王的屁股。”
霍金斯就像是被踢了屁股的国王,人们通过评价他来博得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果被负面评价击垮,不会有人可怜和同情,倒是会有不少人说:“看吧,他果然不行。”
我们都当过霍金斯,都是别人评价、议论的对象,同时也在评价、议论别人。试着想一想,我们喜欢评论哪些人?明星、成绩好的同学、漂亮或英俊的同事、生活富足的朋友……我们只有评论起那些比我们强很多的人时才会兴致勃勃。同样,当我们成为别人评论的对象时,也一定做了什么与众不同或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怎样,都不要活在他们的评价里,他们如何说都不能替代我们过自己的生活。
我做不到完美无缺
我们放不下他们的评价,是因为我们本身希望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完美的。可惜的是,地球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想法和判断,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赞赏根本是不可能的。就连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信仰和神,东方人多数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有人还会抨击上帝和信奉上帝的教徒;西方也有许多人认为伊斯兰教徒都是极端分子;还有很多人觉得佛教传播的是迷信思想,认为佛祖本质上是个骗子。就连上帝、真主、佛祖都会被人抨击和嘲弄,何况普通人。
有着“地狱恶魔”之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军史密特里·帕特勒将军曾说:“我年轻时希望成为最受欢迎的人,想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可我偏偏被羞辱和责骂过无数次,他们骂我是毒蛇、黄狗、臭鼬……英语里所有难听的词汇都会扔在我的身上。我起初很难受,但在海军陆战队我学会了坚强。现在,要是听到有人在背后说我什么,我都不会回头去看是谁在说。”
不要试图让所有人喜欢自己,我们也没有义务取悦每一个人。当我们受苦的时候,他们并不能帮助我们,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因为他们的几句话而伤心、忧虑。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自己安心更重要的事。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安娜·伊莲娜·罗斯福,曾经是个害羞、胆小的女孩,她做事总是畏首畏尾,担心得到别人的批评。她的姑妈对她说:“无论别人如何看待,只要自己心中知道那是对的就行了。”当安娜·伊莲娜·罗斯福入主白宫之后,她就按照这则信条做事,跟种族歧视做斗争、为底层人争取权利,最终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妇女新角色的象征”。
20岁才来学拉丁文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俄国历史上有着“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之称的学者,他是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的创办者,也是俄国第一个大学——莫斯科大学的创始人。无数人抚摸过他的铜像,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青年时代如何被人嘲笑和侮辱。
罗蒙诺索夫的出身并不像我们熟知的那些科学家一样“微寒”,他虽然生在一个小村庄,父亲只是一个渔夫,但捕鱼带来的收益足以让全家过上富裕的生活。可惜的是,罗蒙诺索夫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很快续弦,继母并不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人。从继母操持家务开始,罗蒙诺索夫就只能偷偷摸摸地读书。因为继母认为,渔夫的儿子就应该是渔夫,学习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继母常常羞辱和责骂罗蒙诺索夫,甚至让他挨饿。可即便如此,罗蒙诺索夫还是坚持读书。
1731年1月,罗蒙诺索夫到莫斯科一所贵族学校求学,可学校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原因是他不是贵族。为了争取到宝贵的学习机会,罗蒙诺索夫不惜冒名教会执事的儿子。他很幸运,学校相信了他的谎言,并让他进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学习。
学院几乎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而罗蒙诺索夫当时已经20岁。当他出现在班级的时候,上到老师,下到同学,没有一个不嘲笑他。那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少爷,经常指着他说:“这个蠢货20岁了还来学校学拉丁文。”
如果罗蒙诺索夫是个习惯活在别人眼光里的人,那他就不会在五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学校八年的课程,更不会被学校派往其他大学深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化学帝王”罗蒙诺索夫。
他们在嘲笑你也好,在辱骂你也好,都是为了让你感到痛苦和知难而退,从而满足他们内心那扭曲的满足感。
心灵小栈
“如果我仅仅试着去读——更不用说去回应所有对我的攻击,不如关了门,去做别的生意。我竭尽全力去做好,并且始终如一将事情做完。如果结果证明我是对的,那么他人怎么评论也就无关紧要了;如果结果证明我是错误的,那么即使花十倍的力气来说自己是对的,也无济于事。”
——林肯
姿态放低些
世间上凡是成熟的东西,都是呈现“低姿态”。
像稻穗成熟了,它就垂下头来;
果实丰满了,它也是枝丫低垂。
杨柳的枝条,也是柔软低垂的,
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未见柳树折断。
这就说明了任何人、任何事,如果有韧性、有弹性,能低姿态,则凡事无往不利也。
——星云大师
最没用的树活得最久
有一次,庄子跟他的两个徒弟蔺且和苏玉到蒙山观景,途经一个伐木场,发现在几乎被砍伐光的林子里矗立着几棵完整无损的高大粗壮的树木。蔺且问砍伐工人:“为什么不砍那些树?”工人说:“这都是些不成材的树木,砍了也没用。”
庄子仔细看了看那些树,它们虽然粗壮,但树枝弯曲,根部纹理散乱,不能用来做成栋梁或棺椁。他恍然大悟说:“不材者得福而有用者先亡。”
世上的人都希望自己成才有用,却不知道这正是自我毁灭的开始。才华出众的人总会成为众矢之的,而无才无用的人却能平静悠闲,活得轻松自在,如同不成材的树木一样保全了自己。
树枝弯曲能保全生命,人低头也能保全自己。一个矮门,如果昂首阔步走进去,脑袋必定会碰到门框,稍稍低头就会顺利通过。
在山腰处低头看一看
有位高僧自觉时日无多,想在众多弟子里挑选一个继承人。有一天,他把两位最中意的弟子慧明和尘元叫到面前说:“你们两个谁能从寺院后面的悬崖下爬上来,谁就能继承我的衣钵。”
悬崖高耸陡峭,一步不妥就可能粉身碎骨。慧明和尘元到了崖底,高峰处的寺庙已隐没难见。慧明第一个挽起衣袖往上攀爬,他认为自己身强力壮,爬上崖顶虽然困难,却也不是不能做到。他一步步艰难向上,没想到几步就滑落地上。慧明不丧气,拍拍手上的尘土重新攀爬。这次他无比小心,确保每一步都踩踏实才抬起另一只脚。可惜的是,不管他如何小心,总是攀不了多高就会滑下去,不得不从头开始。这样连续三次,他摔得鼻青脸肿。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放弃。最后一次,他爬到了山腰,力气全都用完了,重重摔到了下面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昏了过去。高僧让人放下绳索,把慧明救了上去。
此刻轮到了尘元。他起初跟慧明一样拼尽全力,可同样攀爬不了几步就会摔下去。他打算再做最后一次尝试,如果还是不行就放弃继承者的资格。他奋力一搏,爬到了半山腰,无意中低头看了一眼,突然明白了什么,立刻返回崖底,越走越远,竟然好像一去不回般。
崖顶聚集围观的弟子一片哗然,有人说尘元放弃走了,有人说尘元不能吃苦,有人说尘元意志薄弱。只有高僧沉默不语,一直望着尘元的背影。
一个时辰后,尘元满头大汗出现在寺庙门口。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他去了哪里,又从哪里回来。尘元告诉大家,他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无意中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有一条较为平坦的路通往崖顶,于是他选择回头,走上了平坦的路。
众人以为,尘元的选择是怯弱和无能,没资格继承师父的衣钵。可高僧沉默了一会儿却说:“尘元是下一任住持。”
僧人们疑惑不解,便纷纷问师父:“尘元贪生怕死怎么能当住持?”
高僧没有说话,尘元解释道:“师父跟我们说‘明者困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正是变通之法。悬崖高耸陡峭,单凭人力根本爬不上去,可是只要一低头就能发现更容易走的路,我为何不变通一下呢?”
高僧点了点头,说道:“名利于人,就是心中的悬崖峭壁。上天不给人设樊笼,人倒给自己造了一座樊笼。樊笼之内你争我夺,都是徒劳之功,最后伤害自己,轻者烦恼忧虑,重者伤残身体,最终都粉身碎骨。攀爬悬崖,并不是要看谁能从悬崖下爬上来,而是考验心境,谁能不被名利所惑,心中坦荡无崖,顺天而行,才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个人。”
低头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怯懦,更谈不上贪生怕死,而是一种保全自己的姿态。向日葵总是昂着头追着太阳,但成熟健康的向日葵一定是低着头的,因为高昂的头永远不能排出积攒的雨水露珠,最后只能等着霉变和腐烂。
心灵小栈
佛教修行有验相一说,也就是消除罪业的感应,或者说修佛的表现,分为外验相和内验相。外验相是做梦梦到一些场景,比如呕吐不干净的东西、莲花坐、比丘传经、身穿白衣、树干流出乳汁,等等。内验相则是从内心感受到烦恼少了,每天都很轻松愉悦。很多初学者都会有外验相,这本是极其平常的一件事,可有些初学者会拿这件事四处炫耀,反而生出了执着心,成了未来修行的阻碍。于是大德高僧在开示的时候都会告诉教徒们,有了验相本是该有的正常反应,不要随便四处去说,否则会让修行变得更加困难;没有验相也不必着急,这并非是消业的唯一表现,总之一句话,不必执着。
傲慢与偏见
我们被它们左右了很久,
它们让我们变得自私狭隘,
它们在我们周围筑起一道高墙,
我们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
它们是傲慢与偏见。
现在,是时候拆了这道墙,
让我们看看外面的一整片天空。
傲慢有时是在掩饰卑劣
古印度有位织布工,长得高大英俊,一副威武将军的长相,让人看了就觉得其身怀绝技。事实上,他空有一副漂亮的皮囊,里面空空,什么都不会。当时还有一个人,身材矮小,长相丑陋,让人看了就觉得其卑微低贱。事实上,他学富五车,懂得射箭、制造弓箭,也懂得兵法战术,是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就是因为外表丑陋,他走到哪里都不受重用,渐渐变得自卑。但他满身的治国谋略和满腔的报国热情不能空付,一定要找到用武之地。
这一天,他找到织布工说:“我想到国王那里应征谋士,可我长相粗鄙,肯定难受重用。你长相清俊,容易博人喜爱。因此,我们结个伴,你当主人,我给你当随从。咱们一同去觐见国王,有我给你出谋划策,你一定能平步青云,我的抱负也能达成。”
织布工一听,这真是大出风头的好机会,于是愉快答应。
就这样,两个人,一个主,一个仆,到皇宫拜见国王。织布工按照随从的话去做,很快得到了国王的赏识,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有一年,这个国家有猛虎为患,国王命织布工去抓捕猛虎。织布工拿到圣命不知何去何从,他沮丧地跟随从说:“猛虎可是吃人的,我们怎么有办法能抓到它,这完全是死路一条。”
随从想了想说:“你别担心,按照我说的做一定可以马到功成。首先,你不能显得慌张,必须沉静,这样才能让别人觉得你胸有成竹。接着,你跟百姓宣布捕捉老虎的时间。百姓本就痛恨老虎,到时候一定会手持弓箭去帮忙。你到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引它出来,然后你退到人群中。百姓看到老虎出现,自然会迫不及待射箭。这时,老虎必死无疑。等到老虎死了,你再站出来说:‘国王本来让我抓捕老虎,你们却如此急迫射杀了它,这让我怎么向国王交代,是谁射的箭?’大家一听,肯定怕担责任,谁都不会承认。这样一来,你就能堂而皇之把老虎奉到国王面前了。”
织布工按照随从的话做了,果然顺利杀死了老虎,并得到了国王的赏赐和加封。
又一年,这个国家有野牛为患,四处伤人,国王又让织布工去抓捕野牛。织布工按照随从之前那个主意,顺利猎杀了野牛。国王十分高兴,再次重赏了织布工。
至此之后,织布工成了国王跟前的红人,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吃尽天下的珍馐佳肴。位高的同时,他也逐渐傲慢,开始看不起随从。他总是提醒随从:“我是主人,你是随从,你是服侍我的人。”随从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只能忍气吞声。
这一年,邻国要攻打这个国家。国王下旨让织布工带兵打仗:“你有头脑,箭又射得准,这一仗非你带兵不可,一定要取胜。”织布工根本不会射箭,也不懂什么战略战术,他的智慧都来自随从。而今他位高权重,自恃清高,又不愿意低下头来向随从请教,只能怀着忐忑的心情硬着头皮上阵杀敌。随从不声不响跟在他的身后,看他如何打这一仗。
织布工骑在大象背上,看着摇旗呐喊的敌军,吓得屁滚尿流,差点摔了下来。这时随从到跟前,对他说:“我本来可以帮你打赢这场仗,让你的官位再高一些,可你这么多年来傲慢轻视我,从不给我好脸色,我也不想再帮你了。”随从说着把织布工绑在了大象背上,“你还是回去吧,这场仗我来打。”
随从善于谋略,懂得战术,没过多久就击溃敌军凯旋。他见到国王,把当年跟织布工的协议、捕杀猛虎、野牛的事情统统说了出来,国王这才惊觉,原来他看到的雄才伟略都是出自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从此之后,随从摇身一变成了最尊贵的谋士,而织布工则沦为人们的笑柄。
织布工出身低贱,却自高自大,完全是为了掩饰他卑贱的身份,更重要的是掩饰他自卑的心。而越是自大,越是会失去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