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活着是一场修行(4)
- 心灵鸡汤:让你受益一生的300个哲理故事
- 张丽婕编著
- 4869字
- 2016-05-24 19:21:09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为了自轻自贱和不思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成功而圆满。但是,人生的波浪起伏和世事无常难免一次次地打击我们的信心、毅力和执着,最后让人变得自卑、退缩和妥协,生活自然也就如意不起来了。但我们应该坚信,人并不是水中的浮萍,我们有自己的主见、思想和精神,而这些都会产生价值,所以我们不应该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摆布,成为一个任自卑困扰的可怜之物。
自信是幸福的源泉
和田一夫曾经说过:“没有信念支持的人,没有自信,不能坚定意志,所以一事无成,失败而又痛苦地过一生。”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每一次心跳,只有你相信自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所有鼓励才会有效化为你的幸福。
20世纪30年代,美国有一位叫作波拉的驯马师。他训练出了很多优秀的赛马,这些马都在重大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所以,波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1936年的一天,波拉得到了一匹叫作“海洋饼干”的纯种马。它已经3岁了,但是身材矮小,膝盖突出又不对称,腿还不够直,身材有严重的缺陷。很多驯马师劝波拉说:“放弃吧,这样的马根本上不了赛场。”
“不,”波拉坚定地说,“海洋饼干虽然身材不好,但我在它的身上看到一种真正的自信。我一定要把它培养成一匹了不起的马,我们要在顶尖级的比赛中夺得冠军!”
波拉根据海洋饼干的特点,给它制订了专门的训练计划。他还经常带着海洋饼干一起散步,对它“说话”。他把它当成一个孩子来对待,给了它无微不至的呵护。海洋饼干也好像通人性似的,跟波拉越来越亲密。
在波拉的调教下,海洋饼干这匹其貌不扬的小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跑得越来越快,甚至能在赛场上超过那些著名的马。当时有一匹马被人们称为“奖金马王”,它几乎没有输过,是赛马场上的常胜将军。但是,在跟海洋饼干的一次比赛中,它竟然输了!
于是,海洋饼干和波拉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不断参赛,不断获奖,当他们第10次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波拉拍着海洋饼干的脑袋,疼爱地说:“老伙计,我们还有重大的目标没有实现呢,我们要挑战圣安妮塔10万奖金赛。别骄傲,我们一定要胜利,拿到大奖啊!”海洋饼干就像能听懂波拉的话似的,激动得呼啸起来。
可是,就在这对搭档全力以赴向最大的梦想冲刺的时候,让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海洋饼干在一次训练中腿部受了重伤,而波拉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医生告之他很可能会落下终身残疾。
所有人都为这对搭档的前途捏了一把汗。
波拉在面对公众时说:“圣安妮塔大奖是我和海洋饼干最大的理想。为了它,不管多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争取!我和海洋饼干加起来有四条好腿,这样就行了。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我们一定要跑到终点,夺取胜利!”
强大的自信支撑着这一对“难兄难弟”。他们一边养伤,一边小心翼翼地进行训练,终于迎来了比赛的大日子。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观看了这场盛大的比赛。
结果,海洋饼干跑出了圣安妮塔大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美国赛马史上的第二好成绩,并打破了世界纪录!那一年的新年前夜,美国人评选出了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海洋饼干这匹马,同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阿道夫·希特勒等名人一起,上了排行榜,它成为赛马史上的奇迹。海洋饼干和驯马师波拉的故事还被改编成电影《奔腾年代》,鼓励着无数朝理想迈进的年轻人。
波拉在海洋饼干的身上看到了自信,海洋饼干也没有辜负波拉那份信任。他们让所有的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自信”的力量。
是的,无论何时何地,你要相信自己,喊出“我能行”。别人给你的建议是从别人的认识角度出发的,作为“当局者”,你最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谁还能把你当成“潜力股”呢?对自己没信心的人,即使有成功的机会,收获也不会太大。所以,你只有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才会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收获。
人生需要自信,却不需要自负。自信必须建立在对自己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它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价值一种积极的肯定,而不是毫无根据的妄自菲薄。在自信这堂课上,敢于接纳真实的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是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培养自信的方法很多,有这样几点不容忽视。首先要自己独立,摆脱依赖心理,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其次,要养成长期积累知识的习惯,自信心不是一朝能成、一蹴而就的,因为自信来源于自己的学识,有学识的人才不会被人轻视,而学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要培养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淡然是种智慧,保持一颗淡然的心才能够坦然、洒脱,这也是自信之人必备的仪态。
越简单,越快乐
打扫屋子、清理电脑、剪短头发、丢弃旧物……这都是让生活变“简单”的方法。那些承载旧有印记的东西可能正是令你举步维艰的负累,丢掉它们,让自己从头到脚、从身到心都轻松,幸福就在摊开的双手中。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跟着“走火入魔”,那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精灵古怪的“小燕子”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全民偶像,她调皮捣蛋、不守规矩、出口骂人、动手打人,办了坏事不道歉,做了错事也是一哭二闹为自己找借口。特别是在规矩重重、金科玉律无数的皇宫里,她这个“异类”把大家都折腾得人仰马翻。
偏偏就是这位“混不吝”的民间格格征服了皇帝和亿万电视机前的老百姓。有几个人敢当众撒野?有几个人大字不识,成语不会就敢信口开河?有几个人敢在“领导”面前卖弄小聪明使小性子?只有小燕子敢。明明有点儿粗俗,却活得自由快乐;明明难登大雅之堂,却不把天王老子放在眼里;明明胸无点墨,却敢挑战权威不服不忿。
小燕子带着一种黑洞般的自信,带着一种顽劣的生命张力。爱就是爱,恨就是恨,讨厌就是讨厌,黑白分明,无拘无束。大家都羡慕她,觉得她幸福至极。
当我们身处社会太久,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越来越深入,面临的顾忌越来越多,再难做到小燕子那样的“脑残”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一点儿她的幸福哲学:她快乐,因为她简单。
其实生活本来就可以很简单,很多追不到的东西可以不追,很多背不动的东西可以不背,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强求,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标准。给生活做做“减法”,是非常有效的幸福法则。
有一个青年总觉得自己不够快乐,于是就背着一个大背囊千里迢迢跑去找一位著名的大师,询问快乐的方法。他说:“大师,我总觉得孤独、痛苦和寂寞,我走了太长的路,鞋子磨破了,脚也被荆棘扎伤了,可我就是找不到快乐的方法,您能帮帮我吗?”
大师答非所问:“你那个大背囊看起来很重,里面装的是什么?”
“它对我可重要了。”青年郑重其事地回答,“里面装着我每一次伤心时流的眼泪,每一次难过时的哀叹,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我舍不得丢掉它们,一直带在身上前来见您。”
“现在你见到我了,可以丢掉它们了。”
“不,这些都是我的经历啊,我舍不得扔。”
大师含笑不语,带着年轻人坐船过河。
上岸后,大师说:“你把船扛上,我们继续赶路吧!”
“什么,扛上船赶路?”青年大惊失色,“大师您没开玩笑吧!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扛着它我还怎么走路?”
“你这不是很明白吗?”大师微微一笑,“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把船放在身后,轻装上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你包里那些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陪了你一路,到达我这里。现在既然你已经见到了我,就该放下它们。”
青年豁然开朗:“原来这么简单啊!”
是的,就这么简单。试着给自己减压,给自己松绑,把自己肩头的负担丢掉一些。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什么是一定要背在身上的。丢下那些盘根错节的牵绊和束缚,轻装上路,才能欣赏更美的风景。
在这个时代,有许多让人功成名就的机会。然而很多人在追逐功成名就的同时,却放弃了平淡安宁的生活,以至于让自己的私生活都展现在众人的面前,完全丢掉了私人空间,成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追求功成名就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得到幸福生活,但往往到最后这些人反而丢掉了真正的幸福。
一位知名女作家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写过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我们这些有知识、有事业的女性,有的时候还不如农村田地里的妇女幸福。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的,正是这种平淡让我们的生活美丽而富足。
别做植物人
幸福是一种感知能力。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拥有的幸福,假如你没有这种意识,给你再多财富、再高地位,你还是觉得不幸福。一个人的幸福感与外物有关,但是更取决于你的心灵感应能力和对生活的态度。如果我们心存美好的期盼,我们一定可以看见美好的未来。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14岁的男孩患了“无痛感症”。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4年时间里,感觉不到任何疼痛。他曾经将十指咬断,也曾经遭受脚趾溃烂导致截肢,却从来不知道疼的滋味。他这一生,永远都无法理解“疼痛”这个词语。
与此相关的,还有另外一个小故事。有一个成年人遭遇一场车祸,高位截瘫,终日只能瘫痪在床上,几乎麻木,只有偶尔的全身阵痛会提醒他还活着。
妻子在一旁照料他,经常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他却安慰妻子说:“能够感受到疼痛,就说明我还活着。我从来没有觉得疼痛也这么幸福。”
每一个正常人都怕痛,甚至堂堂七尺男儿也有害怕打针的。可是,通过上述两个故事的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疼”的那个更幸福些,至少他有知觉、有体验。
和“疼痛”一样,幸福也是需要去感知的。很多人抱怨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好,工作待遇不好,或者伴侣不够体贴,家庭不够和睦。如果你也发出过类似的抱怨,不妨尽快反问自己:究竟是幸福离你太远,还是你丧失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你要知道,人们对幸福的感知力是不同的。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每天回家吃到爱人为你做的饭,你觉得幸福吗?
有人会说:“这很幸福哇!”进而就联想到爱人亲手烹制的那喷香的排骨、美味的蔬菜、营养又好喝的靓汤。
有人会说:“还行吧,至少比外面饭店的饭菜干净,而且价格便宜。”
有人会说:“那有什么大不了的,那是应该的!”
这样一比较你就能看出,同样一件事,人和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第一个人非常沉醉于这种幸福,第二个人相对麻木些,只看到最“实质”的东西,而第三个人几乎是个“植物人”,把爱人的奉献完全当作理所当然。
对后面两类人来说,他们不能随时随地用心灵去品尝生活的味道,所以,在他们的心里,对生活幸福的感知很少。所以有人会这样描述幸福:“幸福原是一个水晶球,掉到地上,碎成一片一片,有的人捡到的多一点儿,有的人捡到的少一点儿。”
有一对小夫妻,是大学时期的恋人,毕业之后共同到北京做“北漂”。他们租了远离市区的一间小平房,每天一大早就挤公交车进城上班。为了节省餐费,他们中午都是用饭盒带饭,在单位的微波炉里热一下,晚上回家也尽量在家做饭。他们吃的、住的、穿的都是最简单的,尽量把所有的工资都存起来——为了以后买房子结婚。
单位同事看他们每天其乐融融,还以为他们都是家境殷实的“幸福花朵”,哪知他们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草根,做着最基层的工作,拿着最基本的起步月薪。但是他们彼此珍爱,相互关心,记录着“北漂”以来共同打拼的点点滴滴。同事前辈中,大多数人比他们工资高,也有少数人已经有车有房,但都羡慕他们的那份幸福感。
可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不幸的,也没有谁是“绝对”幸福的。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幸福。它需要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去发现,去珍惜。当我们感到不幸福的时候,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失去的是幸福,还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感知幸福,学会感恩也很重要。传说,感恩是一棵小小的嫩芽,在上帝造物的时候,它就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如果我们不小心地去呵护它,它就不会发芽。如果感恩的嫩芽可以茁壮成长,那么幸福、快乐、好运也将会紧随而至,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心田里的小伙伴。
感恩如同阳光一样,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我们是社会哪个阶层的人,不管我们是贫穷还是富有,只要长存一颗感恩之心,就会拥有一种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我们的生活中便会出现一处又一处的动人风景。
别敏感,要钝感
常言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过分敏感就是典型的“没事找抽型”,自己活得累,也让身边的人跟着疑神疑鬼,活得更累。撕掉“小心眼”的标签,要从“神经大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