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防御

利耶帕亚

1941年6月22日,面对德军的突然袭击,苏联边境部队陷入巨大的混乱,准备充分的德军迅速突破苏联在西部边界的防线,分兵数路向苏联腹地挺进,其中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兵锋直指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位于拉脱维亚的利耶帕亚海军基地首当其冲,遭到德军的进攻。

利耶帕亚海军基地在波罗的海舰队的基地群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潜艇基地和训练中心,苏联海军防空兵学校也设立于此。根据计划,一旦开战,部署在这里的舰艇应立即投入布雷作战,封锁航道,迟滞敌人可能的海上进攻。为了保护基地安全,苏联成立波罗的海滨海军区负责这一地区的防务,海上防务由基地舰队负责,陆上防务则由隶属于第8集团军的陆军步兵第67师负责,师长杰达耶夫将军同时也是军区司令员,整个防御正面宽20公里,防御纵深5~10公里。

战争爆发前,滨海军区拥有岸炮12门(4门180毫米和8门130毫米岸炮)、高炮24门(均为76毫米)、飞机16架、舰艇36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1艘、潜艇15艘、鱼雷艇5艘、护卫艇14艘),为了完成赋予的作战任务,基地储存了大量水雷和深水炸弹,但岸炮和高炮的弹药储备不足,岸炮弹药仅有1个基数,高炮弹药也只有2个基数,这也反映了当时苏联对基地岸防和防空的不重视。陆上防务的情况也不理想,步兵第67师防御任务是保卫基地和从国境线到温次皮尔斯整个沿岸地带,防御正面宽200公里,显然苏军兵力严重不足。

6月19日,基地司令克列文斯基海军上校收到命令:基地所属部队立即转入二级战备。他立刻把这项命令通报给波罗的海滨海军区司令杰达耶夫少将。6月21日23时40分,基地进入一级战备。次日(也就是6月22日),德军对基地进行了15次空袭,同时德军第291步兵师以强行军沿着海边道路向城市高速推进。同日,为了防止德军从海上对防线侧翼发动进攻,基地立即下令舰艇出动,潜艇Л-3号与M-79、81、83号在城市附近海域展开,扫雷舰“地雷”号则布设了206枚水雷,驻扎在萨烈马岛的海军航空兵也奉命出动对德军进行了轰炸。基地的高炮部队与航空兵飞机一起协同击退了德军的多次空袭。

就在利耶帕亚海军基地正在紧张地进行布雷作业的时候,波罗的海舰队其他部队也在执行类似的任务。根据一战的经验和部队担负的任务,波罗的海舰队认为,一旦开战,舰队应立即出动舰艇在重点海区实施防御性水雷障碍布设,阻止敌军进入芬兰湾,掩护苏军的侧翼和后方,从海上方向保障海上交通线和舰队各基地安全,并保障己方兵力展开,打破敌人大型水面舰只突入芬兰湾的企图,也可以封锁驻守在汉科以东芬兰各港口德芬军队。在塔林驻泊的分舰队舰艇和航空兵第10旅接到命令进入待命状态,为布雷舰艇提供掩护,随时投入作战。由于时值夏季,布雷几乎无法保持隐蔽,不过还是有很短的一段夜暗时间可以用来掩护舰艇出航和航渡,以及使布雷的舰艇免遭德军航空兵突击。6月23-30日,舰队舰艇6次出动,每次出动各种舰艇20余艘在芬兰湾布雷,共布设了7条水雷线,布设水雷3059枚,护雷卫498具。不过这个成绩并不值得炫耀,与他们的前辈相比,红海军更要汗颜了,1914年舰队布雷仅用了4.5小时(只不过水雷数量是1941年的一半),这次花了整整8天!

根据计划,水雷障碍两翼由汉科和奥斯木萨尔岛海军基地炮垒掩护,这就构成了中心雷炮阵地。不过,布雷效果值得怀疑。由于塔林基地库存水雷数量有限,而从喀琅施塔得运来又相当困难,造成在中央阵地布设水雷的规模与计划相比大为缩小,仅能对付德军大型水面舰只,基本定深不超过90米。苏军承认,布设的障碍作用甚微,德军只要出动一定的扫雷舰艇,水面舰艇和潜艇均能进入芬兰湾。在布雷过程中,由于未发现德军已布设的水雷障碍(德军在克来彼达与瑞典厄兰岛之间布设了“瓦特堡”障碍,芬兰湾入口处布设了“阿波尔达”与“科尔别塔”雷区,德国潜艇与航空兵还在利耶帕亚、温次皮尔斯、伊尔别海峡、索厄拉海峡附近布设了非触发水雷),苏军在“阿波尔达”雷区损失驱逐舰“愤怒”号,巡洋舰“马克西姆·高尔基”号触雷受伤。苏军布雷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根据德军公布的数据,德国海军在苏联布设的雷区里仅仅损失了扫雷艇M-3134号和M-1706号及猎潜艇UJ-113号。

苏军战后对此次布雷不成功总结原因为:布雷舰数量不够,只有2艘;舰队主要基地塔林水雷储备量偏少;白夜缩短了布雷舰在海上的停留时间。

在伊尔别海峡的布雷行动更是一团糟,苏军原计划在战争爆发后第5天完成布设任务,但因为布雷舰数量不足及组织不力,24日才进行首次布雷,而拖延原因竟然是战争爆发前几天轻率地降低了驱逐舰的油料储备标准。而第二次布雷又拖到27日才开始,当天舰队出动驱逐舰5艘、扫雷舰1艘、猎潜艇3艘,布设了水雷480枚和护雷卫40具。行动中,驱逐舰“警戒”号被德军鱼雷艇击伤。当然,伊尔别海峡的布雷行动还是取得了一定战果,德军承认在此损失扫雷艇M-201号和R-205号,另4艘R型扫雷艇触雷受伤。

坏消息接踵而来,27日当天利耶帕亚海军基地传来坏消息——基地失守!由于兵力不足,24日,德军在该市以北前出至波罗的海沿岸,守军与上级的联系被切断。25日,德军第291步兵师(苏军战史记载德军此次进攻一共出动2.1万余人)逼近“托马拉”造船厂,苏军立即对造船厂内正在修理的舰艇进行了爆破,德军进城后通过打捞俘获驱逐舰1艘、潜艇5艘、破冰船1艘等苏军内部战史承认当时凿沉驱逐舰1艘、潜艇6艘、鱼雷艇1艘。。26日局势进一步恶化,各单位弹药即将告罄。在前几天的战斗中,130岸炮消耗炮弹1300发,76高炮消耗炮弹4000发,现在每门岸炮只剩下10余发炮弹,高炮则只剩余0.3个基数原因在于战前苏军弹药储备存在问题,岸炮只有1个基数,高炮也不过2个基数。。黄昏,指挥官接到撤退命令,但命令只能部分执行,因为通向后方的道路已基本被敌占领。27日,2艘运输船满载军队与平民驶往温次皮尔斯,航行中,鱼雷艇TKA-17、37、47、57、67号与德军第二S艇支队发生交战,运输船顺利抵达目的地。29日,德军到达城外,5艘苏军鱼雷艇与德军MTB艇交火,结果苏军TKA-47号鱼雷艇被俘,而城市的保卫者们经过1个多星期的巷战才最终撤退。

根据德军统计,在6月22-29日的战斗中,苏军损失如下:自沉驱逐舰“列宁”号、潜艇C-1号、M-71号、M-80号、“罗尼斯”(Ronis)号和“斯皮德拉”(Spidola)号,破冰船“斯拉舍”(Silach)号(541吨)以及辅助炮舰1艘,另外苏军鱼雷艇TKA-47号被俘。此外,由于基地失守,位于此地的苏联海军防空学校也蒙受了损失,损失了一批海军急需的防空专业干部。如此重要的海军基地竟然仅仅守了5天,利耶帕亚海军基地保卫战在战后引起了苏联海军内部的激烈争吵。

这次保卫战,给苏军最大的教训是如何协调陆海军行动。步兵第67师隶属第8集团军,海军基地则由波罗的海滨海军区实施作战指挥。尽管苏军在基地有不弱的兵力,但却未充分发挥各自效能。步兵师分散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陆海军部队各自负责的方向和构筑城市周围工事的分工问题直到德军进攻前才由步兵师长和基地司令商定。海军炮兵支援陆军部队的火炮射表直到最后一刻才拟定出来,也是到了此时,步兵师长才担负起对基地所有防御兵力的指挥。此外,直到战争爆发前的6月22日凌晨2时,双方还未建立协同组织,一直到德军空袭前2小时,负责人们才进行了第一次磋商。而在作战中,基地司令在23-26日接到的3项命令自相矛盾,对于稳定基地防御未起任何作用。23日接到的命令是,陆军退却你们也退却;25日命令变为坚守利耶帕亚;26日又命令立即退却。

同时,苏军战前对海军基地的陆上防御并不重视。早在1940年,库兹涅佐夫就与舰队司令特里布茨共同拜访了与自己同名的那位波罗的海滨海军区司令,讨论利耶帕亚和里加的陆上防御问题,但对方不以为然,因为对方认为一旦战争爆发,陆军不会撤退这么远。

要知道,在帝俄海军时代,利耶帕亚海军基地就是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早在20世纪初,俄国就对该基地的取舍进行了激烈讨论,最终选定此地,但基地四面敞开,且在枯水期出海不得不通过一条长长的渠道。一战时期,俄军在1915年就不得不放弃该地。

对苏联海军而言,在距离国境线如此近的地方是否有必要建立如此重要的海军基地,这引起了激烈争论。战争爆发后,该基地短时间内就告失守更是引发了战后的争吵。一般认为,在波罗的海东岸和里加湾内,有更适合的前进基地,如果单纯从战略与基地配置的情况来考虑,在此建立基地未尝不可,但不应投入过多。而将海军防空学校设在此处,无疑是海军人民委员部的失策。

事实上,二战结束后至今利耶帕亚海军基地仍是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看来该基地地理位置和条件实在是令苏俄海军无法取舍。

初期作战

虽然利耶帕亚海军基地很重要,但此时波罗的海舰队也顾不上了,同此时其他战线的苏军一样,波罗的海舰队眼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尽快恢复各部的联系,建立稳固战线,拖延敌人,阻止战局的进一步恶化。

战争刚一爆发,驻扎在塔林的潜艇第2支队长奥廖尔中校就接到舰队司令部的命令:

敌人利用波罗的海进行军事运输;芬兰西南海面上出现了敌舰。仅仅有戈洛托夫浅水区的布雷情报。你们的任务是把潜艇展开于中部和北部海区,按照无限制潜艇战的原则击沉一切敌舰,报告发现敌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情况。准备完毕、请求批准后,以全部自给力立即出动……

6月22-23日舰队派出潜艇12艘(C-4、6、7、10,Щ -309、310、311,M -79、81、83、90和 Л -3)执行破交任务,各艇于7月9-11日期间陆续返回基地,其中Л-3在梅梅尔附近布设了水雷,C-4号在波美拉尼亚海岸附近巡逻游猎,C-10号则进入但泽湾活动。德军宣称苏军潜艇一无所获,而且在战斗中己方U-149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苏军的M-101德军此战报有误。在苏军所有100艘M型潜艇中,并无此编号潜艇;而与此相符的应是M-99潜艇,不过该艇未参加此次作战,6月27日在离开希乌马岛时被U-149击沉。艇。

虽然潜艇部队积极寻找战机,但是潜艇支队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潜艇2艘。苏军战后总结认为,当时派出的潜艇大部分用于发现敌军大型舰艇编队和登陆兵,查明敌方的企图和保卫本国沿海,所以只有6艘真正进行破坏敌军海上交通线任务。

舰队航空兵也没有闲着。6月25-30日,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与北方方面军空军对在芬兰及挪威北部德军的39处机场发动战争期间首次空中战役,参战飞机540架舰队航空兵25日出动84架轰炸机,26日出动22架轰炸机。,出动飞机1000架次,苏军称战斗中击毁敌机130架。德军记录则称第5航空队没有损失,芬军2架飞机受伤,击落苏军轰炸机23架。

6月30日,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121架轰炸机和强击机突击了在德文斯克地区航渡和途中的德军。参战的一名飞行员卢卡维奇回忆道:

……我们出动了2个四机编队。我和列奇卡洛夫各带领一个。双机组的长机由特鲁德担任,黝黑敦实的摩尔达维亚小伙子格鲁苏尔则给我当僚机。每一条大路上都烟尘滚滚。敌军坦克和汽车正朝着德文斯克开进。列奇卡洛夫带领的四机编队对准前头的敌军纵队投下炸弹,随后又用机枪扫射。我带领的四机编队也迅速跟进,就在敌人还没有清醒过来的时候,油罐车早已被我们打着起火,堵塞了道路。随后,机枪子弹和航炮炮弹,一串又一串地射进敌军车队和人群;带着满腔愤恨的炸弹也投向德军车队行列。转眼之间,烈火浓烟腾空而起,遮天蔽日,敌军四散逃窜。这种景观我们是司空见惯了。但是,如今它的意义却完全不同。那些把儿童、妇女、老人射杀在渡口、射杀在列宁格勒州每条大路上的凶手们,如今受到了罪有应得的惩罚……

由于局面失去常态,舰队航空兵的行动命令变成由海军人民委员会“直接下达”,并未通知舰队司令,纯属海军任务对于该兵种来说已经处于次要地位。

虽然波罗的海舰队在英勇作战,但是和其他战线一样,战局仍在继续恶化。不久后,舰队主要基地塔林的失陷,使苏军中央阵地与芬兰湾东部各阵地左翼暴露在敌人面前,德军推进到伊尔别海峡南岸,苏军继续在该海峡布雷变得毫无意义。原先这两地布设的水雷反而被德军加以利用,纳入了防潜阵地配系中,尤其是东部阵地(指伊尔别海峡)的左翼水雷线,缩小了苏军舰艇从西驶往戈格兰岛的航线宽度。8月8日-8月26日,德军在芬兰湾南部的尤明达尼纳角布设了代号“尤明达”的雷区,使苏军航线带进一步缩小,在以后的作战中,苏军在此付出了巨大的损失。战后苏军才真正明白,只有确保雷炮阵地陆地侧翼的安全,雷炮阵地才可能稳固,否则就是徒劳无功。

宣誓

伊尔-4轰炸机

在此期间,在波罗的海发生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型水面舰艇之间的海战。1941年7月6日在伊尔别海峡进行布雷时,苏军驱逐舰“暴躁”号、“有力”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号与护卫舰“雪”号、“乌云”号与德军运输船队护卫分队展开了白昼海上炮战,苏军战报称,在这次战斗中击沉德国驱逐舰1艘,击伤敌辅助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然而,苏军对战斗细节的描写,比较含糊,在舰队战史中只是说明击沉击伤敌舰各一艘。关于这次难得一见的海战,德军编队指挥官罗索(Rossow)在作战日志中写道:

7月6日10时26分,我接到命令,带领猎雷舰MR-11(Minenraumschiff-11,5100吨,由商船改装,装备3门105毫米炮,搭载12艘摩托扫雷艇)和扫雷舰M-23、31(各600吨,各装备2门105毫米炮)护送4艘满载军需品的驳船驶往里加。

10时45分,两艘船遭到3架飞机袭击,对方投弹8枚,无一命中。12时00分,船队在北方发现4艘驱逐舰,3艘航向东,1艘航向西南,准备分割我们的船队。在距离18000米时,3艘驱逐舰首先开火,齐射目标是MR-11。当双方距离缩短到15000米时,我舰105毫米炮也开始射击。我命令M-31施放烟幕,而此时俄国驱逐舰可能担心遭受鱼雷攻击,第4艘航向改为平行航行。其他的驱逐舰继续与MR-11交火,但无一命中,而自己却至少被命中1发。烟幕施放后,交战在12时55分到13时30分之间出现了间断。不久,又有5架飞机前来投弹14枚,被击落1架,船队没有损失。

7型驱逐舰武备战时变化

13时35分,2艘大型驱逐舰继续与我舰交火,不过此时双方距离已有25000米,敌舰只进行了短促射击。14时15分,敌舰离开战场,转向西北。14时30分,我方船队再一次遭到3架飞机袭击,对方投弹6枚,依旧无一命中。船队于19时00分安全抵达目的地。今天的战斗,船队对空射击消耗105毫米炮弹96发、37毫米炮弹850发、20毫米炮弹3730发,与4艘驱逐舰炮战消耗105毫米炮弹198发。我方无一损失。

作为此战的一个尾声,5天以后,德军M-23号在里加湾西北触雷受伤。

由于战局的变化,7月2日,舰队开始构筑东部(苏尔萨里岛)雷炮阵地;8月,当德军逼近芬兰湾后,又在涅瓦河口开始建立后方雷炮阵地,以掩护喀琅施塔得接近地。在两地共布设了5657枚触发水雷和1480个护雷卫。这两个雷炮阵地的建设给德军企图突入芬兰湾东部逼近列宁格勒的计划造成了严重障碍。

波罗的海防御战役,德军挺进纵深500公里,苏军则放弃了几乎整个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在6月22日到7月9日的波罗的海防御战役中,波罗的海舰队出动5.8万人,损失1278人,基本为纯减员。由于陆上作战的失败,舰队主要任务变为:支援红军的濒海侧翼;固守海军基地;掩护列宁格勒的远海要冲;破坏对德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交通线。

从7月10日开始,波罗的海舰队参加了苏德战争中时间最长(到1944年8月9日结束,历经900天)的列宁格勒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