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为文三十载”,欲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于是四十岁时赴长安应进士第。在长安,他与张九龄、王维等友人游乐甚欢,在众多文人中诗名大振。但此次应试又落第,满腔希望再次化为泡影,他非常懊丧,想直接上书献赋,又感慨不遇明主。在此种复杂的心境下,写下了此诗。在诗中,诗人以自怨自艾的语言抒写自己仕途不顺的郁愤,表达自己才不见用的痛苦心情,流露出了对现实的怨恨不满。岁暮,指年底。南山,指终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北阙,指皇帝的宫殿,代指皇上。休,不要。敝庐,寒舍。句意为:不要再向皇上呈奏书表了,还是回到南山我的寒舍去吧。这两句显出作者的一腔幽愤,经过科举的失利后,想干谒求仕,又心灰意懒,不得已只好归隐。虽然诗人心中万分绝望,但巧妙地正话反说,其无奈和矛盾之情状显得含而不露。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不才,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贤明的君主。疏,疏远。句意为:我才疏学浅,所以遭到皇上的弃用;身体多病,所以遭到老朋友的疏远。这两句是作者怨天尤人的反语,实则认为自己才高于世而不为世人所赏识。在诗人看来,“明主”的弃用是不识千里马,实为不明也。“故人疏”三字明显影射友人的引荐不力。这两句蕴涵着深深的怨愤情绪,据载,玄宗到王维内署见孟浩然后,甚喜,说早闻其诗名,令诵诗,当听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后,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遂放还。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青阳,指春天。除,过去。句意为:我如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过不惑;看看春天将至,一年又要过去,而自己老大无成,不免心忧如焚。作者用“催”和“逼”两个动感极强的词,把“白发”和“青阳”拟人化,揭示了岁月的无情,表现出作者不愿白衣终老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句意为:想到这些,我终日怀着忧愁郁闷的心情,夜不能寐;月出松林,洒进窗户,照着我一颗空寂的心,使我感到更加失落和痛苦。这两句通过勾勒空寂孤苦的月下愁思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落寞惆怅之情。

这首诗是作者抒写仕途失意的名作。在通篇的自怨自艾中,我们能感受到其懊丧、忧怨、深感前途茫茫的复杂情感,其痛苦心情和焦虑之态感人至深。本诗意味含蕴委婉,弦外之音甚多,悠远醇厚,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