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鉴赏 大全集
- 《唐诗鉴赏 大全集》编委会
- 2455字
- 2020-06-24 12:59:07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时杜甫居长安。天宝六年(747年),玄宗下诏召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杜甫与元结等皆不第。韦左丞丈,韦济,天宝七年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韦济很赏识杜甫的才华,杜甫也把他视为知己,在这首诗中,向他吐露了平生的抱负,并诉说了自己功名不就的感慨。因为韦济年纪大,是长辈,所以杜甫尊称其为“丈”或“丈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纨绔,代指富家子弟。儒冠,指儒者。丈人,对韦济的尊称。贱子,杜甫自称。具陈,细说。这四句总领全篇,句意为: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从无衣食之忧,而读书人却大多穷困不得志,真是不公平啊。韦大人请静心倾听,让我给您详细道来。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充观国宾,喻指参加进士考试。开元二十三年,杜甫考功第,时年方二十余岁,故自谓少年。料,估计。扬雄,西汉大辞赋家,尝作《甘泉》等赋。敌,匹敌。子建,曹植,曹操之子,三国时著名诗人,能七步成诗。亲,接近。李邕,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杜甫少贫不自振,客齐、赵间,李邕奇其才,先往见之。王翰,唐代著名诗人,并州晋阳人,及进士第,终道州司马。卜邻,择为邻居。挺出,突出、杰出。要路津,喻指显要的职位。风俗淳,民风淳朴。这一部分是诗人自述自己年少时学优才敏而且踌躇满志。杜甫少年早慧,以诗文见长,而且关心时政,以正君善俗为己任。因为他视韦左丞为知己,所以自述时并不作故意谦虚之语。句意为:我在二十几岁时就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我从小勤奋刻苦、饱读诗书,所以写文章时可以左右逢源,如有神助。我写的赋估计只有扬雄可以匹敌,我的诗才可能只有曹植可以相提并论。当时李邕赏识我,并枉驾来见我,大诗人王翰更是愿意和我比邻而居。我自认为才能学识很突出了,很快就能走上仕途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就连连向圣上自荐、上疏,想辅佐皇上把国家和人民治理得更好。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萧条,落空。行歌,奔走作诗。隐沦,隐居之士。旅食:客居谋生。十三载,杜甫自开元二十三年赴京到天宝六载整整十三载。京华,京城、京师。肥马,代指富贵人家之马。潜,隐藏。顷,不久前。见征,指玄宗下诏召天下有一技者入京应试一事。然,忽然。伸,伸展。青冥,蓝天。蹭蹬,失势。纵鳞,鱼得意遨游。这一部分叙述其困顿不得志,即“误身”之意。前八句是言其贡举不第,到处漂流。后四句言蒙玄宗之诏到长安却又遭李林甫阻挠而退。“骑驴”六句,极写其困厄之状,“见征”四句,表现其志不得伸。这一部分诗人以自己的坎坷经历充分论证了开头提出的“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论点。句意为:没想到我的这些志向全都落空了,但我到处奔走作诗,不断向王公大臣们投诗干谒,希望得到引荐,并没有转而去做隐士。自开元二十三年至天宝六年整整十三年,我一直流落京城,客居谋生。早晨去敲富人家的门,晚上跟随在他们的队伍后面,以讨得一点残羹冷炙,其中的悲痛辛酸哪能道得尽?不久前,皇上又下诏征天下有一技者入京,我忽然间仿佛觉得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可以展翅飞翔了,不料刚飞到半空又被打落,仿佛如鱼困浅池一样不能纵情遨游。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厚,厚意。真,对人真诚。猥,承蒙。贡公喜,汉代贡禹与王吉为友,王吉做了大官,贡禹非常高兴,等待着他来推荐自己。原宪,孔子的弟子,极贫而有才。怏怏,气愤不平。,且前且退的样子。去秦,指离开长安。终南山,山名,在长安南五十里。清渭,渭水。渭水在京北万年县北五十里,古云“清渭浊泾”。一饭,一饭之恩。驯,驯服。这几句写诗人因感怀韦左丞,而致临别缱绻之情。“甚愧”四句言对韦左丞知遇之恩的感激;“窃效”四句言不得志而思去;“今欲”四句言欲去而不忍去;“常拟”四句言欲留而不能留。临别之际,作者心潮澎湃,其思想既矛盾又复杂,因此在表达上犹豫徘徊,百转千回。句意为:我对于大人的厚恩深感惭愧,对大人的真情实意深深了解。您曾经屡屡在朝堂上称诵我的诗文,尽力帮助我。我也曾私下里希望能借助您的引荐而实现理想,不想像原宪一样空有才学而一辈子受穷。虽然现在理想没有能够实现,心中闷闷不乐,我想就此离去,但又有些依依不舍。我想离开长安远游,但又舍不得终南山,并屡屡回望渭水河畔。我经常盘算着去报答您的一饭之恩,而一直又没有这样的机会,今天要和您告别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我这一去如同白鸥没于烟波间,从此相隔万里,要再联系可能就很难了。
此诗开篇立论,提出“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观点,然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论证,结尾点题,点明辞别奉赠之意,结构安排非常得体、巧妙。通篇直抒胸臆,语句颇多排比,语意纵横转折,感愤悲壮之气溢于字里行间,又时而缱绻踌躇,曲尽其妙。诗人虽郁郁不得志,却并无拜望请求提携之私,词气坦荡磊落,英锋俊彩,不失儒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