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鉴赏 大全集
- 《唐诗鉴赏 大全集》编委会
- 7字
- 2020-06-24 12:58:39
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开元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长信怨(三首)
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长信怨”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一作《长信秋词》或《长信愁怨》。这首诗是《长信怨》组诗中的第一首。诗中描写的是一位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
“金井梧桐秋叶黄”,金井是指井栏边饰有雕浮花纹的水井。句意为:井边的梧桐树叶已经发黄了。此句点明时令,时值深秋,树叶枯黄败落。“秋叶黄”亦暗示诗中女主人公青春已逝。首句虽在写景,凄凉之情却已然可见。
“珠帘不卷夜来霜”,句意为:夜深霜重,珠帘低垂,霜气从帘外轻轻透了进来。此句写室内之景,珠帘不卷暗示了女主人公的慵懒和失落,一个“霜”字不仅表明夜已很深了,而且使此情此景更显凄凉。
“熏笼玉枕无颜色”,熏笼,指宫中取暖的用具。玉枕,即枕头。句意为:熏笼和玉枕在深夜微弱的灯光下色彩显得更为暗淡。此句既是写器物的色彩暗淡,亦是写女主人公此时心情的暗淡。灯光和器物的暗淡表明女主人公居室的陈设已十分陈旧,她已深居这冷宫多年;心情的暗淡表明她曾无数次地企盼皇上能重新给予她恩爱,却无数次地以失望告终,她的心里已没有什么希望。夜深人静,露冷霜凄,这位孤枕难眠的女主人公是多么的落寞和孤单。
“卧听南宫清漏长”,南宫,指皇帝的居处。清漏,古代计时的器具。句意为:躺在床上,听着南宫那边传来的滴漏声,更加难以成眠。南宫是皇上居住之所,是使宫女们辗转反侧、魂牵梦绕的地方。尽管一次次地梦想,一次次地失望,她心里已经明白皇上是不会再眷顾她的了。但深宫大院,长年与外界隔绝,生活在这里,除了想那南宫,想那薄情寡义的皇上,她又还能想些什么呢?于是当她听到计时的“清漏”声,想到皇上此时也许正在与别的宫女共枕衾之欢,这种失意落寞之情就更为浓重了,她哪里还能入眠呢?
全诗着力于景物描写,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由远及近,从户外的金井、梧桐写起,起笔便渲染出凄凉的环境气氛。然后从户外转入户内,通过对室内灯光及陈设的描绘,进一步烘托环境之凄凉,经过一系列的描写铺陈渲染之后,诗人终于将光焦定格在这位卧听南宫清漏声的宫女身上,从而使诗意的内涵达到了最丰富的境界。末句中“清”、“长”两字冠于“漏”的一前一后,愈显韵味悠长,正是由于女主人公的处境凄凉、清冷,才使她更觉得长夜漫漫,孤寂难眠。全诗虽然没有一句抒情的话,却处处让人感觉到宫女那种深切的哀怨之情,写得缠绵悱恻,余韵袅袅,不绝如缕。这正是诗人的匠心独运之处。
其二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此诗是《长信怨》组诗中的第三首,诗人借汉班婕妤的故事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班婕妤”原是汉代宫中的一种女官职名。此处特指汉成帝时的一个宫妃。相传汉成帝时,班婕妤美而善文,起先很受汉成帝宠爱,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成为汉成帝新宠,班婕妤逐渐受到冷落,赵氏姐妹心狠善妒,班婕妤为避祸全身,主动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此诗摄取的即是她在长信宫中侍奉太后时清晨洒扫的一个画面。
“奉帚平明金殿开”,奉,同捧。平明,指天亮。句意为:说班婕妤天亮就开门拿起扫帚打扫宫殿。美而善文的班婕妤为什么要去干下人们干的事呢?很明显,赵氏姐妹已容不得她以宠妃自居了,为了全身远害,她只能如此。
“且将团扇共徘徊”,团扇,即圆形的扇子。班婕妤曾作《团扇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句意为:班婕妤苦闷时就摇着一把团扇独自徘徊。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也许这把团扇正是当时皇上宠幸自己的见证,虽然皇上已移情别恋,但当时的情景还是无法让人忘记啊。
“玉颜不及寒鸦色”,玉颜,指姣美如玉的容颜,这里是暗指班婕妤自己。寒鸦,暗指掩袖工谄、心狠手辣的赵氏姐妹。句意为:姣美如玉的容颜反倒比不上寒鸦的羽色。此句是班婕妤自嘲之言。岂有“玉颜不及寒鸦色”的道理,只是君王壅蔽,被赵氏姐妹的花言巧语和阴冷伎俩所迷惑而已,流露出班婕妤对成帝无端疏远、冷落自己,听信赵氏姐妹谄言的几许嗔怨。
“犹带昭阳日影来”,昭阳,汉代宫殿名,代指赵飞燕姐妹与成帝居住之处。日影,太阳的光影,古时以太阳象征君权,这里指君王的恩德。句意为:说因为寒鸦从昭阳宫方向飞来,羽毛尚且浸润着太阳的光泽,自己虽有美颜,却和君王相隔,连乌鸦都不如。此句是写赵氏姐妹此时宠遇正浓,皇上对她们的恩宠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诗借汉代班婕妤失宠之事,一方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荒淫腐朽的生活,对宫妃的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影射了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另一方面也含蓄地揭示了玄宗晚年朝政的昏暗,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意情绪。诗人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及进士第,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调任汜水县尉,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即贬官岭南,以后又屡遭贬斥。从诗人的履历中可以看出他于开元末年步入官场,此时的唐玄宗已丧失了开元初期和中期时的锐意进取精神,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幸杨贵妃,听信谄言,朝政日非,奸人当道,贤人远去。诗人胸怀远大抱负,有志为国效劳,却不仅不受重用,反遭贬黜,这和美而善文的班婕妤的遭遇有什么两样?汉成帝的昏聩其实正好可以用来讽喻唐玄宗晚年的荒唐。全诗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含蓄而隽永。清人沈德潜曾于《唐诗别裁》中评道:“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
其三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承恩时。
此诗是《长信怨》组诗中的第四首。这首诗用笔婉转曲致,极尽缠绵往复之能事,将宫妃的哀怨情态表现得极为生动传神。
“真成薄命久寻思”,句意为:想不到自己竟然真的是一位命运不济的人。诗中的女主人公曾受到皇上的宠幸,那恩爱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可没想到皇上此去竟一去不复返了,这让她非常失望。
“梦见君王觉后疑”,句意为:宫妃在梦中见到了皇上,皇上还说即将来宠幸自己,但醒来后又怀疑这不是真的。此句将宫妃那种曲折复杂的心理状态刻画得细腻婉转,淋漓尽致,明显地流露出思而不得见的寂寞无奈情绪。
“火照西宫知夜饮”,西宫,皇帝宴饮的地方。句意为:这时她看到西宫那边宴饮的灯火燃得正亮,皇上正在与别的宫妃欢宴。此情此景使她更加坚信自己的怀疑是正确的,后宫佳丽如云,皇上又怎么会到我这儿呢?
“分明复道承恩时”,复道,两层阁楼间的通道。句意为:眼前灯火明亮的景象分明就和当年自己在复道承受君恩时一样,不过主角已不是自己,而是那位宠遇正浓的西宫娘娘。皇上是不可能再来眷顾自己了,留给自己的只能是无止境的寂寞和凄凉。
诗中“真成”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功力,把宫妃似真似幻的命运飘摇感准确地刻画了出来。一个“疑”字也用得甚为精妙,这好像是真的,因为不久前她还受着君王的宠爱。但映入眼帘中的那西宫辉煌的灯火,又表明君王正在与别的宫妃宴饮,是不会再来的了。一切都不过是梦幻!一种近乎绝望的哀怨之情隐隐地流淌在字里行间。而那宴饮的情景,更勾起了宫妃对往事的回忆,触景生情,幽怨无限。全诗含而不露,却并不隐晦,诗人以巧妙的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寂寞、伤怨的精神生活。不愧为宫词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