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鉴赏 大全集
- 《唐诗鉴赏 大全集》编委会
- 827字
- 2020-06-24 12:58:36
王翰
王翰,字子羽,晋阳人。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集十卷。今存诗一卷。
凉州词(二首)
《凉州词》是以凉州(其州治在今甘肃武威)地方乐调制作的歌词。凉州曲自从唐开元中传入中原后,因为其新鲜,有很多诗人为其填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之涣和王翰所作。
边塞诗在唐代很流行,出现了大批边塞诗人,著名的如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王翰并未去过边塞,不像岑参那样是边镇幕府的文僚,写边塞诗非常自然;也不像王昌龄那样因为对边塞风光很感兴趣而前往领略,然后写进诗中。他是受盛唐时代风气的影响,对边疆戎马生活表达了自己的热烈关注。他的这两首《凉州词》虽无对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特别真实和客观的描写,但意境开阔,语句华美,富浪漫气息。
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在众多的边塞诗中一向享有盛誉,但其诗意,尤其是后两句历来歧义纷陈。诗中所表现的边疆生活纯属诗人所想象,充满着浪漫色彩,因而句意比较朦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描写出征前送别酒宴的豪华及气氛的欢快热烈。夜光杯,指非常高级精致的酒杯。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载: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琵琶马上,马上琵琶,琵琶是马上之乐。催,唐时饮酒时奏乐助兴催饮之词。句意为:酒筵上甜美的葡萄酒盛满在高级精致的夜光杯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开怀畅饮。首句华美豪贵,色彩绚丽。葡萄酒和夜光杯在当时是极珍贵之物;一个“美”字又写出酒质的甘美芳醇;由葡萄酒、夜光杯我们又能联想到鲜红的酒液盛在晶莹玉润的酒杯中的美丽景象。次句渲染酒筵的规模宏大,令人想象到将士们在琵琶声中觥筹交错、痛快豪饮的沸腾场面。这两句所咏之物如“葡萄酒”、“夜光杯”、“琵琶马上”都具有西域特色,足见诗人在选择物象时的良苦用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上两句写战士们的豪饮场面,此两句铺陈其豪言壮语。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句意为: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卧沙场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就打算马革裹尸,没准备活着回来。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战士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语气中透露出旷达、坚定和视死如归。
整首诗写得热烈而悲壮,色彩宏丽,充满豪情。但有的人从现实角度去理解此诗,认为首句所展示的场景十分豪华,应是写将军的;有人据“古来征战几人回”句认为是写战胜归来的庆功宴;有的人则认为末两句是表达一种反战情绪,等等。产生如此多的歧义,不能硬性统一,所谓见仁见智,不过据此更可以说明此诗的诗味醇厚,思想内涵丰富,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也是千百年来让人吟诵争鸣不已的主要原因。
其二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这里代指其故乡。阑,尽。句意为: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在塞外仍然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酷严寒。这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胡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其声悲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意气,情意。长安,此代指故乡。句意为:战士们在夜里听着凄凉的胡笳曲《折杨柳》,思乡之意更加浓厚,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夜听胡笳折杨柳”极力渲染出了一种思乡的氛围:寒冷的夜晚万籁俱寂,而笳声的响起更让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并且悲凉的笳声吹奏的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悠悠的笳声在夜空回荡,真正是“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这首诗抓住了边塞风光景物的一些特点,借其严寒春迟及胡笳声声来写战士们的心理活动,反映了边关将士的生活状况。诗风苍凉、悲壮,但并不低沉,以侠骨柔情为壮士之声,这仍是盛唐气象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