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鉴赏 大全集
- 《唐诗鉴赏 大全集》编委会
- 1301字
- 2020-06-24 12:58:33
祖咏
祖咏,洛阳人。登开元十二年进士第,与王维友善。
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是一首借景言志的七律。祖咏是唐朝洛阳人,开元十二年中进士,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盛唐时代。当时唐朝国力空前强大,面对周边突厥、契丹等少数民族的进犯,坚决给以有力的还击。在当时,投身沙场去建功立业是一种时代风尚和主导精神趋向。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的这种愿望。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在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它南靠渤海,北依燕山,地势险要。蓟门关北面的少数民族是契丹。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此招纳天下贤士,故称。客,诗人自称,时诗人客游燕地。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汉将营,指唐军将士的军营,此处是以汉代唐。句意为:登上燕台,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军的座座军营,军营里号角喧天,战鼓隆隆,声震四野,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到震惊。首联写诗人登上燕台远望时最初的所见所感。“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战场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登台远望,由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使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于是不免感到心惊肉跳。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危旌,行军的战旗。句意为:放眼望去,积雪万里,闪着凛冽的寒光,边关曙色中,军队在行进,战旗迎风飘扬。颔联是作者登台俯望所见。“万里”和“三边”写出了空间的广袤;“积雪”和“曙色”点明了节令和时间;闪“寒光”和“行旌”动则是写气势。这两句和前面的“笳鼓喧喧”相呼应,写出了唐军的赫赫威势,使原本荒寒的万里雪原顿生一股凛然不可侵犯之气。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句意为:战场上狼烟升腾,遮蔽了胡地的月光;蓟州城东临渤海,北接燕山,地势险要,云山簇拥,坚固威严。颈联是作者仰望之所见。上句写战事不断,下句写为了保证边防的安全,需要有强大的军队来戍守和保卫。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投笔吏,指汉人班超。班超少年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投笔从戎,以功封定远侯。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受长缨,收服了南越王。后来凡自愿投军,都叫做“请缨”。句意为:虽然我年轻时没有班超那样毅然投笔从戎的远大志向,但现在我真想效法终军主动向圣上请缨,去驰骋疆场,建立战功,成就一番封侯受爵的事业。尾联抒发了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作者登台远望,由惊惧到惊羡,然后又感到了边境的隐患和自己应负的职责,于是热血沸腾,立志从军建功。
这首诗既描写了边境的雄壮景象,又抒发了投身沙场、报国立功的激情。全诗格调高昂,气势非凡,即使是描写边境之景,也绝少肃杀凄凉的色彩,只见积雪寒光,旌旗飞动,烽火连天,月色苍茫,云山重重,连天巍巍,这些景色气势雄豪,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全诗意境雄浑,气壮山河,是一篇壮美的、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的伟大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