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种类与成因

平流雾

雾和薄雾常常在河面或海面形成。在寒冷的清晨,从河面或海面蒸发的水汽会凝结形成薄雾。有时暖空气吹过寒冷的海面或河面,便会生成一种称作平流雾的雾,这种雾紧贴水面,夹在海面和暖空气之间。如果周围地势低平,平流雾就会沿地面推进。

雾与云、雨、风、雪一样,是气体运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共同造就的天气状况的一种。雾能形成朦胧迷幻的美景,也可能造成意外事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重庆是世界上雾日最多的城市,全年平均有103天是雾日,最多达206天,平均算起来二三天就有一天是雾天。尤其是冬春两季总是雾霭蒙蒙。整个山城早晨雨雾茫茫,到中午才渐渐消散,露出本来的面貌;常常接连数日都被迷雾笼罩着。

北美洲东部的纽芬兰岛附近,也是世界上雾特别多的地方,最多的月份,每月平均有20多天是雾天。

曾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过去平均每5天就有1个雾天。一旦大雾发生,常常连续数天也不见消散,严重的“雾害”就是这样造成的。这时就算有光,10米之外还是看不清东西,能见度很低。汽车像蜗牛般爬行,船不鸣笛就不敢前进。满眼迷雾,街灯也失去了作用。近年来,伦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伦敦上空的灰黄色的浓雾和滚滚的黑烟已经很少见了,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我国,峨眉山是雾日最多的地方。峨眉山的雾,景观奇异。因为山顶山麓少,云雾只缭绕山腰,动如烟,静如练,阔如海,轻如絮,白如棉,人们置身山顶,眺望脚下雨雾弥漫、云飞雾罩的胜景,仿佛身处仙境,奇幻缥缈。据统计,1953~1970年间,峨眉山平均雾日达每年323.4天,最多的一年达334天,最少的一年也有309个雾日。说峨眉山几乎天天有雾是不过分的。

那么雾是怎样形成的呢?雾大多发生在冬、春两季。雾的形成一般是这样的:大气中所含的水汽遇冷,冷却到一定温度,就会形成露点,露点凝聚便会形成雾。

我们通常把雾分成3种:辐射雾、平流雾和蒸发雾。先说辐射雾,它多在大陆上发生,秋、冬天晴朗的早晨易形成这种雾。范围一般不大,厚度也较小,日出后就逐渐上升消失了。再说平流雾,又叫海雾,大多发生在海上或海岸附近,春夏两季和寒、暖流交汇的地方较容易产生。其范围和厚度一般较大,在一天里任何时间都可形成,终日不散的情况常常发生。蒸发雾多形成在冬季的河湖上空和北冰洋上,是由于地面冷空气移动到温度较高的水面时,水面强烈蒸发的水汽遇冷而形成的。

黄色浓雾

1952年12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这种烟雾是由工业和家用燃煤造成的。这种烟雾可不能等闲视之。它会引起人咽喉、眼睛和呼吸道的疾病,许多人因此而丧命。直到5天以后的傍晚,浓雾才逐渐散去,整个伦敦笼罩在浓雾中,交警被迫点燃火把照明。

平流雾是航海中的一个大敌,同海雾有关的海难事件占了所有类型海难事件的1/4。发生在1955年5月日本“紫云丸号”事件,造成了168人死亡,就是由于海雾的影响使其与另一艘船相撞的一个大悲剧。

我国海雾多发的地区是山东半岛成山角外海。在这里,太阳在浓雾的掩盖之下不能露脸,一年之中有海雾的天气多达80天以上。

要了解成山角多发海雾的原因,要从成山角的地理位置入手。成山角海岸位于渤海出海口,作为渤海冷气团南下的通道,海面上空的暖气流与这里南下的冷气团之间温差悬殊,致使低空水汽凝结积聚,小的雾滴在贴近海面的空气中形成。雾滴聚积,并且随风扩散飘荡,海面上空很快也充满了雾气。而贴近水面的雾气还在不断地形成,不断扩展,雾的范围就越来越广,浓度越来越大,就形成了连绵几百千米的浓重雾区。成山角海岸也有中国的“雾窟”这样一个称号。

海雾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时有发生。从南往北,我国沿海各地每年2~8月是全年雾最多的季节。福建沿海最先出现海雾,长江口附近、黄海沿海也相继出现海雾。

掌握了海雾的成因和多发时间,有助于人类的航海事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也许有一天雾这一自然现象也可以造福人类。

辐射雾

辐射雾是最常见的雾。在晴朗的夜晚,天上没有云层保温保热,地面辐射散热迅速,因而很快冷却,近地面的空气也因此而冷却,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形成地面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