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

猎豹的奔跑速度非常快,它们的整个身体结构简直就是为了快速奔跑而特别设计的。它们有轻巧的体格、纤细的腿、窄而深的胸膛、小巧精致而且呈流线型的头部,这些“装备”能使它们的奔跑速度达到95千米/小时。因此,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你能非常容易地区分开猎豹和其他猫科动物,这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如灵活而修长的体格、小巧的头部、位置靠上的眼睛和小而扁平的耳朵。猎豹经常捕捉的猎物是瞪羚(特别是汤氏瞪羚)、黑斑羚、出生不久的黑尾牛羚以及其他体重在40千克以上的有蹄类动物。一只独立生活的成年雄猎豹捕猎一次就可以吃好几天,而一只带着几只小猎豹的母猎豹则几乎每天都要捕猎一次,否则食物就会不够吃。猎豹捕食的时候,先是隐蔽地接近猎物,然后在离猎物约30米的地方突然启动,迅速奔向猎物,这种迅速出击约有一半次数以成功地捕获猎物而结束。

平均起来,猎豹每次奔跑持续约20~60秒,长度约170米。猎豹每次奔跑的距离不超过500米,如果与猎物的初始距离太远的话,它就很难捕到猎物了,这也是猎豹经常捕猎失败的原因之一。一般说来,野生猎豹每天要吃大约2千克的肉食。

母猎豹单独照料幼崽

社会行为

在分娩之前,母猎豹要选择一处地方作为产崽的巢穴,一个突出地面的岩洞或一片生长着高草的沼泽地,都可能被选择用来作为巢穴。猎豹每胎会产下1~6只幼崽,每只的体重约250~300克。母猎豹都是在巢穴里给幼崽喂奶,当它出外捕猎的时候就把幼崽单独留在巢穴里,而雄猎豹是不负责照料小猎豹的。幼崽在前8个星期的时间里都是和母猎豹待在一起的;从第9周开始,小猎豹开始试着吃固体食物;到它们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就会断奶,但是仍然要和母猎豹待在一起;在14~18个月大的时候,它们就会离开母猎豹。

一只猎豹正在一棵树上做嗅觉标记。一般来说,据有领地的雄猎豹常常在它领地范围内的显著地点撒尿做标记,以阻止其他雄猎豹前来侵犯;没有领地、到处游荡的雄猎豹是很少做这一类标记的。雌猎豹也做气味强烈的标记,其目的是吸引雄猎豹前来交配。一旦雄猎豹发现了这种标记,就会顺着这些标记很快地找到雌猎豹。

小猎豹们在一起互相玩耍打闹,并且在一起练习捕猎的技巧,它们练习的“道具”是母猎豹捕捉回来的仍然还活着的猎物。当然,如果这个时候它们单独捕猎,仍然会显得水平非常“业余”。出于安全保障的原因,同胞小猎豹发育到“青春期”之后,仍然要在一起再待上6个月。然后,“姐妹们”都会分离,各自过着自己独立的生活,而“兄弟们”则有可能一生都待在一起。成年母猎豹除了喂养小猎豹的时候和小豹待在一起之外,其余时间都是单独生活,而成年雄猎豹可能单独生活,也可能两到三只组成一个小的团体共同生活。

来自狮子的威胁

保护现状及生存环境

从基因多样性上来说,猎豹的基因多样性水平很低,这说明现代猎豹的祖先在0.6万~2万年前可能是一个比较小的群体,这种遗传基因的单一形态可能会导致幼豹的大量死亡。因为一旦一种病毒找到了某种遗传隐性等位基因的弱点,并且攻克了一只幼豹的免疫系统,该病毒就会通过一些途径传染给其他的小猎豹,而小猎豹的基因序列差不多一样,这样就会攻破一个群体中所有小猎豹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小猎豹的大量死亡。一项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北美猎豹繁育中心的保护区里,由于猎豹群比较封闭,缺乏与外面猎豹的联系,导致猎豹缺乏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进而导致猎豹群疾病爆发,猎豹生育和捕猎出现困难。这就要求人们想出某种办法来使保护区里的猎豹走出困境。

但是,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的猎豹与在保护区里的猎豹并不相同,它们的繁殖速度很快。野生母猎豹平均每18个月就生一窝幼崽;如果幼崽过早死亡的话,母猎豹就会很快地再生一窝,根本用不了18个月。在完全野生状态下生长的猎豹群很少暴发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猎豹群大规模暴发疾病的报道。另外,野生的成年猎豹能够成功地克服交配和抚育幼豹的困难。因此,猎豹在保护区内出现的种种困难在野生状态下可能并不会那么严重,因此并不能证明遗传基因与生育困难有明确的关联。之所以在保护区内出现困难,大概是猎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太好。由于人口扩张对猎豹栖息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也对猎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改变,而猎豹对于这些改变没有很好地适应。

一群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年轻猎豹正在围捕一头逃跑的小黑斑羚。对于成年猎豹来说,要想取得捕猎的成功,必须发挥埋伏和突然加速奔跑的双重优势。尽管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但是猎豹的耐力却非常有限,每次追逐奔跑还不到500米就不行了,在多数情况下,它们坚持不了30秒。因此,猎豹的捕猎大概有一半会以失败告终。

猎豹的爪子坚硬僵直,不能完全缩回去,这就能起到“跑鞋”的作用,有助于它们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疾速转弯、抓住猎物。

对于大型的食肉目动物来说,猎豹幼崽的死亡率实在是很高。现在,人们发现这种高死亡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他更为大型的肉食动物控制的结果。例如,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平原,狮子经常跑到猎豹的窝里把小猎豹杀死,致使这一地区95%的小猎豹在没有长大独立生活之前就死了。在非洲所有的猎豹保护区里,狮子密度高的地方猎豹的密度就低,这表明在物种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生存竞争。

因此,从食物链上说,猎豹处在食肉目动物的中级,它的种群受到了更大型肉食动物的控制。对于猎豹的保护,仅仅在生态系统中去除其他顶级肉食动物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会产生新的生态系统变化。许多专为保护猎豹的国家公园和保护区里已经没有了狮子和斑鬣狗等猎豹的天敌,但是,猎豹的数量仍然没有恢复到安全的水平,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还必须把人类的牧场和农田从保护区里撤出来。

知识档案

猎豹

食肉目

猫科

有两个亚种,即非洲猎豹和亚洲猎豹。另外,曾经有人称南非的某些猎豹为“王猎豹”,并把它定为一个亚种,但现在证明这是不正确的,那些猎豹只是发生了某种基因突变,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亚种。这种“王猎豹”浑身布满了小斑点,皮毛上有条纹。

分布 非洲、中东。

栖息地 稀树大草原、较干旱地区的森林。

体型 体长112~135厘米,尾长66~84厘米,体重39~65千克。雄性比雌性在各方面都大15%。

皮毛 大部分是茶色的,有黑色的小圆点,面部有两条明显的“泪痕”从眼角垂向嘴边;出生不到3个月的幼猎豹皮毛上略带黑色,而且颈部和背部有一层烟灰色的鬃毛。总体上说,每只猎豹身上的斑点都各不相同。

食性 在非洲,主要捕食中等体型的羚羊,包括汤氏瞪羚、瓦氏赤羚、黑斑羚,有的时候也捕食野兔和新生的小羚羊。

繁殖 母猎豹在24个月大的时候就能生育,一年中有多次发情期,每隔12天就有一次;雄猎豹在3岁的时候才能交配。

寿命 野生猎豹最大12岁,而人工圈养的可达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