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教学经历回顾(2)

语文是工具学科,既然是工具,就必然要为某种目的服务。不同的人利用这一工具做着不同的事,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同是学习的工具,有人用阅读能力读伟人传记、技术资料、先进理论;有人则读黄色书刊、反动观点。同是工作的工具,有人讲话劝人具备真、善、美的品质,写文章宣传周总理、雷锋的精神,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激励别人为人民、为祖国作出贡献;有人说话怂恿人作恶,写文章言传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引诱别人为了个人私欲不顾别人死活。

显然只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不行,只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不行。姚文元如果不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便不能用笔“杀”那么多的人,他个人也许不会有篡党夺权的野心,也许不会有牢狱之灾。没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心术不正,有人认为更可怕,我觉得至少是同没文化一样可怕。

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我的这一观念和教书育人的具体做法,1983年在全国中语会第三届年会介绍时,受到与会者赞同,许多同志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决心。

1984年暑期,全国中语会在大连开会,重点推广我教书育人的经验。德高望重的吕叔湘先生亲临会议,从头到尾听了我的汇报发言,吕先生在大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了我多方面的鼓励。吕老的鞭策,使我获得了极大的动力,增长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注。

1984年8月12日,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做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时省政府授予我“特级教师”的称号,那年我34岁,中学教龄才六年。同许多教师相比,我是幸运的,我得到的关怀、支持、鼓励要比别人多。唯其如此,我才更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加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适应环境深化改革

1984年以后,我的语文教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支持,万事万物,有一得便有一失,得到的是支持,失去的是时间。

我一直觉得自己像时间的乞丐,本来不多的时间,又被四面八方分割着。

教改成功,往我的班上送学生的家长便多起来,班额越来越大,涨到100多人了,只好一分为二,1983年我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届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我都要教三年,近十年教了四届毕业班,除94届外,91届、88届、85届我教的都是两个毕业班。

1986年3月组织上任命我为校长兼书记,我所在的县三中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并被定为省重点中学(当时有学生1516人,教工112人)。八年多来,学校工作或多或少也占用了一些原本用于教学的时间。

最占用时间的还不在于学校工作,而是我必须面对的“五多”的环境。

第一是兼职多。我在党、政、工、青、教各个方面的兼职已经有38个,假如每个兼职每年只做一天工作,就要用去一个多月。

第二是会议多。1984年,我外出开会4个月又11天,尽管经过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我压缩会议,十年来,每年还是要有4个月以上时间外出开会。

第三是负担最重,即来访客人多。十年来,每个学期从开学到放假,客人络绎不绝,有时同一天,四五个省的客人不约而同地来到学校,也有时同一天有二三百人乃至四五百人听课,常常听完了课,还要同我座谈。有的客人在班级和学生一起活动半个月、一个月,最长的有两个月。每年在校时间,常常要有三分之一用来接待客人。

第四是信件多。近十年平均每年要收到1200封来信,不少信写得都很长,即使每封来信都不复信,而只是用10分钟看一遍,那也要用去200小时,以8小时一个工作日计算要用去25天,即一个月的工作日。

第五是稿债多。尽管我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出版了《中学生用功术》《思维能力引发与训练》等三本书,出版了《魏书生教育文选》等三本文章辑录,出版了《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两本专著,但仍欠一些报纸杂志社和出版社许多稿债。

见我身处“五多”的环境,有人给我计算说:“你用于语文教学的时间,仅占你全部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

我自己也觉得用于教学的时间确实太少了,但“五多”的环境自己又无法摆脱,我又不愿离开教学第一线,时间又是个常数,只能越分割越少,显然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能在深化改革。

改革怎样深化,一方面是向自己的大脑深化,更多地开发自身的潜力;另一方面是向学生的大脑深化,到那里面去扶植更为好学、善思、乐观、积极、豁达、坚强的我的助手。

就深化对自我的改革而言,我注意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第一,和社会的关系。用理想主义者的态度鼓励自己去学习、工作,绝不用理想主义的标准来苟求社会;认识到我们生存的时代确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经济上最繁荣、思想上最宽松的时代;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能幻想社会适应自己。

第二,和工作的关系。认识到想有理想的工作需有素质加机遇两个条件;工作高不能成时低也能就,认识到任何平凡的工作,研究起来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每件事情都有100种做法。

第三,和他人的关系。不神化别人,也不鬼化别人,千方百计和老师们、学生们、领导们建正互助的关系。

第四,和自我的关系。不给自己编织精神的网,肯定自己的长处与特点,并不断强化。不断施加有所作为的指令给自己的潜意识,用尽可能多做实事的简单方法来超越自我。

就深化对学生脑的潜力的开发而言,我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一小点就是领着师生员工练气功。

所谓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我不是站在学生对面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深入学生内心,辅助、帮助、协助他要求学习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成长、壮大、扩大范围的服务员。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我提高教育能力。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广阔,学会用自己的能源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实干、豁达、好学去战胜自己的消极、悲观、空谈、狭隘、厌学。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没受过专业训练,教书带班的方法大多是同学生商量,是学生帮我出主意想办法。班怎么带,怎么管理,语文学什么,怎么学,课怎么讲,教材怎么处理,怎样留作业,怎样考试,我都和学生商量。既使我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又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5)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班级既然是大家的,每个人就都要为集体办事。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要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做主人的能力。我经常请学生讲语文课,帮助学生备课,学生学会留作业、批改作业,学会出考试题、评考试卷。学生能做的事,我尽量不做。如:刘月承包教字,陈小闯承包教词,孙玲玲承包通假字,张雪松承包语法,孟欣承包修辞,郑岚岚承包默写,张颖承包文学常识,雷蕾承包课后练习题,宋君承包检查日记,赵平承包检查作业,王磊承包组织考试,张一楠承包补考。教学过程学生都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当主人的实践又强化了学生当主人的意识。

所谓科学,就是从管理的角度组织语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帮助每位同学都成为管理者。我通过建立三个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

1.建立计划系统

计划分三类:(1)按时间范畴定的计划,即把和语文教学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34件事,分成六类,制订日、周、月等常规,使学生明确到什么时候该做哪件事。(2)按空间范畴定的计划,叫做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使学生明确哪件事由谁具体负责。(3)对偶然接受的学习任务,也制订计划,制订程序,以提高效率。

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

建立一系列的计划、规矩、制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困难在于说了算、定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地执行。要将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系统,建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教师抽检五道关口。并规定了各道关口具体的检查办法与补救措施。

3.建立反馈系统

只有计划系统和检查监督系统,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语文教学管理系统,因为任何计划、制度都只适合于一定的时空范畴,一旦时空条件发生了变化,仍按老规矩办事,就免不了要犯错误。为使语文学习适应变化了的时空条件,我们建立了反馈系统,确立了个别讨论、班干部反馈、班集体反馈、家长反馈等四种方式,保证了学习计划、制度符合学生、家长、干部、教师的心理实际,也保证了在时空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计划、制度能从新的实际情况出发,得到及时的修改、补充,甚至废除。

制订了较完善的语文教学管理制度、计划,并坚决执行,再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样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

就练气功而言,我觉得自己确实是刚刚开始探索,越练越感觉到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奥秘,越感觉到面对信息骤增、十几万家报纸杂志争鸣、日出万书、日益喧闹的地球,人要获得生存、工作、学习的主动权,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快乐,就得更深入地认识、研究自我,从而更多地挖掘自身的巨大潜力。

我只是站在语文教育科学的大海边上,感到了它的广阔与迷人,我会朝着海的深处探索,争取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

宇宙浩茫,人生须臾。从日月星辰的空间角度望地球,它只是一颗星;看自我,微小到无形。从古往今来的时间角度看人类,她还在青年时代,看人生,更为短暂。唯其渺小,唯其短暂,个人才更应该将自己这一滴水溶进为实现人人平等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滚滚洪流中,多做实事,快做实事,去寻求生存的幸福。

作者简介:

魏书生,1950年生于河北交河。1984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辽宁省功勋教师,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发表教育教学文章上百篇。出版《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文选》(一、二卷)《家教漫谈》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