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学徒”生涯散记

王有声[1]

课余,午休时刻,老师们爱凑在一起聊天。每当我打开话匣子时,青年教师们便围拢过来。他们“师傅,师傅”地叫着,我得意起来什么都说。大家爱听的,还是我年轻时“学徒”生涯的一些琐事……

四十几年前,我从中师毕业,分配到校。那时学校不叫“第一实验小学”,还是“师大一附小”。学校里老教师很多,我这样的小青年自然是排在徒弟辈里。不过,当时学校还没兴起拜师学徒的风气,我没有正式拜过谁为师。没拜师也有“学徒”生涯吗?有。那几年,许多老先生的教诲,是终生不敢忘记的。

记得工作第一年,领导分配我教二年级。一天,校长、主任带全校语文教师听我的课。那节课内容是讲《小马过河》,第三课时,分析引号的用法。我先肯定表示人物要说的话时,有三种情况,并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例证来。

——“第一种用法,说话的人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接着再把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学生举例读道:

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

——“第二种用法,先把说的内容引在前面,后面再写出是谁说的,中间不用冒号。”学生举例读道:

“好啊,那么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老马高兴地说。

——“第三种用法,只用引号把说的内容引起来,前后并不点明是谁说的。我们照上下文一读,就知道说话人是谁。”学生举例读道:

“是呀!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伙伴呢。”

“那么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它们的话吗?”

我很满意,并小结了这三种引号用法,准备往下个教学环节进行。可是,没想到呀,这时有个男生边举手边站起来说:“老师,还有第四种用法呢!”

什么?还有一种用法?我的头“轰”地响了一下。这时,他举出实例:

“哦,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不动脑筋仔细想,那是不行的。”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你去试一试,就明白了。”

哟,这是怎么回事?备课时我怎么没注意到这一点呢?望着教室里二十多位听课的老师,我的脸红透了。偏在我拿不定主意时,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老师,在这个句子中,‘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后面,为什么不用冒号而用了个逗号呢?是不是印错了?”

由于心里没底,又缺乏经验,我竟顺着他的坡滑下去。“嗯,这里用逗号是不大合适,可能是印错了……你们把它改过来吧。”

看,这一跤摔得多重!

下课后,我被叫到校长室。“你好大的胆啊!”校长阴着脸说,“亏你说得出,教科书印错了?小王,别认为自己是师范学校里的高材生,别认为教个二年级屈了才,要当好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你前面的学路还长着呢!”

四十年过去了。老校长的话,我不敢忘记。

“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学校老教师们常说的一句话。缪玉田老师长我四十岁,算术特级教师。我们俩多次教一个班,对面坐着,从他那里我受益很多。

记得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在那里抽空看新买的《古文观止》。

缪老抬头望了望,说:“小王,又在钻研什么学问啊?”

“不,是在补课,看《古文观止》。”我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批学生古文底子薄,不少篇章还读不下来呢。”

缪老欠身走过来,笑着用手把书合上,自信地说:“这几百篇,我都能背。”

怎么,都能背?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几分钟内,当我亲耳听到《阿房宫斌》《桃花源记》《师说》《醉翁亭记》的琅琅诵读声时,目瞪口呆,心悦诚服。

“缪老,您是什么时候读背的呢?”

“早啦,”缪老若有所思地说,“上高小、初中和师范时读的。那时学到手的东西,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都是中师毕业生,每想到这件事,我都觉得害羞。我再也不敢提自己是什么中师的高材生了。

前几年,缪老作古,享年九十二岁。

那一年教六年级,用的是实验教材。其中有《狼》这一课,选自《聊斋志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这一课可不好讲,怎么办?我去请教双鬓斑白的祁老师。祁老十分热情地和我交谈起来。

“祁老,请您先把课文给我串讲一遍好吗?”

祁老笑着说:“不忙,小王。我先问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你读过多少篇?”

“我,我还真没接触到这部书。”

“那就不好办了,”祁老深沉地说,“讲课,自己现找一杯水倒给学生,那是不行的!必须得有一桶水才行。老实说,没读过《聊斋志异》的人,对那部书的语言特点不掌握,哪一篇也讲不好。”

我低下头犯起愁来。

沉默了两分钟,祁老没再说什么,还是逐字逐句地把《狼》这篇课文给我串讲了一遍。就这样勉勉强强,我算是教过了这一课。

事情过后,祁老的话一直响在我的耳边。“不掌握它的语言特点,哪一篇也讲不好。”这是很有道理的。日后,我费了很大的劲买了《聊斋志异》,一年年,一遍遍地读着。如果说,我这些年在动笔行文中稍有进取的话,《聊斋志异》的影响是明显的。

“桶水深深”,是谁指点了我呢?是长我五十岁的祁老先生。

由衷感谢了,我尊敬的师辈!

作者简介:

王有声,1935年生于山东龙口。1955年中师毕业。北京市劳动模范,语文特级教师。公开发表指导作文教学文章数百篇,出版《王老师和小学生读作文》《王老师和青年教师谈作文》《王老师和家长谈作文》《阅读课内的作文指导》《王有声作文教学教案选》《王有声作文教学艺术》等专著。

[1]王有声:《“学徒”生涯散记》,载《广西教育》,199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