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曾国藩一生官至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曾国藩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实际是慈禧太后)三代君王,历时34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

曾国藩为官始终铭记“忠”字,尤其是他同太平天国的斗争。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出身、学历一样,都是秀才,同属清朝道光年间。但二人的结局不同,一个得第进京;另一个不得志,扯旗造反,结果一呼百应,一路东进北上,势如破竹。为满清打江山的八旗兵已不堪一击,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于是曾国藩以书生带兵,同太平天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历经十多年的腥风血雨,曾国藩终于成功了,内圣外王,名满天下;洪秀全失败了,兵败、身亡、国灭。

曾国藩在晚清政治舞台活动三十年,结交了一大批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在这些朋友当中,有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僚幕友,有的是他诗词答和的文友,尤其是他积极提携的后辈,更是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以至于这些人在后来的满清官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曾国藩一生三变,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之气质,本是天生,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的这种变,都是围绕着自己官场、人生的感悟和心得进行的,是他洞悉官场后的大彻大悟。曾国藩由最初入仕时的张扬变得谨慎,以至于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由最初的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这种变是他性格上的彻底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晚清王朝对他消除戒心。

平心而论,曾国藩没有辜负晚清王朝给他的高官厚禄,每每在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对自己负责,对满清皇室负责,对全天下负责。不管是与太平天国作战,还是与捻军对阵,乃至于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都义无反顾,这也是他赢得满清统治者信赖的首要条件。

曾国藩是学者型封建官僚,为官同时不忘著述,他的家书、日记、信札时至今日还广泛流传。百年以后,细细品读曾国藩的作品,还能体会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精华,这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意义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实用的价值。

总之,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远不止这些,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后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