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从征实录
  • 杨英
  • 3275字
  • 2016-02-29 10:52:33

初七日,藩督师移札崑身山,传谕候令进攻台湾城。

十二日,藩驾亲临蚊港,相度地势,并观四社土民向背何如。驾过,土民男妇壶浆迎者塞道。藩慰劳之,赐之囗,甚是喜慰。

台湾城未攻,官兵乏粮。

二十二日,遣杨戎政并户都事杨英,同通事何廷斌,查察各乡社有红夷所积粟石及糖麦等物回报,发给兵粮,计粟六千石,糖三千余石。

二十四日,藩以台湾孤城无援,攻打未免杀伤,围困俟其自降。随将各镇分派汛地屯垦。派提督马信督辖兵札台湾街守困之。

礼武镇林福被红夷铳伤,拨协将洪羽管礼武镇。

五月初二日,藩驾驻台湾,集文武各官会审投掠台湾百姓银两、盗匿粟石罪犯。宣毅后镇吴豪伏罪被诛,以右武卫右协魏国管宣毅后镇事。虎卫右镇陈蟒亦有罪,捆责革职。

二程官兵左冲、前冲、智武、英兵、游兵、殿兵等镇到台湾。以左冲镇黄安管虎卫右镇,以提督骁骑亲随营蔡文管左冲镇事。

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杨戎政为府尹。以庄文烈知天兴县事,祝敬知万年县事。行府尹查报田园册籍,征纳囗银。改台湾为安平镇。

十八日,本藩令谕云:

『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本藩已手辟草昧,与尔文武各官及各镇大小将领官兵家眷囗来胥宇,总必创建田宅等项,以遗子孙。计但一劳永逸,当以己力京(经)营,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兹将条款开列于后,咸使遵依。如有违越,法在必究。着户官刻板颁行。特谕。

一、承天府安平镇,本藩暂建都于此,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暂住于此。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京(经)商取一时之利;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各处地方,或田或地,文武各官随意选择创置庄屋,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但不许纷争及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本藩阅览形胜,建都之处,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设立衙门,亦准圈地创置庄屋,永为世业;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文武各官圈地之处,所有山林及陂池,具图来献,本藩薄定赋税,便属其人掌管;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庶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各镇及大小将领官兵派拨汛地,准就彼处择地起盖房屋,开辟田地,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京(经)商;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各镇及大小将领派拨汛地,其处有山林陂池,具启报闻,本藩即行给赏;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择而渔,使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沿海各澳,除现在有网位、罟位、本藩委官征税外,其余分与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前去照管,不许混取,候定赋税。

一、文武各官开垦田地,必先赴本藩报明亩数而后开垦。至于百姓必开亩数报明承天府,方准开垦。如有先垦而后报,及少报而垦多者,察出定将田地没官,仍行从重究处』。

六月,藩驾驻承天府,遣发各镇营归汛。左先锋札北路新港仔、竹堑,以援剿后镇、后冲镇、智武镇、英兵镇、虎卫右镇继札屯垦,以中冲、义武、左冲、前冲、游兵等镇札南路凤山、观音山屯垦。颁发文武官照原给额各六个月俸役银付之开垦。

十六日,宣毅左镇万义、右冲镇万禄据铜山所囗叛逃归虏,挟管铜山地方事忠匡伯张进以归,不从,死之。先时藩派义、禄等二程来囗,暂札铜山地方,至是催另囗到,遂据城从虏,挟持张进同叛,进诈囗密室请囗藏火药与之囗颇知不赴其会囗见虏进囗自焚死,虏即至铜,兵官忠振伯令留守兵将囗忠勇侯统水师复之,二万同虏逃走,铜山如故。报至,藩令总理监营翁天佑镇守铜山,令旌奖忠匡伯进祀忠臣庙,位第一,议官其子,优恤其家。

七月,藩驾驻承天府。户官运粮船不至,官兵乏粮,每乡斗价至四、五钱不等。令民间输纳杂子蕃薯,发给兵粮。红夷甲板船至,吊(调)右武卫前协裴德帮守安平镇。

援剿后镇、后冲镇官兵激变大肚土番叛,冲杀左先锋镇营,杨祖与战,被伤败回,至省病,死之。围援剿后镇张志营,右虎卫、英兵镇、智武镇囗,差兵都事李胤监制各囗,不准搅扰土社,吊(调)后冲镇等移札南社。

八月,藩驾驻承天府。户官运粮船犹不至,官兵至食木子充饥,日忧脱巾之变。藩心含之,大书于座前云:『户失先定罪』。遣杨府尹同户都杨英往鹿耳门守候粮船,并官私船有东来者尽行买籴给兵。

甲板船来犯,被藩令宣毅前镇陈泽并戎旗左右协水师陈囗美、朱尧、罗蕴章等击败之,夺获甲板二只、小艇三只,宣毅前镇副将林进绅战死。自是甲板永不敢犯。

二十二日,遣户都事杨英押米船前往二林、南社,接给兵粮,并同李胤察访兵心何如,回报。时粮米不接,官兵日只二餐,多有病没,兵心嗷嗷。

二十八日,藩令户都事杨英持金十锭,同杨戒政驰往四社买籴禾粟,接给兵粮,计可给十日兵食,回报。随后英染〔病〕囗,此后不知军中机宜,不敢冒〔载〕。

朱逷先先生曰:『本书书取台湾时之困苦艰难,皆他书所未见,盖非身历其境,不能道也。

本书于永历十五年正月记成功集诸将密议征台,将士多不欲行。迨三月初十日候风开驾,而官兵则以过洋为难,思逃者多。阮旻锡记此事,亦有足补此书之缺者。如云:「永历十五年十二月,改台湾名东宁。时以各社土田分给与水陆诸提镇,而令各搬其家眷至东宁居住,令兵丁俱各屯垦。初至水土不服,疫疠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严峻,果于诛杀;于是人心惶惶,诸将解体。永历十六年正月,赐姓严谕搬眷,郑泰、洪旭、黄廷等皆不欲行,于是不发一船至台湾,而差船来调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皆留住不往,岛上信息隔绝」(海上见闻录卷二)。观此则初辟台湾时,将士多不愿行,即行矣,仍有「生入玉门」之意,故不肯迁移家眷,甚至留守之郑泰、洪旭等据思明、金门而抗令,封锁船舰,截留监纪。成功之发愤以卒,此亦其最大原因也,杀经之事,不过为其导火之线耳。

本书又于永历十五年三月、七月、八月屡记粮米匮乏事。案缺粮之厄,此下若何,杨英染病未曾记载。盖至十六年正月,思明、金门不发一船至台湾,则台湾已受经济封锁。其时开垦未多,且未至收获之时,自当坐以待毙矣。

观上列二事,已足见成功开辟台湾之不易。加以疾疫丧亡,番社叛变,其平定荷兰二城之困难,尚不与焉。成功既薨,世子经入台湾,平定拥立世袭之乱,即回驻思明。而沿海既迁界,不能掠取粮饷;未几,思明、金门又失,退守铜山,诸军乏粮。时台湾开垦之遗业,已有成效,民乐趣之。永历十八年三月,经率众回东宁,陈永华秉政,课耕种,通鱼盐,安抚土番,贸易外国,继成功之鸿烈,乃祚二世,辟利万禩,然后知非常之功,不世之业,非有卓识之豪杰,不能排万难而力行之也。成功开辟台湾之功,于是乎不朽矣。

魏源谓「明有郑和骋兵舶于西洋,郑成功夺红夷之岛国,彼二郑者,固中国之一奇也」(圣武纪卷八)!信哉!至今谈台湾郑氏者,犹有东南屏蔽之余思,而为国际重要之历史。设非杨英从征目睹之所记,则向之艰苦备尝之劳绩,亦已湮没无闻,而又何知其缔造之艰难哉』!

十六年壬寅(一六六二)四月,病愈,启陈农务囗:

『囗为本,民以食为天,囗用之囗,不外劝农力耕而已。东来老屯,编氓素囗,囗之法囗论矣,至于各社,囗数囗众。抚其众而耕其囗,教其法囗竭其力,使适意开垦,越陌囗阡,则按例囗年可岁供百万也。

英随藩主十四年许矣,扈从历遍,未有如此处土地膏腴饶沃也。惜乎土民耕种,未得其法,无有人教之耳。英去年四月间,随驾蚊港,路京(经)四社,颇知土民风俗。至八月,奉旨南社,适登秋收之期,目睹禾稻遍亩,土民逐穗采拔,不识钩镰割获之便。一甲之稻,云采数十日方完。访其开垦,不知犁耙锄囗之快,只用手囗凿,一甲之园,必一月囗。至近水湿田,置之无用。如此,虽有广土众民,竟亦人事不齐,地力囗,囗盈仓辇来京都上贡乎?

以英愚昧,谓宜于归顺各社,每社发农囗一名,铁犁耙锄各一副,熟牛一头,使教囗牛犁耙之法,囗种五谷割获之方,聚教群习。彼见其用力少而取效速,耕种易而收获多,谓不欣然效尤,护其旧习之难且劳者,未之有也。书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然此必官囗已奉公,用心抚绥,家喻户晓,恩威教导,垦多力耕者有赏,怠玩少作者有罚,囗男女户口,度其力量授田,然后计亩征输焉。行见粟无可囗处,民囗。囗:「囗知礼义,衣食足知荣辱」,囗在上者教以事上死长之囗,囗囗易共跻雍熙之世,囗囗囗囗胜任。至于各社尤(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