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研究
- 王永和
- 3503字
- 2020-08-26 15:38:05
完善保障机制,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和课程建议
大连民族学院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连民族学院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六所高等学校之一,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
我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一直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机构设置、经费保障、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待遇等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力度,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国家民委、辽宁省高校工委的文件精神。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保证各族大学生的思想稳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进“四个认同”,提高各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机构设置)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承担,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主要由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承担。思政部是一个由学校党委领导,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直接负责主抓的独立设置的教学科研单位,与其他各二级学院行政同级。思政部设主任和副主任各一名,教学兼行政秘书一名,教学和科研助理各一名,教研室主任五名。部主任主抓部里的全面工作,副主任主抓部里的教学等项工作,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运行主要由五名教研室主任直接负责。
(领导听课)学校党委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每学期都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思政部工作,听取思政部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把上级有关会议决议精神及相关文件等落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每学期开学初和期中教学检查周,学校主要党政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会深入课堂听课,每年听课都在4学时以上,并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多年来,有两位校领导始终坚持为本科生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程建设)在学校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中,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在《大连民族学院“十二五”规划(2011-2015)》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八大工程”之一。学校把思政课作为学校重点课程进行建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获得辽宁省精品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校级精品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获得学校精品建设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学校的优秀课程。
(课程设置)学校认真落实思政课“05方案”的新规定,五门思政课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全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落实规定的学分及学时。其中,《形势与政策》课16理论学时、1学分,采取报告讲授形式;其他四门思政课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均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教材使用)从2006年开始,我校就按照中宣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使用了全国统一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形势与政策》课选用了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辅助开展教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按照国家民委规定,采用吴仕民主编的全国民族院校统编教材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我校将实践教学纳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有专门的3学分运用到了正常的实践教学中。多年来,思政部和民族理论课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形成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可以覆盖所有学生,形式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思政部建有8个非常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像全国农村先进典型“金州后石村”;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旅顺万忠墓纪念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日俄战争遗址”(东鸡冠山)“白玉山”“旅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遗址”“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等。学校每年有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实践教学。但由于学生人数多,目前还难以做到每门课程都让所有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为了实现全覆盖,我们除了让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外,还要面向全班学生做实践汇报。另外,我们还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校内社会实践教学形式,例如观看教学录像、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学习讨论、问卷调查、专题报告、写读书体会等。多年来,思政部实践教学搞得扎扎实实,不断探索新形式,不断增强实效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实践教学采取聘请校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举办东北少数民族文化展览、指导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不断充实《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的内容,取得了明显效果。积极与东北和内蒙古各省市民委、宗教局建立联系,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大连市社科院“民族学研究基地”、大连市统战理论研究会民族宗教理论研究基地先后在我校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挂牌成立。同时,以学生文化社团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了哈萨克族、藏族、侗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傣族、维吾尔族、苗族等十届民族文化展演、民族手工艺品和民族饮食制作、民俗艺术交流,有7000名各民族学生参与活动。为辽宁省高校大学生《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网络知识竞赛、《民族知识竞赛》命题,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扩大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宣传范围。
(专项课题)学校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够为思政部单独设立项目和选题。目前,在学校设立和评选的课题中,思政部教师主持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主持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项目9项。
(形势与政策教育)学校把《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规定理论教学16学时,共计1学分,采取报告讲授形式。授课教师除专任教师外,还包括校级领导干部,每学期在教研室主任召集下,针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等热点问题,采取集中研讨和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宣传部和思政部每年协调配合,还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校外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形势政策报告。由于条件限制,多年来邀请到的比较权威的和知名度较高的校外专家学者比较少,今后要增加这方面的工作和投入。
(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在引进和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实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第一必须具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专业背景;第二必须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第三必须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且道德品质高尚;第四必须先试讲并通过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考核合格;第五必须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指导教学,按统一的教学要求履行教育教学责任。
(攻读学位)为了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学校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学位,每年为思政部划拨5万元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教师培训和学习提高。对于年轻教师,学校通过减免教学工作任务、提供经济支持、帮助联系就读单位等方式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年纪较大的教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让他们参加专业培训、做访问学者等方式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思政部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量的50%,另有一名年轻教师正攻读博士学位;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教师总量的71.4%,有1名教师正做访问学者。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研修,并划拨了专项经费给予保障。全国和省、市的各级培训、研修机会都能保证参加。到目前为止,所有专职教师、部分兼职教师参加了省部级以上课程培训,有的教师还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研修班。学校还积极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考察提供经费支持。每年全体专职思政课教师除了组织、参加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外,还能保证参加至少一次外出学习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表彰)我校思政教师在学校各项表彰评比中并没有特殊比例,而是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按条件统一评比。但由于我校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努力,近年我们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有:省优秀教师1名;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名;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1名;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1名;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带头人1名;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2名;大连市“三育人”标兵1名;大连市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4名;大连民族学院最高荣誉——“优秀教师”获得者3名;大连民族学院最高教学奖励——优秀教学质量奖3名;专职教师中获得学校A级课称号的16人次;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突出贡献个人、大学生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数名;大连市学习型党组织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