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文物(二)

公元五八一年至九○七年

罗马金币

隋唐(公元581~907年)

直径1.6厘米,重2克

2004年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剪边,外廓无存。打有两孔,正背图案倒置,磨损较甚,正面中央为国王头像,突眉、圆目、长鼻、丰唇。头戴王冠,冠为三条联珠凸棱缀合,冠顶饰翎羽,部分被剪,额饰一周联珠纹,耸立穿孔打穿,冠下两侧珠子垂于双耳之下。右手举起握长矛扛于右肩上,矛尖露于左耳际,身着铠甲,铠甲呈横竖条状,正面铭文被剪去仅存少许笔画,无法辨认。背面中央伫立胜利女神,面部不清,头饰发髻,左手平托球,上插中型十字架,下缀八角芒星,右手握长十字架,部分被剪,身体两侧翼羽下垂。身着横竖条状衣饰,双脚踩在凸起横杠上,铭文被剪仅存左侧AA□CCCΘ。

罗马金币

隋唐(公元581~907年)

直径1.8厘米,重3克

2004年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剪边,略呈椭圆形,打有一孔,正背图案倒置,略有磨损,中央为国王正面头像,头戴王冠,额饰一周联珠纹,冠顶翎羽耸立,部分被穿孔打穿,冠下两侧两条飘带垂于双耳之下。圆目、突眉、高鼻、丰唇。右手举起执小球,上插十字架,身着铠甲,铠甲呈横竖条状,头像周饰铭文DNIVSTINA NVSPPAVI。背面中央伫立胜利女神,面部不清,头饰发髻,左手托球,下缀八角芒星,右手执长十字架,身体两侧翼羽下垂,身着横竖条状衣饰,脚踩横杠上,一圈铭文,右侧VICTOPI,左侧AAVCCCΘS,中间□□NOB。

波斯萨珊卑路斯银币

隋唐(公元581~907年)

直径2.5厘米,重3.07克

2003年宁夏固原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正面是王者头冠像,中间为雉堞形饰物,冠顶为新月抱托圆球,圆球叠压于外周联珠纹圈框上,冠前有一新月,冠的底部有联珠一列。背面图案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祭火坛,两侧各有祭司一人,相对侍立。边缘有一孔。

罗马金币

唐(公元618~907年)

直径1.75厘米,重2.8克

2012年宁夏固原市区征集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双面打压图案,正面为罗马皇帝左侧半身像,头戴王冠,冠上有三周联珠纹,右侧有束起的冠带,身着铠甲,币面打一个小圆孔,头像两侧有半周铭文,铭文模糊不清。背面为胜利女神立像,右手执长十字架,左侧有翼,人物两侧有半周铭文,模糊不清。

金冠饰

隋唐(公元581~907年)

宽3.8厘米,重17.5克

2004年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金箔制成,带饰中央饰半月形拥抱球状物,半月下向左右伸出类似“飘带”物,在带饰左右有对称类似“天鹅”和一对小型半月拥抱小球造型,其后有对称类似小鸟形。带饰边沿以联珠纹装饰。

金颌托饰

隋唐(公元581~907年)

长11厘米,宽4.1厘米,重12.3克

2004年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金箔制成,长条带饰,中间为椭圆,托下颌用,两端较窄,带饰边沿以联珠纹装饰。

兽面金饰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高8.2厘米,宽3.1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打押制成,单面花纹。正面花纹稍凸,背面略凹。顶上有对称两卷耳,中部有一个穿孔,眉间似有一个结。双眼卷成涡纹状,鼻呈桃形,嘴部模糊不清,下端有一个孔。

动物纹圆形金饰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直径3厘米,厚0.3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打押制成,单面花纹。圆形,边饰一周花瓣,上有联珠纹样,其内亦有一圈联珠纹,并布满小凸点。中央为一个动物,动物垂首,顶有三角形耳,柳叶状双眼,口露齿。短颈,背凸起,臀部漫圆,似有三条腿,作行进状。长尾顶端卷曲。外缘有对称四孔,中有六个孔,呈品字形排列。

方形金、金带扣(3件)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金带扣:长4.6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

方形金:长均为1.9厘米,宽2.2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金带扣:打押制成,前端呈椭圆形,后端呈长方形,中有一个扣针,后端有三个品字状穿孔。边缘斜刹,背凹。

方形金:形制相同,打押制成。长方形,四边斜刹,上有长方形孔,两侧各有一穿孔。

金覆面(11件)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护额饰:1件,圆形,直径1.9厘米,半月形直径3厘米。

上部为半月形,半月形间托一个圆形,下端残缺。

护眉饰:2件。长为5.9~4.5厘米,宽1~0.9厘米。

形似柳叶,上凸下凹,两端尖弯,各有一个穿孔。

护眼饰:2件。长为4.3~3.9厘米,宽2~1.9厘米。

已锈蚀,左眼稍残。上有圆孔,圆孔边缘起凸棱,端有一个孔。

护鼻饰:1件。残长6.3厘米,最宽处2.5厘米,高1.5厘米。

形似鼻状,上端稍残,有一个圆孔。中部起脊,较平直,背面凹下,下端有两孔。两侧有斜对三穿孔。

护唇:2件。长为4.4~4厘米,

宽均为1厘米。

合起后形似上下嘴唇,表面稍鼓,背凹,两端稍尖,端有两孔。

护鬓饰:2件。长为5.1~4.8厘米,宽均为3.8厘米

形制相同,均有残缺。下有一个长条形扁片,上焊接一个长方形片饰,一角削上去,上锤碟凸起叶纹。

护颌饰:1件。长17.3厘米,宽1.4厘米。两侧为长条形,上端呈圆形,有一个穿孔。每侧由三节铆接而成,上两节有四叶状铆片,四叶间各有一个铆钉,下端由两铆钉直接铆制,中部形似枣核。

金覆面(2件)

唐(公元618~907年)

⑴金冠饰残长14.5厘米,宽4.7厘米,重8.5克

⑵金颌托饰长35.3厘米,宽3.5厘米,重11.4克

1998年宁夏固原县城征集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用金片锤打成薄皮,剪刻而成。

金冠饰:长条带饰中间为矛形,两侧为对称月牙。颌托饰:长条带饰中间为椭圆形,颌饰边沿以联珠纹装饰。

金耳环(2件)

唐(公元618~907年)

通长5.6厘米,(1)重2.5克,(2)重2.2克

1998年宁夏固原县征集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半圆钩状,实心,尾部呈梅花形,坠部饰有联珠纹,有嵌槽,原应镶嵌有宝石,现已脱落。

金铊尾(2件)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⑴长2.8厘米,宽0.8厘米,重3.7克

⑵长2.7厘米,宽0.9厘米,重3.7克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尾端均呈长方形,中空,上有钉孔。另一端呈三角状,束腰,上翘。

金带饰(4件)

唐(公元618~907年)

长均为2厘米,宽均为0.9厘米,总重13.8克

1996年宁夏固原县七营乡铁家沟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形制相同,金片模压成形,正面月牙形,边沿一周凹下,表面模压出一龙形。背面以薄金皮封闭,用小金钉铆接,应为腰带装饰。

鎏金铜马镳(5件)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长均为6厘米,宽0.5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史道洛

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青铜铸造而成,表面鎏金,形制相同。“S”造型,一端球形,另一端加宽,中间凸出方形,上有两方孔。

鎏金铜马镫(2件)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高4.6厘米,宽3.2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环形,下端加宽,上端附带孔钮,表面通体鎏金装饰。

鎏金花饰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通高2.4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呈如意形,中有一个花蕊,边有四枝卷叶。

鎏金铜勺(2件)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通长均为6.7厘米,勺长1.8厘米,宽1.2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椭圆形勺,铲状平底,稍尖,条形柄,柄端弯曲。

鎏金铜勺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勺身长2.5厘米,宽2.1厘米

柄长8.4厘米,宽0.5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椭圆形勺,内深底圆,扁圆柄,柄端弯曲稍尖。

鎏金小铜盘(2件)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直径均为4.9厘米,底径4.3厘米,高0.3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盘沿呈梅花状,敞口,边沿上折,平底。

鎏金小铜盘(2件)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⑴口径3.8厘米,高0.2厘米

⑵口径4.2厘米,高0.3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盘,敞口,平底,浅沿。

鎏金小铜盘(6件)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直径均为3.8厘米,高1.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史铁棒墓出土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扣式盘,敞口,平底,素面。

鎏金透雕铜带扣(2件)

唐(公元618~907年)

通长8.5厘米

1989年宁夏隆德县神林阎庄征集

宁夏隆德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带扣表面对称镂空塑造一弯曲的爬行动物,带扣一端各做半球状相扣,背面各做两个皮带扣件。

铜卡饰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长8.5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通体呈钳状。钳体外圆内凹,有两排小钉。钳尖呈半圆形。

瑞兽葡萄纹铜镜

唐(公元618~907年)

直径9.7厘米,厚1.1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废品公司拣选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龟形钮。座外四兽同向绕钮奔驰,四兽体态肥大,纹饰模糊,看不清是什么动物。外区葡萄蔓枝叶伸展至内区,似整个镜背为瑞兽、葡萄蔓枝构成一幅完美图案,边饰三叠云朵纹带。

飞鸟缠枝花纹铜镜

唐(公元618~907年)

直径9.8厘米,厚0.4厘米

1996年宁夏固原县开城乡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八出菱花形,圆钮,完整。两周联珠纹将镜背分为内、中、外三区,内区饰有四飞鸟,形态各异飞于缠枝花丛之间。中区亦饰四雀不同方向飞绕花枝,鸟间枝条卷曲,生出叶瓣。外区为八瓣菱花形边缘,每花瓣中均饰有一组花叶纹。内区与边缘相映成趣,可谓花鸟小景。

菱形花鸟云纹铜镜

唐(公元618~907年)

直径12厘米,厚0.9厘米

1993年宁夏固原县南郊征集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八瓣菱花形,圆钮。镜背主题纹为四禽鸟与四朵云纹相间环绕。四禽鸟同向,均覆羽站立。两鸟昂首曲颈,两鸟各衔一物。外饰凸铉纹一周。边缘八瓣菱花中饰云朵与折枝花相间环绕。素窄缘。

四叶纹铜镜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直径7.2厘米,厚0.3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薄胎,桥形钮,钮外饰四叶纹,叶纹间加饰四枚菱形纹饰,外饰锯齿纹一周,素缘高凸。

四叶纹铜镜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直径4厘米,厚0.2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薄胎,桥形钮。钮外饰四叶纹,四叶纹间加饰小圆点。外为两周铉纹间饰一周联珠纹,素窄缘。

四叶纹铜镜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直径4.8厘米,厚0.2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薄胎,桥形钮。镜背内区饰蔓草纹,不很清晰。外区两周铉纹中加饰锯齿纹一周。镜面锈蚀,素窄缘。

四叶纹铜镜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直径4.2厘米,厚0.2厘米

1986年6月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半球形钮。内区饰四叶纹,叶纹间点缀有小圆点。外区两周铉纹间饰一周联珠纹,外缘稍凸,素窄缘。

四叶纹铜镜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

1986年6月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桥形钮,内区饰蔓草纹,纹饰较模糊。外区两周铉纹间饰一周锯齿纹,素缘高凸。

水涡纹铜镜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直径3.9厘米,厚0.3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镜表面光洁如新,圆形,桥形钮。内区为水波纹一周,波浪翻滚。外区两周铉纹间饰联珠文纹一周。素宽凸边缘。

玉钗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长3厘米,上宽2.8厘米,下宽1.5厘米,钗径0.6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白玉制成,质地细腻洁白,光洁度好。双股钗,顶部呈弧形,钗为扁圆状,上端宽下渐变窄,尖部略内收,中部偏下有凹槽。

水晶坠饰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长4厘米,宽2.6厘米,厚1.2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通体呈不规则形,上嵌水晶。水晶泛蓝,表面鼓起,上有几处凹痕。水晶之下为一铜鎏金底托,底托完全依水晶形状而制,下部稍翘,上有短柄,柄环已残损。

喇叭形玻璃小花(7件)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最大直径2.3厘米,最高0.7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史诃耽

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呈碧绿色,喇叭形,有的中间有黄色花蕾,并贴有金箔。

小玻璃碗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高1.8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2.3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呈碧绿色,直沿稍外敞,腹壁呈瓜棱状,上贴有条形金箔,有六瓣,凹底。表面有白色风化层。

线刻骨管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高4.5厘米,管径2.3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骨质,椭圆形,中空,中间厚,两端稍薄。上端稍残,表面磨光。两面所刻图案对称,图案上下均有栏线,下有蔓草纹样。方形床边坐一妇人,头梳高髻,身着长裙,双手抱于胸前。

原大尺寸

蓝色圆形宝石印章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直径1.6厘米,厚0.5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一面光洁,边凸起。另一面刻有纹饰,为一卧狮。其面部清晰,鬃毛直竖,身后立三棵树状物,顶似花蕾。上有一周铭文,专家解读为中古波斯文和帕勒维铭文。

人面兽身石造像(37页至39页)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75厘米,座高18厘米,长45厘米,宽25厘米

1990年宁夏固原县城农业局院内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黄砂岩石质。昂首,两眉弯曲,两眼外凸,张口吐舌,前腿撑直,后腿弯曲,尾巴上卷,蹲立于长方形台座上。

人面兽身石造像

唐(公元618~907年)

左亲卫史公(道洛)之墓志铭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志盖:边长59.2厘米×59.7厘米,厚10厘米

志石:边长58厘米×57.5厘米,厚10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道洛墓志铭1组(两件),均为青石质。志盖,呈正方形,盝顶式,盖顶边有桃形结组成的边框,中嵌有二方连续卷草纹。中间绳纹构成一正方形框,框间有宽线棋格,减地阳刻篆文“大唐故左亲卫史公之墓志铭”12字。四面斜杀,刻有四神。四侧线刻边框,内填两怪兽头像相对,两兽头之间是宝相花纹带。志石,呈正方形,四面刻有怪兽图案,上有几何斜方纹带,内填卷云纹、山峦、怪兽。志石正面阴刻棋格,表面涂墨,文体楷书,共36行,行满25字,全文共605字。

志文:

“大唐故左親衛史君之墓誌銘公諱道洛,原州平高人也。昔軒轅創業,佐命肇其元封;周室建旗,協贊旌其茅土。斯並刊諸簡策,着彼縑緗,可得而詳矣。況復察色表明,辭清稱敏,英規素範,穆彼人倫者哉。祖多悉多,周鄯州刺史、摩訶薩寶。父射勿盤陁,隋左十二府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德允群望,聲重二京。公籍慶挺生,承芬載誕,珪璋博達,儀表絕倫。三端百行之源,寔符於外;依仁據道之業,諒叶於肅成。起家任左親衛,出入青墀,趍佯紫闥。

公通變在慮,不矜寵辱之名,撝挹兼懷,深明止足之分。遂退靜閒居,棲真樂道。桂本蘭藉,無忘十日之遊;趙瑟秦箏,有諧三樂之趣。誰謂居諸易往,與善無徵。逝水難留,壽仁遽爽。永徽六年正月廿八日,遘疾薨於勸善里,春秋六十有五。攸攸行路,莫匪傷悼。百里奚言卒,國人興不相之哀;王修之云亡,隣家申罷祖之戀。均哀比戚,今古一焉。夫人康氏,婉淑居順,蘋藻經心。粵自中庸,言歸盛德,庶輔佐君子,言敦瑟琴。而蘭迫秋年,悲纏永夜,以貞觀廿年二月十二日卒於私第,春秋五十有五。粵以顯慶三年歲次戊午十二月己酉朔廿四日壬申合葬于原州百達原,禮也。南眺崗巒,亘九成之紛;北望都邑,暎百雉以紆餘。東鄰長平,煙霞之所氛泊;西臨修陌,冠蓋之所往來。既同青鳥之卜,還符白鶴之相。長子德,情切蓼莪,慟深陟岵。嗟日月之遄邁,懼陵谷之貿遷。敬追往志,勒銘旌業。其词曰:

芝田結馥,桂畹傳芳。猶茲漸慶,同夫克昌。發祥降祉,載誕禎良。千仞落落,萬頃汪汪。唯道是遊,唯仁是弼。學崇子史,披經散帙。然諾罔二,襟期有一。重義輕財,諒歸茲日。庶矯英逸,方遵修路。如何貞筠,溘先朝露。恨結人代,哀纏孺慕。歲月徒新,人神永故。沉沉幽壟,寂寂玄坰。夏疏陽日,冬茂松青。崎嶇陵阜,蕪沒儀形。俾傳芳列,乃勒豊銘。”

朝请大夫平凉郡都尉骠骑将军史公(索岩)墓志铭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志盖:边长58.5厘米×58厘米,厚10厘米

志石:边长58.5厘米×58厘米,厚10.5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索岩墓志铭1组(两件),均为青石质。志盖,正方形,盝顶式,四面斜杀,正中减地阳刻四行十六字篆文“大唐故朝请大夫平凉郡都尉史公之铭”,铭题周饰对角三角形两周,中加饰连续卷草纹,四面斜杀上刻有四神纹样,斜杀边缘饰一周桃形纹带。志石,基本呈正方形,楷书志文阴刻格内,共25行,行满26字,全文共809字。志石四侧刻怪兽图案,中间加饰卷云纹。

志文:

“唐故平涼郡都尉驃騎將軍史公墓誌銘並序

公諱索岩,字元真,建康飛橋人也。其先從宦,因家原州。蓋聞榮光浮水,波映黃雲之彩;美玉韜岩,日照白虹之色。況乎韞方圓之大德,懋王者之元勳,豈可鍾鼎無聞,雕戈寂寞。是以開鴻猷,光啟德音者矣。曾祖羅,後魏甯遠將軍、西平郡公,食邑八百戶。識度恢弘,風神宏邈。早申明略,夙著忠鯁。祖嗣,鎮遠將軍、通直散騎常侍,襲爵西平郡公,鄯、廓二州諸軍事、鄯州刺史。體道貞固,學業該明。惠化歌棠,空庭息訟。父多,周三命上士,曠野將軍、殿中司馬、左衛掌設府驃騎將軍。經邦體國,樹德立功。望重縉紳,材標棟幹。惟公滔滔德宇,類長松之引清風;皎皎鏡凝,若琳瑯之映霄漢。雄圖秀異,雅操著於冠年;明鑒爽朗,夙成表於學歲。加以芝蘭在佩,跨玄圃以騰芳;琬琰為心,掩藍田而吐潤。隋開皇中,解巾為晉王廣庫真,雖材稱拔萃,而職滯下僚,頓挫於門欄,驅馳於警衛。亦由陽春之曲,貽誚於鄙里;陵雲之台,創基於覆蕢者也。仁壽四年,乃從輦駕於東宮,即除大都督、長上宿衛。大業元年,煬帝握圖御曆,先錄宮臣,拜公左御衛安丘府鷹揚郎將。既司戎律,委以專征,控馬揚旌,除凶滌暴。大業九年,又授公平涼郡都尉。自炎歷數極,隋紀告終,逐鹿者多瞻烏靡定,縱莽卓之安劉漢室,夷羿之傾覆憂家,未足辟此。奸回方茲昏亂,由是九州百郡,稱帝稱王,各署衣冠,俱行正朔。公資忠殉節,固守危城,耻面偽庭,確乎不拔。義寧二年,獻款宸極。

武皇帝拜公朝請大夫,兼授右一軍頭,仍與平涼郡太守張隆,同討薛舉。揚旌節而犬羊授首,援桴鼓而鯨鯢暴鰓。功冠當時,賞逾前烈。既而蘭山霧卷,隴塞雲撤。美矣哉﹗斯實公之勳也。武德四年,詔除左屯衛,立功府驃騎將軍,率茲戴鶡,實日戎昭,三令五申,軍政肅穆,忠簡紫極,功勒青史。是以極衣錦之榮,兼施玉之寵,永言盛溢,唯憂殆辱。貞觀元年,固陳衰疾,抗表辭滿,夫好榮惡辱,中人之常道,處盈思冲,上智之雅操。公深鑒前載,超然拔俗,至如風清月華之夜,招良友以談玄;芳晨麗景之朝,列子孫而論道。不謂德懋福愆,未卒為山之業。道悠祚短,忽軫殲良之悼。以顯慶元年五月十三日氣疾暴增,薨於原州萬福里第,春秋七十有八。罷市之痛,更惆悵於昔時。絕相之哀,复切涼於茲日。粵以三年十二月遷神窆於原州城南高平之原,禮也。然而代覆道規,家傾鴻范,白日沉彩,景山其頹。長子法僧、次子德僧,爰及德威、神義等,感霜草之易零,悲風樹其何及,刻銘赞以記績,隨陵谷而垂裕。其詞曰:君子道長,如圭如璋。威儀濟濟,德行堂堂。問望俱美,玉潤珠光。千夫之紀,五拔之綱。智逾伊霍,策邁陳張。其一。素志克申,厚禮兼備。華轂朱輪,連鑣列騎。方陪瘞玉,翻悲隙駟。悼切挽夫,哀纏人事。其二。炎運道銷,隨綱告圮。人多逐鹿,英雄鼎峙。太武撥亂,神威電起。龍躍參墟,鳳翔渭涘。胙土列爵,建封諸子。其三。蒸蒸其孝,悃悃其忠。其孝奚若?資親愛同。其忠伊何?王臣匪躬。淳深內湛,高明外融。其四。弓彎钜黍,劍躍純钩。截蛟慚勇,落鷹非神。宏圖命代,雄略超倫。邠郊佇德,渭浦懷仁。其五。天沉落日,地隔窮泉。騰城未曉,隧古長玄。松庭月冷,宰樹凝煙。金石永固,海變成田,其六。”

石幢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残高87厘米,边长16厘米,直径33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青石质。残为三段,两段复原后通体呈八棱形,顶端有一方形榫,通体布满线刻图案,背景以缠枝宝相花为主,中间饰海石榴等纹样。缠枝宝相花间刻有两周人物、动物、怪兽、每两面相对。

石门扇(2件)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134厘米,宽55厘米,厚9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两扇,青石质,左右对称,形制相同。表面磨光,减地线刻,两扇图案基本一致,忍冬纹构成边框,将门扇分成上、中、下三层,内饰朱雀、青龙及怪兽。

将仕郎上柱国清河张府君(知运)之墓志

唐(武周)显庆三年至长安四年

(公元658~704年)

边长32厘米,厚6厘米

2003~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张知运墓志1件,青灰色方砖,出土于墓室东南侧的墓门处,字面朝下。砖面刻画方格,行文楷书,竖12行,横13行,墨书铭文。

志文:

“大周故将仕郎,上柱国,清河张府君之墓志,□□原州平凉县万福乡大义里,君讳知运,朝那人也。本清河郡高□□随任巴州长史。曾祖,晖祥州録□事参军;父安唐,任宁州□安县□且汉□□相不绝衣冠晋国□望侯重舆文笔家谱具祥焉。□君砥节励行直道缶辞,贫富不易其交,险难岂移其操。又门傅草肆,尽八体之奇书,代袭穀城,得六稻之秘册。汪汪焉,洋洋焉,有此奇行,冠绝时生□□。君弱冠拜将仕郎。”

平凉郡都尉史公(索岩)夫人安氏(娘)墓志铭

唐龙朔元年至麟德元年(公元661~664年)

志盖:边长56.5厘米×56.5厘米,厚10厘米

志石:边长56.5厘米×56.5厘米,厚11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索岩夫人安娘墓志铭1组(两件),均为青石质。志盖,正方形,盝顶式,四面斜杀,顶盖平素,阴刻篆文4行,每行4字“大唐故平凉郡都尉史公夫人安氏墓志”,共16字。上有减地卷草纹,四侧亦刻连续卷草纹样。志石,正方形,志石四侧平素,行文楷书,阴刻格内,共25行,行满26字。全文共615字。志文:

“大唐故平涼郡都尉史公夫人安氏墓誌銘並序

夫人諱娘,字白,岐州岐陽人,安息王之苗裔也。夫弈弈仙基,分軒台而吐胄;悠悠別派,掩媯水而疏疆。從層構於天街,族高西域,系芳蕤於地緒,道映中區。瓜瓞滋綿,羽儀紛靄,斯並煥乎家傳,刊夫國史。祖顯,周上儀同、掌設府車騎。父石生,隋上開府,本州中正。並岸宇岧嶢,披重雲而秀起;韶姿爽朗,匹愛景以同歸。澹孤月於襟懷,振懸河於機辯。夫人陽臺陰婺,積慶集靈。蕙畝芝田,含芬縟禮。四德兼被,百兩言歸。釋姆初笄,聿嬪史氏。如賓之敬,好合瑟琴;中饋之恭,肅乎蘋藻。柔情怡色,虔事舅姑;讓逸執勞,穆承娣姒。遊心婦德,守母儀以自持;摛思女工,絢鴛鸞於錦繡。故得莊敬之譽,溢藻澗而流芳;溫惠之聲,入椒風而簡在。行光雉服,德協雞鳴。潤凝閨開,潔逾江漢。俄而都尉長逝,永錮九泉。夫人言扶孤遺,有過三從,所冀攀輦在禦,叶嘉慶於長筵。夜績申規,闡慈風於斷織。遽而龍分雙影,斂騰氣於平津;鸞舞孤光,沉翠眉於蒿裏。以龍朔元年歲次丑正月十二日,遘疾終於原州平高縣招遠裏,春秋七十有二,時以卜遠未從,權殯於私第。然而焚荊灼兆,窀穸有期,粵以麟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遷神祔於都尉之舊塋,禮也。素旌停而薤歌輟,黃鳥吟而松徑幽。嗣子法僧、德僧、德威等,蹐厚載以長號,仰高旻而泣血,悲履霜於宿草,告臣痛於夜台。賦深隧之悠悠,托佳城之郁郁。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猗歟茂緒,遠系靈長。植幹中土,流祉金方。載生椒慎,孤映華光。言歸杞梓,有契潘楊,其一。行逾萊婦,德邁鴻妻。二庭不踐,一與之齊。實佐君子,簪蒿杖藜。縏絲敬業,鳴梭開閨,其二。鳥思春塘,花萎芳甸。煙旗舒卷,雲峰隱見。嘶驂未前,衰笳不轉。閟泉輟曉,松風涕霰,其三。玉液愆徵,金波墜魄。去茲華宇,長淪幽穸。草宿霜濃,林秋風積。敬刊素範,鐫之翠石。”

司驭寺右十七监史公(铁棒)墓志铭

唐乾封元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6~670年)

志盖:边长59厘米×59厘米,厚14厘米

志石:边长59厘米×59厘米,厚13.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铁棒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铁棒墓志铭1组(两件),均为青石质。志盖,呈正方形,盝顶式,四面斜杀,盖顶平素,上阴刻篆书3行,每行3字,篆文为“大唐故史公墓志之铭”9字。志石,呈正方形,四侧面减地线刻二方连续忍冬纹样。上有棋盘格,正楷志文阴刻格内。共27行,729字。

志文:

“大唐故司馭寺右十七監史君墓誌銘並序

君諱鐵棒,字善集,原州平高人也。若夫曾構巍峨,西歭崑崙之阜;遙源浩淼,東演析木之津;雲霏霞佈,騰光華於漢室;葉茂條分,郁蒙密於河右。曾祖多思,周京師摩訶薩寶、酒泉縣令。祖槃陀,皇朝左領軍、驃騎將軍。父大興,皇朝上騎都尉、右衛安化府軍頭。並宏量不測,高峰特秀,英望攸歸,雄豪是屬,冠蓋雲蔭,車馬川流。表三異於一同,曜五兵於七校。君質勁松筠,材高杞梓。掩芝田而散馥,鼓蘭薄以馳芳。既齒青襟,爰開縹卷,遊精學府,引思文場。剛貞標切玉之奇,雕琢就連城之器。貞觀廿三年,授右勳衛,要戟紫宸,聳戈丹掖,譽高戎校,聲冠朋儕。顯慶三年,敕授司馭寺右十七監。趣馬名官,駕人司職。荊珍抵鵲 ,牛鼎烹雞。闕里思於執鞭,蒙邑安於園吏。遂乃觸理宣用,隨事效能。牧養妙盡其方,服習不違其性。害群斯去,逸足無遺,飛響造天,甯留虞坂,流光曳練,奚止吳門。秦吞之功,不獨高於往錄;魯侯之美,豈孤擅於前颂。君風神朗俊,器業貞实,義不遺物,信必由衷。忠以奉上,謙以接下。聰聽察於無响,清明鑒於未形。俯仰規矩,周旋禮則。貶惡或遺纖介,褒善不弃秋毫。而神理希微,人塗奄忽,一隨運往,千載幽泉。乾封元年八月十三日以疾終於原州平高縣勸善里第,春秋卌有四。粵以咸亨元年歲次庚午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遷窆於先君之舊塋。嗚呼哀哉!惟君識度淹遠,風格凝正。心之所蓄,無忘於孝友;行之所踐,不虧於名節。宗族推高,鄉党懷惠。在窮彌固其操,處涅不渝其色。中和自處,直道而行,所謂詢美且仁,令終有淑者也。胄子孝忠、孝義等,茹荼飲恨,泣血疚懷。感霜露以墜心,攀風樹其何及。恭惟令德,方傳不朽。式圖貞琬,永播清猷。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遙源濬遠,盛緒綿長。天京族茂,葱潝分疆。五衢散葉,九畹分芳。繡衣發曜,朱黻斯皇。其一。懿德流慶,高門積祉。明哲寔生,雄姿碣起。挺拔奇秀,光暉淑美。桂馥蘭芬,川停岳峙。其二。寢處謩訓,執履忠貞。依仁沐義,戒滿持盈。與人思益,奉上輸誠。有光前載,克振家聲。其三。人事浮促,神塗忽恍。一旦沉魂,千年長往。隴月霄映,松風曙響。式紀英猷,永旌幽壤。其四。咸亨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勒。”

游击将军虢州刺史直中书省史公(诃耽)墓志铭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志盖:边长58.5厘米,厚10厘米

志石:边长62厘米,厚11.5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诃耽墓志铭1组(两件),均为青石质。志盖,正方形,盖顶平素,未饰花纹。四面斜杀,每面刻有三区蔓草纹。正中阴刻篆文3行,每行3字,为“大唐故史公墓志之铭”9字。

志石,正方形,四侧面亦刻蔓草纹样。碑面棋格,共36行,行满36字,阴刻楷书志文,全文共1285字。第一行题死者职官墓志铭并序,“并序”二字较小作边注。墓志并序后未另起一行再书正文,而是空一格后,紧接着即志文。志文:

“唐故遊擊將軍、虢州刺史、直中書省史公墓誌銘並序

君諱訶耽,字說,原州平高縣人,史國王之苗裔也。若夫,奕奕崇基,分軒丘而吐胄;悠悠遠派,掩媯水而疏疆。從層構於天街,族高河右;系芳蕤於地緒,道映中區。瓜瓞滋綿,羽儀紛藹。斯並煥乎家牒,刊夫國史。曾祖尼,魏摩訶大薩寶、張掖縣令。祖思,周京師薩寶、酒泉縣令。父槃陀,隋左領軍、驃騎將軍。岸宇崇邈,冠雲霞而峙秀;韶姿散朗,潤河漢而澄瀾。化光列邑,聲華制錦。演三略於珠韜,申百中於銀鏑。君濯質五材,資神六氣。夙成表於學歲,雅操著於冠年。琬琰為心,掩藍田而玉潤;芝蘭在佩,跨玄圃以騰芳。是以金城之右,猶穎川之仰叔度;玉關之外,若衛人之宗端木。既而齠年敬業,弱歲騰暉。隋開皇中,釋褐平原郡中正。晨朝州府,清言激流水之聲;暮還貴里,列騎動浮雲之色。執心貞寶,不用奇譎效能;棲神澹雅,豈以風華馳譽。屬隨祚棟傾,蝟毛俱起,黠賊薛舉,剖斮豳、岐,擁豕突之奇兵,近窺京輔,假狐鳴以挺禍,充仞王畿。高祖太武皇帝,建旗晉水,鞠旅秦川,三靈之命有歸,萬葉之基爰肇。君遂間行險阻,獻款宸極。義甯元年,拜上騎都尉,授朝請大夫,並賜名馬雜彩,特敕北門供奉進馬。武德九年,以公明敏六閑,別敕授左二監。奏課連最,簡在屢聞。尋奉敕直中書省翻譯朝會、祿賜一同京職。貞觀三年,加授宣德郎。七年,又加授朝請朗。九年,又加授通義郎。十三年,又加授朝議郎。十九年,丁母憂,集蓼崩魂,匪莪纏痛。同子羔之泣血,類叔山之荒毀。永徽四年,有詔:“朝議郎史訶耽,久直中書,勤勞可錄,可遊擊將軍、直中書省翻譯如故”。名參省禁卅餘年,寒署不易。其勤終始彌彰,其恪屬日月休明,天地貞觀。爰及昇中告禪,於是更錫崇班,是用超遷,出臨方岳。乾封元年,除虢州諸軍事、虢州刺史。寒襜望境,威竦百城,揚扇弘風,化行千里。君緬懷古昔,深唯志事,察两曜之盈虛,寤二儀之消息。眷言盛滿,深思抱退,固陳哀朽,抗表辭榮。爰降詔曰:“遊擊將軍史訶耽,久經供奉,年方耆艾,請就閑養,宜聽致仕,遂其雅志。仍賜物五十段”。至若門驰千駟,既無驕侈之心;家累万金,自有謙撝之譽。享年八十有六,以總章二年九月廿三日遘疾終於原州平高縣勸善里舍。嗚呼哀哉!夫人康氏,甘州張掖人也。父阿孩,隋上開府、右御衛合黎府鷹揚郎將。夫人陽臺降祉,洛渚騰華,年甫初笄,作嬪君子。恭薦蘋藻,叶和琴瑟。低春遽迫,逝水不留。永閟玄扃,長歸厚夜,春秋卌,以貞觀四年九月十日終於雍州長安縣延壽里第。後妻張氏,南陽夫人,南陽郡西鄂人也。父玄,兖州任城縣令。道風素業,振動名流,凝績湘圖,騰哥青史。夫人天姿柔婉,無愆四德之儀,神賦幽閑,豈待七篇之誡。既備有行之禮,遂紆玄造之澤,於是授南陽郡君。而徒催景,玉樹驚秋,飄日忽沉,翻霜遽盡。春秋五十有四,以乾封二年正月一日,遘疾終於平高縣勸善里第。粵以咸亨元年十一月廿七日合葬於原州之平高縣城南百達原。惟君玄情沖素,雅志虛遠。自怡閭里,罕從犬馬之遊;逍遙甲第,未聞聲色之好。不以居高傲物,不以智識淩人。淡情譽毀之間,灰心名利之境,可謂人英時傑,令德具美者焉。胤子護羅、懷慶等,蹐厚載以長號,仰高旻而雪泣。嗚呼哀哉!天沉去日,地隔窮泉。松庭無風月之賞,蒿里異冠蓋之路。白驥跼於山門,黃鳥呤於風樹。刊銘頌以紀跡,隨陵谷而垂裕。迺為銘曰:

蒲海設險,葱山作鎮。地号金方,人稱玉振。排霜表節,臨風吐韻。履行依仁,抗言必信。其一。天厭火德,運屬大明。重懸七政,再紐八紘爰披榛梗,謁款天京。藩條衍頌,鴛沼飛名。其二。英淑之媛,高梁之家。芳凝蘭蕙,色茂鉛華。循圖檢溢,顧禮防奢。蓮披夕霧,日上朝霞。其三。青鳥靡效,白雪空傳。風枝未靜,隙馬逾遄。遽遷夜壑,徒悲逝川。泉扃既掩,隴月空懸,其四。咸亨元年歲次庚午十一月庚子朔廿七日景寅勒。”

石门扇(2件)

唐乾封二年至咸亨元年(公元667~670年)

高122厘米,宽44.5厘米,厚11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诃耽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两扇,青石质,形制相同。左扇被盗墓者砸为两段,复原后有一个三角形缺口。左侧有连续忍冬纹带,一正一反。中立一人,蚕形眉,柳叶眼,直鼻,有须。头戴双扇小冠,上插楔形簪,身着宽袖交领长袍,腰束带,足登云头靴。人物背后刻卷云纹。两门扇图案大致相同。

给事郎兰池正监史府君(道德)墓志铭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志盖:长60厘米,宽55厘米,厚17厘米

志石:上下两边长53厘米,左边长59厘米,

右边长62厘米,厚18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史道德墓志铭1组(两件)。志盖,为红色砂岩质。略呈正方形,四面斜杀,线刻有二方连续卷草纹样。正面平素,阴刻有3行篆文,每行3字,文为“大唐故人史府君之铭”9个大字。

志石,为青石质。略呈正方形,是利用旧石碑下段加工制作而成,原碑可能为长方形,背面原有碑文似被凿去。其上阴刻细线方格,格中刻字,宽有22行,长竖存20行,大部分已无法辨认,志石四边长短稍有不同,四面均有线刻图案。上面背景为卷云纹,中有两怪兽相追逐,均呈奔腾状。张口,有翼,短尾,其他两面基本相似。另有一面背景亦为卷云纹,后为一口大张、鬃毛飞竖、背起齿、扇尾上竖的怪兽,前为一羚羊,呈逃奔之势。志石正面阴刻棋格,共29行,行满30字,文行楷体刻于格内,共613字。

志文:

“唐故給事郎蘭池正監史府君墓誌並序公諱道德,字萬安,其先建康飛橋人事。原夫金方列界,控絕地之長城;玉外分墟,抗垂天之大昴。棱威邊鄙,挺秀河湟。盟會蕃酋,西窮月竁之野;疏瀾太史,東朝日域之溟。於是族茂中原,名流函夏。正辭直道,史魚謇諤於衛朝;補闕拾遺,史丹翼亮於漢代。龍光迭襲,龜劍聯華,綿慶締基,斯之謂矣。遠祖因宦來徙平高,其後子孫家焉,故今為縣人也。曾祖度,河、渭、鄯三州諸軍事;祖多,隋開府儀同、左衛安化府驃騎將軍。並橫陂萬頃,直峰千仞;宅仁心境,墾義情田。氣逸秦中,輕良金而重一諾;神交圯上,降禎石而叶三期。闡化六條,決勝千里。旌旗動而蔽天外,鼓角鳴而振地中。出玉塞以鷹揚,下金城□逝。考,皇朝正議大夫、平涼縣開國侯。陶冶中和,發揮閑氣。壯志陵於寒水,勁節冠於嚴霜。利見龍飛,績宣鼇極。遇千年之聖祚,應五百之賢人。礪岳帶河,疏封食邑。瑩銀章而照曜,響玉珮以鏗鏘。光通德之重扃,駭高陽之故里。英靈不絕,何期盛歟!君扇馥膏腴,嗣華簪歲;貞心冰照,逸調霞軒。起家東宮左勳衛。驱馳銀榜,暉映銅扉,銳志端凝,翹誠忠謹。總章二年,拜給事郎,遷玉亭監。既而嚴肅允著,匪懈克彰。道洽襄城,雲聚檀溪之駿;術高縉嶺,星繁蒲澤之孳。又龍朔三年,詔除蘭池監。公深知止足,逾誠宵征。五柳歸來,不屈陶潛之節;三徑長往,還符蔣詡之遊。抱甕忘機,虛舟任觸。追赤松而高蹈,玩紫芝以清歌。冀保修齡,方悲大漸。徒贈西山之藥,終飛東岱之魂,以儀鳳三年三月十九日遘疾終於原州平高縣招遠里之私第。春秋六十六。惟君禮樂怡神,忠孝基性。含春雲而等潤,孕秋月以齊明。夢烏摛文,祥鱣表德。墨池橫槧,群翔鳳峙之書;紫氣上衝,獨舞鴻門之劍。嗚呼!倐驚晨露,俄悽夜舟。珠韜接乘之光,璧碎連都之曜。即以其年十一月癸未朔八日庚寅窆於原州百達之原,禮也。落日下而青松暗,長風起而白楊悲。嗣子文瓌等痛乾蔭以將傾,恐山移於有力。庶圖玄石,式播清徽。乃作銘云。其辭曰:玉關秀氣,沙場界闢。重構崆峒,疏源積石,地靈肸響,人英舄弈,接乘明珠,分城曜壁。其一。聯華鼎鼐,迭襲公侯。龍媒逸鞚,鳳轄翔妳。襄城術妙輈,縉岩道優。榮班屢縟,睿渥頻流。其二。植柳歸來,吟芝獨往。乍清鶴操,時橫鳩杖。悅風長嘯,向月高賞。方挹丹霞,遽悽黃壤。其三。人間擾擾,陌上紛紛。終同逝水,倏若浮雲。寂寥空隧,簘索荒墳。山移海變,菊茂蘭薰。其四。”

处士梁府君(元珍)墓志铭

唐(武周)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志盖:长52.5厘米,宽51.5厘米,厚14厘米

志石:边长52.5厘米,厚14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梁元珍墓志铭1组(两件),红砂岩石质,呈正方形。志盖,阳刻篆文“大周处士梁君墓志铭”,共3行9字。

志石,呈正方形,碑面棋格,共21行,行满23字,楷书志文阴刻格内,共452字。志文:

“大周故處士梁府君墓誌銘並序

公諱元珍,字元珍,安定朝那人也。周朝命爵即弘開國之封,漢氏分官便獲將軍之稱。柳楊至道,嘆州縣之徒勞;馳騁遁世,適吳越而動咏。公之係緒史諱詳焉。公孝義基身,忠貞成性,早味玄理,夙諧真粹。觀魚泳而有樂,視鳥籠而不悅。志叶琴書,自放山水。晚年栖歸,篤於釋教。精辯三乘,妙窮四諦。悟浮生之不駐,審仙宮而可仰。負杖行吟,知梁木之將壞。寤楹坐奠,識殷禮之必終。春秋七十有二,卒於私第。親土之規,合前賢之雅志。圓石紀號,符往哲之格言。嗚呼哀哉!信達人之有終,諒君子之篤行。蓋棺之美,歸於公焉。公前夫人,弘農楊氏。後夫人,范陽盧氏,並世族高門。母儀衡准,窈窕之質,光於四鄰;信順之規,穆於九族。志先益母,德暎來妻。作配君子,義肅禮齊,終焉同穴,瘗銑沉珏。嗚呼哀哉!以聖曆二年歲次己亥十月壬午朔廿八日己酉遷窆於原州百達原,禮也。長子前始平縣尉望之、次子前宿衛延之、白鶴觀道士靈芝、福基寺僧智岸,茹荼泣血,貫髓崩心。痛風樹之難留,懼桑田之易變。式旌幽閟,永播瓊瑤。乃為銘曰:

兔輪東漸,駟馭西馳。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公之令範,國之表義。守貞全質,賞谷遊陂。明月夜朗,清風晝披。薤晞霜歇,可傾露氣。寒暑易變,隙駟難追。神清蓬橋,魄化蓮漪。青鳥啟動,白馬來悲。是刊貞石,永紀芳規。”

彩绘镇墓武士陶俑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66厘米,踏板长15.8厘米,宽9厘米,厚2.1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站立状。头戴兜鍪,身着明光铠。兜鍪顶部塑一只右手臂,直立高举,手心向后。圆脸无须,嘴微闭,怒目圆睁,眼球圆鼓。颈部围项护,两臂弯曲,左右手握拳并向前伸出。背缠横带和腰带,腰带下围有膝裙。足登靴,两腿直立,脚踩踏板。

彩绘镇墓武士陶俑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62.5厘米,踏板长15厘米,宽9.5厘米,厚2.4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站立状。体态略显清瘦。头戴兜鍪,兜鍪顶端贴塑一只左手臂,直立高举,手心向后。手臂稍偏向左侧。

彩绘天王陶俑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117厘米,肩宽30.5厘米,臀胯宽22.5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头戴盔,身着明光铠。脸稍偏向左侧,颈围项护,前胸着甲,右手握拳,左手叉腰,右腿直立,左腿弓膝、脚踏卧兽。背缠横带和腰带,腰带下围有膝裙。

人面兽身陶镇墓俑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39厘米,底正面宽20厘米,底侧面宽15.5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蹲坐状。头戴兜鍪,顶生五角。圆脸,双目圆睁,眼球圆鼓,鼻梁较高,眉弓凸出,双眉紧锁,口微闭。耳外翻。身着甲胄,甲胄中间贴塑左臂及手的造型,握拳上举,手心向后,其两侧各有两个向上弯曲的角。

兽面兽身陶镇墓俑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37厘米,底正面宽24.3厘米,底侧面宽16.5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蹲坐状。头生五角。头顶贴塑一只左手臂造型,握拳上举,手心向后,其两侧亦有两个向上弯曲的尖状角。面朝前方,双目圆睁,眼球圆鼓外凸,大嘴微闭,门牙和獠牙突出口外。

三彩钵

隋唐(公元581~907年)

通高10厘米,最大腹径14.3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7.6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灰陶质。敛口,尖唇,口沿下部有两道凹弦纹,圆鼓腹,圈足内凸。覆面施黄绿彩釉,外部施釉不到底。

彩绘陶盆

隋唐(公元581~907年)

口径18.4厘米,底径8.1厘米,高7.5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泥质灰陶。卷沿,圆唇,腹部微鼓、斜下收,饼足平疷。沿下涂一周白色颜料,其下又涂抺一周橘黄色颜料。

彩绘跪拜陶俑

唐(公元581~907年)

通长28.5厘米,臀宽13厘米,高9.8厘米

2004年宁夏固原南塬隋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泥质红陶,爬跪状。头戴黑色幞头,身穿长袖袍,腰束带。双臂双膝着地,面向左侧,双眼微闭,眉毛用墨勾画。除头部外通体涂赭石色,脑后用墨染出发髻。

灰陶砚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长10.4厘米,宽7.8厘米,高2.2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细泥制灰陶。呈箕形,椭圆状,一端尖直口沿,另一端宽口敞开。宽端下部有两撇足,刀削而成。一端利用砚底作足,砚面磨光,出土时见有墨迹。

彩绘镇墓武士陶俑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通高83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泥质灰陶。浓眉,圆眼,有须,嘴紧闭。面部涂红,眉眼及胡须以墨线勾勒。其头戴翻檐护耳盔,彩绘描金,身穿明光甲,下着战裙,足登靴。战裙上彩绘花纹图案。双臂前屈,双拳紧握,两足分开站立于山崖形底座上,神态威武。

彩绘镇墓武士陶俑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通高85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泥质灰陶。浓眉,圆眼,有须,张口发怒状。面部涂红,眉眼及胡须以墨线勾勒。头戴翻檐护耳盔,彩绘描金,身穿明光甲,下着战裙,足登靴。战裙上彩绘花纹图案。双臂前屈,双拳紧握,两足分开站立于山崖形底座上,神态威武。

彩绘陶镇墓兽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通高55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泥质灰陶,彩绘描金。蹲伏式,人面兽身。头戴兜鍪,面施粉色,双目圆睁,眼球外凸。上唇有八字胡须,下巴一绺短须翘起。前肢趾爪张开撑地,尾巴向上翘起,尾端宽而下垂。

彩绘陶镇墓兽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通高52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泥质灰陶,彩绘描金。蹲伏式,狮面。面目狰狞,张口卷舌,齿外露,鬃毛向上,两耳直竖,前肢趾爪张开撑地,尾巴向上翘起,尾端宽而下垂。

红陶女俑(2件)

唐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通高均为7.5厘米

1982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

史道德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泥质灰陶。造型相同,高发髻,面部施白,眉、眼、鼻清晰,小口涂红。身着交领长裙,裙摆拖地遮足。身材修长,双手袖于胸前。

白瓷瓜棱钵

唐(公元618~907年)

高8.7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6.5厘米

1977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芒口短颈,鼓腹,腹壁呈瓜棱状。下腹内收,底微弧,圈足。肩部凸起一周弦纹,腹内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胎质坚硬、细密。

绿釉辟雍陶砚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2.6厘米,直径6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砚面凸起,露白色瓷胎。外有一周凹槽,其下有九个支柱,支柱上为人面,下作兽形足,有一环足相连。外侧挂釉,胎质白色。施釉的地方釉层较厚,绿中泛白。

白瓷壶

唐永徽六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5~658年)

高14.4厘米,腹径13.5厘米,颈径4.8厘米

199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小马庄村

史道洛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喇叭形口,束颈,斜直腰,腹下圆弧,大平底。壶表面施白釉,釉面光滑,底未施釉,胎质细腻。

白瓷豆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14.9厘米,口径18厘米,底径12.5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圆形豆盘,沿作尖圆唇,微敞。盘下为一细腰座,座底外侈,圆唇呈喇叭形。表面施白釉,下流釉痕,座底未施釉,露白胎。冰裂纹开片,釉色泛黄。

四系白瓷罐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21.3厘米,口径7.6厘米,底径8.3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直口,微内敛,短颈方唇,肩部口沿交接处均有四耳,耳为两瓣重合状,耳际有一道弦纹。圆鼓腹,腹下逐渐内收,至底部外侈,假圈足。内外均施白釉,下腹部流釉泪,底部未施釉,露白色瓷胎。釉面有冰裂开片,口沿与肩部处釉色稍泛黄。

白瓷瓶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13.4厘米,底径18.8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口部残缺,肩部凸起一周弦纹。下腹微鼓,腹下逐渐内收, 至底部略侈,平底。内外均施白釉,釉色稍泛黄。冰裂开片,下腹部流釉泪,底部未施釉,露白色瓷胎。

四系带盖青瓷罐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34.4厘米,口径13.8厘米,

底径12厘米,圈足直径14厘米

2005年宁夏固原九龙山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直口,带盖,肩部均等分布四个系耳,肩上部做出二周绳纹凸棱,腹下部做出一周凸棱。器型圆鼓,平底,器身有轮盘,弦月转痕迹,釉色泛青。

白瓷盘

唐(公元618~907年)

高3厘米,口径26.6厘米,腹径24.8厘米,深1.1厘米,底径23.5厘米

2005年宁夏固原九龙山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敞口,浅腹,大平底。胎质细腻,器身通施白色釉,釉色纯正。

白瓷杯(2件)

唐(公元618~907年)

高均为7厘米,口径9.4厘米,腹径8.1厘米,深6.2厘米,底径3.3厘米

2005年宁夏固原九龙山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敞口,深腹,平底。胎质细腻,内外施白色釉,釉色纯正。

白瓷杯

唐(公元618~907年)

高8厘米,口径9.4厘米,深6.4厘米,底径3.4厘米

2005年宁夏固原九龙山唐墓出土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敞口,深腹,平底。胎质细腻,内外施白色釉,釉色纯正。

朱雀壁画

唐显庆元年至显庆三年(公元656~658年)

高112厘米,宽114厘米

1985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

史索岩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朱雀昂首、挺胸、双翼对称张开,正面直立于花台上,作腾飞之势,双爪立于莲花蔓枝之上。朱雀是中国古代传统指示方位的瑞鸟,多出现在石刻、金银器上,也出现于墓葬壁画中。在史索岩墓过洞上方出现的朱雀图,应该是北朝时期传统的延续。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58厘米,马长72厘米,高6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土白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白马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四足立地。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60厘米,马长76厘米,高68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土红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白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右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左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58厘米,马长72厘米,高6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土黄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红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左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右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60厘米,马长72厘米,高72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土黄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白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左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右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58厘米,马长72厘米,高6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红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白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左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右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70厘米,马长85厘米,高7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土红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红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右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左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牵马图壁画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58厘米,马长72厘米,高69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人物面朝北侧身站立,头带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紫红色长袍,腰束带,摆侧开缝,露裤,足登乌皮靴,双手执物于胸前。白马背上搭鞍袱,臀部革带上有饰物,马尾紧束上翘,右侧前、后腿提起后勾,左侧前、后腿立地作行走势。

持团扇侍女图

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

人高120厘米,宽50厘米

1986年宁夏固原县南郊乡羊坊村梁元珍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

执扇人为一青年女子,梳双角发髻,着圆领长袍,腰束带,袍摆下露出长裤。足登黑鞋。双手握团扇于胸前,扇杆较长。扇面呈椭圆形,似有扇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