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研究
- 张树海 郭忠富
- 1417字
- 2020-08-26 15:57:31
前言
干旱是世界性问题,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总面积约4590万km2,占陆地总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较大的国家,旱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2.5%。宁南山区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由于该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气候地区的交界地带,属典型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多灾,农业基础薄弱,境内地下水位深,又很少外来河流入境,加之受制于丘陵沟壑支离破碎的地形条件,欠缺灌溉之利,旱地(雨养农田)面积在1250万亩以上,约占耕地总面积的90%,成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降水总量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际间波动强烈。年均降水量230~650mm,大部分地区在400mm左右;7、8、9三个月降雨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而3、4、5、6四个月仅占30%左右。由于宁南山区的降水特征,加之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干旱发生频繁,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不利的气候条件。
近年来,农技推广工作者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把握宁南山区气候生态条件,以最大限度的蓄保土壤水分为着力点,以促进有限水资源的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宗旨,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农田水分生产率为目标,致力于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了重要成果,逐步形成了以秋季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为主的具有宁夏特色的旱作农业模式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使宁南山区旱作农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覆膜保墒栽培方式的“六改”步伐,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形成了“三个转变”。“六改”即一是改播期覆膜为秋覆膜、早春(顶凌)覆膜,二是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三是改一膜一年用为一膜两年用,四是改垄面平种为沟垄种植,五是改全膜覆盖单种为间作套种、改几乎全部种植玉米为因地制宜种植各种特色优势作物,六是改人工覆膜为全部机械化覆膜,使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旱作节水农业的发展,使宁南山区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率,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三个转变”即一是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二是由单一抗旱技术向集成技术的转变,三是由传统抗旱技术向现代抗旱技术的转变。改变了宁南山区十年九旱,年年受旱,年年抗旱的历史现状,实现了大旱不减产,小旱大丰收。
《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研究》是旱作农业技术的重大创新,是对宁南山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集成。内容涉及宁南山区旱作农业种植技术模式和重大技术措施,旱地蓄水保墒和免耕轮作,旱作农田培肥,节水补灌,旱区优势和特色作物,旱地农田水分动态、水分平衡、水分生产潜力和水肥耦合作用等。全书内容为宁南山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技储备。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提升旱作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旱作农业的理解和认识,推动旱作农业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同时也希望本书能成为我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便利实用、触类旁通的指导工具,并在宁南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现代农业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全国农技中心节水处、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覆膜保墒旱作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希望“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农技推广工作者来关心和探讨抗旱节水问题,以促进宁南山区旱作节水农业的科学发展,同时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郭忠富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