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了富了或富了穷了

穷或者富,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个大问题,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讲,就更是一个大问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旨,就是建设共同富裕社会。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就会更加和谐,我们创造更加富裕的人类生活新局面的动力,也就会更足更大。

大家知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曾经是我们的一个大政方针。在这个政策的指引下,相当多的一部分人确实先富了起来。他们的富,不仅让我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盼,而且使诸多生产链产生了联动效应,甚至带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所以,这个政策是具有前瞻性的,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这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不管他们的第一桶金是不是具有“原罪性”,老百姓似乎并没有多么大的怨恨。因为他们毕竟是在创造了一定的价值之后,才实现了自己的富裕,他们也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可以说,仇富心理的产生,并不缘自于他们。甚至在当下,他们已经成为我们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力军了。

要求社会更加公平与公正,实现社会更加公平与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与趋势。贫富差距的拉大,为社会发展增加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2005年美国全国总收入的17%落到了1%的富人手里,所以有了这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爱得华兹的两个美国的概念:一个富人的美国,一个穷人的美国。他要当总统,还必须打出缩小贫富差距这张牌。在我国,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20%的低收入阶层只占到总收入的4%多一点,而20%的高收入阶层则占到了49%以上。这样的差距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产生这样的差距的主要缘由。什么缘由?社会分配的不公。相当多的被我们喻为“后富起来”的人,他们致富手段的权力化色彩越来越浓。还有一点也是要命的,因为被他们所占据的社会资源几乎难以有效地回报于社会。

“后富起来”的人,大多集聚在垄断行业里。譬如在中国移动公司,2004年11万员工就花掉了136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万元。国网公司的处级干部年薪是30万~40万元,司局级是50万~60万元,中国银行董事会的秘书年薪就可以达到561万元,这还不算完,他们还都享受着各种各样的补贴,其实就他们的那些补贴,也足够我们平头老百姓美美喝一壶的。这就是差距,这就是因为分配不公而带来的差距,这就是极具权力与垄断色彩的差距。缩小乃至最终消除这样的差距,虽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却是我们应该为之竭力的。制度的不断改造和完善,也才是根本的。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在穷了富了的问题上做文章,当然不是要富了的人再变得穷起来,而是要“穷惯”了的人变得富起来,“富”得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富”得更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