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龙之章绘堂甫手著
榆山朱明掐潜斋甫
襄邑施景舜虞琴甫
阎松墅济源甫
郑汉东林春甫
侄金门君由甫
孙镇川兑山甫付印
侄孙睿川畴澜甫南
杭州董志仁校刊
学医真诠
学医第一看药性,有了药性心有定。某药入某经,某药治某病。
或是温,或是凉,与某症相称。
或是补,或是泻,与某症相应。
各药各有温凉补泻理,各经各有寒烈虚实症。
看得到时药分明,此中早已有把柄。学了药性学脉理,学了脉理方有用。
某经是真虚,某经是真实,用某药相应。
某经是真寒,某经是真热,用某药相称。
各经各有虚实寒热理,各药各有温凉补泻性。
看得到时脉分明,任凭病来如明镜。
有了明镜有把柄,一下笔时便入圣。
不靠汤头歌,不任人家命。病端虽夹杂,病脉总清净。
药方虽更变,药性总周正。君臣佐使无参差,便是医中之捷径。
即有天师再临凡,亦难寻找方中病。
学医者,每多药性不熟,脉理不精。果能心如明镜,洞悉。
某药与某病相称,某脉与某症相应,则治病自不难矣。侄金门谨志。
汤头歌不可泥①
今日治病好依汤头歌,以为十大名医必不错。岂知妙理皆自脉中得,不得脉理在用药。
得了脉理细风思,其中自必有主药。有了主药往下排,此是汤头真大略。
今人动说古方好,不知以古治今多有错。古人未看今日病,安知今日之用药?
病症皆从气运生,今日气运与古大不合。古人但知古人病,未知今日之病痪②。(②痪(莫):痛苦。)
今日病痪须得今人治,安得妄用古人药?古人用药条条好,安得今日病情恰恰合?
今日气运已大变,今日脉理甚可愕。皆因午会火已极,真气往往往上薄。
往上薄入斗风宫,迢迢中指看落落。以下三部皆不管,照旧方儿方知错。
真气尽皆走上头,(真气上走,火亦随之而生)下边部位皆虚托。
看似阴寒实真热,昆仑③顶上通关钥(③昆仑:与上文斗风官均指头部)。
古圣真理难预传,所余方脉尽糟粕。
愿起古人一质证,古人望我如饥渴。安得对面谈一笑,眼前大道尽放着。
若只依汤头歌,则是不论脉理。抄古人之方,治今人之病,
安得恰相合乎?何如师古人之意,不泥于古之为得焉?
侄金门谨志。
诊脉下药诗
诊脉下药心内裁,手未立方眼已开。
肺实有力宜大泻,前胡枳实橘红偕;
肺虚无力宜大补,党参五味百合辅;
肺实有力夹风火,酒芩全蒌无参佐:辅也。
肺虚无力夹风寒,款冬紫荧麻黄添。
心实有力宜大泻,菖蒲郁金凌霄偕;
心虚无力宜大补,枣仁远志柏子辅;佐也。
心实有力夹风火,黄连连翘桅子佐;
心虚无力夹风寒,白附天麻革麦亘添。(⑤麦(bo拨):同拨)
胃实有力宜大泻,大黄枳壳槟榔偕;
胃虚无力宜大补,白术云苓炙芪辅;
胃实有力夹风火,知母石膏干葛佐,
胃虚无力夹风寒,干姜白芷寞本添。
肝实有力宜大泻,桃仁醋军(大黄)术(莪术)棱(三棱)偕;
肝虚无力宜大补,当归川芎香附辅;
肝实有力夹风火,柴胡生地二芍(赤芍、白芍)佐;
肝虚无力夹风寒,吴萸艾时酋乌添。
命①实有力宜大泻,芒硝火麻郁仁偕,
命虚无力宜大补,宿砂益智肉寇辅;
命实有力夹风火,槐花地榆蒲黄佐;
命虚无力夹风寒,黑姜附子故纸添。
肾实有力宜大泻,木通泽泻车前借;
肾虚无力宜大补,熟地萸肉山药辅;
肾实有力夹风火,黄拍丹皮草解佐;
肾虚无力夹风寒,肉桂巴乾椒(川椒)茴(小茴)添。
此虽守袜待兔法,聊训蒙医以开先。
吾祖尝日:吾之脉理遵节庵②。此即遵节庵之意。
如篇中六部脉之虚实,加风火、风寒,皆于有力、无力中分。
又各有主药以治之。学者熟察乎此,不惟能知脉理,且能知温凉之补泻,某药入某经、治某病之数十品矣。
侄孙涪川谨志。
治病皆有主药
治病一定有主药,不用主药便是错。
火结必要用大黄,枳壳枳实紧跟着。
寒结必要用巴豆,三棱莪术紧跟着。
实结必要用山甲,蝎子蜈蚣紧跟着。
调气必要用木香,摈榔元胡紧跟着。
透坚必要用牙皂,风辛辛夷紧跟着。
破血必要用桃仁,红花赤芍紧跟着。
脾胀必要用于漆,火麻郁仁紧跟着,
暖胃必要用硫黄,丹参玉竹紧跟着。
腰疼必要用杜仲,续断艾叶紧跟着。
陷下必要用洋参,三生(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狗脊紧跟着。
去虫必要用榧子,芜荑使君紧跟着。
顺气必要用香附,乌药腹毛紧跟着。
通淋必要用斑螫,川漆草藩紧跟着。
清心必要用黄连,连翘栀子紧跟着。
老痰必要用砒霜,雄黄绿豆紧跟着。
助脾必要用马前,虎骨猴骨紧跟着。
定痛必要用良姜,宿砂益智紧跟着。
治疥必要用斑(斑蛮)麻(麻克),大枫蓖麻紧跟着,
治疮必要用神灯,艾绒乳(乳香)没(没药)紧跟着。(④神灯:即神灯照法。为熏法的一种。见《外科正宗》。)
治疔必要用蒜灸,乌金(乌金台。巴豆炒黑研细,用水调涂患处,以膏药贴之)菊花(内服甘菊汤,方见卷四疔疮门)紧跟着。
治邪必要用铜(自然铜)砂(避阳砂),良姜葛根紧跟着。
补气必要用党参,炙芪白术紧跟着。
补血必要用川(川芎)归(当归),生地酒芍紧跟着。
补阴必要用熟地,山药萸肉紧跟着。
补火必要用肉桂,干姜附子紧跟着。
滋阴必要用黄柏,知母丹皮紧跟着。
以上一药为君。
麻黄杏仁疗寒嗽,芥子半夏紧跟着。
款冬紫菀疗虚嗽,百合五味紧跟着。
川乌草乌疗风痹,桂枝灵仙紧跟着。
黑姜吴萸疗翻胃,丁香胡椒紧跟着。
苍术麻黄疗风寒,羌活独活紧跟着。
川贝蒌霜疗火痰,苏子菔子(莱菔子)紧跟着。
乌梅五倍疗虚脱,龙骨牡蛎紧跟着。
乌贼诃子疗带下,阿胶肉果(肉豆寇)紧跟着。
条参云苓疗阴虚,骨皮枸杞紧跟着。
霍香杷叶疗逆气,赤石滑石紧跟着。
芫花大戟疗水肿,牵牛防已紧跟着。
瓜萎天冬疗结胸,川贝川朴紧跟着。
苦参赤苓(赤茯苓)疗湿痒,蛇床白芷紧跟着。
槐花地榆疗崩漏,荆芥秦艽紧跟着。
前胡元参疗头风,薄荷柴胡紧跟着。
白附天麻疗风痰,僵蚕郁金紧跟着。
桔梗豆根疗喉风,牛子射干紧跟着。
三七莲子疗诸血,黄芩童便紧跟着。
黄芪(用生)防风疗目汗,枣仁麦皮紧跟着。
芦荟胡连疗阴热,泽泻车前紧跟着。
小茴川椒疗肾气,宿砂故纸紧跟着。
菖蒲柏仁疗心疾,茯神远志紧跟着。
葶苈桑皮疗肺喘,礞石朱砂紧跟着。
石膏知母疗热渴,香薷糯米紧跟着。
川楝茴香疗疝气,芦巴巴戟紧跟着。
升麻柴胡疗气陷,干葛潞党紧跟着。
扁豆薏苡疗泄泻,猪苓木通紧跟着。
土硷红糖疗菸毒(洋菸),大黄芒硝紧跟着。
以上两药为君。
此皆治病之大略,小小蒙医有捉摸。
按:自古用药,皆有君臣佐使。
此篇于每症先点明主药,或以一药为君,或以二药为君,佐使随之。
熟读此篇,于诊脉审症之后,胸中早有成竹。
即不读本草,而某药治某病,温凉补泻之性,早已知之。
有益初学不少,何得谓其浅显而忽之乎?侄孙睿川谨志。
驳汪刃庵加减古方
古时病分七十门,汪刃庵减至二十一。
古时方计七百首,刃庵减至三百余,附方过之。
看似简约,实未真简约也。
一贯之理,恐不在此。以备查览,则无不可耳。
看病药性要分清,入手诊脉精又精。二者果然有把握,不怕病来如墙倾。
或用攻伐或用补,或用和解或用行。一切温凉补泻得其宜,便是用药如用兵。
可以称主帅,可以立大营。要得心中有个真是非,一诊脉时药自呈。
若是迟疑生枝节,纵有名药亦不灵。
亦有胸中全无真是非,只把老本乱翻腾。愈翻愈糊涂,愈查愈不清。
何用病分七十门?何用方计七百盈?何用门留二十一?何用方变六百零?
方子愈多愈夹杂,门道愈多愈分争。好如世上考混童,层层叠叠私文誉。
不是题目有不合,便是花样有不同。何如心里念个真明白,大笔一下使人惊?
不惟朱衣暗点头,亦且龙虎榜上共联名。
治病要有把握,有提纲
治病总要有把握,有提纲。有了把握与提纲,下笔便是方。
若无把握与提纲,纵学一世亦渺茫。试看今之翰苑客,能知几篇好文章?
试看今之都督府,能知几路好刀枪?然而安天下,定四方,只是有把握,有提纲,纵有不知亦何妨?
请问今日病,千头万绪不能详。
若是有把握,有提纲,三言两语便如常。
不是气分起,便是血分藏。
若是从气起,补中益气去酌量。
若是从血起,六味地黄去推详。
二方岂能包尽天下病?天下之病自此知深长。
补中汤中重补气,亦有去了参术加硝黄。
六味汤中重补血,亦有去了熟地加参羌。
补中汤中重提气,亦有减了升柴用槟榔。
六味汤中重凉血,亦有减了丹皮用挂姜。
气血各有寒热虚实时,气血各有温凉补泻方。
不过依着二方为规模,千变万化愈精良。
只要脉理透,药味详,何往不得神奇方?
不必冤《素问》,不必溯轩黄,胸中自有真主张。
方知岳夫子不泥宗泽意,自足驰骋古战场,
楚霸王不拘项梁法,自可立扫秦边疆。
不然今检壶中药,明读《时后方》,愈看愈夹杂,愈读愈荒唐。
胸中毫无真是非,纸上总是妄诪张①(诪(O。洲)张:欺骗)。
用心格物②固然好,神明致知亦甚良。
我无上池水,我无古锦囊。只是心中有把握,手里有提纲。
一看这人是甚人,便知这人用甚汤。药味就在人身上,更从何处寻药王?
医道亦从一贯得来
读书不得一贯理,不知圣学真心传。治病不得一贯理,不知医道真机缄。
欲知医道真机缄,必从周身去贯穿。周身骨节三百有六十,周身毛窍八万有四千。
果能周身皆贯穿,便是平地小神仙。
吾尝治病治上头,便从下头去贯穿。吾尝治病治下头,便从上头去贯穿。
吾尝治病治左边,便从右边去贯穿。吾尝治病治右边,便从左边去贯穿。
此皆翻覆③去贯穿。不免内中多曲弯。若是一直去贯穿,不必远道费周旋。
吾尝治病治中焦,以其肢体能贯穿。吾尝治病治小肠,以其血道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大肠,以其气道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精髓,以其督脉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经络,以其任脉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皮毛,以其腠理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丹田,以其命火能贯穿。吾尝治病治元府,以其脏里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髓海,以其骨里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粪门,以其六腑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玉门,以其百窍能贯穿。吾尝治病治五心,以其中心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穴道,以其中气能贯穿。吾尝治病治祖窍,以其先天能贯穿。
吾尝治病治鼻息,以其后天能贯穿。
不能浑身皆贯穿,便非医道真机缄。医道真机缄,即是神仙真妙元。
古来学圣亦不少,几个悟澈④真机关。
圣人以一贯之道,贯通天下之理,不可及矣。
而医道亦宜悟一贯之旨。盖贯则通,通则无不利,而病自无矣。
如人之一身上下,有不贯穿处,则病生于上下。
左右有不贯穿处,则病生于左右。
诚使周身节骨、毛窍无不贯穿,则气血周流,常如天地流行不已。
六脉和缓,而大年可享矣。侄孙睿川谨志。
金匮石室①小脉案
我家读书书连屋,夜中偶翻《石室录》。蝴蝶栩栩②兴有余,引人入胜教我读。
药王灯下笑相迎,命我执笔作脉鹄③。我言我是大俗人,何敢案上轻举烛。
但是仙人有诏命,不得不罄南山竹。南山之竹有万竿,挥毫落纸如云烟。
云烟之上有真我,看尽天下真病源:
不是名心重,便是利心宽,想得愁火住上窜。
不是爱痴儿,便是爱娇女,想得情火往上翻。
不是爱纹银,便是爱大钱,想得急火往上参。
不是爱赌博,便是爱棋盘,想得憋火往上攒。
不是好高卧,便是好游田④,想得热火往上炎。
不是爱妾娇,便是爱妓闲,想得痴火在脸前。
不是爱饮酒,便是爱肉餐,想得馋火不能眠。
不是好结客,便是好会官,想得妄火入头尖。
不是好鞍马,便是好鹰犬,想得疯火皱眉间。
不是思人阁,便是思开边,想得怒火上青天。
不是好顽童,便是好洋烟,想得淫火上层颠。
既有诸般火,必有诸般症。痰随火上升,风随火上动。
不是结喉便结胸,或头懵⑤、或头疼,或心颤、或耳聋,或咽干、或眼红。
或鼻衄、或肺痈,或喉呃、或胆警。
诸如此类症,当从何处攻?
宜降火、宜除风,宜化痰、宜清空,宜利膈、宜陷胸。
如果气不下,再加金石坠肾中。
如果火不清,再加肉(肉桂)附(附子)去收功。
(引火归元——病在上者取诸下,或亦理所同。)
但是火急性不留,翻入下焦定生愁。
一切湿邪淫,皆从此处收。
流入肾囊阴必肿,仿佛腰挂水晶笼。
流入元府精必遗,仿佛美人来相持。
流入小腹便必涩,仿佛孕妇久坐胎。
流入两胯腿必酸,仿佛杖棍见上官。
流入膀胱尿必红,仿佛蒺藜包茎中。
流入大肠虫必行,仿佛崩漏接后宫。
注:①金匮石室:古代保存书契的处所。常用以比喻非常珍贵的地方。
②蝴蝶栩栩:比喻一般的梦境。见典故“庄周梦蝶”。
③鹄(古):射箭的目标。
④游田:出游打猎。
⑤懵(猛):头脑糊涂。
诸如此类病,当从何处泄?
宜利水、宜清热,宜顺气、宜破血,宜通窍、宜解结,宜疏凿、宜澄彻。
如果火不降,再加肉桂便能决。
如果气不通,再加升(升麻)柴(柴胡)往上揭。
(病在下者取诸上,或亦别有说。)
亦有上下滞不通,病在中焦无处容。
或导痰、或决壅,或透胁、或捶胸,或罐搬、或针松,或麸拓①、或脚蹬。(①拓(榻):谓一种外治法。)
前后左右善收拾,上下四旁一齐攻。多加发表药,八万毫毛汗雨漾。
病在中者旁取之,调燮中州妙化工。
古云病机十九条,只有一二把寒消。可知寒症甚是少,温中温外甚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