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容忍借口,就是为自己埋下失败的种子

借口带来了轻松便利,还带来了什么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窃窃私语,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

上班迟到了,因为“路上堵车”、“下雨了”、“手表停了”、“今天家里事太多”……

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因为“制度不行”、“政策不好”、“那个客户太挑剔了”、“我已经尽力了”……

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中接到的任务”、“任务太难了”……

事情做砸了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无处不在。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响应和支持,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

其实,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在说出借口的那一刻,我们的心理得到了放松:问题的出现和没有解决与己无关。借口成了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同时也掩饰了我们自身的弱点。但是借口带来了轻松便利和些许心理的慰藉的同时,也让我们逃避了困难和责任,带给我们无比高昂的代价。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任何恶习少。

首先,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不可能让人如意一世,再好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并没有丝毫的用处。多少人就是由于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并最终沦为了一个失败者。

其次,借口让人消极颓废。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习惯,则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不是积极地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长此以往,因为总是有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争取成功。

为工作失利找借口,虽然能为自己辩护、开脱,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使情况更加恶化。为工作失利找借口,不仅无助于自己的成长,也会造成别人对我们能力的不信任。而能够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失利,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而且别人也会很痛快地原谅我们。

从长远来看,借口更是失败的前兆。乔治·华盛顿·卡佛说:“99%的人之所以做事失败,是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恶习。”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麻醉我们意志的借口。因为他们昧于事实,不去寻求失败的真正原因,而一个个令自己心安理得的借口,却让自己失去改正错误的机会,更让人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海默先生在65岁退休时,有一份丰厚的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金,然而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不算是成功的。当他坐在退休典礼上的时候,觉得面对的是惨痛的一生,他感到自己一事无成,彻底失败了。

原来,公司的董事长本杰明先生和海默先生是一起进入的公司,但本杰明先生很上进,节节升迁,海默先生则不然。海默先生以前总认为本杰明先生并不比自己聪明多少,他只是不怕吃苦,经得起磨炼,能完全投入工作,而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不然,该公司内外有很多机会,抓住了机会的人都可能获得晋升。恰恰是一些借口让海默先生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有一次,公司想派海默先生到西部去掌管分公司,但是他西部条件很艰苦,于是就找借口拒绝了。以后又有很多好的机会,但每次海默先生总是能找到一些借口来推脱掉。就这样,海默先生退休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在海默先生的一生中,他一直惧怕真正地面对责任,害怕挺身而出,承担责任,总是找借口来搪塞工作,结果到了工作生涯结束时只剩下了反思和自省。

职场上的很多人与海默先生一样,将自己的人生之舟交给“借口”这根最脆弱的舵。于是,他们四处碰壁,被外力挟持着行进,等到人生的最后一刻,感慨一句:“我的命运总在与我作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就是用借口来为自己编织理由的人的一生,他们走过这个世界,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借口永远是失败的温床。借口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从内部击溃整个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个遇事喜欢找借口的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而成功者大都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如果你立志要赢,那么从现在开始应当坚决摒弃“借口”,不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而是为了成功找方法。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处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

“不好做”是借口,不想做才是实情

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在他的著名著作《伦理学》里说过,“如果你不想,会找一个借口,如果想做,会找一个方法。”斯宾诺莎的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找的一些“不好做”理由:“我们的产品太贵了”、“竞争对手太强了”、“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实情就是不想做。

那些在工作中经常“不好做”来逃避不想做的人是制造借口和托词的专家。其实,所谓的“不好做”说到底还是人的惰性在作怪,而借口则是对惰性的纵容。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留恋着被窝的温暖不想起床,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昨天太劳累了,需要多休息”,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可能当天你只是错过班车。而对于整个人生,也许,你已不知不觉错过了腾飞的快车。

罗斯是公司里的一位老员工了,以前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上司的器重。只是有一次,在他手里,公司的一笔业务让别人捷足先登抢走了,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事后,他很合情合理地解释了失去这笔业务的原因,说是因为这笔单子不好做——客户方老总与竞争对手是旧相识。以后,每当公司要他出去联系有点棘手的业务时,他总是以他的资源少,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作为借口而推诿。

罗斯认识的老总不是很多,但他公司里的老员工了,多年下来也积攒了不少人脉资源,如果他想做,也是能做的。

第一次,上司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罗斯很得意,他明智地避开了一宗费力不讨好的业务。但后来有些好做的业务,他也跑到上司面前,说不认识人,要求照顾。如此,他以“不好做”为借口,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的就推,好办的就易避难。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抱怨事情“不好做”。

这样时时刻刻把“不好做”当借口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不难想象,最终等待罗斯的只有被炒鱿鱼。

“不好做”的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工作态度问题。一个总是以“不好做”来逃避工作的人,他对于生活,对于工作的态度一定是消极的被动的,他没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工作也没有计划,人生理想、生命意义等更是空谈。

其实,“不好做”的借口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它往往根源于人性中的“惰性”。我们时常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或许思想上有不坚定念头出现时,就会被无孔不入的“懒惰”所攻击。懒惰了,后退了。这样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的退缩和放弃。为了不让自己暴露“懒惰”的习性,于是用“不好做”来搪塞。

正是由于这种“惰性”,企业里的很多员工都在寻找借口,用一种敷衍了事的工作态度来处理问题,殊不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惰性”,使你的老板,你的顾客看不到你身上潜在的能力,也就阻碍了你成功的道路。

现代职场上的榜样们也用他们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没有借口,才能实现梦想。

郭金生是同仁堂的一名普通的质检员。他刚来到同仁堂时,被分配在药材细料库房工作,由于所学专业不对口,他对药品养护、鉴别知识一无所知,光几百种中药名称已经让他眼花缭乱。看着师傅们娴熟的技能,郭金生感到必须学药,懂药,认药,尽快掌握中药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于是,他每天早来晚走,勤学苦练,认真求教。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认药上,看书做笔记,对照图谱,死记硬背,逐步掌握了几百种常用饮片、药材的传统鉴别方法。后来,在领导推荐下,郭金生参加了同仁堂主办的北京市第八届工业系统技术工人比赛暨中药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三名,晋升为高级工,并荣获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称号。 

随着自己技术的逐渐成熟,领导上把郭金生从库房抽调到质量部,负责验收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在北京蔓延期间,药材公司承担了“非典”用药任务。在防“非典”八味方推出后,京城出现了抢购风潮,药品供不应求。当时,供应价格每天看涨,质量却参差不齐,鱼目混珠的现象不时发生。同仁堂把人民用药安全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严格购进质量,不能让一斤伪劣药品入库。那些天,郭金生放弃了所有休息日,哪里有验收任务,就往哪里去,经常加班连夜工作,逐次逐批验收饮片180000余公斤,拒收伪劣饮片5000余公斤,在有关部门的检查中没有一种不合格饮片从单位发出,维护了同仁堂的信誉。

在专业不对口、不好做的后面,郭金生却在“必须学药,懂药,认药”,“严格质量”的信念下,为成功寻找方法,最终他用行动赢得了自己的美好未来,用行动为自己的企业带来了荣誉。

如果我们真的想做一件事,想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一定会做好。某报有一篇人物专访,一位名气颇大的律师,其钢琴弹得不亚于专业水准,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他:“业务如此繁忙,你是如何抽空搞音乐的?”他笑笑答道:“要是喜欢,总有时间。”每一个成功者都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寻找,而不是整天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应该像这些成功者学习。

在工作中,寻找“不好做”借口的最大好处,就是把自身的“惰性”掩藏,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脱掉,而转嫁给老板或其他同事。这样不能正视自己和不负责任的人在社会上和企业中是得不到大家的信赖和尊重的,在工作中也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当然也无法成为企业期待和信任的优秀员工。

借口三字经之“推”: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

一场众人期待的话剧演砸了,剧院经理非常生气,他把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叫来,以便弄清楚究竟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经理首先问导演:“说说你的看法。”

导演说了一大堆理由:编剧设计的台词过于拗口、服装师迟到十多分钟、灯光和美工没能按照要求工作、演员的表演还欠火候……

经理听了之后说:“那么作为该剧的导演,你的责任是什么呢?”

导演说:“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完全无关……”

一场众人期待的话剧,最后以所有演员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告终,专业演员找的是业余演员的理由,相互推卸责任。现实工作中,出现困难时,很多人不寻找自身的问题,而是指责相关同事没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相互推诿、扯皮,责任能推就椎,事情能躲就躲。最后,问题只有不了了之。

借口是推卸责任、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一旦缺乏责任意识,缺乏的东西还会更多,比如工作的热情,工作的态度,对企业的忠诚度。

缺乏责任心的员工,不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也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企业的利益而感到不安,更不会处处为企业着想,满怀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在任何一个企业,缺乏责任心的员工是不可能获得生存的根基的。

缺乏责任心难免会失职,一个员工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寻借口,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职。老板会因为你能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责难你;相反,敷衍塞责,推诿责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不但不会得到理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负面作用,让老板觉得你不但缺乏责任感,而且还不愿意承担责任。没有谁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如何对待已经出现的问题,能看出一个人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其实,在推卸责任的同时,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遇到挫折自己寻找逃避的借口只会让自己失去成功的机会;面对责任,选择逃避,让我们没有成长的机会;出现问题后一味掩藏、推卸责任,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更棘手,严重者则会埋没自己的前途。

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价值观。只有没有借口的人,才能成长为优秀的人才。只有没有借口的员工,才能肩负起公司发展的大计,才能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电厂的罗国洲,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员工,从烧锅炉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待在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国内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主人翁意识的员工,罗国洲时刻想的是企业的利益和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召唤面前,没有任何借口。

2004年,受外部因素影响,入炉燃料变化大,热值不稳,锅炉正常运行受到制约,经常出现缺燃料压火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分白天黑夜,泡在生产现场,紧盯锅炉运行变化,及时指导调整运行参数。由于燃料热值达不到要求,锅炉出现排渣困难,影响锅炉正常运行。捅排渣管是锅炉运行中最危险、最艰巨的工作,而每次他都出现在排渣现场,有时连续几个班、几十个小时不休息,直到锅炉安全运行。

为了更多地肩负责任,罗国洲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国洲提出“恒料层”运行,经实施,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占领高地,呼唤更多的“罗国洲”,只有在全体员工都懂得负责和没有借口,一心向着企业,以主人翁的姿态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寻找方法提升自身的实力,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种责任意识和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行动是对借口的最好反击,罗国洲这样的员工不会失去自我,只会成长自我、成就自我。

一个没有责任感,把找借口当成习惯的人,不可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借口成为他们推脱责任的标志。只有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起责任,抱着积极的心态去寻找方法的人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打造高个人能力的员工,才算对企业对自己尽职尽责,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巅峰。

一个总以“借口”来掩饰自己的人,将是一事无成的人,这样的人,在学校里不会是一个好学生;在企业里不会成为一个称职的员工;在家庭里不会是一个好的父母、好的儿女,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就注定会是一个失败者。

借口三字经之“拖”:借口是拖延的温床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是一种不良习惯,也是高效团队和成功人士摒弃的恶习。

到底是什么助长了拖延的气焰?

是借口。借口是拖延的温床。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他们总会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总有各种各样借口的人,企业是不可能抱以太高的期望的。这样的人不可能成为好员工,也不可能成就成功人生。

拖延是行动的死敌,也是成功的死敌。拖延使我们所有的美好理想变成真正的幻想,拖延令我们丢失今天而永远生活在“明天”的等待之中,拖延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养成懒惰的习性、犹豫矛盾的心态,这样就成为一个永远只知抱怨叹息的落伍者、失败者、潦倒者。

小郭工作5年来,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正面临着失业的厄运。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刚进公司的小郭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顶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光环,公司上下对他另眼相看。但是,他来到这家公司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对抗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公司里,于是终日混混度日,有事情也不积极解决,找借口能拖则拖,寄希望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更让同事们不能容忍的是,他总是仗着资历老,在紧急的项目面前不紧不慢的,“这个工作我做了几年了,两天就完了,不用这么赶。”“现在没兴趣,过几天再说吧。”在小郭的拖延中,很多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和他一组的同事还多次受到了公司的惩罚。同事们也不愿再与他协作,上司已经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了。

找借口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

找借口拖延还往往让到手的机会白白流失。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耀在一个作家脑海里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描写在白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某些借口没有执笔采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那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就会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

在西点军校,新学员必上的一课就是:不要拖延,立即行动!就拿擦皮鞋来说,军官们是这样认为的:如果第一次你因疏忽或别的原因没有及时擦亮你的皮鞋,你以种种借口逃脱了惩罚,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至少在擦皮鞋这件事上,你可能就会养成寻找借口的习惯,而这些借口又会让你对擦皮鞋这件事无故拖延。想想吧,如果不是擦皮鞋,而是在战场上,在修筑工事,在对敌冲锋……这样的习惯将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啊!

“不要拖延,立即行动”也是我国武警官兵们的行动指南,他们时刻也在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武警某师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数百名官兵在道路中断、余震频发、风大雨疾、山体滑坡的情况下,没有借口,强行开进,没有拖延,第一批进入汶川县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让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2008年5月12日,部队开进到距汶川县城还有92公里的古尔沟,严重的山体滑坡堵住了前进的道路,当时已是深夜,又下着大雨。官兵们两三个人一把手电筒,摸索着探路行进,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陡峭的斜坡上,稍不当心就会滑入江中。官兵们拉大距离,尽量不出声,仔细听声响,判断有没有石块滚落。

5月13日清晨,官兵们来到高家庄路段。这是一个更险恶的路段,右侧的山崖上悬着很多巨石,摇摇欲坠,松土夹杂着石块,时不时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官兵们分批冲刺,强行通过。

晚上9时左右,官兵们行进到距汶川不足5公里的桑坪电站,天又下起了滂沱大雨,道路被泥石流和塌方彻底阻断,他们选择从一条古栈道入城。这条路悬在半空中,下面是汹涌的岷江,最窄的地方不到一尺,地震使栈道上又湿又滑,官兵们在紧贴石壁一步一步地挪动中闯过了最后一道险关。

经过31个小时的生死挺进,5月13日23时15分,官兵们终于到达了汶川县城,开始了救灾工作。

因为“不要拖延,积极行动”,武警战士们才能不畏困难,在与时间的赛跑中拯救更多的生命。商场何尝不是一场企业拯救其生命、员工拯救其职场生涯的战斗!企业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的、能战斗的团队。员工要想在高速前进的企业中拥有一席之地,就要拥有马上行动的执行力。

我们面临着问题的时候,大多数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寻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懒惰、懦弱、无能和失误做出掩饰,但其实这根本就是饮鸩止渴,却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甚至使得问题被我们自己长时间的拖延而变的更加复杂,更加难以解决。很多时候你本可以及时处理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却因为你的拖延,最终日积月累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形成了工作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而拖延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倦不堪,做起来更加不给力。

成功学创始人拿破仑·希尔也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许你犹豫不决的!”

因此,为了还自己一个拥有美好明天的人生,我们现在就应该现在开始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

借口三字经之“算”:对工作精打细算

一位战士从战场回来,臂膀上带着一处箭伤,箭头连带一部分箭杆还在身上。箭头深深扎进筋膜内,战士痛苦不堪。他遇到医生后,医生用剪刀将能看得到的箭杆剪去,然后告诉战士已经处理好了。战士疑惑:箭头还在胳膊内,怎么说好了呢?医生告诉他:那是内科医生的事情,我是个外科医生,里面的事情我不负责。

这个故事也许并不存在于现实中,但是这个医生对工作的精打细算,把内科和外科的责任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全然忘记了他作为医生的本质责任:帮助病人诊断伤情,处理伤势,却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启示。我们周围也有很多在工作中精于算计的人:把自己的工作细化精确化,不愿意多操一点心,多费一点力;如果有人要求,就以不是在自己的作范围内为借口,选择漠视,事不关己、冷眼相对。

对工作精打细算找借口者常常有这样一些表现:

1.不主动。遇到任务“躲”字当头,怕担责任,工作能推则推。有的人则先看人家怎么做,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只为“不行”找理由,不为“能成”想办法。

2.行动上搞虚假。有的人为了获得老板的认可,搞形式主义。只说不做,工作计划雷声大,执行工作雨点小。

3.选择性执行。这种员工把自私自利表现得淋漓尽致。处处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单位和企业的利益放在一边。甚至有的人以个人利益为取舍,困难大的不做、报酬少的找借口不做。

4.出了问题,撇开责任,事不关己。这种员工总是能找到理由把问题的责任尽可能推到别人身上。

在某企业的季度会议上,营销部经理说:“最近销售不理想,我们得负一定的责任。但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推出的新产品比我们的产品先进。”

研发经理“认真”总结道:“最近推出新产品少是由于研发预算少。大家都知道杯水车薪的预算还被财务部门削减了。”

财务经理马上接着解释:“公司成本在上升,我们能节约就节约。”

这时,采购经理跳起来说:“采购成本上升了10%,是由于俄罗斯一个生产铬的矿山爆炸了,导致不锈钢价格急速攀升。”

于是,大家异口同声说:“原来如此!”

当销售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该企业各部门对工作精打细算,不愿意承担任务,这是人类天生趋利避害的本能所决定的,因此具有精打细算的天赋。但在工作任务面前,作为职场中人,精打细算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在职场上,如果自己只是满足于应付、完成交办的工作,没有勇攀高峰的决心,得过且过,那是无法追求卓越的,这样的行动最多只能是及格,不可能很强。以这样行动如何能取得工作成绩,如何能得到同行和老板的认可,又如何让老板甘心为你升职加薪呢?就谈不上用用你的行动去收获一切了!

因此,在收获之前,我们需要超出他人的期望,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精神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行动才能成为竞争力。

尼尔森是波士顿市马里奥特饭店里的一名普通的门房职员。在尼尔森眼中,一个称职的门房职员除了要在第一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应当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主动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尼尔森认为一名称职的门房职员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时间观念。因为大部分客人的时间都很宝贵,让他们等一分钟就等于等十分钟。

第二,如果有一个客人在餐厅里用餐,应当向他打声招呼,因为他可能很想家。

第三,要留意客人的真正需求。如有可能,一定要给他一点额外的东西。

第四,上班时要面带微笑。心情将会对同事产生良好的影响。要把个人的麻烦留在家里。

在工作中,尼尔森给所有人留下了乐于助人、精通业务、热情好客、安全可靠的印象。他懂得如何让客人觉得受到欢迎。更可贵的是,他往往是客人在离开时接触的最后一个人,他为客人送行时良好的服务态度,常常在客人心中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除此之外,尼尔森一直想方设法为客人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例如,他建议管理人员在电梯间装上镜子,这样顾客在等电梯时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着装,而不会感到时间难熬;他花几个月的时间动员宾馆总经理投资50万美元,为宾馆车道加盖遮蔽雨水的钢架玻璃天棚。他还建议在旋转玻璃门上印制图案,以免顾客一头撞上。

尼尔森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就是他能看出在某种情况下缺少什么。有一次,尼尔森参观酒店的总统套房,结果发现了问题:“是什么人设计的?全宾馆最昂贵房间的窗户居然没有面对查尔河!”他又发现摆在桌子上的小宣传单的点餐卡,却在介绍价格只有4.99美元的比萨饼。他建议应当打上一些酒类广告才是。尼尔森认为一个员工如果了解了公司的整体经营策略,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尼尔森是一个普通的门房职员,他所做的并非都是公司岗位职责上规定的内容,当客人需要的时候,即使不是自己的职责,他也愿意为客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更为可贵的是,他总是主动想办法来服务客人,而不是客人有需要的时候被动服务。他用自己的行动给了马里奥特饭店发展。尼尔森也必将收获他人的认可、自身能力的提高、报酬和职位的升迁。

而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算计,他们还在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责任细化精确化,不愿意为了本职工作多付出一些;如果不是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就选择漠视,事不关己冷眼相对,至于到位不到位,根本没有考虑。这些人在选择精打细算的同时,个人的发展前途也被自己限制住了。

作为一个渴望在公司成就一番事业的员工,就应当抛开任何借口,投入自己的主动和积极。如果你能够将自己的身心彻底融入公司,不算计工作,尽职尽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行动让公司变得更兴旺、更美丽,那么,相对地,你会收获一切。

当借口成为习惯,危机就藏在背后

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在遇到问题后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想方法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你的工作就会变得越来越拖沓,更不用说什么高效率。找到借口只是为了把自己的失败或过失掩盖掉,暂时人为制造一个安全的角落。但长期这样下去,借口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让危机有了衍生的环境,让失败有了培育的温床。

每一个“平庸”先生跟“成功”先生相比,你会发现,他们各方面(包括年龄、能力、社会背景、国籍,以及任何一方面)都很可能相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对问题的反应大不相同。

当“平庸”先生跌倒时,他就无法爬起来了,只会躺在地上骂个没完。但是,“成功”先生的反应完全不同。他被打倒时,会立即反弹起来,同时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继续往前冲刺。

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对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我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一个公司中,当借口习惯化、正常化,员工互相推诿,一级级互相扯皮时,任何一点小问题都能发展成影响公司存亡的大问题。

当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凯玛特显露出走下坡路的迹象时,一个关于凯玛特的故事开始广泛流传。

在1990年的凯玛特总结会上,一位高级经理认为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他向坐在他身边的上司请示如何更正。这位上司不知道如何回答,便向上级请示:“我不知道,您看怎么办?”而上司的上司又转过身来,向他的上司请示。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一直推到总经理帕金那里。随后的时间里,大家好像形成了默契,推来推去的习惯愈演愈烈,问题罗织起来。

2002年1月22日,时间再没有给凯玛特员工寻找借口的机会,凯玛特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凯玛特的破产有很多管理和运作上的问题,而找借口是公司危机的导火索。在凯玛特公司,问题一层一层逐级推到公司最高层领导,员工向上司推卸责任,急于脱身,日子一长便形成了寻找借口的氛围。

当借口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员工就会惯常用某种借口为自己工作中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开脱,第一次可能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员工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员工遇到困难就找借口、互相推诿,来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团队,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战斗力和经营业绩。

因此,我们说,在借口文化的影响下,危机自然时刻常伴企业。

对于员工来说也是如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工作就是我们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当面对困境,我们选择了逃离风险,以求得暂时的安稳的时候,恰恰即使我们职业生涯危机的开始。

应届生闫成被北京一家很知名的报社录用了,只不过半年来一直在干打杂的活,他希望能独自完成采访。

一天上午,报社特别忙,突然有位热心读者打电话过来说在一个地方有特大新闻发生,请报社派记者前去采访。领导希望小闫通过这次机会能得到锻炼,便派他独自前往采访。等到下午他回来时,领导问他采访的情况怎么样,他却说:“路上太堵了,等我赶到时事情都快结束了,并且已经有别的新闻单位在采访了,我看也没什么重要新闻价值了,所以就回来了。”

领导很是生气地说:“北京的交通的确很糟,但是你不知道想别的办法吗?那为什么别的记者能赶到呢?”

小闫急得红着脸争辩道:“路上真的是很堵,再说我对那里又不是特别熟悉,身上还背着这么多的采访器材……”

领导心里很生气,从此再也不敢将类似的活交给小闫。

在工作中,像小闫这样遇到问题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四处找借口来推脱的人并不少见。其实,常常是逃避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机会,最后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借口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它会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拖沓而没有效率,会让我们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如果在工作中遭遇到难题的挑战,就选择逃避,甚至想要逃跑(辞职换工作),这能解决问题吗?在哪家公司工作又不会遇到问题呢?再遇到问题怎么办?继续逃跑?显然,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危机。只有正视困难的人,才有战胜困难的希望,才能真正摆脱危机。

工作之前,我们就要明白,所有工作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如果不想面对任何困难,不想克服任何障碍,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放弃工作,否则只能在逃避的借口中等待被工作放弃。

无论是企业和员工个人,都需要通过没有借口的行动来为成功开路。因此作为员工,要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一种宣言,冷静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将它变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机会。

做主角还是配角,自己说了算

借口往往决定一个人在人生的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没有借口才能演好人生的每场戏,才能让世人瞩目,才能成为主角;而满腹借口的人,总是在关键的时刻“掉链子”,不仅不能演好自己的戏,而且别人也不会给他舞台和机会,因此,这样的人永远只能成为配角。

“找借口”是工作中最大的恶习,是一个人逃避应尽责任的表现。它所带来的,不仅是工作业绩的大打折扣,甚至会给单位和社会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害!

大学毕业后,小黄分配到地区水利局担任施工员,由于他工作认真,有知识,主管工程技术的副局长十分看好他,很快把他提拔为技术科的副科长,由他负责工程的技术问题。可有一次,在一个小型的水利工程中,由于忙着出去约会,小黄对水灰比的数据没有最后进行反复细致的核查,就匆忙签字通过,结果使拦水堤坝发生坍塌。

局长找负责人的时候,小黄却准备了数条理由为自己辩解。其实局长也是水利专业出身,也从事过水利工程技术工作。局长看到小黄推卸责任,很痛心失望,最后不得不把他下放到水利局下属最边远的一个水电站去工作。

在职场中,像小黄一样整天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逃避责任的人,总是没有好的发展,只能做人生的配角。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人,他们是人生的主角。这两种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工作习惯。

找借口的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些人经常在工作中表现为:做错事,或在出现某个失误以后,不是主动承担责任,加以改正,而是想方设法去寻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

而与喜欢找借口的员工相反,一个有责任感的员工会时刻提醒自己: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他们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对上级交付的任务全力以赴地执行,忠于自己的职责,又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即使工作有了失误,他们也不会有借口,而是马上反省,承担起责任。

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更决定了一个人是做主角还是配角。

选择责任的人,把工作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的信仰记在心中,在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丝毫不畏惧。这时候,激情是一种能把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调动起来的力量,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为自己的人生事业加满了能量。他们站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做自己的主角,最后成就自己的人生。

马汉伟是嘉兴铁路派出所一名普通的线路民警。他日日穿梭在两条钢轨之间,每天查看和维护着铁路的安全通畅。他将自己的整个人生献给了斜桥这个浙江海宁默默无闻的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四等小站。

在小站的30年间,马汉伟从没请过一次假,就是两次做手术也都是利用年假休息。30年间除了一次去领劳模荣誉,马汉伟从来没有离开过小站。他的家人早都全部搬到海宁市区了,只有他依然坚持一个人住在斜桥。“我爱这个地方。”

2007年6月,在工作岗位上病倒的马汉伟在医院检查出胆囊总管破裂,因病情严重而进行一次手术。不到一个月马汉伟就悄悄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教导员发现马汉伟在焦热的七月天里检查线路,一下子火了说:“这么大太阳,你又刚动完手术,谁让你出来了。不是跟你说了高温期间到驻站点检查落实保安的责任就行了!”马汉伟义正词严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我必须到岗,你怎么能让我休息呢?”发火后的教导员,摇了摇头,却又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马汉伟在斜桥一驻就是三十年,30年间,斜桥站的职工换了一茬又一茬,旅客走了一批又一批,小站改建了一次又一次,而只有马汉伟,像一个路标一样始终默默地矗立在斜桥站的站台上,岿然不动,他也因此被评为劳动模范,受到全国人的敬仰。

马汉伟是选择责任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看的,需要的是自己真刀实枪地努力,他在责任面前没有任何借口,因此他能在普通的铁路站上站出自己的光辉人生。

选择借口的人,做工作为别人看,推卸责任的情景总是有他们上演。在工作中他们总是缺少激情,没有工作动力,找借口的做法不但不能改善现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会让情况更加恶化。选择借口的人,在责任面前,推诿、扯皮,这些人认为这些借口能把自己的错误掩盖住,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但事实并非如此。老板可能会原谅你一次,但他心中一定会对你的做法心存不快,对你产生“推卸责任”的不良印象。

更为严重的是,选择借口的人,找借口推掉责任的同时也推掉了机遇。这样的人,总是不能成为困难面前的主力,总是不能站在责任的第一线,这样的人也就永远只能是那些选择责任的员工的配角。

你愿意做主角还是配角,选择做主角,即使你所在的是最平凡和普通的岗位,付出了责任,全力以赴,一定可以站在舞台的中央;如果选择做配角,即使身处重要岗位,但因为怨天尤人和借口,你也终因不能肩负职责而惨淡收场。现在你应该能做出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