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冒险闽商:商者无域,敢为天下先(6)

  • 商圈
  • 江南
  • 3412字
  • 2016-02-29 11:03:11

由于兄弟三人的吃苦耐劳,服装厂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第一年就赚了18万,第二年赚了88万。此时的利郎渐渐成为福建名牌,并获得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农业部优产品”称号。他的利郎也在此时进入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有时福建本地批发商会直接跑到他的办公室,通宵等货,那时的王良星开始过上一种富裕的生活。而多年之后,当他重新回望那段经历时,他给那段的定义是小富即安。

因为小富即安,便没有大的抱负,赚多少是多少,甚至有些随大众,做起了多元化。

“也许事情太顺了,头脑一热就想到了时下流行的多元化发展,在原有的服装基础之上不断地做加法。”

开文具厂,搞外贸,刚刚到手的大笔现金就这样分流出去。危机也就在此时找上了王良星。

由于之前将过多的精力转移到其他领域,大量利郎西服被挤压在库房,几个之前不被王良星放在眼里的对手也悄悄赶上,对其造成了巨大冲击。王良星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困境。市场业绩下滑,现金流不畅,管理层运转不力,几年前还无比风光的他瞬间失去了光彩。

那时候,他不再想着小富即安,而是想着怎么摆脱困境。多年之后,想起这件事的时候,王良星说:“一个企业必须有一个大的方向,不能有小市民心态,这种心态不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不然,就可能犯错。”

这次,王良星无疑是犯了一个错误。他错在了目光短浅,没有想的长远。但他决定痛定思痛。经过反思,王良星发现了专卖店的好处,通过专卖店,可以融资,解决自己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找到症结,通过专卖店的方式,王良星又将精力放在利郎男装上,2000年,利郎的销售收入即突破1亿元。重新找回自信的王朗星决定重新打造自己的服装帝国,而他现在的梦想,不再是在福建乃至全国称霸,而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服装之都米兰,创建世界一流品牌。

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就在考虑怎样让自己的品牌在与其他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所谓品牌的“差异化”就是这个意思。

在一次出国的时候,王朗星无意间看到西方人在谈生意的时候不怎么穿西装,西装虽然正式但有时显得刻板,他们更多的喜欢穿休闲宽松的商务服饰。王朗星敏锐的看出了这个潜在的商机。回国之后,他就率先提出的“商务休闲男装”的理念,目标群是商务人士等中产阶级。之后,他又请来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作为首席服装设计。他通过自己的全新理念配上王朗星从美国、日本等地引进的先进设备,对利郎男装进行了大胆改进,更具水准的商务男装由此产生。

最后,他用将一笔刚刚收回的代理商货款作为广告代言费,请陈道明做最新产品的代言,而这笔钱原本是用于生产的。这一举动显出了王朗星当时的破釜沉舟,他要赌一把,成与不成就在此一举了。

广告在电视台播出的那几天,王朗星没有出门,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焦虑地盯着电视。他一直在想自己的这个决定对不对,是不是太冒险了。但他转头一想,他现在要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已不再是早些年那个个体化经营的小厂,所以冒点险还是值得的。

出乎他的意料,广告效果特别好,他的那句“简约而不简单”也一炮打响,到了2004年,利郎就足足赚了4个亿。

王朗星真正的成功了,他的服装品牌不再只出现在个体小商贩的手里,而是逐步进入上层社会。

2006年底,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组委会向优秀的中国设计师发出邀请,中方最后决定,由计文波带着自己设计的利郎商务男装出席。对于王朗星来说,这是个具有里程碑的事件。登上国际顶极时装舞台,让王朗星离自己的世界级梦想更进一步。而具有中国民族风采的利郎服饰的出现,也为米兰时装周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但每每别人问到王良星在利郎出现在米兰时装周时的感受时,他则显得低调和谦虚许多:“能够登上世界时装最顶级的舞台,去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对‘利郎’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对中国服装产业来说也是一种荣誉。打造‘世界的利郎’是利郎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这次正式亮相世界最高级别的米兰国际时装周,与阿玛尼、范思哲等国际大牌同台竞技,表明利郎的国际化战略跨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从小想法到大梦想,过程不可谓不艰难和漫长,但有了长远规划的人,路才能走的坚定和踏实,才能经得住诱惑,抵御得了风险。如果不是立志将利郎打造成世界品牌,王朗星和自己的事业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所以,经营一个企业就像在完成一个想法,想法的大小,决定成果的大小。

【商海大事记】

20世纪80年代,王良星在家乡以一万块钱创业。

1997年到2000年,王良星请了很多专家对利郎进行企业诊断,重新制定战略目标:从批发转向连锁专卖和品牌经营,从单一的西装转向整个男装系列。

2004年,利郎一跃成为服装行业最黑的“黑马”,销售增长10倍,达到了5亿多元。

【商道妙语】

1.我还是有点紧张,有点激动,我第一次是初中考高中是考几科,我好像考了108分,我觉得那个时候有点自卑,我周围的同学我比一般的人笨,比一般的人傻,考几科才考了108分,这怎么办,但是我有一种不服舒的感觉,大家看不起我,我比一般人笨,但是我有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人家做8个小时,我做16个小时,是不是能把我一些比较迟钝,比一般人笨补下来呢?

2.我们在同行里面,我们到处去学习人家的优点,人家为什么胜利了?我们为什么从胜利而走向快要倒闭呢?这是一个反思,我觉得人不怕,不懂,也不怕犯错误,最怕的是不敢去面对,不敢面对我们的不懂,去承认我们失败了,我当时就下定一个决心,我们从头再来,不成功就成仁。

3.只要我尽力去做了,你越想去争,越想去夺,可能越得不到,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可能你越不想去争,可能得到的更多,得到做人更加受人尊重,越是有成绩的时候,应该我们越是尊重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员工,受人尊重,同时我们尊重别人。

4.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的理想就是要让中国人认同利郎。你说作为一个人要让人家认同就很困难了,品牌让人家认同,一般人忍受不了的痛苦,一般人忍受不了的压力,可能我们要更有这种心里准备,我们后面的压力和责任更重,所以说我也没有什么学问,我这一辈子能完成让中国人认同利郎的话,我觉得我这一辈子已经足够了。

【商圈故事会】

从小人物到菲律宾首富

从半工半读的香烟推销员到当代菲律宾首富,陈永栽无疑是海外华人的一个楷模。在200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东南亚40名富豪中,70岁的陈永栽以16亿美元资产列第十二位,为菲律宾首富。

然而50多年前,陈永栽一家初到菲律宾时,几乎什么都没有。

陈永栽1934年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陈延奎在一家烟厂做工。当时,日寇侵华,闽南沿海一带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年仅4岁的陈永栽随父母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昔日被人们称为"吕宋"的菲律宾谋生。9岁那年,父亲生了一场重病,母亲带着一家人回乡。两年后,家乡遭遇灾荒,刚满11岁的陈永栽再次跟着叔父到菲律宾,在一家烟厂当杂役。陈永栽昼工夜读,以半工半读的方式修完马尼拉远东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陈永栽仍在烟厂工作,并且被提升为化学师。不过,那时的他并不留恋工作,坚定地走上创业之路。

1954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刚满20岁的陈永栽创办了一家淀粉加工厂,但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那一年,陈永栽跌倒后又站起来,用借来的本钱,开办了一家化学制品生产和贸易公司。当时用的是二手机器和破旧卡车,但这家公司后来成为陈永栽庞大事业的基石。

1965年,陈永栽和烟厂朋友在菲律宾马尼拉的一所小房子里创办了自己的烟厂。烟厂取名为“福川”,取英文fortune的音和意,用的也是二手设备。

但是,菲律宾烟草市场已经是群雄逐鹿。对此陈永栽开始谋划布局:高档烟价格太贵,消费者不多;低档烟质量太差,不能持久留住消费者;中档香烟消费者众多,各阶层都喜欢,价格不贵,又不失身份,生产这类香烟能获得稳定利润。于是他决定投产中档香烟,并要求质量超过其他厂家。精准的市场定位迅速打开了销路。然而,1968年的一场台风却摧毁了刚刚起色的生意,大部分设备被毁。这次灾难给了陈永栽一个启示:必须改善设备。他把世界先进的制烟生产流水线和现代化的卷烟机引进菲律宾,并在此后不断引进先进设备,使福川烟厂的设备和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接下来,陈永栽的事业迎来全面崛起时期,业务范围扩展到银行、酿酒、航空、旅馆、农场等诸多行业。陈永栽还收购了面临倒闭的通用银行,并将它改名为联盟银行。之后,陈永栽收购马尼拉世纪公园喜来登酒店。

陈永栽爱好历史、历史,对中国历史更是十分精通,深谙《二十四史》,对《易经》等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他说,他做事的很多方法都是从中国历史中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