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听完希尔的话,开始认真的思考。几个小时过后,年轻人满意地离开了。
一个人应该尽早为自己制定努力的方向,为自己的未来规划航向,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避免“瞎折腾”。
纷繁的世界,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似乎谁都在忙碌。忙碌着培训充电,忙碌着完成工作,忙碌着会议传达,忙碌着……总有一大堆事情在等着我们去完成,使我们忙得焦头烂额,以致把“我没空”、“我没时间”经常挂在嘴边。然而,等时间一长,个人的价值立见分晓,有的成了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有的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做事有没有方向性。
亚里士多德说过:“明白自己一生在追求什么目标非常重要,因为那就像弓箭手瞄准箭靶,我们会更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方向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针。有方向的人是在为美好的结果而努力,没目标的人只会在原地转悠。任何一个优秀的人绝不会在盲目中忙碌,他们总会在行动之前就为自己设定了努力的方向。
低效工作,你是否明确自己对公司作出了贡献
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工作的小李,毕业于国外的一所金融学院,有着令别人羡慕的教育经历,人生的天平似乎早早地倾斜在他这一边,他也是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但是三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在其工作方法上。
每一次领导布置一项任务时,小李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他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每天他都在不停地做着统计与分析,每当遇到一项复杂的数据时,他非要弄个明白不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是效果如何呢?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陷入分析陷阱,始终不能提供一个结果给企业,努力的程度再大、花去的时间再多,也只是无意义的空耗。很多时候,忙碌都是白忙。因为盲目的忙碌,忘了工作细节,忘了工作创新,忘了工作圆满完成。
努力不等于成功,忙碌不等于效率,用时间来堆积利润的时代早已经过时。只有有计划地忙,忙到点子上,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绩。
忙碌本没有错,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得忙出结果,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整日忙碌的无效工作。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母亲诉苦,说自己每天从一上班就开始忙个不停,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天天忙得晕头转向。一起进公司的同学兼同事小李虽然和自己是做同样的工作,看起来却总是从容不迫的样子。更让小文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统计出来,自己还不如小李高。
我们可以忙,但绝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计划,早上开始工作时,如果并不知道当天有什么样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小文一样,把时间浪费在不该做的事情上。
市场只认结果不问过程,如果企业不能创造结果,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无论其过程再完美,一样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制造结果,没有结果的工作毫无意义。
因为无谓的忙碌,只记得应付工作任务,只记得要做上级安排的工作,只记得每天重复的程序。这样的忙碌是毫无意义的忙碌。
企业是靠结果而存在发展的实体,没有结果,一切免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不可能像电视剧里的老板那样语重心长地对员工说:“唉,老王,您都干了这么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来说,也许开始还会无比仁慈地容忍你的碌碌无为,但是时间久了你还是没有任何作为,那么老板就会怀疑你的能力有问题,让你另谋生路。这就好比上学时有的同学上课很认真,下课也很认真,刻苦努力到了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但是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很容易会让老师和其他同学认为这个学生智商有问题。
职场表演,你了解每天工作的意义吗
张经理会见一位重要的客人,发现秘书给客户倒了一杯水后就没有再续杯了,客户几次望着杯子,张经理只得亲自站起来为客人倒了一杯水。会议结束后,张经理和秘书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张经理:你为什么不给客人倒水了?
秘书:我倒了啊!
张经理:你没有看到客户喝完了吗?怎么也不加水?
秘书:啊?!您怎么不告诉我呀!
张经理:像加水这样的事还要我告诉你。你现在送一个文件给销售部。
秘书:今天快到下班的时间了!明天送行吗?
张经理:难道你没有看见这项工作很着急吗?
秘书小声嘟囔了一句,打工的命真苦。
像这位秘书一样,一些员工只是在表面上应付工作,当老板在的时候,他们就装作一副很认真工作的样子,而只要老板一转身,他们又已经聊天、喝茶、嗑瓜子、看报······
更令人失望的是,在很多企业里,有些员工早上在公司报了到,然后跑出去喝咖啡、洗桑拿,甚至进赌场,下午下班前再回公司“汇报”工作。当上司问他们要找的客户找到没有,他们就说“客户不在”、“客户没空,约好明天见”、“今天走访的客户太多,没来得及”。
这些员工可以归类为职场演员,职场演员只是在表面上参加了工作,但并没有落实结果。
即使你每天都能够准时上班,甚至可能是全公司最后一个下班的人,你依然只是在进行着职业表演而没有真正的贡献?
每次走过小孙的办公室,总看见他在敲着键盘认认真真地工作,上司无数次被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动。
有一天,所有的员工都走了之后,上司决定找他谈一次话,对他的这种苦干精神表示鼓励。
当上司走到他的办公室门口,不经意地听到了他的一段对话:“黄老板,您放心,一定会按时完成的,我每天都加班到晚上9点。”
上司愕然,公司没有一个老板是姓黄的,小孙显然是在替别人忙乎。
辜负了上司期望的员工比比皆是,利用工作时间在股市中大浪淘沙,而以其他的方式干私活就更多了。那些每天早出晚归的人不一定是认真工作的人,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的人不一定有优秀的绩效,那些每天按时打卡、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的人不一定工作没有失误。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它需要的都不是那种仅仅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却缺乏热情和责任感的员工,而是那些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对工作投入热情的员工。
拖延成灾,你了解工作日清的意义吗
有两个极其爱好文学的青年,其中有一个天赋极高,才思敏锐,另外一个则显得平平淡淡。他们都立志要成为一流的作家。
于是,他们约定十年后看看谁的作品更优秀。
天赋高的那位恃才傲物,有人要求他写几首诗,他总是说:我最近很忙。有人提醒他最近某地有文学大赛,你可以一展身手,他推脱说:我正在准备素材。有人劝慰他说,你应该展示自己的才华了。他无所谓地说:我正在等候时机。有人告诉他,你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了。他回答说:再等等,再等等……
于是,他终日吃喝玩乐,时间久了,笔力自然拙笨,文思也就减退了。最后,竟然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
“我本来应该……”
“我本来可以……咳!”
“如果当初……该多好啊!”
而那个天赋一般的青年没有放任时间的流逝,不耻下问,四方拜师,苦心孤诣研究一代又一代成功作家的作品和学术论著。并不断尝试着写自己的作品,不怕拙劣,敢于拿自己的作品向别人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十年过去了,他的作品比之当初,简直是判若云泥,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也备受同行的推崇,成为著名的作家。
日清是成功的注释,拖延是对生命的挥霍。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记录下来,就会惊讶地发现,拖延正在不知不觉地消耗着我们的生命。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合于工作,我们希望公司的每一位经理在工作中都能从刹车踏板——拖延上挪开,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断进步。
每个人都有懒惰的天性,而日清工作的人能够克服这种天性,使自己勤奋起来。日清既能造就一个人的成功,同时也能给企业业绩带来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瓦尔代兹号”在阿拉斯加州威廉太子湾附近触礁,800多万加仑原油泄出,形成一条宽约1公里,长达8公里的漂油带。这里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处,以前很少有船只从这里通过。海水湛蓝,沿岸山青林密。
事故发生以后,大批鱼类死亡,岸边沾满油污,礁石上也沾满黑乎乎的油污。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附近海域的水产业受到很大的损失。环境保护组织对这一突发事件感到伤心,加拿大和美国当地的、地区的和更高一层的政府官员敦促埃克森公司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然而埃克森公司方面却迟迟拖延、无动于衷。公司既不彻底调查事故原因,也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清理泄漏的原油,更不向加拿大和美国当地政府道歉,致使事故进一步恶化,污染区域继续往外扩大。
埃克森公司的做法激怒了美国、加拿大地方政府、环保组织以及新闻界。他们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世界的新闻媒体像发动一场战争似的,对埃克森的拖延和傲慢发起了进攻。
新闻媒介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尖锐批评,惊动了布什总统。3月18日,布什总统派遣运输部长,环境保护局局长和海岸警卫部队总指挥组成特别工作组,前往阿拉斯加进行调查。
在社会各方面的谴责声中,埃克森公司被迫用重金请工人使用高压水龙、蒸汽冲洗海滩,甚至用双手刷洗巨大的岩石。事故发生在初春的3月,阿拉斯加寒风袭人,海滩的清理工作十分费力,清理工作进展缓慢。埃克森公司仅此一项就付出了几百万美元;加上其他的索赔、罚款,埃克森公司的损失高达几亿美元;更为严重地是,埃克森公司的形象受到严重的破坏,西欧和美国的一些老客户纷纷抵制其产品,转而购买皇家壳牌产品,这使埃克森公司顿感狼狈不堪。它在人们心目中一下子变成了破坏环境、傲慢无礼的公司。
正是拖延让埃克森公司形象大毁、损失巨大。可见,日清工作不仅跟员工自身关系重大,也与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有着莫大的关系。员工的日清工作结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拖延直接会把自己和企业带入痛苦的泥沼。
无论你是公司的高层主管,还是基层员工,大事还是小事,凡是应该立即去做的事情,就应该马上行动,绝不能拖延。一个成功的人、一家成功的企业,总是立即采取行动,从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