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问道——像老子一样看世界(2)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 张莉 陆杰峰
- 3308字
- 2016-02-29 10:23:44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猎头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杨亮的老板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老板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新的工作。
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结果他原来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杨亮申请了这个位置,并顺理成章地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在这个故事中,杨亮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份新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老板。但他的妻子让他懂得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恼的老板,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换个角度,天高地阔。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有不同的方面,并且各个方面之间总是在相互不停地转换。如果我们懂得“换一只眼看世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会顿时明了起来。
相乘相因,祸福不必存于心
在老子的体系中,辩证法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而且这两面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所以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因为有了美,所以有了丑,正如因为有了恶,所以有了善。困难和容易,长与短,高与低,单音与混声,前与后……都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了此,也就没有了彼。
在老子思想的影响下,有了《淮南子·人间训》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与所有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的概念一样,祸福也总是相伴同行,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通晓这个道理的人,在平凡的人生中,能以平常心对待福祸得失,让自己不在祸患中沉陷,也不在福惠中沉迷。而这正是道家思想十分强调的做人智慧。
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事情,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生活中此类事常有,我们一定要懂得看淡祸福得失,有时看似失利的事反而是获得更大利益的前提和资本。同样,春风得意也不可沾沾自喜,须知福祸常常不过一念之间,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庄子曾在《庄子·人间世》讲过一段非常有趣的话:“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祈祷神灵消除灾害,总不把白色额头的牛、高鼻折额的猪以及患有痔疮疾病的人沉入河中去作为祭品。这些情况巫师全了解,认为他们都是很不吉祥的,不过这正是“神人”所认为的世上最大的吉祥。
这一段话可以说是把老子的人生之道看得十分透彻。庄子引用古代人的迷信来说明一般人认为不吉利的东西,但“神人”认为这种“不吉利”反而有益无害。比如说,一匹头上有白毛的马没人敢骑,反而因此免去一辈子的劳役;一头鼻子高高翘起的猪不会被杀掉作为祭品,才会好好地活到老。所以,世人认为不吉利的,在上天看来却是大吉大利。确实,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关键是你能否从不利的一面中看到有利的那一面。
从前有一个国王,除了打猎以外,最喜欢与宰相微服私访。宰相除了处理政务以外,就是陪着国王外出巡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次,国王兴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猎,他射伤了一只花豹。国王一时放下戒心,居然在随从尚未赶上时,就下马检视花豹。没想到,花豹突然跳起来,将国王的小手指咬掉了小半截。
回宫后,国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宰相来饮酒解愁。宰相知道这事后,一边举酒敬国王,一边微笑着说:“大王啊!少了一小块肉总比少了一条命好吧!想开一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了很是生气:“你真是大胆!你真的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吗?”
“是的,大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难道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说:“如果是这样,我也深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大手一挥,两名侍卫就架着宰相走了出去。
过了一个月,国王养好伤,又找了一个近臣出游了。谁知路上碰到一群野蛮人,他们把国王抓住用来祭神。就在这关键时刻,大祭司发现国王一只手的小指头少了小半截,他忍痛下令说:“把这个废物赶走,另外再找一个!”因为祭神要用“完美”的祭品,大祭司就把陪伴国王一起出游的近臣抓来祭神了。脱险的国王欣喜若狂,飞奔回宫,立刻叫人将宰相释放了,在御花园设宴,为自己保住一命,也为宰相重获自由而庆祝。
国王向宰相敬酒说:“宰相,你说得真是一点也不错,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我连命都没了。可我不明白,你被关监狱一个月,怎么也是最好的安排呢?”
宰相慢慢地说:“大王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监狱里,那么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还会有谁呢?等到野蛮人发现您不适合拿来祭祀时,被抓去代替您祭神的不是我还有谁呢?所以,我要为大王将我关进监狱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宰相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能从事物的不利中看到有利的一面,并始终认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许多时候,正是因为人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利与不利,没有认清自己的价值,没有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里,才给自己找了许多麻烦。人生中难免遭遇一些利害得失,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这样就会少一些挫折感,人生也才能轻松愉快。
在祸福得失面前,人生往往充满着变数。因此得意时,不必过于张扬沾沾自喜;失意落魄时,自然也不必过于消沉懊恼。这是道家教给现代人的一条处世真理。就像塞翁一样,有一失必有一得,人生的祸福总是相辅相成,相应相随的。平凡的人生中,是福是祸皆以平常心对待,便是真逍遥。
玄之又玄,你能看穿几步棋
在历史或古代传说中,中国古代有许多擅长算卦预测,未卜先知的高人。比方说《推背图》的作者袁天罡和李淳风,《烧饼歌》的作者刘伯温,三国时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奉为卜卦观相祖师爷的管辂,还有被鲁迅称为“状诸葛之智而近妖”的诸葛亮,都能够掐指一算,预测未来,多则上千年,少则能算到几个月后,不可不谓是“神机妙算”。
这样的神机妙算真的存在吗?其实,抛开玄学预测学等神秘文化不谈,通晓过去和未来是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事情。
比如说,当我们在餐厅看到一个人拿起筷子伸向眼前的菜肴的时候,我们立刻就可以“预测未来”:他会夹起一筷子菜送进嘴里。
不要觉得这样的预测太过于简单可笑,这就是预测的精髓。如何才能准确预测将来发生的事情?答案并不是掐指一算,而是通过固有的规律去预测。
当一个人拿起筷子伸向菜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要夹起一些菜送进自己的嘴里。这就是通过对绝大多数人类行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规律,懂得这个规律之后,就能够进行预测了。
懂得的规律越多,能够预测到的行为也就越多。懂得的规律越复杂,能够预测到的行为也就越复杂。
《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之所以总是能够神机妙算,识破周瑜、曹操和司马懿的诡计,除了作者的艺术创作需要之外,客观原因是诸葛亮对人性法则、政治法则、战争法则,以及周瑜、曹操和司马懿的做事准则太过于了解。例如,他不仅洞悉了司马懿为人多疑,还了解司马懿知道自己“平生不涉险”,在这个前提下,诸葛亮才能够预测到“空城计”的成功。
传说中,得道的真人能够“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是,若是真的能够洞悉宇宙大道运行的规律,我们就可以预测到很多未来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能够推测出一件只有少量记载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因为人们根据对历史的了解,认为这件事应该而且只能是这么发生的。为什么人们能够预测未来历史的变迁?因为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历史必然会如此发展。历史上常有“气数已尽”一说,其实,这往往是洞悉了道的规律,发现事物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
这就是为什么老子敢说“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世间万物都是可知的,可以通过眼睛去看,通过耳朵去听。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发现并掌握万物背后的规律,因为了解了规律,你就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现在,常有“人生格局”一说,人生就如一盘棋局,若只能看到眼前的棋子,则注定走不远。只有洞悉了大道的规律,才能够看清整个格局,这样的人生才有大格局。
这就是“道”的伟大之处。你对“道”有多么精深的感悟,你就能够看到多少步棋,你的人生就有多大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