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籌篇
籌者,物也,凡六章。
關尹子曰:古之善碟曹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高中示下,下中示高,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人中示物,物中示人,我中示彼,彼中示我。
著龜見解二柱首章,古之人有善蝶著草,若以熱鐵錐灼鑽龜殼,以兆未來過去見在之吉凶也,能以今之事,示曉古之理,復以古之理,示曉今事之吉凶得失也。故云古之善蝶著灼龜者,能於今中示古,古中示今也。高者,天也,天屬陽,陽屬吉也,下者,地也,地屬陰,陰者屬凶也,搽著灼龜,能於吉中示告人之凶,復能凶中示告人之吉也,故云高中示下,下中示高也。小者,一身也,大者,天下國家也。蝶著灼龜,能於一身告示天下國家之禍福也,復能於天下國家告示一身之吉凶也,故云小中示大,大中示小也。一者,人君也,多者,百姓也。蝶著灼龜,能於人君告示百姓之禍福,復能於百姓告示人君之吉凶也,故云一中示多,多中示一也。物者,財物也。搽著約龜,能於人之得失告示財物多寡也,復於財物多寡告示人之得失也,故云人中示物,物中示人也。彼者,父母兄弟妻子也。蝶著灼龜,能於我之八字,告示父母兄弟妻子存亡得失多寡也,復於父母兄弟妻子存亡得失多寡,告示我之八字貴賤禍福也,故云我中示彼,彼中示我也。
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其高無蓋,其低無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其本無一,其末無多,其外無物,其內無人,其近無我,其遠無彼。
是者,此也。此真空不可思議之道,非同搽著灼龜分析今古高下、大小一多、人物彼我之六對待也。道不屬時,獨往獨來,無古今之異也,故云是道也,其來無今,其往無古也。道不屬形位,充塞虛空上下,無所不在,非似天地定於蓋載也,故云其高無蓋,其低無載也。道不屬內外中邊,言其大者,廣無邊際,言其小者,視之不見,故云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也。道不屬數,不可定於一多也,道為五太、二儀、萬物之本源,運行一氣,化生天地萬物,天地萬物無須突離於道,若離於道,則天地萬物壞滅也,以此知天地萬物為道之末也,故云其本無一,其末無多也。此其本無一,其末無多,郭子謙本有此八字,於經甚有次序,故亦從而解之也。道不屬人物,內外不二也,故云其外無物,其內無人也。道不屬彼我,遠近不二也,故云其近無我,其遠無彼也。
不可析,不可合,不可喻,不可思,惟其渾淪,所以為道。
道如虛空,無散無聚也,故云不可析,不可合也。道無相似,無比倫,無情識,故不可以言議而譬喻,不可以心思而知解也,故云不可喻,不可思也。若人了悟,本自具足,本自見成,本自全真,不假修為造作扭捏也,如此強名日道也,故云惟其渾淪,所以為道也。此章明道不屬形數,不可分析而知也。
右第一章
關尹子曰:水潛,故蘊為五精,火飛,故達為五臭,木茂,故華為五色,金堅,故實為五聲,土和,故滋為五味,精者,精神之精也,水性好謄隱於內,故蘊積為五蟲之精。五蟲者,鱗羽毛甲保也,水在藏為腎,在五神為精也,故云水潛,故蘊為五精也。火性好飛揚於外,故通達人鼻,為腥羶香焦朽之五臭也,故云火飛,故達為五臭也。木性好榮茂,故華發為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故云木茂,故華為五色也。金性堅硬,故實而擊之,為官商角徵羽之五音,聽之為五聲也。土性溫和,故滋酸鹹甘辛苦之五味也,故云土和,故滋為五味也。
其常五,其變不可計,其物五,其雜不可計。
其常五者,五常也,仁義禮智信也,七屬木,義屬金,禮屬火,智屬水,信屬土也。其物五者,金木水火土也。變者,雜也。此金木水火土之五行,仰之為五星,俯之為五嶽,位之為五方,變之為五色,擊之為五音,族之為五姓,物之為五金,氣之為五臭,潛之為五精,滋之為五味,動之為五蟲,植之為五行,善之為五德,惡之為五賊,身之為五藏,神之為五神,識之為五情也。故云其常五,其變不可計,其物五,其雜不可計也。
然則萬物在天地問,不可執謂之萬,不可執謂之五,不可執謂之一,向之五行,變化萬物,紛紛擾擾於天地之問,其雜不可勝數計算,豈定執謂之萬哉,故云然則萬物在天地間,不可執謂之萬也。萬物歸屬五行,其常五,其變不可計,豈可執定謂之五行哉,故云不可執謂之五也。五行歸屬於一,一統億萬,生生化化而不息,豈可執定謂之一哉,故云不可執謂之一也。
不可執謂之非萬,不可執謂之非五,不可執謂之非一。
天地之問,蒼然蔚然,紛紛擾擾之物,豈止於億萬哉,奈何總名謂之萬物也,故云不可執謂之非萬也。萬物紛紛雖多,終歸屬於五行也,故云不可執謂之非五也。五行雖變不可計,終屬一氣之統攝也,故云不可執謂之非一也。
或合之,或離之,以此必形,以此必數,以此必氣,徒自勞爾,物不知我二我不知物。
或將萬物五行合之為一,或將一氣離之為五行萬物也,故云或合之或離之也。既有合有離,以此爻屬萬物之形,故云以此叉形也。以此萬物鈴屬五行之數也,故云以此鈴數也。以此五行叉屬一氣也,故云以此叉氣也。向來分別萬物五行一氣,俱屬妄情,已落形數氣化之變也,護徒自勞爾,若妄情返於真性,則物我如如,各不相知,迥出形數氣運變化之外也,故云徒自勞爾,物不知我,我不知物也。此章明纔萌妄情,即落形數氣運之化,妄情復本,則形數氣運不可得而拘也。
右第二章
關尹子曰:即吾心中可作萬物,蓋心有所之,則愛從之,愛從之,則精從之。
心本清淨,元無一物,等同太虛,於此清淨心上,忽萌一妄情於此,不覺是妄,則情情相續,積之為萬情,萬情迷染萬、物也,經云:一情認之,積為萬情,萬情認之,積為萬物是也,故云即吾心中可作萬物也。蓋心之妄情有所往,則隨所愛之境,從而往之也,愛屬水,水屬精,心情有所愛之境,則精神亦從之所往也,故云蓋心有所之,則愛從之,愛從之,則精從之也。之者,往也。
蓋心有所結,先凝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
元氣周身,隨心感而出見,蓋心有住著,彼所住著之境結縛也,故云蓋心有所結也。心先與物凝、滯,則元氣化而為水也,心若有所慕愛可食之物,則元氣於。中化為涎液而出見也,故云先凝為水,心慕物涎出也。心感悽愴,親戚死喪,忽然悲哀,則元氣於眼中化為淚而出見也,故云心悲物淚出也。自作不善之行,見人忽起慚愧之心,則元氣於面化為汗而出見也,故云心愧物汗出也。
無暫而不久,無久而不變,暫者,不久也,久者,常靜也,變者,動也。若無暫生暫滅之情念,而不能悟真空常靜之心體也,故云無暫而不久也。若無悟真空常靜之心體,而不能應'群動之變而常寂也,故云無久而不變也。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攻相剋,不可勝數。
人心藏屬火,內藏神,其神情好喜也。肝藏屬木,內藏魂,其魂情好怒也。脾藏屬土,內藏意,其意情好思也。肺藏屬金,內藏魄,其魄情好憂也。腎藏屬水,內藏精,其精情好恐也。精生魂,則恐生怒,故云水生木也。魂生神,怒生喜,故云木生火也。神生意,喜生思,故云火生土也。意生魄,思生憂,故云土生金也。魄生精,憂生恐,故云金生水也。攻字應作生字,恐傳寫之誤也,應作相生相剋也。相剋者,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也。五行相生相剋,化生天地萬物,萬物相生相剋,不可以數計算也,故云相生相剋,不可勝數也。
嬰兒藥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鑪,皆此物,有非此物存者。
賢藏屬坎,坎中陽爻謂之嬰兒,即精化元陽之氣也。心藏屬離,離中陰爻謂之藥女,即心液之神也。肺藏屬兌,兌屬金管十二節,謂之金樓也,又謂之十二重樓也。心藏屬火,火色赤,謂之絳官也。肝藏屬木,內藏魂,木色青,謂之青絞,又謂之青龍也。肺藏屬金,內藏魄,金色白,謂之白虎。故云嬰兒藥女,金樓絳官,青絞白虎也。身中元氣屬陽,陽屬乾也,乾屬金,乃謂之寶鼎也。心中之神屬陰,陰屬坤,心屬火,火色紅,乃謂之紅鑪也。身心謂之乾坤鼎鑪也。既身心為鼎鑪,即神氣為藥物也,故云寶鼎紅鑪,皆此物也。此物者,即神氣也。道無形名,乃為神氣之祖,神氣之祖者,乃不可思議之道也,故云有非此物存者也。此章明道運神氣,變化無窮也。
右第三章
關尹子曰:烏獸俄喲喲,俄旬旬,俄逃逃,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蕭蕭,天地不能留,聖人不能繫,喲喲者,烏獸之子初生之聲也,旬旬者,烏獸經數旬長大也,逃逃者,烏獸老而死亡如人逃遁不見也,茁茁者,草木初生芽也,停停者,草木長大停停卓立也,蕭蕭者,草木老枯蕭蕭無葉也,言烏獸俄生俄長,俄頃之問復變而為死也,故云烏獸俄喲喲,俄旬旬,俄逃逃也。草木俄生俄長,俄頃之問復變而為枯死也,故云草木俄茁茁,俄停停,俄蕭蕭也。烏獸草木生時不得不生,長時不得不長,老時不得不老,死時不得不死,生長老死四者,大化之流行,雖天地之廣大,聖人之神通,亦不能暫留繫,而使不生長老死也,故云天地不能留,聖人亦不能繫也。
有運者存焉爾。
造物運斡一氣,陰陽五行四時相推相蕩,生生化化無有窮極,故云有運者存焉爾也。
有之在彼,無之在此,鼓不檸則不嗚,偶之在彼,奇之在此,檸不手則不擊。
有造化之運,在彼迷情形氣之數也,故云有之在彼也。無物真空之道,在此心開了悟,與道冥合,不屬形氣時數,造化安能運之哉,故云無之在此也。心既開悟,不生妄情,不染物境,清淨湛然,猶如虛空,彼造物豈能陶鑄虛空哉。心了如此,似鼓不用桿擊,則鼓不嗚響也,故云鼓不桿則不嗚也。與造化對偶,在彼迷情也,故云偶之在彼也。不與造化對偶,則奇然無倡,在此真空了悟之心也,故云奇之在此也。真空心尚未萌,豈有迷情染物哉,真空如此,似桿不用手則不能擊鼓也,故云桿不手則不擊也。此章明迷染萬物,則不能逃於大化也,悟真空,則大化不能遷也。
右第四章
關尹子曰:均一物也。眾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
一者,不二之道也,物者,天地萬物也,天地萬物,咸賴不二之道而有其生也,故云均一物也,道寓於天地萬物,無所不在,眾人為天地萬物之名惑亂其心,心迷著物,見物不見不二之道也,故云眾人惑其名,見物不見道也。賢人能分析事理,昭昭明白,明見道理,外忘萬物,故云賢人析其理,見道不見物也。
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一道皆道。
聖人了悟,冥契天真,了道之實,志道之名,道名尚忘,何況物哉,故云聖人合其天,不見道,不見物也。道元不二,道無不在,故云一道皆道也。
不執之即道,執之即物。
心無所住,全身放下,即冥契真空妙有之道也,故云不執之即道也。心有所住,染著種種之邊,即迷情逐於境物也,故云執之即物也。此章明未能洞徹,賢愚一例屬迷,了然悟徹,凡聖不二也。
右第五章
關尹子曰: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土牛木馬#1,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
知者,悟也,了悟所有物境,皆是偽妄不真,自然心不染著,湛然清靜,不鈴去除物境也,故云知物之偽者,不鈴去物也。了悟所有物境偽妄不真,自然不染,譬如泥土塑成牛,木雕刻成馬,見之,雖然情存牛馬之名像,而心自然志牛馬之真實也,故云譬如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也。此章明了悟物境之偽忘#2,心自然清靜無染也。
#1此句,《關尹子》和《無上妙道文始真經》皆作『醫如見土牛木馬』。
#2『偽忘』,疑當作『偽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