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集例(1)

先天图说

先天学《易》而后可以言医,非学乎画也,学乎爻也。试观之心,果有画乎?果有爻乎?元理元气浑合无间而已。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皆由此造化以为之主也。颐生者知此,则自然惩忿窒欲而水火交泰。济人者知此,则自然辨物居方而沉顿复。圈之于首,以便不识字者开卷肃然,至简至易而玩之有趣耳。敢曰且于羲皇心地上着力,以窃轩岐之微意哉!是为说。

人之百病,皆由水火不交,故以后天坎离继之。血属水,气属火,血阴而气阳也。离中虚,真阴存焉;坎中满,真阳寓焉。阴阳虚实之机,医道思过半矣。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说

经十二,络十五,凡二十七,气血相贯,无有休息。故一岁阴阳升降,会于立春;一日阴阳晓昏,会于寅时。荣卫循环,上应天之度数,下应地之分野。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宿谓二十八宿,度谓天之三百六十五度也。经水者,谓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沔水、汝水、江水、淮水、漯水、河水、漳水、济水也,以其内合经脉,故名之曰经水焉。经脉者,谓手足三阴三阳之脉,所以言者,以内外参合,人气应之,故言及也。内足阳明,外合海水;内足太阳,外合清水;内足少阳,外合渭水;内足太阴,外合湖水;内足厥阴,外合沔水;内足少阴,外合汝水;内手阳明,外合江水;内手太阳,外合淮水;内手少阳,外合漯水;内手太阴,外合河水;内手心主,外合漳水;内手少阴,外合济水,内外输应。气卫于外,以充皮肤;血荣于中,以营经络。周一体而无间,应漏水百刻而不违,一百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乃平人之常也。察阴阳,决生死,虽经络流注,如环之无端,岂能逃于脉之三部耶?至于草木昆虫,尽皆得气之先,所以虽干枯陈朽,亦可以调脏腑而治疾病,其气同也,学人玩之。

天地人物气候相应图

凡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六十日为一气,三月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以为期岁之数。

凡五日一候变者,土化也。五日足而候不变者,即一候生灾。四月阳土,育生万物;十月阴土,收藏万物。

土也者,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也。

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髓则肾主之。

膻中名气海,在两乳之间,为气之海也,气所居焉,能分布阴阳。气者生源,乃命之主,故为人父母,不可损也。

膈膜在心肺之下,与脊、肠、腹周回相着,如幕不漏,以遮蔽浊气,使不上熏于心肺。

阑门、神阙,津液渗入膀胱,秽浊流入大肠。

人之一身,经络脏腑,百骸九窍,尽皆贯通。足太阳行身之背,足阳明行身之前,足少阳行身之侧。外有感伤,内有传变,今小绘图,以便熟玩。

释方

以程氏为主。汉魏尚实,以药品名方,不必释也。唐宋后,方尚奇而名好异,苟不知立名之义,将何以用其方耶?三生饮三药皆生用也。

急救稀涎散稀,化而少也。风痰壅盛,急用此化痰救之。

三建汤三种尽出建平也。

乌药顺气散人气顺则安,气逆者必乌药之辛以顺之。

星香散二药偶方之制以通喉也。

星附汤三药奇方之制以达下也。

排风汤排,推也。用药推去其风也。

左经汤左,佐也:经,脉络也。血少经滞,手足挛搐,用药佐之也。

三化汤三药化痰、化滞、化风也。

防风通圣散预防风疾,通灵如圣。

玉真丸言如玉之白也。

一字散古方一钱四字,一字二分半也。

三痹汤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也。

四神丸四药有神验也。

五苓散五件以苓为主。

抵当汤蓄血住于下焦,用药挤去,邪不能抵当也。

泻清丸泻东方青色肝木也。

三一承气汤三方合为一也。

白通汤葱白之辛以通阳也。

六一顺气汤一方可兼六方。

大柴胡汤泄热之功大也。

五积散积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五者之积可散也。

小柴胡汤力小而和缓也。

藿香正气散言能正气之不正也。

黑奴釜底煤黑色;奴,小麦奴也。

紫雪丁香、麝香熬膏色紫,药屑如雪。

桃花散言其色如之。

雄黄锐散丸如小指尖锐,纳谷道中也。

双解散表里俱解。

霹雳散如雷之击动阳气也。

调中汤泻胃火以和胃气也。

六和汤六腑不和,用此以和之也。

六一汤一名天水散,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也,又名益元散者,除中热以益元气也。

诱行丸夏月服之不渴,诱人行路。

大顺散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故谓大顺;冷冻饮料者,不伤肺也。

一清饮子诸热能一一清之。

桂苓甘露饮桂甘辛,苓甘淡,止渴如甘露也。

来复丹一阳之气来复也。

二气丹硝石气寒为阴,硫磺气热为阳,以二气理二气也。

肾着汤湿气附着于肾,方能去之。

三和汤血秘、气秘、风秘,三者皆可和也。

七气汤治七情之气也。

清燥汤治肺金之火,清其干燥,则生化之源滋润而达也。

神保丸言药之效,如神保全也。

导滞通幽汤导引肠中积滞,使通幽门而下也。

盐煎散用盐引入肾也。

越鞠丸鞠,郁也。药能发越其郁结之气。方多误为越曲。

鸡舌香散药气如鸡舌之香也。

分心气饮分开心胸间郁气也。

流气饮子流行滞气也。

蟠葱散葱能通气,蟠曲其葱,入药为引。

失笑散病忽去而不觉发笑。

复元通气散元气复,则通而不滞。

抑气散高者抑之。

一块气丸积气结成一块,方能治之。

阿魏撞气丸撞散气块痞积。

交感丹茯神阳中阴,香附血中气,阴阳交感而气血和矣。

补天丸药能补阴,天元一气也。

大造丸药能大生气血,如天地造成也。

梦授天王补心丹终南山宣律诵经劳心,昆沙门天王梦授此方。

双和散气血两和也。

十全大补汤十药全而大,能补虚。

威喜丸松脂入地,三千年化为威喜,食之令人长生,方名茯苓,言威喜者,美之也。

二至丸夏至阴生,鹿解角;冬至阳生,麋解角。方用二角者,取二至之阴阳以生气血也。

鹿首四斤丸八药各半斤也。

人参养荣汤人参补气,言养荣者,气盛则血生也。

瑞莲丸莲实用之有奇效,故曰瑞。

打老儿丸妇人年过百岁,打其年老儿子不服此丸也。

天真丸天真,精气也,此药能补之。

补中益气汤黄补中,人参益气。

虎潜丸凡人龙常出于水,龙飞而汞轻;虎常出于火,虎走而铅枯,虎潜火伏而滋阴也。用胫骨者,虎一身筋力,皆出于前足胫中,性气藏焉。

草还丹非金非石,惟草是饵。

清震汤头风如震,药能清之。

清空膏人首,天之象空虚。药能清头昏,故曰清空。

五蒸汤五脏蒸热。

单白芷丸,又名都梁丸白芷出都梁山。

妙香散木香和气,麝香通气。经曰: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香药之妙如此。

抑青丸泻肝也。

归脾散忧思伤脾,健忘怔忡,用此复还脾气。

潜行散潜行,水底行也,脚疾有湿故云。

舒经汤凡筋虚则痛,血虚则蜷,故养血以舒经也。

黑虎丹黑豆、虎胫骨也。

二妙散黄柏除热,苍术除湿,二妙药也。

八正散八药能正膀胱之水道也。

导赤散导引膀胱水道,而治小便赤也。

火腑丹言治心热小便赤也。

清心莲子饮清心降火,莲子之功。

神芎丸川芎散热如神。

舟车丸药能通经络而治水,犹舟以通水,车以通陆也。

感应丸感之即应。

温白丸白乃西方金色,寒气袭而成积,药能温之也。

保和丸保脾气以去食积。

见丸,日气也。药之消积,如雪之见日也。

金花丸色如金也。

龙脑鸡苏丸龙脑,地名,在苏州。鸡苏,薄荷之别名。

左金丸左,佐也;金,肺也。火旺烁金,药能辅佐肺金而平肝木也。又名回令丸,泻火以回金之令也。

清脾饮疟病多起于脾,故清之也。

四兽饮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应四脏,方治四脏邪,以辅脾土。

对金饮子可敌金也。

露姜饮姜性热,假露之阴以治热燥也。

交加散药半生半熟,取阴阳交加之义。

顺元散分解阴阳,利散痰涎,以顺元气也。又名分利顺元散。

华盖散肺为五脏华盖,药专治肺。

三拗汤拗,不顺也。言甘草不炙,麻黄留节,杏仁不去皮尖也。

手拈汤如手拈去其病也。

五拗汤五药不制,存其悍烈之性,以为劫病之功也。

千缗汤一服而获千缗之谢故云。

苏沉九宝饮苏沉二内翰所制之方。古沉、沈通用。

温中化痰丸中气温而痰自化。

青州白丸子州有范公亭,其下井泉至美,和药皆白。

滚痰丸滚转而下痰也。

海藏五饮汤王海藏治五饮之方也。

控涎丹控,引也;涎,痰涎也。

小胃丹治胃中之积痰,药丸如麻子,故曰小。

导滞汤导引暑热积滞之气下行。

通玄二八丹五药共二两,黄连独八两,言药之妙通神。

大已寒丸已,止也,大止脾胃寒冷。

戊己丸戊,胃土;己,脾土。治脾胃泻利之药也。

四柱散四药如四柱之支大厦也。

升阳除湿汤升阳以升、柴、羌、防,除湿以陈、半、苍、苓。

凝神散收敛神气也。

调中益气汤调中甘草,益气参、,中调气益,脾胃自健。

升阳顺气汤阳气本上行,郁逆于下则不能发生,故顺其气使上行也。

金液丹水银乃白金之液也。

金锁正元丹药能止泻而锁固真元之气也。

清六丸清热也。

四君子汤四药不燥不热,禀中和之气而补益,故称君子。

温六丸温寒也。

生胃丹用南星、用黄土以生胃土也;用粟米入胃而生谷气。

平胃散胃中宿滞不化,即成痞满腹胀,故用苍、陈、浓朴,苦以泻之。恐泻太过,又用甘草以和之,平胃之义也。

五膈宽中散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痰、四曰寒、五曰热,言药能散胃中滞塞,使饮食下行,豁然而中宽也。

抽刀散药能定痛,如抽刀夺回命也。

胃爱散胃喜甘而恶苦,此药味甘,故胃爱之。

四七汤四药能治七情气结之痰。

三仙丸谓星、半为曲,香附去毛,皆脱其本性,用之如人脱凡成仙。

聚金丸言芩、连之色也。

寿星丸南方有极星,曰老人,主寿。方用天南星,假而名之也。

肠风黑散血见黑而止,以色克也。

玉壶丸玉壶为器,清可彻底,言药能化痰,而使肺极清也。

结阴丹固结其阴血也。

玉屏风散屏风,防风别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风如屏障也。

茜梅丸二药酸以收之也。

明目流气饮七情气攻眼,用药流利其气,则目可明也。

春雪膏药色白,点之自化,如春雪也。

驻景丸日光之影为景,没则昏矣。言药能驻景,使不昏也。

镇宫散言安镇子宫也。

逍遥散言药能使病安,则逍遥翱翔自适也。

仓公散太仓公淳于意所制方也。

玉烛散《尔雅》云:四时和气,谓之玉烛。言药能和气也。

夺命丹言能下死胎以夺回母命也。

达生散达,羊子也。言此药服之,如羊之易产而无患也。

涌泉散无乳者服之,乳出如涌泉也。

观音散释氏有千眼观音,能救百难苦,故名之也。

紫霜丸紫,碧色也;霜,巴豆霜也。

调解散陈皮、甘草以调中,紫苏、葛根以解肌。

红绵散苏木、胭脂、红绵裹药煎也。

脱甲散言表解则身轻快,如脱去铠甲也。

鸡鸣散日交巽木而鸡鸣,鸡鸣则阳气随动,而人之血气亦应时而行,故于此时服药以行瘀血也。

江鳔丸鳔,鱼鳔也。江鱼鳔可为胶。

五福化毒丹言药能化诸毒而致五福也。

醉仙散服之令人瞑眩如醉仙也。

太乙膏太乙,天之贵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一粒,一丸。以金箔为衣。

紫金丹方有紫金皮也。

历代医学姓氏

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

历代医学姓氏

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

伏羲氏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

神农氏有《本草》传世。

黄帝氏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

僦贷季三皇时岐伯师也。定经络穴道、脏腑阴阳度数,以人法天地万物,理色脉而通神明,医之端肇于此。

岐伯黄帝时臣也。与帝更相问难而作《内经》,以垂教万世。

伯高、少俞、鬼臾区黄帝三臣也。发明五行,详论脉理,以为经论。又有少师,亦同时臣也。

俞跗黄帝臣。治病不用汤液,割皮解肌,决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炼精易形,以去百病。

桐君黄帝臣也。多识草木性味,定三品药物为君臣佐使,撰《采药对》四卷、《采药别录》十卷。

雷公名,黄帝臣也。善医术,着《至教论》及《药性炮炙》二册。

巫咸尧臣也,药方之始。

伊芳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其法。

历代医学姓氏

秦汉以后,有通经博史,修身慎行,闻人巨儒,兼通乎医。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作《伤寒论》,医方大备,扁鹊、仓公无以加焉。

后世称为医圣。其门人卫沈撰《四逆三部厥经》及《妇人胎脏经》、《小儿颅囟经方》。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西晋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居贫,年二十始感激读书,带经而锄,博通典籍百家,以着述为务。沉静寡欲,高尚其志,征辟不就,号玄晏先生。后得风痹羸疾知医,着《甲乙经》及《针经》。

裴字逸民,西晋河东人也。多学术,善医经,官至尚书左仆射,校正《太医权衡》及上古药物轻重分两。

范汪字玄平,东晋颖阳人,雍州刺史略之孙也。博学,善谈性理,以拯恤为心,着方书百余卷。

殷仲堪东晋陈郡人,性至孝,善属文谈理。祖融吏部尚书,父师骠骑咨议参军。因父病精医,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好古《易》,精医术,妙解经脉,着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