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 医学纲目
  • 佚名
  • 4993字
  • 2015-12-26 17:01:30

白术(三分,加至两半) 泽泻(一两) 茯苓 猪苓 苍术(各五钱)〔《本》〕治水泻,用草乌半生、半烧灰存性为末,醋丸。空心井花水下七丸。

〔河〕益元散 治身热泄泻,小便不利。

滑石(六两) 甘草(炙,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蜜汤调下,日三服。如解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四钱,并三服,以效为度。

〔丹〕参萸丸 治湿热滞气者,湿热甚者用为向导,上可治吞酸,下可治自利。

六一散(七两,即益元散) 吴茱萸(二两,煮过)一方去茱萸,加干姜一两,名温六丸。

〔《本》〕欧阳文忠公,尝得暴下,国医不能愈。人云市人有此药,三文一帖,甚效。夫人买进之,一服而愈。后召卖药者问其方,但用车前子一味为末,米饮下二钱匕。(此药利水道。)〔丹〕黄芩、木通入四苓散煎服,治火多泄泻。水煮金花丸,治泄不止,干呕。(方见干呕而利门。)〔世〕木香和中丸 腹痛泄泻,脉滑者,神效。累验。(方见治虚实法。)〔《仲》〕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伤寒。)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下利脉中坚者,当下之。下利后三部皆平,按之心下坚者,宜大承气急下之。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渣) 芍药(五枚) 甘草(指大一枚,炙)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渣;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丹〕仁七侄之子,肚泄有积,与小胃丹二十粒,作二次吞之。(小胃丹方见内伤饮食。)积热作泄,亦宜下之。

〔《保》〕治寒积痢,男妇小儿各不同。或赤白,或清痢如水,不后重者寒也。经曰∶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此为虚寒,中有积也。宜附子、巴豆辈下之,见利则愈,空心服。

〔仲〕下痢气者,当利其小便。

〔洁〕治太阴脾经受湿,水泻注下,体重微满,困弱无力,不欲饮食,暴泄无数,水谷不化,先宜白术芍药汤。

白术 芍药(各一两) 甘草(五钱,俱用炒黄,效速。)上细末。每一两,水二盏,煎至盏半,温服。

如腹痛甚者,宜苍术芍药汤主之。

苍术 芍药(各一两) 黄芩(半两)上锉。每一两,入淡桂半钱,水盏半,煎至一盏,温服。

如脉弦头痛者,宜苍术防风汤主之。

苍术 防风(各二两) 上锉,同前法煎服。

如下血,宜苍术地榆汤主之。(方见滞下。)以上症,如心下痞,每服加枳实一钱。如小便不利,每服加茯苓二钱。如腹痛渐已,泄下渐少,宜诃子散止之。(方见后。)〔丹〕气虚泄泻,人参、白术、炒芍药、升麻主之。

〔垣〕异功散 治脾胃虚冷,肠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方见小儿吐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各等分,为末,每五钱,姜、枣煎服。)〔丹〕女人肚泄,左手脉弱,此自来欠血,面带黄多年,当作虚湿治之。

滑石(六钱) 白术(半两) 陈皮 当归(各三钱) 浓朴 木通 芍药(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分六帖,姜一片,煎。

四八官患泄,小便赤少,食少倦怠,脉弱。此受湿为病,当补脾凉肺。

白术 滑石(各一两) 黄芩 人参 芍药(各五钱) 木通 陈皮(各三钱) 干姜(一钱)甘草(炙,一钱) 分八帖煎服。

五儿腹泄,此受寒凉为病。

白术 苍术(各二钱) 干姜 茯苓 浓朴(各一钱) 甘草(三分)上为末。每服二钱,白汤调下。

一丈夫腹泻,胸痞不渴。

半夏(一钱) 苍术 白术 青皮(各二钱) 木通 紫苏(各一钱) 良姜(半钱) 甘草(少许)分三帖,姜三片,水二盏,煎服。

辉五孺人,瘰 已好,止是食少乏力,肚泄自汗。

牡蛎(一钱半) 白术(二钱) 干姜(三钱) 陈皮(五分) 黄 (二分) 当归(一分) 白水煎服。

贾宅女人,六十八岁,腹泄,面黄乏力,脉浮大而数,此有热积。

滑石 白术(炒。各一两) 茯苓 神曲(炒) 陈皮(各五钱) 黄连 黄芩 干姜(各一钱)上为末,粥为丸。山楂汤食前下五十粒。

一丈夫病热退未尽,食太早,口渴倦甚,腹泄,心烦,脚冷。

人参 滑石 柴胡 白术 陈皮(各一钱) 木通(一钱半) 甘草(五分)分四帖,煎七分,下保和十五丸。

上九方,丹溪、东垣治泄泻之法,大率皆用白术、滑石补脾行湿,其余随症加减。第一二方专治泄也,第三方治泄之挟热也;第四五六方治泄之挟寒也;第七八方治泄之挟饮食积也。

〔垣〕予病脾胃久衰,视听半失,此阴盛乘阳,加之气短,精神不足,此由弦脉令虚多言之过也。皆阳气衰弱,不得舒伸,伏匿于阴中耳。癸卯岁六七月间,淫雨阴寒,逾月不止,致人多病泄痢,湿多成五泄故也。

一日予体重,肢节疼痛,大便泄并下者三,而小便闭塞。思其治法,按《内经·标本论》大小不利,无问标本,先利小便。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亦是先利小便也。又云∶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别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皆言当利小便。必用淡味渗泄之剂以利之,是其法也。噫!圣人之法,虽布在方册,其不尽者可以意求耳。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以暴加之,若从以上法度,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则阳气愈削而精神愈短矣。是阴重强,阳重衰,反助其邪之谓也,故必用升阳风药即瘥。以羌活、独活、柴胡、升麻各一钱,防风根半钱,炙甘草半钱,同 咀,水二钟,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而为之直也。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而知百者也。若不达升降浮沉之理,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也。

升阳除湿汤 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自下而上,引而去之。

升麻 柴胡 羌活 防风(各半钱) 苍术 甘草(炙,三分) 神曲 泽泻 猪苓 陈皮(各五分) 麦 (三分)上 咀,水二盏煎,去渣,空心服。如胃寒肠鸣,加益智、半夏各五分,姜、枣同煎,非肠鸣不用。

人参升胃汤 治一日大便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泻腹鸣,小便黄。

黄 (二钱) 甘草(炙,一分) 升麻(六分) 柴胡 陈皮 归身 益智(各二钱) 红花(少许) 人参(六分)上锉,作二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丹〕止泻,姜曲丸神曲(六两) 茴香(半两) 生姜(二两)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

痰积泄泻。

海石 青黛 黄芩 神曲上为丸。每服三五十丸。病少者,必用吐法吐之方愈。

上积滞泄泻,腹必耕痛方泄者是也。或肚腹满,按之坚者亦是也。受病泄者,宜神曲之类消导之;病深而顽者,必用滞下门后重多热条,进退承气之类,下之方安。

〔丹〕固肠丸樗皮(四两) 滑石(二两)上为末,粥丸。(丹溪云∶固肠丸性燥,若滞气未尽者,不可遽用。)〔《保》〕诃子散 治泄久,腹痛渐已,泻下渐少,宜此药止之。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木香(半两) 甘草(二钱) 黄连(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白术芍药汤调下。如止之不已,宜因其归而送之,于诃子散内加浓朴一两,竭其邪气也。虚滑久而不止者,多传变为痢。太阴传少阴,是为鬼邪,先以浓朴枳实汤防其传变。

浓朴 枳实(各一两) 诃子(一两,半生半熟) 木香(半两) 黄连(二钱) 甘草(炙,二钱) 大黄(三钱)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或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以上皆治热滑泻。)〔丹〕补脾丸白术(半两) 白芍药(二钱)上为细末,饭丸。冬月去芍药,加肉豆蔻、泽泻服之。又不止者,于内加飞矾一钱半。气痢,诃黎勒散主之。

诃黎勒(十枚,煨)上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林亿云∶疑非仲景方也。)〔垣〕扶脾丸 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泄无度,饮食不化。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诃子皮 乌梅肉(各二钱) 红豆 干姜 肉桂(各半钱) 麦 神曲(炒。各四钱)陈皮(一钱) 半夏(二钱)上为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食前下。(一方加藿香一钱。)治痢久脏腑虚滑,去积不已,用苍术汤下桃花丸。

苍术(二两) 防风(一两)上锉,水一碗,煎至一大盏,下桃花丸或赤石脂丸,小便利则安。(桃花丸即滞下门桃花汤为丸,赤石脂、干姜二味是也。)〔《衍》〕有一人,病大肠寒清,小便精出,诸热药服及一斗二升未效。后教服赤石脂、干姜各一两,胡椒半钱,同为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及食前米饮下五七十丸,终四剂遂愈。

〔《本》〕治脾胃不和,泄泻不止,诸药不效,诃子丸。

诃子皮 川姜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各等分)上细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治大肠泄泻。

赤石脂(制) 禹余粮(各四钱,制)上锉碎。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孙〕治气虚伤冷,暴作水泻,日夜二三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备急朝真丹。用硫黄一两半,研令极细;枯白矾五钱,同细研匀,水浸蒸饼,去水和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温米饮盐汤下。

(以上止寒泄。)治暴水泄不止。

肉豆蔻(三个,用湿面裹之,置火内煨令面焦,去面。丹溪云∶肉豆蔻属金、属土,温中补脾为有力。

日华子称其下气,以脾胃得补而善运化,气自下也。

非若香附、陈皮之 泄。)上将肉豆蔻为细末,只作一服,陈米饮调。食前服之,神验。

〔洁〕暴泄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沉而弱,气少而不能语,甚者加吐,此谓紧病,宜以浆水散治之。

浆水散半夏(二两) 良姜(二钱半) 干姜 肉桂 甘草 附子(炮。各五钱)上细末。每服三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热服。甚者,三四服。若太阳经伤动传太阴,下痢为 溏,大肠不能禁固,卒然而下,中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又不了,小便多清,此寒也,宜温之。春夏,桂枝汤;秋冬,白术汤。谦甫云∶ 溏者,大便如水,其中有少结粪是也。

桂枝汤桂枝 芍药 白术(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上切。每服半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白术散白术 芍药(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 甘草(炙,二钱)上粗末,如前服之。甚则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钱,谓辛能发散也。

〔罗〕曲术丸 治时暑暴泄,壮脾胃,及治饮食所伤,胸膈痞闷。

神曲 苍术(泔浸一宿。各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送下。

止泄丸肉豆蔻(五两) 滑石(制)上为末,擂饭丸。惟滑石,夏三两半,秋二两,春冬一两一钱半。

〔罗〕中寒治验 参政商公,时年六旬有二,原有胃虚症。至元己巳夏,上都住。时值六月,霖雨大作,连日不止。因公务劳役过度,饮食失节,每日脐腹作痛,肠鸣自利,须去一二行少定,不喜饮食,懒于言语,身体困倦。召予视之,予诊其脉沉缓而弦。参政以年高气弱,脾胃宿有虚寒之症,加之霖雨及劳役饮食失节,重虚中气。《难经》云∶饮食劳倦则伤脾。不足而往,有余随之,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 溏。今脾胃正气不足,肾水必挟木势,反来侮土,乃薄所不胜乘所胜也。此疾非甘辛大热之剂,则不能泻水补土。虽夏暑之时,有用热远热之戒。又云∶有假者反之,是从权而治其急也。《内经》云∶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干姜、附子辛甘大热以泻寒水以为君。脾不足者,以甘补之,人参、白术、甘草、陈皮苦甘温以补脾土;胃寒则不欲食,以生姜、草豆蔻辛温治客寒犯胃;浓朴辛温浓肠胃;白茯苓、甘草助姜、附以导寒湿;芍药酸微寒补金泻木,以防热伤肺气为佐。不数服即愈。

附子温中汤 治中寒,腹痛自利,米谷不化,脾胃虚弱,不喜饮食,懒言困倦嗜卧。

附子(炮,去皮脐) 干姜(炮。各七钱) 人参 甘草(炙) 白芍药 白茯苓(去皮) 白术(各五钱)浓朴(姜制)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 陈皮(各三钱)上锉。每服五钱或一两,水二盏半,姜五片,煎一盏,食前温服。

〔《简》〕理中汤治泄泻,加橘红、茯苓各一两,名补中汤。若溏泄不已者,于补中汤内加附子一两。不喜饮食,水谷不化者,再加砂仁一两,共成八味。(理中汤方见伤寒。)〔《本》〕治脾胃中风湿,脏腑泄滑,鞠 丸。

芎 神曲 白术 附子(各等分,炮)上为细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左氏述楚子围萧,萧将溃。无社告申叔展曰∶有曲乎?有山鞠 乎?鞠 ,芎 也。意欲令逃水中以避祸。是知芎 能除湿,当加术、附以制之。若脾湿而泄者,万无不中。亦治飧泄。

〔无〕桂香丸 治脏腑虚为风寒所搏,冷滑注下不禁,老人虚人危笃,累效。

附子(炮,去皮脐) 肉豆蔻(炮。) 白茯苓( 各一两) 桂心 干姜(炮) 木香(炮。各半两) 丁香(一分)上为末,糊丸,如桐子大。米汤下五十丸,空心服。

〔孙〕治水泻无度。干姜末,粥饮调一钱服,立效。

泄而身热,小便不利口渴者,益元、五苓。若火多,四苓加木通、黄芩。(方见湿热条。)泄而困倦不便者,及脉数者、虚热者,宜参、术、滑石、苓、通。(方见补脾行湿条。)泄而脉滑坚者实热,宜大承气汤。(方见实条。)〔丹〕玉龙丸 治一切伏暑泄泻,神效。(方见伤寒部暑门。)〔仲〕下痢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痢不止者,当利小便。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