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 医学纲目
  • 佚名
  • 4973字
  • 2015-12-26 17:01:30

三曰风火。经云∶少阳司天之政,风热参布,民病呕吐。二之气,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三之气,民病呕。又云∶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病见热,头痛呕吐,治以酸寒、辛寒、咸寒是也。

四曰湿。经云∶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其病呕。又云∶土郁之发,甚则心痛、脚肿、呕吐是也。

针灸 呕吐取法有二∶其一取脾。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食则呕,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二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洁〕呕盛无度并干呕∶大陵 间使〔扁〕呕逆∶中脘 尺泽〔《摘》〕胸中痰饮,霍乱惊悸,腹胀暴痛,恍惚,吐逆不食∶巨阙(六分。) 三里(立愈。)肝脉缓为善呕。(全文见诊虚实法。)〔垣〕孙真人言生姜为呕家圣药,谓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而言,非以泻气而言之也。若脾胃虚弱,谷气不行,荣卫下流,是中气不利,清气津液不上,胸中闭塞,气道不开,亦令人哕,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勿作外实,以辛药生姜之类,泻其壅滞,及妄以泻气、泻血药下之。下之则转增闭塞疼痛,或变作结胸,复下其膈,由此致危者多矣。盖气已虚而反泻之,是重泻其气,必胸中如刀削之痛,与正结胸无异,可不慎哉。

〔丹〕呕吐煎药,忌栝蒌、杏仁、桃仁,萝卜子、山栀,皆要作吐。丸药中带香药行散,不妨。注船大吐,渴饮水者即死,童便最好。

呕吐膈气总论

吐(有物无声)

〔洁〕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宜先降气和中,桔梗汤。

桔梗(一两半) 白术(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陈皮(去白) 枳实(炒) 茯苓 浓朴(各一两)上粗末。每服一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取清,温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腹服之。三服后气渐下,吐渐去。

然后去木香散,加芍药二两、黄 一两半,同煎服之,病愈则止。如大腑燥结,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服前药补之。如大便复结,又根据前微下之。

木香散木香 槟榔(等分)上为细末,同前药调下。

〔《保》〕治暴吐,上焦气热所冲也。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脉洪而浮者,荆黄汤主之。

荆芥(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二钱)上粗末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之。

槟榔散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半) 轻粉(少许)上为细末,同煎药下。如丸,亦用水浸蒸饼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服。

李绛独参汤 治呕吐胃弱欲死。(方见呕胃虚条。)〔仲〕大黄甘草汤 治食已即吐,又治吐水。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洁〕金花丸 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胜于脾而吐,乃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

半夏(汤洗,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钱半)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小儿另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以吐止为度。

风痰羁绊于脾,故饮食不下。

治吐,头痛有汗,脉弦,青镇丸主之。

柴胡(一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 半夏(三钱) 青黛(二钱半) 人参(五钱)上细末,姜汁浸,蒸饼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食后下。

〔仲〕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一日三服。

〔《本》〕食即吐,欲作反胃,白术散。

泽泻 白术 茯苓(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汤调温服。

〔《经》〕治丈夫妇人吐逆,连日不止,粥食汤药不能下者,可以五灵脂不夹土石拣精好者,不计多少,捣细末研,狗胆汁和为丸,如鸡头大。每服一丸,煎热生姜酒磨细,更以少生姜酒化下。凡汤药令极热,须是先做下粥,温热得所,左手与患人药吃,不得漱口,右手急将粥与患人吃,不令太多。

碧霞丸 治吐逆立效。

黄丹四两,筛过,用好米醋半升,同药入铫内煎干,却用炭火三称,就铫内 透红,冷取研细为末,用粟米饭丸,如桐子大。煎酵汤下七丸,不嚼,只一服。

运气 吐皆属风木。经云∶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又云∶岁木太过,风气流行,民病胁痛吐食,治以酸清之类是也。

灸刺,见前灸刺呕吐条。

〔《脉》〕阳紧阴数,其人食已即吐;阳浮而数亦为吐。寸紧尺涩,其人胸满,不能食而吐。寸口脉数,其人则吐。寸口脉细而数,数则为热,细则为寒,数为呕吐。

〔仲〕问曰∶病患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吐也。

呕吐膈气总论

干呕(无物有声)

〔仲〕干呕哕,若手足厥者,陈皮汤主之。

陈皮(四两) 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肘》〕主卒干呕不息。取甘蔗汁温服半升,日三。又以生姜汁一升服,并瘥。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一升,瘥。(本草云∶生葛根汁大寒。)

呕吐膈气总论

恶心(欲吐不吐)

〔丹〕恶心有热、有痰,皆用生姜,随证用药。

〔仲〕病患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半夏(半斤) 生姜(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二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垣〕茯苓半夏汤 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是邪气羁绊于脾胃之间,当先实其脾胃。

炒曲(三钱) 大麦 (半两,炒黄) 陈皮 天麻(各二钱) 白术 白茯苓 半夏(各一两)上为粗未。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热服。

柴胡半夏汤 治旧有风症,不敢见风,眼涩眼黑,胸中有痰,恶心,兀兀欲吐,但遇风觉皮肉紧,手足难举,动重如石。若在暖室,少出微汗,其症随减,再遇风,病复如是。

半夏(二钱) 炒曲(一钱) 生姜(三片) 柴胡 升麻(各五分) 苍术(一钱) 本(五分) 白茯苓(七分)上为粗末,只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五沸,去渣温服。

〔张文仲〕治胃气冷,吃食即欲得吐。以白豆蔻仁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佳。

〔仲〕病患欲吐者,不可下之。

〔云〕蒲黄散 治产后三四日,恶露不下,呕逆壮热。

芍药(二两五钱) 知母(二两) 生姜 当归 蒲黄(各二两) 红花(五钱) 荷叶心中蒂(一个)生地汁(一盏)上 咀,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渣,下蒲黄,煎数沸,空心分三服。

疗产后呕吐不止。

橘红(一两) 半夏曲 甘草(各五钱) 藿香(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姜三片,水煎。

〔《大》〕开胃散 治产后胃气不和,呕吐不止,全不纳饮食。

诃子肉(一两半) 人参(一两) 甘草(半两)上三味为细末。别以半夏半分,生姜一分,葱白二七茎,水二大盏,煎至六分,去渣,分为二服。

呕吐膈气总论

呕苦水

〔丹〕郑宅如夫人,清早呕苦水,脉涩而微,起转如常,此胃弱而上脘有湿也。

黄芩(七钱) 滑石(一两半) 苍术(一两炒) 飞矾(二两) 陈皮(一两) 山楂(一两) 半夏(一两)桔梗(五钱) 炒芩(五钱) 姜水煎服。

刺灸呕苦,独取胆与胃。《经》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取胆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开胆逆,却调虚实,以去其邪。又云∶口苦呕宿汁,取阳陵泉是也。

运气 呕苦皆属燥。《经》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善呕,呕有苦。又云∶阳明之胜,呕苦,治以苦温、辛温是也。

呕吐膈气总论

吐酸吞酸

〔丹〕或曰∶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予曰∶吐酸与吞酸不同,吐酸,是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积,成积既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暂解,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东垣不言外得风寒而作收气立说,欲泻肺金之实,又谓寒药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汤、加减二陈汤,俱犯丁香,且无治热湿郁积之法,为末合经意。予尝治吞酸,用黄连、茱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果自养,则病易安。吞酸用吴茱萸顺其性而折之,此反佐之法也,必须以炒黄连为君。

咽醋丸茱萸(去枝梗,半两,煮,晒干) 陈皮(去白,五钱) 黄芩(炒,五钱) 苍术(七钱半)黄连(一两,细切,用陈壁泥同炒)上为细末,曲糊丸,桐子大。

参萸丸 可治吞酸,不可治自利。(方见泄泻。)〔《兵部手集》〕治酸心,每醋气上攻如酸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强服。

〔梅〕治酸心。槟榔四两,陈皮二两,细捣为末,空心生蜜汤下方寸匕。

〔丹〕丈夫因外感凉气,与宿饮相搏,心下酸戚,呕清水,后有红。

青皮(三钱) 黄芩(钱半) 人参(二钱) 紫苏 木通 甘草 枳壳(二钱) 桔梗(钱半) 麻黄(五分)〔垣〕病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辨云∶此上焦受外来客邪也,胃气不受外邪故呕。《伤寒论》云∶呕家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是未传入里,三阴不受邪也。亦可见此证在外也,仲景以生姜、半夏治之。孙真人云∶呕家多用生姜,是呕家圣药。以杂病论之,呕吐酸水者,甚则酸水浸其心,不任其苦;其次则吐出酸水,令上下牙酸涩不能相对,以大辛热剂疗之必减。吐酸,呕出酸水也。酸味者,收气也,西方肺金旺也。寒水乃金之子,子能令母实,故用大咸热之剂泻其子,以辛热为之佐,以泻肺之实。以病机之法作热攻之者,误矣。

盖杂病醋心,浊气不降,欲为中满,寒药岂能治之乎。

加减二陈汤 藿香安胃散(二方并见前呕吐、痰饮门。)〔《本》〕予平生有二疾,一则下血,二则膈中停饮。下血有时而止,停饮则无时。始因年少时夜坐为文,左向伏几案,是以饮食多坠向左边。中夜以后稍困乏,必饮酒二三盏,既卧就枕,又向左边侧睡。气壮盛时殊不觉,三五年后,觉酒止从左边下漉漉有声,胁痛,饮食外减,十数日必呕数升酸水。暑月止是右边身有汗,常润,左边病处绝燥。遍访名医及海上方服之,少有验者,间或中病,止得月余复作。其补如天雄、附子、矾石,其利如牵牛、甘遂、大戟,备尝之矣。予后揣度之,已成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行,水必盈科而行也。清者可行,浊者根据前停蓄,盖下无路以出之也。是以积之五七日必呕而去,稍宽,数日复作。脾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堆科臼,则疾当去矣。于是悉屏诸药,一味服苍术,三月而除。

自此后一向数年,不吐不呕,胸膈宽,饮啖如故,暑月汗周体而身凉,饮亦从中下。前此饮渍其肝,目亦多昏眩,其后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其法∶苍术一斤,去皮切末之,用白芝麻半两,水二盏,研摅取汁;大枣十五枚,烂煮去皮、核研,以麻汁匀研成稀膏,搜和入臼熟杵,丸如桐子大,干之。每日空腹温汤吞下五十丸,加至一百丸、二百丸。忌桃、李、雀鸽。初服时,必膈微燥,且以茅术制之。觉燥甚,再进山栀子散一服,久之不燥也。予服半年以后,止用燥烈味极辛者,削去皮,不浸,极有力,亦自然不燥。山栀散用山栀一味,干之为末,沸汤点服。故知久坐不可伏向一边,时或运动,亦调息之法。

治酒癖停饮,吐酸水,干姜丸(《圣惠方》)干姜 葛根 枳壳 橘红 前胡(各五钱) 白术 半夏曲(各一两) 茱萸 甘草(各一分)上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米饮服有效。

治中风痰涎饮眩瞑,呕吐酸水,头痛恶心。

半夏(二两) 南星 白附(各一两)上并生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以生面裹衣,阴干。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生姜汤下。

〔子和〕棠溪张凤村,一田叟姓杨,其病呕酸水十余年。本留饮,诸医皆以燥剂治之。中脘脐 ,以火艾燔针刺之,疮未尝合。戴人以苦剂越之,其涎如胶,乃出二三升,谈笑而愈。

运气 吐酸,皆属于热。经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又云∶少阳之胜,欲呕。呕酸,治以辛寒是也。

〔东〕吐宿汁,吞酸∶章门 神光

呕吐膈气总论

呕吐清水

〔《本》〕一味苍术丸 治呕吐清水如神。(方见吐酸湿条。)〔仲〕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陈皮(五钱) 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丹〕盛兄两手麻弦,饮后呕清水。

神曲 苍术 香附(各五钱) 益元散(一两) 半夏(七钱半)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

〔仲〕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伤寒。)〔丹〕施卜,年四十,因灸艾火太多,病肠内下血粪,肚痛。今痛自止,善呕清水,食不下,宜清胃口之热。

黄芩(五分) 陈皮 地黄(各一钱) 白术(一钱半) 连翘(钱半) 甘草 茯苓(五分) 生姜(三片)〔《千》〕治痰饮水吐无时节者,其源因冷冻饮料过度,遂令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饮食,饮食入胃,则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皆赤石脂散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