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走近逻辑思维:合理就一定合乎逻辑吗(3)

例如,现代科学探索中的许多新概念与新假说,最初是在作为“前提”的数据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提出来的。逻辑思维是在已知前提的基础上推导出新东西。但那些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往往缺乏足够的“前提”。单凭逻辑思维是很难得出新概念与新假说的。

最后,按部就班的逻辑思维,并不擅长应对变化剧烈的问题。

逻辑思维的思考过程是严格遵循某种规则进行的。根据已知前提与单一的逻辑关系,一步步推理出结论。假如面对的前提很多且不止一种选择时,或者思维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时,循规蹈矩的逻辑思维往往找不到解决方向,思考效率也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逻辑思维必须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相结合。毫不夸张地说,逻辑思维无论发展到何种境界,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都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唯有多种思维方式互相补充,才能做到这一点。

逻辑思维局限性的原理

1931年,逻辑学家库尔特·哥德尔在《论数学原理及其有关体系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这篇论文中,提出并论证了“不完全性定理”(也称哥德尔第一不完全性定理)。

“不完全性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所有包含数学的一致的形式系统中,存在着某种不可判定的命题。也就是说,这种命题本身以及其否定,在该系统中都不可以得到证明。

由这个定理还推导出了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简单地说,哥德尔第一定理证明了,世界上总有一部分问题,既无法通过逻辑推导来证明其为“真”,也无法判断其为“假”。倘若人们非要设法证明这类问题的话,就不得不增加新的公理。然而,引入新公理后,整个形式系统若是依然保持一致(无矛盾),就会产生新的不可证明的命题。

哥德尔定理揭示了逻辑思维的内在局限性,打破了学术界对逻辑思维的迷信。尽管“形式化”是现代逻辑学理论的主流,但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是完满无缺的。这也正是周北海教授指出现代逻辑学对提高逻辑思维帮助有限的原因之一。

形式化规范着逻辑思维的发展,也形成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形式化道路与逻辑思维已经发展到头了。

处于某种发展水平的逻辑思维,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等方面,依然可能是卓有成效的。只不过,世界上也必然存在那个层次的逻辑思维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无论逻辑体系多么严密,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因为无法克服哥德尔定理揭示的内在矛盾。

当然,若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逻辑思维同样在不断发展。现有的逻辑局限,通过发展出功能更强的新的逻辑体系,可能得到有效解决。只不过,当新的逻辑体系诞生后,又会出现新体系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霍夫斯塔德尔教授认为:逻辑思维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的能力存在局限性,所以,人类的很多思想成果,也许不得不借助于“禅宗”之类的非形式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来把握。例如,顿悟、直觉、灵感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

不过,北大哲学系的专家们并不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霍夫斯塔德尔教授误解了哥德尔定理的意义,从而得出了逻辑思维在根本意义上的作用有限的错误结论。但是,专家们也承认霍夫斯塔德尔教授的看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这有助于让我们摆脱学术界长期以来过分迷信逻辑思维的误区,从而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摆在更加适当的位置上。

怎样克服逻辑思维的局限性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是个逻辑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但他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观点——发明创造发端于形象思维,完成于逻辑思维。

人类社会的创新活动,大多是从非逻辑的形象思维开始的。学者与发明家通过展开大跨度的想象,得到创新的启迪。但是光靠形象思维与想象力不足以完成创新活动。获得启迪之后,必须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加以论证,这样才能把天才的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由此可见,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假如只有形象思维,人们永远只能停留于美好的空想阶段,而无法搞出那么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假如只有逻辑思维,人们可能永远故步自封于已有的成果,无法超越前人定下的条条框框。

因此,想要克服逻辑思维的局限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逻辑思维与其他思维形式,特别是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创新的第一步是进行思路设计。倘若没有新思路的话,就不可能有新颖的发明创造,这是人们展现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按照钱学森教授的主张,我们在进行思路设计的开始阶段,应当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尽情展开联想,从不同事物间的潜在联系中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当我们找到思路设计的灵感时,思维方式则要从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逻辑思维为主。

形象思维发散出来的灵感,只有通过逻辑思维的规范化梳理,才能成为一个可以被证明成立的方案。在实践中,多个灵感会产生多种逻辑依据各异的创新方案。在对比、论证各种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时,逻辑思维的形式化与准确性是不可或缺的。严密的逻辑论证可以排除不成立的方案,保留最优方案。

总之,克服逻辑思维局限性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优缺点,将多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用于各自最擅长的领域与环节。

5.学逻辑学有什么用

逻辑学是以逻辑思维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北大的哲学系不仅设置有逻辑学课程,还专门成立了北大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由此可见,北大对逻辑学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

当然,大学的学科专业划分很细,不是每一个专业的北大学生都要学习逻辑学课程。

北大哲学系的周北海教授曾经在某次论坛上说道: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方式,不是直接学习逻辑学,学习数学可能更有助益。这样说的话,逻辑学是不是毫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技?连全国最高学府的精英学生都不一定接受过系统的逻辑学训练,那么学习逻辑学知识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帮助呢?咱们先来看一个生活片段。

逻辑思考题:该不该讲话

一家电影院里正在播放一部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按照社会公德,有素质的人在看电影时应该保持安静,不要影响其他人欣赏影片。但有几个观众边看边聊,越说越起劲,声音影响了周围的观众。

旁边一位观众终于忍不住了,对他们说:“请你们别再讲话了,这影响到其他人了。看电影时不应该说话。”谁知,其中一个小伙子不以为然地笑了,说:“你现在不是也在讲话吗?也对大家造成了影响,你凭什么指责我们!”

按照常识来说,那位小伙子是一个不文明观众。但某些朋友可能会觉得他的反驳很有道理。因为,那个观众的确是用说话的方式来劝说对方不要说话的。这似乎违背了他所说的“看电影时不应该说话”的原则。

周北海教授对学生们说,如果认同这一观点,就掉入了那位小伙子的诡辩陷阱。

首先,在电影院里大声说话,妨碍其他观众看电影,这的确是一种缺乏素质且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所以,那位观众对不文明观众的行为提出批评,是正确的做法。他说的“看电影时不应该说话”,完整的意思是“看电影时不应该用说话的方式打扰别人”。他说话的目的并不是影响其他人看电影,而是“制止真正妨碍大家的行为,没有违反看电影时不应该说话”的本意。

其次,那位小伙子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指责对方“你现在不是也在讲话吗?也对大家造成了影响”,实际上是故意混淆概念的诡辩。

他把看电影时的“用说话的方式打扰别人”与大家平时的“开口对人讲话”混为一谈,从而将对方制止不文明行为的“说话”也当成了违背社会公德的“说话”。这种诡辩的逻辑错误,正是前面所说的不注意语境的差异。

北大对逻辑学作用的认识

作为一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学问,逻辑学与人们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能学习一点逻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从两个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

其一,学习逻辑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说话写作主要靠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没什么用。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语言表达能力其实与逻辑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逻辑学以逻辑思维为研究对象。无论思维的逻辑形式如何变化,都要通过合适的语言形式来表述。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思维缺乏正确的逻辑形式,语言就会产生歧义,阻碍彼此之间的有效交流。

现在很多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待提高,甚至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不管是基础的应用文,还是毕业论文,写起来都很费劲。他们虽然掌握了不少学科专业知识,但还不太会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而在日常谈话中,许多人也常因为表述不清而导致语言产生歧义。有的人则是故意偷换概念,从而引发谬误。倘若想要避免这些情况,学习一点逻辑学知识,培养严谨规范的逻辑思维,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逻辑学中,每个词语所指代的具体概念是十分明确的。就算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代表着不同概念。而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部分语词表达的概念也是特定的,不可以再表达其他概念。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汉语中的“多义词”。假如我们使用多义词时不注意区分语境,不但会让语言表达缺乏足够的清晰度,还可能让自己显得强词夺理,导致语言的说服力下降。

由此可见,逻辑对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逻辑学知识,弄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区别,从性质与数量两个角度准确界定事物的特征。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方式,可以作为我们准确传递信息的媒介。

如此一来,大家就可以有效地梳理及规范自己的思维过程,并且避免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说话写作能做到条理分明、推理严密、有理有据时,就可以大大地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效率。

其二,学习逻辑学知识,有助于塑造我们的理性品格。

人是感性与理性兼具的社会动物。尽管懂得理性思考是人的特征,但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依然任由情绪主导思维,很容易感情用事。由于情绪失控与感情用事带来的麻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最极端的例子,就是那些因一时冲动或者利令智昏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

缺乏理性品格最常见的表现是,说话时对人不对事,看问题过于主观武断;与他人讨论问题时只是一味地宣泄情绪,而不是用推理与证据服人;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地盲从流言,而不愿意深究事情的真相。

上述情况产生的根源,都是缺乏以逻辑思维为支柱的理性品格,采用简单粗暴的情绪化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撑起理性大厦的承重墙,对于培养人们的理性品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逻辑思维的主要任务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经得起检验的评判标准,让大家可以辨别推理过程是否正确、论证依据是否存在漏洞、对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通过树立标准,逻辑思维引导大家运用正确的方式来立论与推理。

逻辑的根本目标就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所谓的真相与真理。严密的逻辑推理,可以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的本质与规律,从而让人们的认识水平最大限度地符合客观真相。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思维难以摆脱情绪的影响,从而导致推理论证沦为宣泄情绪、自我辩白的借口,甚至是满足自我膨胀欲望的工具。这样的思维方式显然是缺乏理性且不合逻辑的。大家应该学会用逻辑推理来正视事实真相,学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世界。理性品格可以促进整个社会有序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混乱与动荡。

学习逻辑学的注意事项

现代学术体系分得越来越细,内容也越来越深。除了主攻逻辑学的专业学生外,绝大部分人并不需要看太多逻辑学专著。因为逻辑学与逻辑、逻辑思维并不是一回事。

如果说“逻辑”反映的对象是所有客观实际的本质属性与运行规律,那么“逻辑学”反映的对象就是“逻辑思维”的本质属性与运行规律。而“逻辑思维”则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把三者混为一谈,也属于逻辑不够清晰的误区。

我们常说的“逻辑”的内涵与外延远比“逻辑学”要大得多。如果以提高逻辑思维水平为目标的话,并不需要太深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懂得基本的概念与推理方式,并在实践中多多运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