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疏〕襲,入也。燕子畏懼於人而依附人住,入人舍宅,寄作窠巢,是故人愛而狎之,故得免害。亦由聖人和光在世,混進人問,戒慎災危,不溺塵境,蒼生樂推而不厭,故得久視長生。

社稷存焉爾。

〔注〕況之至人,則玄同天下,天下樂推而不厭,相與社而稷之,斯無受人益之所以為難也。

〔疏〕聖德遐被,韋品樂推,社稷之存,故其宜矣。所謂人益,此之謂乎。

何謂無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萬物而不知其禪之者,

〔注〕莫覺其變。

〔疏〕禪,代也。夫道通生萬物,變化韋方,運轉不停,新新變易,日用不知,故莫覺其代謝者也。既無#24日新而變,何始卒之有邪?

焉知其所終?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注〕日夜相代,未始有極,故正而待之,無所為懷也。

〔疏〕夫終則是始,始則是終,故何能定終始。既其無終與始,則無死與生,是以隨變任化,所遇皆適,抱守正真,待於造物而已矣。

何謂人與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注〕几所謂天,皆明不為而自然。

〔疏〕夫人倫萬物,莫不自然;愛及自然也,是以人天不二,萬物混同。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注〕言自然則自然矣,人安能故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日性。

〔疏〕失自然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自然耳,不為也,豈是能有之哉。若謂所有,則非自然也。故知自然者,性也,非人有之矣。此解前有天之義也。

聖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注〕晏然無矜,而體與變俱也。

〔疏〕晏然,安也。逝,往也。夫聖人通始終之不二,達死生之為一,故能安然解體,隨化而往,汎乎無始,任變而終。

莊周遊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顆而集於栗林。

〔疏〕雕陵,栗園名也。樊,蘭也。謂遊於栗園蘭籬之內也。運,圓也。感,觸也。顆,額也。異常之鵲,從南方來,翅長七尺,眼圓一寸,突著莊生之額,仍棲栗林之中。

莊周曰:此何烏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賽#25裳蹼步,執彈而留之。

〔疏〕殷,大也。逝,往也。躍步,猶疾行也。留,伺侯也。翅大不能遠飛,目大不能遠視。莊生怪其如此,仍即起意規求,既而舉步疾行,把彈弓而伺候。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娘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

〔注〕執木葉以自翳於蟬,而忘其形之見乎異鵲也。

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注〕目能睹,翼能逝,此烏之真性也,今見利,故忘之。

〔疏〕搏,捕也。真,性命也。莊生執彈未放,中問忽見一蟬,隱於樹葉,美玆蔭庇,不覺有身;有螳娘執木葉以自翳,意在捕蟬,不覺形見異鵲;異鵲從螳蚊之後,利其捕蟬之便,意在取利,不覺性命之危,所謂忘其真矣。

莊周休然曰:噫。物固相累,

〔注〕相為利者,怛#26相為累。

〔疏〕既睹蟬鵲徇利忘身,於是休然驚惕,仍言#27噫歎之聲。故知物相利者,又有累憂。

二類相召也。

〔注〕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有欲之。

〔疏〕夫有欲於物者,物亦欲之也。是以蟬鵲俱世物之徒,利害相召,叉其然也。

捐彈而反走,虞人逐誶之。

〔注〕評,問之也。

〔疏〕捐,棄也。虞人,掌栗園之虞侯也,評,問也。既覺利害相隨,棄彈弓而反走,虞人謂其盜栗,故逐而問之。

莊周反入#28,三月不庭。蘭且從而問之:夫子何為頃問甚不庭乎?

〔疏〕莊周見鵲忘身,被疑盜栗,歸家愧恥,不出門庭。姓蘭名且,莊子弟子,怪師頃來閉戶,所以從而問之。

莊周曰:吾守形而忘身,

〔注〕夫身在人問,世有夷險,若推夷易之形於此世而不度此世之所宜,斯守形而忘身者也。

觀於濁水而迷清淵。

〔注〕見彼而不明,即因彼以自見,幾忘反鑒之道也。

〔疏〕我見利徇物,愛守其形,而利害相召,忘身者也。既睹鵲蟬,歸家不出門庭,疑亦自責,所以靜觀濁水,所以迷於清泉,雖非本性合意,猶存反照之道。

且吾聞諸夫#29子曰:入其俗,從其俗#30,

〔注〕不違其禁令也。

〔疏〕莊周師老聘,故稱老子為夫子也。夫達者同塵入俗,俗有禁令,從而行之。今既遊彼雕陵,被疑盜栗,輕犯憲網。悔責之辭。

今吾遊於雕陵而忘吾身,異鵲感吾顆,遊於栗林而忘真,栗林#31虞人以吾為戮,吾所以不庭也。

〔注〕以見問為戮。夫莊子推平於天下,故每寄言以出#32意,乃毀仲尼,賤老聘,上拾擊乎三皇,下痛病其一身也。

〔疏〕意在異鵲,遂忘栗林之禁令,斯忘身也。字亦作真字者,隨字讀之。虞人謂我偷栗,是成身恥之辱如此,是故不庭。夫莊子大人,隱身卑位,邀遊宋國,養性漆園,豈迷目於清淵,留意於利害者邪。蓋欲評品韋性,毀殘其身耳。

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人#33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疏〕姓陽,名朱,字子居,秦人也。逆旅,店也。往於宋國,宿於中地逆旅。美者恃其美,故人忘其美而不知也;惡者謙下自惡,故人忘其惡而不知也。

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注〕言目賢之道,無時而可#34。

〔疏〕夫種德立行而去自賢輕物之心者,何往而不得愛重哉。故命門人記之云耳。

#1趙本作『不重材與不材之問』。

#2『直」疑『真』之誤,依郭慶藩引文及文意當改正

#3『柱』和下句『榮』字,四庫本、浙江書局本均作『挫』字和『議』字。

#4郭慶藩引文改『財』作『賤』。

#5郭慶藩引文改『法』作『患』。

#6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旦』俱作『且」。

#7唐寫本『疏」下有『草』字。

#8四庫本、浙江書局本鬥褊』俱用『偏』。

#9『周王慶忌』疑誤,依《釋文》當作『慶忌周王』。

#10四庫本、浙江書局本『梁』俱作『眾』。

#11『傳』依《釋文》及世德堂本當改作『傳』。

#12依正文及文意『情』字疑當作『窮』。

#13趙本『毫』作『豪』。

#14趙本無以下『子惡死乎日然』六字。

#15四庫本、浙江書局本無『其』字。

#16趙本同,郭注本『雩』作『掌』,世德堂『雩』作『庫』。

#17郭慶藩引文刪『重』字。

#18敦煌本『愛』作『受』。

#19王孝魚依上文改『籍』作『述』。

#20趙本作『騰』。

#21王孝魚依下正文『爵祿並至祿上』補『爵』。

#22《闕誤》引江南古藏本『物』作『化』。

#23郭慶藩引文改『詠』作『視』。

#24郭慶藩引文刪『無』字。

#25《闕誤》作門寨』,云:張本作『賽』。

#26趙本作『常』。

#27郭慶藩引文改『言』作『發』。

#28《闕誤》引扛南古藏本『入』下有『官』字。

#29『諸夫』二字原缺,今依四庫本補。

#30王孝魚依《闕誤》引成本及郭注改作『令』。

#31《闕誤》引文張本均無『栗林』二字。

#32趙本無『言以出』三字。

#33《闕誤》引劉得一本『人』作『之』。

#34趙本『可』下有『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