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內篇齊物論第二

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惡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雖異而彼我均也。

南郭子驀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咯焉似喪其耦。

〔註〕同天人,均彼我,故外無與為歡,而咯焉解#1體,若失其配匹。

〔疏〕楚昭王之庶弟,楚莊王之司馬,字子驀。古人淳質,多以居處為號,居於南郭,故號南郭,亦猶市南宜僚、束郭順子之類。其人懷道抱德,虛心忘淡,故莊子羨其清高而託為論首。隱,憑也。噓,歎也。咯焉,解釋貌。耦,匹也,為身與神為匹,物與我#2耦也。子泰憑几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歎,妙悟自然,離形去智,咯焉寨體身心俱遣,物我兼忘,故若喪其匹耦也。

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稿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註〕死灰槁木,取其寂寞#3元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體中獨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動若運枯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塵。動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於元心而自得#4,吾所不能二#5也。

〔疏〕姓顏,名偃,字子游。居,安處也。方欲請益,故起而立侍。如何安處,神識凝寂,頓異從來,遂使形將槁木而不殊,心與死灰而元別。鈴有妙衍,請示所由。

今之隱几#6者,非昔之隱几者也。

〔註〕子游常見隱几者,而未有#7若子泰也。

〔疏〕子游昔見坐忘,未盡玄妙;今逢隱几,實異曩時。怪其寂泊元情,故發驚疑之旨。

子景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

〔註〕吾喪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識哉。故都忘外內,然後超然俱得。

〔疏〕而,由汝也。喪,由忘也。許其所問,故言不亦善乎。而子茶境智兩志,物我雙絕,子游不悟,而以驚疑,故示隱几之能,汝頗知不。

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

〔註〕籟,簫也。夫簫管參差,官商異律,故有短長高下萬殊之聲。聲雖萬殊,而所稟之度一也,然則優劣元所錯其問矣。況之風物,異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則天地之籟見矣。

〔疏〕人#8籟,簫也j長一尺二寸、十六。管,象鳳翅,舜作也。夫簫管參差,所受各足,況之風物,咸察自然,故寄此二賢以明三籟之義。釋在下文。

子游曰:敢問其方。#9

〔疏〕方,道衍也。雖聞其名,未解其義,故請三籟,其衍如何。子蔡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註〕大塊者,元物也。夫噫氣者,豈有物哉?氣塊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塊然而自生,則塊然之體大矣,故遂以大塊為名。〔疏〕大塊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稱也。言自然之理通生萬物,不知所以然而然。大塊之中,噫而出氣,仍名此氣而為風也。

是唯元作,作則萬竅怒暘。

〔註〕言風唯元作,作則萬竅皆怒動而為聲也。

〔疏〕是者,指此風也。作,起也。言此大風唯當不起,若其動作,則萬殊之穴皆鼓怒暘叫也。

而獨不聞之參參#10乎?

〔註〕長風之聲。

山林之畏佳,

〔註〕大風必所扇動也。

〔疏〕參參,長風之聲。畏佳,扇動之貌。而寥參清吹,擊蕩山林,遂使樹木枝條,畏佳扇動。世皆共堵,汝獨不聞之耶?下文云。

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析,似圈,似臼,似佳者,似污者;

〔註〕此略舉眾竅之所似。

〔疏〕案穴,樹孔也,析,柱頭木也,今之斗檣是也。圈,畜獸闌也。木既百圍,穴亦奇眾,故或似人之江鼻,或似獸之闌圈,或似人之耳孔,或似舍之析楷,或佳曲而擁腫,或污下而不平。形勢元窮,略陳此八事。亦由世問萬物,種類不同,或醜或妍,蓋稟之造化。

激者,搞者,叱者,吸者,叫者,讓者,完者,咬者,

〔註〕此略舉眾#11竅之聲殊。

〔疏〕激者,如水湍激聲也。請者,如箭鏃頭孔聲。叱者,咄聲也。吸者,如呼吸聲也。叫者,如叫呼聲也。諺者.’哭聲也。突者,深也。若深谷然。咬者,哀切聲也。略舉樹穴,即有八種;風吹木竅,還作八聲。亦由人稟分不同,種種差異,率性而動、莫不均齊。假令小大夭壽,未足以相傾。

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嚼。泠#12風射小和,飄風則大和,

〔註〕夫聲之官商雖千變萬化,唱和大小,莫不稱其所受而各當其分。

〔疏〕泠,小風也。飄大風也。于嗎,皆是風吹樹動,前後相隨之聲也。故泠泠清風,和聲即小;暴疾飄風,和聲即大;各稱所受,曾無勝劣,以況萬物稟氣自然。

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註〕濟,止也。烈風作則眾竅實,及其止則眾竅虛。虛實雖異,其於各得則同。

〔疏〕厲,大也,列也。濟,止也。言大風止則眾竅虛,及其動則眾竅實。虛實雖異,各得則同耳。況四序盈虛,二儀生殺,既元心於亭毒,豈有意於虔劉。

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13乎?

〔註〕調調刁刁,動搖貌也。言物聲既異,而形之動搖亦又不同也。動雖不同,其得齊一耳,豈調調獨是而刁刁獨非乎。

〔疏〕而,汝也。調調刁刁,動搖之貌也。言物形既異,動亦不同,雖有調刁之殊,而終元是非之異。況盈虛聚散,生死窮通,物理自然,不得不爾,豈有是非臧否於其問哉。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疏〕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並皆眼見,此則可知。唯天籟深玄,卒難頓悟,敢陳庸,昧請次所疑。

子景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註〕此天籟也。夫天籟者,豈復別有一物哉?即眾竅比竹之屬,接乎有生之類,會而共成一天耳。無既無矣,則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為生。然則生生者誰哉?塊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天然耳,非為也,故以天言之。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也,豈蒼蒼之謂哉。而或者謂天籟役物使從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況能有物哉。故天也者,萬物之總名也,莫適為天,誰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元所出焉,此天道也。

〔疏〕夫天者,萬物之總名,自然之別稱,豈蒼蒼之謂哉。故夫天籟者,豈別有一物邪?即此竹眾竅接乎有生之類是爾。尋夫生生者誰乎,蓋元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內不資乎我,塊然而生,獨化者也。是以郭註云,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故以天然言之者,所以明其自然也。而言吹萬不同。且風唯一體,竅乃萬殊#14,雖復大小不同,而各稱所受,咸率自知,豈藉他哉。此天籟也。故知春生夏長,目視耳聽,近取諸身,遠託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己,當分各足,率性而動,不由心智,所謂亭之毒之,此天籟之大意者也。

咸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註〕物皆自得之耳,誰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籟也。

〔疏〕自取,由自得也。言風竅不同,形聲乃異,至於各自取足,未始不齊,而怒動為聲,誰使之然也。欲明群生糾紛,萬象參差,分內自取,未嘗不足,或飛或走,誰取其然,故知鼓之怒之,莫知其宰。此則重明天籟之義者也。

大知閑閑,小知問問;

〔註〕此蓋知之不同。

〔疏必閑閑,寬裕也。問問,分別也。夫智惠寬大之人,率性虛淡,元是元非;小智狹劣之人,性靈褊促,有取有拾#15。故問隔而分別;元是元非,故閑暇而寬裕也。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註〕此蓋言語之異。

〔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詞費也。夫詮理大言,由如猛火炎燎原野,清蕩元遺。儒墨小言,滯於競辦,徒有詞費,元益教方。

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

〔註〕此蓋寤寐之異。

〔疏〕凡鄙之人,心靈馳躁,耽滯前境,無得暫停。故其夢寐也,魂神妄緣而交接;其覺悟也,則形質開朗而取染也。

與接為構,日以心鬥。縵者,窖者,密者。

〔註〕此蓋交接之異。

〔疏〕構,合也。害,深也,今穴地藏穀是也。密,隱也。交接世事,構合根塵,妄心既重,渴日不足,故惜彼寸陰,心與日鬥也。其運心逐境,情性萬殊,略而言之,有些三別也。

小恐惴惴,大恐縵縵。

〔註〕此蓋恐悸之異。

〔疏〕惴惴,休惕也。縵縵,沮喪也,夫境有違從,而心怛憂度,慮其不遂,恐懼交懷。是以小恐惴慄而休惕,大恐寬暇而沮喪也。

其發若機括,其司是非之謂也;

〔疏〕機,弩牙也。括,箭括也。司,主也。言發心逐境,速如箭括;役情拒害,猛若弩牙。唯主意是非,更元他謂也。

其留如詛盟,其守勝之謂也;

〔註〕此蓋動止之異。

〔疏〕詛,祝也。盟,誓也。言役意是非,由如祝詛,留心取境,不異誓盟。堅守確乎,情在勝物。

其殺如秋冬,以言其日消也;

〔註〕其衰殺日消有如此者。

〔疏〕夫素秋搖落,玄冬肅殺,物景貿遷,驟如交臂,愚惑之類,豈能覺邪。唯爭虛妄是非,詛知日新消毀,人之衰老,其狀例然。

其溺之所為之,不可使復之也;

〔註〕其溺而遂往有如此者。

〔疏〕滯溺於境,其來已久,所為之事,背道乖#16真。欲使復命還原,元由可政。

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17也;

〔註〕其厭沒於欲,老而愈洫,有如此者。

〔疏〕厭,沒溺也。類倒之流,厭沒於欲,惑情堅固,有類緘繩。豈唯壯年縱恣,抑乃老而愈洫。

近死之心,莫使復陽也。

〔註〕其利息輕禍,陰結遂志,有如此者。

〔疏〕莫,元也。陽,生也。耽滯之心,鄰乎死地,欲使反於生道,元由得之。

喜怒哀樂,慮歎變恕,姚佚啟態;

〔註〕此蓋性情之異者。

〔疏〕几品愚迷,則#18執違順,順則喜樂,違則哀怒。然哀樂則重,喜怒則輕。故喜則心生懼悅,樂則形於舞祚。怒則當時瞋恨,哀則舉體悲號,慮則所度未來,歎則咨嗟已往,變則改易舊事,愁則屈伏不伸,姚則輕浮躁動,佚則奢華縱放,啟則開張情欲,態則嬌淫妖冶。眾生心識,變轉元窮,略而言之,有此十二。審而察之,物情斯見矣。

樂出虛,蒸成菌。

〔註〕此蓋事變之異也。自此以上,略舉天籟之元方;自此以下,明無方之自然也。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則形雖彌異,其#19然彌同也。

〔疏〕夫簫管內虛,故能出於雅樂;濕暑氣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猶二儀萬物,虛假不真,從元生有,例如菌樂。浮幻若是,喜怒何施。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註〕日夜相代,代故以新也。夫天地萬物,變化日新,與時俱往,何物萌之哉?自然而然耳。

〔疏〕日晝月夜,輪轉循環,更相遞代,互為前後。推求根緒,莫知其狀者也。

已乎已乎。日一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註〕言其自生。

〔疏〕已,止也。推求日夜,前後難知,起心虞度,不如止息。又重推旦暮,覆察昏明,亦莫測其所由,固不知其端緒。欲明世問萬法,虛妄不真,推求生死,即體皆寂。故《老經》云,迎之不見其首,隨之而不見其後,理由若此。

非彼元我,非我元所取。是亦近矣,

〔註〕彼,自然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豈遠之哉。

〔疏〕彼,自然也。取,稟受也。若非自然,誰能生我?若元有我,誰稟自然乎?然我則自然,自然則我,其理非遠,故日是亦近矣。

而不知其所為使。

〔註〕几物云云,皆自爾耳,非相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

〔疏〕言我稟受自然,其理已具。足行手捉,耳聽目視,功能御用,各有司存。亭之毒之,非相為使,元勞措意,直置任之。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註〕萬物萬情,趣舍不同,若有#20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吠進,而亦終不得,則明物皆自然,元使物然也。

〔疏〕夫肢體不同,而御用各異,似有真性,竟元宰主。映進攸肇,從何而有?

可行己信,

〔註〕今夫行者,信己可得行也。

〔疏〕信己而用,可意而行,天機自張,率性而動,自濟自足,豈假物哉。

而不見其形,

〔註〕不見所以得行之形。

〔疏〕物皆信己而行,不見信可行之貌者也。

有情而元形。

〔註〕情當其物,枚形不別見也。

〔疏〕有可行之情智,元信己之形質。

百骸,九竅,六藏,賅而存焉,

〔註〕付之自然,而莫不皆存也。

〔疏〕百骸,百骨節也。九竅,謂眼耳鼻舌口及下二漏也。六藏,六腑也,謂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也。藏,謂五臟,肝心脾肺腎也。賅,備也。言體骨在外,藏腑在內,竅通內外。備此三事以成一身,故言存。

吾誰與為親?

〔註〕直自#21存耳。

汝皆悅之乎?其有私焉?

〔註〕皆悅之,則是所私也。有私則不能賅而存矣,故不悅而自存,不為而自生也。

〔疏〕言夫六根九竅,俱是一身,豈有親疏,私存愛悅。若有心愛悅,便是有私。身而私之,理在不可。莫不任置,自有司存。於身既然,在物亦爾。

如是皆有為臣妾乎?

〔註〕若皆私之,則志過其分,上下相冒,而莫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則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外內,乃天理自然,豈直人之所為哉。

〔疏〕臣妾者,士女之餞職也。且人之一身,亦有君臣之別,至如見色則目為君而耳為臣,行步則足為君手為臣也。斯乃出自天理,豈人之所為乎。非關係意親疏,故為君臣也。《郭註》云,時之所賢者為君,才不應世者為臣。治國治身,內外元異。

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

〔註〕夫臣妾但各當其分耳,未為不足以相治也。相治者若手足耳目,四肢百體,各有所司而更相御用也。

〔疏〕夫臣妾御用,各有職司,知#22手執腳行,當分自足,豈為手之不足而腳為行乎?蓋天幾自張,無心相為勵而治理之也,舉比手足,諸事可知也。

其遞相為君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