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暴露的信号——FBI帮你了解破绽频发区(2)

FBI特工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与丹尼的推断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母亲接受询问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男子给了男孩子几根棒棒糖,同时给了他一个足球,陌生的男子说道:“走的时候,你把这个足球向大厦投去,就和你平时玩的一样,明天我还会带好多棒棒糖来找你。”丹尼的推断是对异常行为的心理推断,这次事件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在这名FBI特工的推荐下,丹尼结束了他痛苦的求职生涯,成为一名FBI特工。

大名鼎鼎的联邦调查局局长约翰·埃德加·胡佛认为:一切还原真相的过程都是从怀疑开始的。虽然事后丹尼曾自谦地表示,这种推论多少有一些偶然性,如果将种方法运用到大厦周围每一个人的身上展开调查,那样才会得出更精确的结果,但是丹尼幸运地直接捕捉到了那个小男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形式的笑表现了人类性格的某一侧面,是人类感情的流露、个性的折射。结合实际经验,FBI也总结出一套通过笑容来揣摩人的性格特征的方法。对训练有素的FBI特工来说,犯罪分子当时在想什么、是否掩盖了真相,都能被FBI一一破解。

喜欢畅怀大笑的人本性是孤独的。他们的性格比较开朗,不拘小节;笑得全身打晃,这样的人心胸开阔、很直率、很真诚;笑时用手遮住嘴,这类人大多比较内向,谨言慎形,性格温柔,不会轻易向他人包括好友,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笑起来断断续续,这类人性情大多比较冷淡和漠然;

掌握并理解以下几种笑容背后的含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1.紧抿着双唇笑

将双唇抿紧,脸部却露出非常愉悦的笑意。这种笑容不利于发问的人,会将发问人置于被动的位置,因为很难揣摩到对方的心理。FBI建议,当遇到抿嘴笑的人时,要打起十万分的精神,多通过言行举止判断他们所说的话。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女性身上。东方女性抿嘴笑会给人一种温婉的感觉,西方人则会认为她内心平静。当一个男人看到一个女人抿嘴笑时,千万不要得意,认为她只是羞于面对你,因为这种微笑的背后代表着一种拒绝。

这种克制的笑容多半是在隐藏什么秘密,受到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想说出来。仔细观察日常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当一个女人在谈论另一个女人的时候也会露出这种笑。也许她不吝赞美之词,拼命夸耀对方,当她讲完这一切并抿嘴一笑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她的内心想法与她的语言表达着截然相反的两层意思。

FBI特工建议,遇到抿起嘴笑的人时,要凝聚精神,千万不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更不要奢望能从他们的嘴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如果你喜欢看杂志,并经常翻阅一些商业期刊,就会发现,很多商界名人都会露出这样的笑容。直观上给人们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显得亲切的同时也带有一种神秘感。

2.开口大笑

同的笑和不同的性格有关,而不同的笑容也会加强人们对这种性格的印象。性格豪爽直率的人喜欢开口大笑,这让他更加显得不拘小节、大气奔放。在生活中,尤其是生活在闪光灯下的政客、明星、成功人士,笑容已经成为一种包装手法,很多人都会利用特定的笑容来为自己制造一种形象。

如果你仔细观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照片或者视频,你就会发现,任何时候,镜头前的克林顿总是笑眯眯的,即使在面临大选投票、政治弹劾以及绯闻缠身的时候,他的招牌式笑容也没有变过。克林顿最擅长的笑就是开口大笑,嘴巴大张,嘴角上扬,露出牙齿,始终给人一种非常开心的感觉,给大家刻画了一个开朗、迷人的男士形象。

虽然这种笑容稍显夸张,但在社会生活中,它发挥着独一无二的效力。

3.“长方形微笑”

这个专业术语由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系伊万·格兰特(Ewan Grant)教授提出。他认为,当人们发出“长方形微笑”时,嘴唇会从上下牙齿处拉开,是一种非常痛苦的表情,是一种假笑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假笑呢?这是因为,如果你不开心,你就不可能同时动用颧大肌和眼轮匝肌两块肌肉,展现出灿烂的笑颜。真正的微笑是均匀的,在面部两边是对称的,它来得快,但消失得慢。它牵扯了从鼻子到嘴角的皱纹,以及眼睛周围的笑纹。假笑仅仅动用了使嘴角上扬的颧大肌,眼部肌肉没有被充分调动,笑意永远无法到达他的眼睛,即所谓的“皮笑肉不笑”,与这样的人交往一定要警惕。因为他们非常善于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分析内心变化来控制他人,也许他们发出的就是“鳄鱼的微笑”。

漏洞百出的语言暴露慌乱的内心

有这样一句话:“言为心声。”意思是一个人口中所表达的就是他心里所想的。但是这一点也不是绝对的。有一些善于隐藏自己的人,自然不愿意说真话,将心里话说出来,他们会极力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禁止将它们表达出来,但过犹不及,越是禁止,表达的欲望就越就越强烈。所以,不经意间他们就会把不想说的话说出来,也就是“说漏嘴”。这时候,他若是以“开玩笑”等借口为自己开脱,就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了。

与其它体现在肢体动作上的破绽相比,语言更容易暴露其真实的内心。FBI在审问的时候,常用这样一种方法:同一样的问题,他们会问上两遍。那个希望掩饰自己的人,必定会牢牢记住答案,第二遍询问之后,被审问者会产生一种过关的心理,从而放松下来。这时,FBI就会适时提出第三遍问题,犯罪嫌疑人往往会惊慌失措,答案与前两次的回答有较大的出入,这是因为,在完全放松之后,他很快就会忘记他的标准答案。

虽然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有被审问的情况出现。但是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我们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为了掩饰某种情况说出的话,几天之后,当别人再问起时,就是另一种答案。即使当初你完全出于善意而说谎,但是仍然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怀疑你的品格。

除了字面意思,语言同时还包含着深层次的含义。受到说话语气、说话方式的影响,这些深层次的含义有时候会揭示出字面意思所不能表达的含义。比如:

周末,小李到朋友家做客,一番愉快的交谈下来,宾主尽欢,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的时间。小李起身告辞,朋友的妻子说:“留下来吃饭吧!我去买菜。”小李说:“谢谢了,我还有事,下次再叨扰。”小李从对方的言行中发现,朋友并不是真心留他吃饭,如果是出自真心,不必等到吃饭的时间到了才去买菜。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但要听其言,同时也要观其行。

以下就是一个FBI探员只顾听其言,没有观其行的案例:

一个流窜犯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又犯了案。FBI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了搜寻。根据目击者的描述,FBI把目标地点锁定在流窜犯最后出现的地方,他们怀疑,流窜犯很有可能潜入了附近居民的家中以逃避搜捕,于是分头敲门查看。梅特尔德夫妻结婚不久,还在蜜月期间,听到敲门声后,梅特尔德夫人匆忙披了一件衣服就去开门。看到衣衫不整的梅特尔德夫人,FBI探员询问她是否遭遇了什么事情。夫妻二人之间的甜蜜怎么好意思告诉FBI呢?于是梅特尔德夫人说谎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是自己身体不舒服,刚从床上起身而已。

结果,FBI探员只注意到梅特尔德夫人并不流畅的回答,而忽视了屋内浪漫的蜡烛和香水味,他怀疑梅特尔德夫人被劫持了!房间门被关上以后,FBI探员破窗而入,枪口对准了床上赤身裸体的梅特尔德先生,几乎扣动了扳机……

梅特尔德夫人一句善意的谎言,险些酿成大祸,这也提醒我们,当面对警察这样的特殊群体时,还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好。

新入职的FBI成员,都会听到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穷人有一天遇上了麻烦。究竟是什么麻烦呢?原来,竟是因为他在一家餐馆的门口站了一会儿,餐馆老板就让他付费,说他闻到了餐馆传出来的饭菜的香味。穷人哪有钱付给老板呀?于是餐馆老板把穷人告上了法院。穷人的弟弟得知了这件事,决定去法院为哥哥讨回公道。

到了法院,餐馆老板正与法官大人聊得热火朝天,看到穷人哥俩进来了,法官傲慢地说:“你必须为你闻到的饭菜的味道付费!现在我宣布,法院判决你马上把钱付清。”这时,只见弟弟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对法官恭敬地说道:“真的是十分抱歉,我哥哥他没有钱,我来替他付吧。”只见弟弟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在餐馆老板的耳边使劲儿摇晃了几下,然后问道:“先生,您听到钱的声音了吗?”老板见钱眼开,此刻已经显露出得意忘形的趋势,他点头不迭,连声说道:“听到了,听到了,快给我!”只见弟弟从容地把钱袋收起来,“好了,我哥哥闻到你饭菜的味道,你听到我钱的声音,我们谁也不欠谁的了。”语音刚落,弟弟就领着哥哥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把这个故事讲给FBI的新人,就是要告诉他们怎么从语言中寻找破绽,识破谎言。穷人的弟弟从餐馆老板的话语中找到了破绽,餐馆老板用“闻到了饭菜的味道就要付钱”这个谎言来欺骗穷人,而穷人的弟弟“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以“听到了钱的声音,就等于拿到钱”,进行了犀利的反击,从而戳穿了餐馆老板的话。

在办案期间,FBI探员遇到的犯罪嫌疑人都会用假话来为自己脱罪,他们企图用这种招术使自己远离法律的制裁。殊不知,FBI探员不乏测谎的高手,他们擅长从语言中找到点滴的漏洞。

1995年,FBI接手了一起离奇杀人案,死者名为珍妮,父母双亡,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哥哥住在休斯敦,与妹妹关系恶劣,不经常来往。死者的妹妹住在纽约。死者已婚,丈夫叫詹宁斯。案发地点在洛杉矶郊外,当地警察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都没有破案,甚至一丝线索都没有找到。

FBI接手后,决定先从他的家人查起。FBI赶到休斯敦,首先向他传达了妹妹的死讯。“无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妹妹被杀害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死者的哥哥情绪非常激动,他哭着说:“天呢,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珍妮才29岁啊,是谁这么狠心!”

FBI特工马上捕捉到了男人语言中的疑点,他们并没有通知他是哪个妹妹,他为什么一语道破就是珍妮呢!这个男人一定与珍妮的死脱离不了关系!

FBI立刻把他作为重点侦察对象,试图从他身上寻找突破口。果不其然,找到了他杀害妹妹的证据,在证据面前,这个男人承认了所有罪行。

上面这个故事,死者的哥哥一句不经意的话便暴露在自己的内心。由此可见,语言可能透露一些你极力隐藏的东西。FBI就是利用这一点,快速识破对方的谎言。

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想方设法让对方开口说话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一旦开口,再精明的说谎都也会流露出破绽,说得越多,透露出来的信息和破绽就会越多。

鸟儿会被自己的双脚绊住,人也会被自己的舌头拖累。古语有云:“祸从口出”,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原来是眼睛出卖了你

心理专家认为,若想探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首先要观察其眼睛的动作。在他们看来,人的眼睛中蕴藏了丰富的非语言行为,即使语言、肢体动作可以造假,但眼睛是真实的,透过这扇心灵的窗口,可以感知或揣摩被调查者的真实意图。

眼睛很脆弱,具有自我保护的功能。比如突然遇到强光的刺激时,瞳孔自然收缩,眼睑下落将眼睛遮蔽,进而保护眼睛不受强光的刺激。但是眼睛的脆弱不仅在自然面前发生变化,他还会对喜怒哀乐等情绪做出反应,就像眼睛会说话。我们在阅人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解读这些变化,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说,瞳孔的扩张是快乐情绪的重要表达方式。当一个人看到或听到高兴的事情,大脑就会下达愉快的指令,这时,他们的眼睛就会睁大,瞳孔也随之扩张。科学以恋爱中的男女作为观察对象,证明了这一点。恋人之间会不断地睁大眼情注视对方,仿佛永远也看不够似的。这表明他的内心非常快乐、满足。一旦人们产生了倦怠,甚至厌恶等坏的情绪时,瞳孔就会缩小。

虽然,瞳孔的变化反应人的心理变化,但是要注意还有一种变化与情绪无关,那就是当人的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或健康的影响时,瞳孔也会发生变化。

受到快乐的感染时,眼睛会睁大,受到坏的影响时,眼睛同样会睁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听到不爱听的,或者对某人某事非常反感的时候,眼部的动作就会变得不自然,这种睁大较为夸张,看起来眼球像爆出来一样。

受到惊吓时,眼睛的反映同样的是睁大,这时就会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是睁大而不是闭起来呢?原来,眼睛与大脑紧密相联,它是大脑采集信息的窗口,通过眼睛获取外界信息,提供给大脑让大脑做出判断。当人受到惊吓的时候,下意识地采集更多的信息,睁大眼睛和扩张瞳孔则会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而这些光线带来的是更多的信息。当大脑获得了足够的信息可供判断时,原本因为惊吓而扩张的瞳孔就会收缩起来,瞳孔也会恢复正常的大小。甚至与平时相比,瞳孔更为缩小,这是因为需要集中精力去辨别事物的本质,所以要聚焦在某一信息点上。无论眼睛是睁大还是缩小,这一切都是眼睛自我保护功能的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