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万能宝典(第10版)(2016)
- 钟君
- 11字
- 2020-08-28 01:51:10
第二篇 申论细节—技巧篇
第二章 审题与破题
第一节 审题的五要素
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为审题的五要素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全面地理解本节内容,从而领会申论作答的真谛。(建议在 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精讲
审题的目的就是破题,破题之后才能有效地解答试题。审好题、审准题是我们作答申论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我们通过与阅卷老师交流发现,几乎有一大半的考生会出现答非所问的跑题现象,因而得分很低。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现在的命题方式日益多样化,命题主题却是日益狭窄。命题专家为了寻求命题的创新和突破,往往会在设计题目时挖很多陷阱,而发现陷阱的方法就是读懂题干中的潜台词。题干中有很多要求并不是那么直接明白地告诉你的,需要你自己通过仔细分析去找出来。审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作答任务、答案来源、作答角色、作答体例、细节限制。
一 作答任务
明确题目中的作答任务是我们审题的第一步,所以非常重要。考生在阅读题干的过程中,必须搞清楚题目中的特定事实,以及围绕特定事实,命题者到底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很多考生“眼大无神”,阅读过程中不细心、不认真,并没有搞清楚其中的作答任务和关键信息,所以不知道自己在答什么,只能东拼西凑,毫无逻辑可言。示例如下。
例1
【2010年山东省考第三题】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某市政部门准备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请结合给定资料,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有针对性;(2)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特定事实非常明显,那就是“市政公用事业”,与之相关的关键信息点是“指出……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命题者是需要我们概括市政公用事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很多考生看到“方案”二字,就错误地理解为命题者要求考生写一篇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对策方案,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审错作答任务的情况,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低分现象。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回答方案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写方案。
例2
【2009年北京社招第四题】结合给定材料,以你认为减少交通事故的最重要因素为话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请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800字。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的最.重要因素……”,因而在作答过程中需要选取你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作为论点展开深入论证。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却有很多考生并没有抓住这个重要的信息点,按照僵化的模板来展开文章写作,先是介绍交通事故的状况,然后分析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原因时,提出很多因素,然后再提出很多解决交通事故的对策,这种模板化的申论文章是阅卷中严厉打击的,因此得分均在10分以下。更为严重的是,考生没有抓住最重要的因素作答,而是回答了很多因素,属于严重跑题。
例3
【2012年北京市考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当前现实,从北京市经济发展主动减速、坚决调转的举措说开去,简要谈谈我国怎样才能逐步实现“品质好的GDP”。(20分)
要求:分析合理,条理清楚,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三个,一个是“品质好的GDP”,第二个是北京市的具体举措,第三个是在全国范围内如何逐步实现“品质好的GDP”。因此,这里的作答需要分成三步:第一步,解释什么是好的GDP;第二步,概括北京市的举措;第三步,分析在全国范围内应该采取的举措。然而,在考试过程中,很多考生仅仅抓住材料中北京市的举措不放手,并错误地以为北京市的举措可以放之全国而皆准,这明显就是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申论思维,因而得分低得可怜。
二 答案来源
通过阅读题干,我们需要明确哪段材料或者哪几段材料是答案的来源,这样就可以非常迅速地找到与作答任务相关的信息点,从而提高作答的效率。关于答案来源,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答案确定于来自某段或某几段材料,如果题干中出现“根据/依据给定资料×”,那么这道试题的答案来源就是确定的,就是给定资料×;另一种是没有给定资料,只是要求结合给定资料或者对答案来源未提及,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所有材料中找答案,需要我们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对全部给定材料进行梳理。示例如下。
例1
【2013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一题】“给定材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例2
【2009年国考市地以下第三题】“给定资料11”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不必担忧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字。
例3
【2009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二题】“给定资料5”对内地省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口号提出质疑。请对此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20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例4
【2013年4月联考第一题】请结合给定资料,对“给定资料1”中提到的新时代的“新工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以上四个例子的答案来源都是全部材料。很多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在例1中,一看到“给定资料2”,就认为本题的答案来源就是给定资料2,并没有注意到题干中“结合‘给定资料’”这一重要信息点,因此遗漏了很多重要的采分点,得分不超过5分;例2中,一看到“给定资料11”,也想当然地认为答案来源就是给定资料11,并没有结合给定材料中与粮食价格有关的内容来作答,所以得分很低;例3中,看到“给定资料5”,不假思索,就认为答案来源是给定资料5。由此可见,这三道例题的答案来源都是不确定的某一则给定材料,需要考生回到全部给定资料去准确定位,寻找答题信息点。乍一看例4题目的答案来源好像是“给定资料1”,这就是命题人给考生所设置的陷阱。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来题干的逻辑结构是说“给定资料1”提到了新时代的“新工人”,而这部分的群体面临着种种问题,让你结合给定资料进行归纳。很明显,这道题的答案来源在给定资料的全篇内容,而不是给定资料1。如果考生不注意审题,一看题干有引号,引号里面是“给定资料1”,误把资料1作为答案来源,就上了命题人的当。
三 作答角色
在申论考试中,有很多题目对于作答角色有明确要求,即命题者要求考生按照一个特定的角色、职务、地位来回答问题。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比如:作为负责人的角色,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问题,提出的对策和建议一般具有宏观指导性;作为具体的执行人员,给出的对策一般比较具体,操作性更强。示例如下。
例1
【2004年国考第二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600字。
例2
【2012年国考市地以下第三题】“给定资料4”反映了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假定你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请就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政府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3)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这两个例子从表面看,都是围绕交通这个特定事实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所以很多考生误以为作答内容是一样的。然而,通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作答角色是有所不同的,例1是“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因此隐含的作答角色是政府机构中专门负责交通管理的部门负责人,那就是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权威领导,他提出的对策自然就具有宏观指导性。例2的作答角色是“市交管局聘请的观察员”,作为观察员,是协助、配合交管部门开展工作的,因而要最后给出一些非常具体可行的措施建议。
例3
【2012年国考省级以上第三题】“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这道题的作答角色是“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并不是“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因此,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只能是从职能部门出发。然而,很多考生就从市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很多举措,但不知道是哪个职能部门要干,所以得分并不高。那么,应该是什么部门呢?通过阅读给定资料,我们发现涉及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从该问题涉及的关联度和回答问题的容易度来说,从工商的角度切入是比较合适的。
四 作答体例
在审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作答体例相关的形式,明确命题者是注重内容,还是注重形式,抑或需要形式内容兼顾。什么叫作答体例,我们来看两个例子,第一种形式,让你写一个关于……的政策建议;第二种形式,让你写一个《关于……的意见》。从题型上分析,都是对策题,然而,在作答的形式上却有所不同,前面一种在作答体例上只需要分条作答即可,后一种在作答体例上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公文,因而在作答时不仅要提出对策措施,还需要写清楚提出对策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则等内容。
例1
【2008年国考第一题】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从评分标准来看,本题的赋分主要针对作答内容。通过阅读题干,我们可以一眼就抓住其中的特定事实,那就是“怒江水电开发”,在这一件事情上面存在重大争议,需要考生将赞成和反对的理由概括出来即可。在作答体例上面,需要指明他们争议的焦点,要以焦点的形成(即是否……/……对还是错)表达出来,否则,仅仅回答支持的观点或反对的观点,都会造成失分。
例2
【2011年国考市地以下第二题】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本题需要形式与内容并重。既需要在内容上交代清楚寄宿制学校的背景和办学模式,办学成效和优势,对家长的希望等,还需要在作答体例上以公开信的格式整体关照,语言得体,通俗易懂,具有宣传性。
五 细节限制(字数、题目)
很多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很不注重字数、题目、卷面等细节,其实,这些内容在阅卷标准中都有相应的赋分及扣分说明,因此需要大家在关注内容的同时,也关注这些细节和形式上的要求。比如:文章写作要有题目;字数要符合要求;卷面不要胡乱地涂抹勾画;不要出现明显的错别字等。
①文章写作要有题目。如果写作没有标题直接扣3分,题目不符合规定扣1—2分。另外,申论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些非常细小的要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以……为题”就必须使用命题者规定的题目,“以……为话题”或“以……为主题”则需要考生自拟标题;还有一种情况是“以……为副标题”则需要考生自拟一个主标题。
②字数符合题目要求。客观题对字数的要求不高,只要写够规定字数即可。但是文章写作的规定却较为严格,字数超过或少于规定字数50字扣1分,最多不超过2分。
③形式规范,卷面不要胡乱地涂抹勾画。每道题都有表达分,小题为2分,大作文为5—8分。表达分主要就是语言的组织形式以及是否存在大面积的修改。
④语言严谨,不出现明显的错别字。语言是否严谨会影响分数。比如,一个采分点是:“活熊取胆无痛还是虐待”,有考生写“子非熊焉知熊之不痛”,这种表述虽然也是痛不痛,但坚决不给分。出现错别字或笔误,也不给分。比如有考生把“无痛引流”写成“无痛人流”,或把“天然熊胆”写成“天然熊”或“天然胆”,则不给分。更有甚者,竟然把领导人的名字写错了,这种低级错误很可能产生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