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录用考试华图名家讲义系列教材:申论万能宝典(第10版)(2016)
- 钟君
- 969字
- 2020-08-28 01:51:10
第六节 申论备考攻略
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为申论备考攻略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全面地理解本节内容,从而领会申论作答的真谛。(建议在 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精讲
一 大纲引领方向
申论到底考什么?这是应对申论考试的一个元问题,也就是本质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说明没有什么教材比考试大纲说得更清楚。2014年考试大纲与前三年相比,除了要求考试时间增加半个小时,内容上没有变化。考纲字字珠玑,明确告诉我们考查的内容、方式和目的。其中的关键词实际上就是三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资料、能力。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寓于给定资料之中,要求考生把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从给定资料中剥离出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同时,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申论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这为参加两类考试的朋友指明了方向,不同类别的考生在考试中,需认真把握侧重点,分类进行突破。根据考纲,我们可以总结出申论考试的五个基本题型:概括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贯彻执行与写作论证。
表1—8 2015年申论考试大纲中两类试卷的比较分析
针对考试大纲,要想谋求制胜之道和高分之道,必须准确定位,从而明确方向,勤而行之,高效备考。其中,明确定位最为重要。考生备考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确报考岗位性质,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方法、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备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省级以上(含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在能力要求上的区别,简言之,前者务虚,即重战略、重宏观、重思想、重系统方案;后者务实,即重细节、重微观、重执行、重具体措施。因此,考生们应针对自己报考岗位的实际,复习备考。前者重辩证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后者重规律性思维和常规性思维。因此,报考前者的考生要注重总结公务员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套路性和规律性工作方式和方法。例如,要注重解决具体矛盾纠纷的套路:沟通机制—妥协机制—落实机制;组织计划的基本套路:培训学习—任务分解—明确分工—组织协调—加强监管(狠抓落实)—总结反馈;事后化解危机的套路:追源头—溯主体—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查漏洞—控制犯罪嫌疑人—彻查失职渎职行为。
二 思维决定成败
思维永远是申论考试第一性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国考申论从2014年起考试时间延长为3小时,原因在于国家公务员局通过对近年申论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发现由于题量较大,答题时间比较紧张,抄材料的普通考生和会思考的优秀考生在成绩上区分不大,因此延长考试时间,增大考生区分度。申论考试延长时间充分说明思维对申论考试的重要性。申论考试正在加大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但会思考,而且出思想;不但能述材料,而且能用精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趋势在2014年以后的国考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申论是规律性思维,不是经验式思维。
规律最大的优势在于透过现象能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为什么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能发现浮力定律,而曹冲在“称象”时没有发现?这就是规律性思维和经验式思维的区别。善于思考的智者总是能透过事物的现象发现其内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根据规律揭示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经验主义者的眼光是面向历史的,只能死记硬背过去的教条,不能从历史特殊性中发现未来的普遍性。申论考查的重点不是经验性的知识,而是公务员解决社会具体问题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思维。社会问题和社会实践的千差万别决定了其解决方案的各不相同,但是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思维方式(如申论万能思维体系)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因此,我们切不可把普遍性、规律性的抽象思维与特殊性、经验性的具体答案混为一谈。规律是能够推而广之的东西,是公式性、套路性的东西,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申论考试当中一定要注意去总结那些规律性的技巧。
申论考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常重视对于规律性思维的考查。申论考试有绝对的“变”,也有绝对的“不变”。申论考试“变”的是命题的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形式。首先,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社会实践的变化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相同的社会问题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材料的变化是绝对的。其次,题目的设问方式也是不断创新的。纵观近几年的国考申论试题,设问方式从未出现过雷同,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就出现了归纳争论的焦点、概括启示、分析观点、修正和完善答复的题目;2009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判断和修改对策的题目;2010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宣传纲要、撰写建议报告等题目;2013年国考申论出现了撰写解说词、政府短文、讲座要点等题目;2014年国考申论出现了倡议书、发言提纲、调查问卷、报纸短评等题目;2015年国考申论出现了讲话稿、短文和备询要点。其实,这些题目都可以转化为基本题型进行作答。可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申论考试中对规律性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制胜,就必须从思维的高度上把握申论思维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最重要的规律性思维就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词:一是“两分法”;二是“结合”;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要求绝不能片面、僵化地对待特定事实。要全面地概括材料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原因和评价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殊性,灵活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申论是实战性思维,不是空想式思维。
申论考试要顶天立地,理论要顶天,实践要立地。申论考试非常强调对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新大纲不管是对省级以上(含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考生,还是对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生,都强调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报考前者的考生“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对报考后者的考生不但强调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而且更强调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这能看出对“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考查是摆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申论是一种模拟机关工作的实际场景的考试。因此,申论一定是解决问题的。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段子,可以很形象地说明申论的实践特性:
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是虚拟哪种行为呢?相当于:一群国务委员端坐会议桌旁,听取研究室人员对某一问题的汇报。包括现象、问题、观点、原因、对策。考生就相当于某研究室人员。如果省考,就是省长、副省长们端坐一旁,听你高谈阔论。
好的申论,最好的效果,就是李总理批示四个字:照此办理。
差一点的申论,就是秘书批示四个字:狗屁不通。
更差一点的,就是秘书批示十四个字:娘希匹,拉出去,毙了!浪费老子时间!
三 心态影响成绩
一个好的心态,会帮助你提高十分到二十分。公务员考试设计的行测和申论两个科目,首先是对心理素质的测评。一旦我们把心态调整好,甩掉包袱,我们的小宇宙就会爆发,无穷潜力会被激发出来。成绩就会大幅提高。对此,我本人是深有感触的,当年在压力巨大的时候只考了113分,放下包袱后,考过146的高分。是什么样的心理包袱压住和束缚了我们呢?我认为一种是焦虑心态,一种是浮躁心态。
如何克服焦虑心态
焦虑来自于哪里?一是来自于内在的功利,一是来自外界的评价。我们先来看内在的功利。当前很多人考公务员的目的很功利,考公务员就是为了抱个金饭碗。但我始终没有把公务员当成一个金饭碗,我觉得公务员只是一个饭碗而已,我们应该从“公务员是金饭碗”的官本位思想当中把自己解放出来。公务员这个职业,有四大好处,同时也有四大压力。四大好处即待遇相对高、福利好、地位高、相对比较稳定。也有四大压力,第一大压力就是公务员的职业生命相对比较短。进入到公务员的序列里面后,必须要尊重它的职业晋升的选择和规律,从主任科员、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形成的是一个三角形的结构,真正在塔尖上的省级以上领导、司局级领导是少之又少的,而现在科级的退休政策是女性55岁退休,男性60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职业生命大概在55岁就结束了,这个职业生命我觉得是比较短的。第二个压力即不自由。机关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实际上都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对那些性格比较张扬外向的人来说,要遵守里面层级制的要求,严格按程序来办事,所以不自由。第三个压力是劳神。除了死的规定之外还有活的人际关系的相处,其实也是很难的,在机关里面你怎么做一个外圆内方的人,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既要按章办事守住自己的底线,不犯错误,同时又能跟领导、同事、下属以及老百姓处好关系,是非常劳神的。第四大压力即诱惑多,有风险。公务员面临的诱惑太多,一旦有一定的实权,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诱惑就来了,不是说自己不想做个好公务员,而是被各种各样的诱惑迷惑了内心,易犯错误,所以这种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公务员并不是人生的最完美选择,只是选择之一。人为什么在选择的时候,会很焦虑?因为不懂“舍得”这个道理,“舍得”的正解是,不舍不得,有舍有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在人生当中,只要你坚定了目标,只要你做了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的东西,任何事情都是有缺憾的。对于功利的态度,要向老子学习,“圣人无功故能成其功,圣人无欲故能成其有”。不争,莫与之争。
再来看外在的评价,这也是让很多人倍感焦虑的原因之一。有的人考公务员不是因为觉得公务员这个工作有多好,而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就是想让外人羡慕他,觉得要是考不上公务员,人家会看不起他。其实这是活在虚荣里。“缺爱的人,才会整日炫耀自己的感情。真爱的人,早就把日子过到平静。弱小的人,才喜欢去跟人争辩是非对错。强大的人,根本不在乎人家说什么。”我们现在的成功观都是扭曲的,把房子、票子、位子、车子这些外在的物质条件当成功,这实际上是非常不正确的。成功是内心的幸福,小人物往往会有大幸福,很多有钱人其实一点也不幸福。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你为什么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呢,你是一个有主体性的人,幸福源于内心,自己的幸福才是真的幸福,你的幸福不是别人眼里的幸福。甩掉这个包袱吧。
如何克服浮躁心态
另一种非常有害的心态就是浮躁,完全静不下心来,不想做题,不想训练,甚至一个字都不想写。这怎么办呢?送给大家三个词。第一个词叫“享受”。享受不等于享福,正解是享同样的福,受同样的罪。没有受罪哪有享福,不努力怎能有收获?尽管公务员不一定是人生的最完美的选择,但既然你选择了,就必须努力拼搏,受点罪,掉层皮,唯有如此,你才能换来成功。第二个词“门槛”。门槛不等于过不去,正解是能破门而入就是门,进不去,那就是个坎儿。所以,大家不要畏惧困难,要看到机会,加倍努力。第三个词是“能耐”。能耐不是说你有多能,正解是要想有能力,必须学会忍耐。有能力,耐不住寂寞,耐不住辛苦,耐不住枯燥,根本算不上有能耐。所以,你没有浮躁的资格。
各位,收拾好心情,启程吧。
四 细节成就高分
现在有很多考生会跟我有一些交流,特别在考后。通过交流,我发现大家答题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是出来的分数却是千差万别的。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细节的把握上有差距。申论的阅卷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要注重对细节的量化分析。所以你如果在细节上不重视,就不可能符合阅卷的采分点,你就不可能拿到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009年国考申论第一题,要求大家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涉及国家的产业结构问题,有人回答“产业结构有硬伤”,有人回答“产业结构两头在外”,很显然,前者不得分,因为并没有指出硬伤是什么,是一句空话。
再比如,提出对策。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进一步建议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提出了很多对策,比如要加强宣传等,但是如果你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出基本对策,那对不起,你只能拿到基本分。怎么就算加强宣传了?就是要写明宣传的主体,宣传的对象、内容、方式,宣传的必要性,宣传的目的和效果等。唯有如此,才能拿高分。2010年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考的宣传纲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题。这个题全国考生的平均分非常非常低,为什么?因为大多考生只知道宣传,但是就是说不出细节来。回答不出细节,那就没办法给你分。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在申论过程中注意细节。你做的每一道题、答的每一句话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根据,这句话是不是多余的。所以,在申论考试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复杂,它就多了几个细节,这多出的几个细节其实就是采分点。
另外,当前申论考试在命题上设计了很多的陷阱,有些是致命的,大家如果看不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审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小细节。例如,题干要求概括的特定事实是什么?答案的来源在哪一部分的材料?字数有什么限制?题目设计有什么要求,这些都要找出来,否则,严重影响分数。具体审题的问题,我将在后面专题详细讲解。
还有一个是细节,但影响重大的问题,就是错别字的问题。千万不要小瞧了错别字,它有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2013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有一些考生把习近平的名字都写错了,写成了“习进平”,后果很可能就是40分的作文题只得几分。有人说,这不可能吧,是不是有点太残酷,其实一点也不残酷。你作为一个要考公务员的人,你却不知道我们国家元首的名字怎么写,这是政治素质极其低下的表现。
五 备考战术部署
(一)熟悉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素质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申论考试首先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申论是针对特定事实,概括事实、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文体。对特定事实和实际政策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申论文章的成功与否。其中的“特定事实”无非就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和问题,其应对方案无非就是各类媒体在现实生活所竞相报道的内容。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积累,准确领会各种热点理论,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对于准备申论考试来说,显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应对措施保持足够的敏感。当前,尤其要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可以有不同的维度。如经济方面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政治方面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等;社会方面有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文化领域有社会文明风尚的培育、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充分掌握热点理论和问题对于快速吃透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如2013年国考申论,如果平常能关注文化问题,理解文化由核心层(精神、价值观)、载体层(物质文化载体和非物质文化载体)和制度层构成,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就轻而易举了。2010年国考申论,表面看起来是在考海洋问题,但实际上考的是科学发展观。在这次考试中,考生只要抓住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宏观主题,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而抓住生态文明的本质,即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就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有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理论和热点的掌握,要以理解和领会为主,绝不能死记硬背,绝不能将其当成现成的答案顶礼膜拜。其中的道理在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二)运用主流媒体,认真储备资料
要准备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就必须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
(1)我的新浪微博(@钟君)和微信订阅号(微信号“casszhongjun”,微信名“钟君”)上有大量有针对性的申论资料,大家可以关注学习。其中的主要内容有【钟新思想】把我的新想法、新观点和媒体访谈跟大家分享;【钟极幸福】跟大家分享我的幸福观和方法论;【钟要技巧】推送最重要的申论高分技巧;【钟爱范文】推送我钟爱的申论范文;【钟庸人脉】推送实用阳光的中庸人脉,为大家“成公”后做准备。现在就赶紧关注吧。告诉你们个秘密,你们如果长期关注我的微博和微信,你们参加申论考试,会有种漏题的感觉。不信,你们可以去问问参加过2015年国考的同学们。
(2)中宣部理论局每年推出的通俗理论读物《理论热点面对面》是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这本读物紧贴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便于携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申论备考。在内容上,不仅直面现实问题,而且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做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该书是一部精心策划、精心撰写、精心设计、精心编排的高质量理论读物,说理透彻,可读性强,是准备申论考试的重要辅助材料。中宣部的通俗理论读物的针对性很强,我建议大家要把近几年出版的几本都买全,认真研读。细心的人会发现,历年从国家到地方的申论考试的主题都能从这本读物上找到。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这种通俗的理论读物一定要目的明确,具体来说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是拓宽理论视野;第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人民网、新华网等都是很重要的网络资源。其中新华网有一个“新华网评”的栏目,非常好,其中的文章非常适合作为申论范文来学习。另外,也可以到各个公务员考试论坛上去看看。论坛里好东西确实有,但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很多。大家上论坛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的眼光去看论坛上的信息。要是考生缺少辨别力,论坛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其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4)对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和报考所在地政府的重要文献也要了解。准备申论考试必须要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和报考所在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知。
(5)如果条件允许,每天要坚持观看《焦点访谈》,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FM106.1)。《焦点访谈》整个节目的编辑思路就是写申论的思路,问题、起源、原因、对策,二者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FM106.1的信息量非常大,并且有很多深度的点评。
(三)练习修改文章,积极培养语感
申论语言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大白话,或者杂文式的语言。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文体特征、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对于考生来说,尤其是对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把握申论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但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申论的写作规范则有一定难度,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通过短期的培训,写作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这是因为写作有一个语感的问题。语感的形成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建议要像学习英语一样学习申论语言,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写作范文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背诵文章、培养语感应该从修改文章做起。首先是要学会修改文章,由修改到背诵。这个很重要,先不要尝试着去背诵。在阅读过程中,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文章,要先按照申论的规范的样子把它修整成范文,然后来背诵。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你的语言实际上就已经有所提高了。我编著的另一本书《申论范文宝典》或许能在这方面给你一些启发。
(四)反复研习真题,努力形成题感
勤奋是突破申论考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练习什么?练历年真题,不论姓“国”姓“地”,只要是真题就去做。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真题无论是在主题的选择、材料的筛选上,还是在题目的设计上都是经过了命题专家反复讨论和推敲的,非常严谨,答案和材料有极强的对应性,基本上不会有歧义,而且在解题上有技巧可循。二是各地真题考查的内容有可能是重复的。地方考过的不代表国考不考,国考考过的不代表地方不考,有的时候这个省考了,不等于那个省不考。例如,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保障、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这些热点都是各省多次考查的重点。有时,地方考试的主题还比国家考试的主题有超前性。
说到真题就涉及真题的答案。必须明确,申论是主观性考试,不可能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不公布答案的原因。由于人们认知水平和认知角度的差异,只要是个答案就会有争论,就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想找到毫无争议的答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申论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呢?当然不是。阅卷时的参考答案就是我们的标准,就是我们练习的准绳。本书后面有真题详解的部分,其中部分答案(标有得分)是阅卷时的参考答案。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按照后面讲的方法,学会鉴别答案和组织答案。事实上,现在的真题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练真题就足够了,不必再多做模拟题。有些模拟题是粗制滥造的,做多了就容易误入歧途。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真题一定要精做。所谓的精做就是要按照考试的要求把题目的答案写出来,而不是只动脑、不动手,那样做收获甚微。
另外,每周要模仿新华网评的文章,坚持写1—2篇关于热点问题的小评论,这是积累热点问题、锻炼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练笔时,一定要注意把问题的表现、根源和对策清晰地写出来,否则,练笔就没有意义了。
请登录砖题库www.zhuantiku.com,免费获取更多练习。